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奇文共欣赏”

“奇文共欣赏”一语,出自于陶渊明的《移居》(两首《移居》诗之一),诗曰:“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素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作者移居南村的原因及其与邻里交往的情景,反映了浓厚的乡土民情和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作者在那里能够与“素心人”(雅人、士子),以及小市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自然是一件雅事、乐事,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于是,这两句诗后来分别凝结成“赏奇析疑”和“雅俗共赏”两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可谓“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

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胸怀和精神境界,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如有些人不但不肯把自己的好诗文拿出来与人共赏,而且连别人的好诗文他们也不肯拿出来与人分享。据说,东汉·王充的《论衡》在中土流传之前,蔡邕在江东曾得到一部,叹为高文,爱不释手,经常带在身边玩赏。回京之后,朋友们发现他言谈举止跟以前大不相同,谈吐更加高远,后来发现他读了《论衡》,于是有一位朋友便在他家里搜了几卷走。他知道后,就叮嘱那朋友说:“惟我与尔共之,勿广也。”意思是说这书只能我俩看,不要给别人知道了。说也奇怪,书是好书,而又不是他蔡邕的著作,怎么又“勿广也”,只能自己看,不让别人知道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怕人学到知识,提高水平,怕人懂得深刻的道理,怕人超过自己。此外,在生活中,还有些人往往学了一点东西就以为了不起,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瞧不起别人,谁不知,这正暴露了他们的弱点。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到”。再说,学海无涯,“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可见,这种“勿广也”的思想与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共同学习,共同欣赏,共同提高的思想境界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知人一语识其终”,在许多情况下,只要听一个人说一句话,就大概知道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然而,在知识私有和限制人们掌握知识问题上,不但蔡邕是这样,而且封建统治阶级也是如此。如在封建专制社会时期,封建统治者同样把那些“治国安邦”的好书深藏起来,不给大家共赏。如《韩非子》是一部“治国安邦”的好书,当年有人把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始皇看到《孤愤》、《五蠹 》这些文章,不禁叹道:“唉!我如果能见到这个人并且和他交往,也就死而无憾了!”可是,即便秦始皇能包容韩非,别人也不能包容他,要将他除之而后快,于是把他毒杀!之后,明代门无子也曾经批评《韩非子》:“论事入髓,为文刺心。”此话非常中肯,明代士大夫亦把它当作秘藏于帐中的读物。当然,《韩非子》也有不足之处。如过分的现实和功利思想,缺乏精神文化的作用和远见性,有它的历史性和局限性。然而,这种“法治”思想理论却得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宣传和推广。在他们看来,老百姓是越愚昧就越好统治,于是实行“愚民政策”,大肆宣扬“吃人”的所谓“仁义”和“礼教”,对于民主、法制和公平正义等则避而不谈,不允许劳动人民有民主和自由,不让他们在公平正义的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对此,即便是牙买加的世界飞人博尔特也赛不过他们!同时,他们还大肆宣扬封建迷信和命运等思想,把它灌输给劳动人民,毒化社会风气,毒害劳动人民,愚弄百姓,奴役人民,使劳动人民成为“泥牛”,或没有头角,俯首帖耳的小绵羊。如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只可以用来任由使唤,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这就是证明!可见,他们害怕劳动人民掌握知识,掌握真理,害怕劳动人民觉醒! 

可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老百姓虽然愚昧,不可欺骗他们;老百姓虽然懦弱,不可战胜他们”。如自古以来,一种种社会形态被取代,一个个朝代被推翻就是最好的证明。历史事实证明:谁也阻挡不了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话又说回来,俗话说得好:“送人送好物,死了埋好窟。”此话一方面说明了一个人的胸怀和善恶有报的意思;另一方面说明要与人为善,自己有好东西要拿来与人分享,与大家同乐。不要像有些人,把好东西藏起来,自己吃,自己用,己所不欲,便施于人,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拿来送人。当然,这同捐赠财物“扶贫”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学习工作上,我们要发扬“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合作探究精神,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这才是应取的态度和真正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大最美读书诗词,唯有书香最醉人
中国名言大辞典:忧民
【美文共享】唯有书香最醉人
诸子百家——【墨家】
桓公五年(8):大雩(二)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古人是怎样看待“雅”与“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