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字人生

  大千世界,人各有异;漫漫人生,千差万别。然而,一个“三”字,竟然可以诠释人生。究其缘由,或许有二:

其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个很特殊的数字,它往往表示数字的极限,即已到头了。如《道德经》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其二,用现代的科学观点来看,“三”是一个稳定的数字,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开始、经过、结果”的内在规律。

    因此,中国人喜欢用“三”说事,甚至用“三”字来诠释人生:

一、人生的长度:三天

    一位诗人幽默地说:“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不管是受到挫折,还是取得辉煌,都只能代表过去,不代表将来。世上没有永远的胜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转化的。因此,不必为昨天挫折而萎靡不振,也不必为昨天辉煌而狂妄自大。只有把它们都作为今天的垫脚石,才能攀登美好的明天。

    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接力出了问题,便会前功尽弃。因此,面对今天,只有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今天的事决不能推到明天。

    明天,是辉煌,还是落败?谁也道不明。明天既向我们显示机遇,又向我们发出挑战。明天的希望是美好的,但路途决不平坦,到处布满荆棘。不管怎样,梦想还没有变成现实!

 

二、人生的高度:三层

人生如同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衣食),二是精神生活(学术文化),三是灵魂生活(哲学)。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人生如登山,越近山顶人越少。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上上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重境界决定着生活的宽度。

    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人家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他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这时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个人倘若停留在这一阶段,那就会这山望见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永无休止和知足。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但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时,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三、人生的状态:三种

    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人生的状态是由自己的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也只有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汪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四、人生不能等的大事:三件

    为人三件事不能等待,即干干净净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刻不容缓地善待老人。

    做人是为人三件事中最难做的一件事。它对人的成长和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是做出来的,做人是一种修养,只要一息尚存,修养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做人不但是大难事,也是大艺术,从普通平凡的人提升到不普通不平凡的人,再提升到超凡脱俗,直到鹤立鸡群,这就达到了“做人”的最高标准。

    做事是做人的延续和体现。做人首先要做事,做人的价值就是在做事中不断实现的。没有做出事来,做人就只是一句空话。做事是做人的体现,什么品格的人就会做出什么层次的事。当你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你就锁定了成功,当你把每一个小成功和每一个小进步当成毕生的追求时,你就是在享受人生。

  善待老人,是刻不容缓的事。或许我们还年轻,未来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摸索、打拼,但是老人还有多少时间等我们成功,还有多少时间等我们赚到钱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很多人的痛,也是很多人一辈子的遗憾

   

五、人生要找的人:三个

    有人说,人生就是为了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找到三个人:你最爱的人,最爱你的人,共度一生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六、人生需要的戒:三样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及衰,戒之在得。

 

七、人生需要的“药”:三味

     正如胡适先生赠言毕业生所谈到的,人生需要“三味药”:“问题丹”、“兴趣散”和“信心汤”。

    “问题丹”乃补充大脑营养的不可或缺的灵丹妙药。桐城派作家刘开说得好:“君子之学必好问。”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一切发明、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好问,大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捷。牛顿对苹果落地发出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孔子不耻下问,才成就了他的渊博。通过发问,人们常常能从平常煌事物中得出惊人的见解。通过发问,我们的人生才能向前推进一步。

    “兴趣散”是人们创新的催化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让艺术家把一块丑陋的石头雕成美丽的艺术奇葩;兴趣可使音乐家把音符组合成永恒的旋律。居里夫人抱着对研究镭的极大热情,从此化学史上才以增添光辉一笔;陈景润沉浸于钻研哥德巴赫猜想,才能以顽强的毅力面对十年动乱,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如果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那就不会有向上的动力。这样的人往往甘于平庸,被时代淘汰。只有创新才能前进,因此我们必须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兴趣中去,不断地超越自我。

     “信心汤”是人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剂灵药。有了自信,人们才会冷静地面对困难挫折;有了自信,人们才会虚心向学、扬长避短;有了自信,人们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成功走向成功。毛遂相信自己的胆识和才能,才能震慑楚王,说服秦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光辉形象;袁隆平相信水稻可以杂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终于成功地创造出杂交水稻,造福亿万人民。相信自己,就应当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畏畏缩缩、犹犹豫豫的作风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拥有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迈向成功应当成为每一个人都具备的素质。

    以发问来充实自我,用兴趣去探索世界,因自信而走向成功,这,就是完美的人生。

 

八、人生大鼎的足:三个

圆满的人格像一个鼎,

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

缺了一个足,鼎就必然立不成。

 

九、人生需要等待的时间:三天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了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确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依据。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我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当今社会,工作竞争的压力,感情生活的困惑,大千世界的复杂,困扰着多少迷茫的心灵,其中有普通百姓,歌坛明星,也有高等学府的殷殷学子甚至闯出了一片天地的成功人士,当他们的心灵在苦闷中彷徨时,他们整天笼罩在阴云里,甚至背叛了生命。他们错就错在没有等待三天!心的伤痛需要时间疗治,爱的阴霾需要心的力量化开。

  所以无论多痛、多苦,都要提醒自己:等待三天!

 

    十、人生治学的境界:三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三句诗分别表达人生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种境界的意思分别是:

    其一(“吞读”),借用晏殊《蝶恋花》一词,说一个人只要求知心切,如同久旱不雨的树木需要水的浇灌一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时时刻刻都盼望得到知识;

    其二(“啃读”),借用柳永《蝶恋花》一词,说要像思念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读书求知切不可半途而废,一定要锲而不舍,象追求恋人一般;

    其三(“品读”),借用辛弃疾《青玉案》一词,说经过追寻钻研,功夫精神用到,读书读到一定程度,过去那种不得而知的困惑以及百思不解的难题豁然开朗。这第三境界是治学的最高境界。

 

    总之,生命的长度,应该是指人的生理年龄,它是以时间为计算单位的;

    生命的宽度应该就是所说的人生价值,或者就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最大满足,包括幸福感,快乐感、满足感;

    决定人生的深度,阅历、生活经历决定决定人生的宽度,思维决定人生的高度;

    决定生命意义的标准,对个体而言是质量,对社会而言是价值;

    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长度,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对得起生命的宽度和高度。

    我们可以设计人生的目标,却难以设计人生的长度,生命只有宽度(质量)值得我们去思量盘算。虽然人生的长度由不得我们去把握,但我们可以在它的宽度里发挥弹性,做有价值的人,这样,生命就提高了倍数。不要问一生有多长,要看每一天的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宗三境界
生命,渐行渐远
人生的五个维度
人生境界
人生的三种境界|你处在哪一种?
人生三种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