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信》
初集

 一、【展禽輕鼎】
周魯展禽。不假岑鼎。君請言之。棄信不肯。

【原文】
周魯展禽、名獲。字季。居柳下。齊攻魯。求岑鼎。魯君以他鼎往。齊侯反之。曰、必令柳下季來言。吾信之。魯君請於季。對曰。君之欲以為岑鼎也。以免國也。棄臣之信。以免君之國。亦臣之所難也。公乃以真岑鼎往。

魯君之以他鼎與齊。為重鼎也。然國之不存。鼎亦何有。欲免其國。復免其鼎。二者不可得兼。柳下惠若言之。則旣免其國。又免其鼎。似可一舉兩全。乃以不肯棄信為辭。其直道事人可見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魯國裏有一箇展禽。名叫獲的。表字叫做季。住在柳下的地方。所以人家把他叫做柳下季。有一年、齊國裏的人來攻打魯國。要求那一隻寶器岑鼎。魯國裏的國君。就把別的鼎送了去。齊侯把這隻假岑鼎回了轉來。並且說道。一定要叫柳下季來說、這是真的岑鼎。我纔相信了。魯國的國君就向柳下季那兒去請求。柳下季就對答道。我君上所以要把假岑鼎充作真岑鼎。是因為要避免國家的災禍。可是丟掉了我的信用。來避免我君上國家的災禍。這也是我所為難的呵。魯公聽了。纔把真的岑鼎送到齊國裏去。


二、【季札挂劍】
延陵季子。不負初心。徐君已死。挂劍墳林。

【原文】
周吳季札、封於延陵。故號延陵季子。聘魯。過徐。徐君好季子劍。口不敢言。季子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及反。徐君已死。解劍。挂其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

人之所貴者心。言者、心之聲也。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季札之贈徐君以劍。未有言在先也。況徐君已死乎。乃竟割愛。挂劍於墓樹而去。且曰始吾已心許之。豈以死背吾心哉。落落兩言。千古不朽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代。吳國裏有一箇公子。名叫季札的。因為封在延陵地方。所以大家稱呼他叫做延陵季子。他奉了吳國國君的命令。聘到魯國裏去。路過徐國地方。徐國的國君心裏很喜歡延陵季子身上挂着的一口寶劍。可是嘴裏不敢說。延陵季子的心裏也知道了。但是為了要出使到上國去。所以不能夠獻上。等到延陵季子回轉來。又路過徐國的時候。徐國的國君已經死了。延陵季子就把這口寶劍解了下來。挂在徐君墳裏的樹枝上去了。跟隨他的人說。徐君已經死了。你還把這口劍給那箇呢。延陵季子道。以前我的心裏。已經答應把這口劍送給徐君了。那裏可以因為徐君死了。來違背我自己的心呢。


三、【魏斯冒雨】
文侯魏斯。與虞人期。冒雨而往。身自罷之。

【原文】
周魏斯、本為晉大夫。威烈王卄三年。命為諸侯。是為魏文侯。嘗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文侯之德尚矣。當韓借師於魏以伐趙。則曰趙、兄弟也。不敢聞命。趙借師於魏以伐韓。對亦如之。二國皆怒。後知其講於己也。皆朝於魏。觀其當樂不忘期。冒雨而赴野。於虞人且如此。況兄弟乎。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一箇魏斯。本來是做晉國裏的大夫官的。在周朝威烈王二十三年的時候。纔命他做魏國的諸侯。就是後來叫做魏文侯的是了。有一次、魏文侯和那職掌苑囿田獵的虞人。約下了日期去打獵。到了約定日期的那一天。魏文侯喝酒喝得很歡樂。天又下着雨。魏文侯將要出去了。他左右的人說。今天喝酒喝得很歡樂。天又下着雨。請問國君將要到什麽地方去呢。魏文侯道。我以前和虞人約下了日期打獵。雖然喝酒喝得很歡樂。那裏可以丟掉會期呢。就出去、親自打罷了獵纔回來的。

四、【季布一諾】
季布平生。不負人託。黃金百斤。不及一諾

【原文】
漢季布、無二諾。為河東太守時。詆曹邱生於竇長君。曹邱生請見曰。楚人諺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閒哉。且僕楚人。足下亦楚人。何拒僕之深也。布大悦。厚贈之。由是名益著。

子路無宿諾。恐其偶忘失信。故不敢宿諾也。季布無二諾。蓋其言必有信。故不至二諾也。無宿諾難。無二諾則更難。黄金百斤之重。尚不及其一諾。其一諾之重可知矣。子路之後。當首屈一指。

【白話解釋】
漢朝初年閒的時候。有一箇姓季名叫布的。生平對人家請求他的事情。祇有一次應許、就給人家辦好。從來沒有等到第二次應許纔做的。在河東地方做太守官的時候。在竇長君那兒、說着曹邱生的壊話。曹邱生就去求見季布。說道。楚地方的俗語說、得到了一百斤的黄金。不如得了季布的一聲應諾。你怎麽能夠在梁楚地方。得到這種名聲呢。況且我是一箇楚人。你也是一箇楚人。為什麽要這樣地拒絶我得很呵。季布聽了非常歡喜。就把很豐厚的物品。送給曹邱生。從此以後。季布的名望。愈加大了。


五、【劉平期賊】
劉平避亂。賊欲烹之。乞歸食母。詣賊不欺。

【原文】
漢劉平、扶母避亂。出求食。逢餓賊。將烹之。平叩頭曰。今為母求菜。願得歸食母。還就死。賊哀而遣之。平還。食母訖。稟曰。與賊期。義不可欺。遂詣賊。眾大驚。相謂曰。嘗聞烈士。今乃見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遂得全。

平之將烹也。哀求餓賊。願歸食母。還就死。賊哀而遣之。是其孝之化賊也。旣食母竟。稟明而詣賊。賊義而還之。乃其信之化賊也。孰謂盜賊盡喪其天良哉。孰謂盜賊終不可化哉。亦自問德行何如耳。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人姓劉、名字叫做平的。扶了他的母親逃難。有一天、出外去尋求食物。遇見了一班飢餓的强盜。就要把他煑熟着喫了。劉平叩着頭說道。現在我為了母親去尋些野菜。讓我把那野菜給母親喫了。再回過來就死。强盜們聽了。也很可憐他。就把他放了。劉平回到家裏。把野菜給他的母親喫了。稟告他的母親道。兒子和强盜們約下了。是不可以欺騙他們的。就到了强盜那裏。强盜們看見了。大大的吃了一驚。大家互相說道。從前聽見人家說烈士。現在纔眼見到了。你去吧。我們是不忍來喫你的呵。於是纔得保全了性命。


六、【郭伋亭候】
郭伋歸早。止於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齡。

【原文】
漢郭伋、字細侯。茂陵人。為幷州守。素結恩德。後行部至西河。童兒數百。各騎竹馬。迎拜於道。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計日告之。旣還。先一日。伋恐違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上以賢良太守稱之。年八十六卒。

以太守之尊。與竹馬童兒道旁偶語。乃以不肯失信於兒童。先歸一日。甯止野亭以候期。可謂信之至矣。雖守信不僅在然諾閒。而卽此小事推之。其開布大信可知。宜其有數百童兒迎拜之雅事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代。有一箇姓郭名叫伋的。表字叫做細侯。是茂陵地方的人。在幷州地方做太守官。對待百姓們素來廣結恩德。後來因為巡視部下所屬的。到西河地方去。有幾百箇小孩子。各人騎了一根竹竿做的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朝他拜着。問他什麽日子纔可以回來。郭伋就計算了一下。把回來的日子告訴了他們。郭伋旣然回來。可是比較從前告訴小孩們、預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野亭裏住着。等到約定的日期。纔走進境裏來。光武皇帝稱讚他是箇賢良太守。後來郭伋的年紀。到得八十六歲纔去世的。


七、【朱暉許堪】
朱暉信心。以待知己。張堪旣亡。贍其妻子。

【原文】
漢朱暉、字文季。蚤孤。有氣節。張堪於太學中見之。甚喜。把臂語曰。欲以妻子託。暉不敢對。及堪亡。妻子貧困。暉自往候視。厚周之。暉子擷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何忽如此。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已信於心也。

許止淨謂古人於一面之交。一言之託。終身不忘如此。無他、重自心之信義。輕身外之貨財耳。按暉又嘗與陳楫交善。楫蚤卒。有遺腹子友。及南陽太守召暉子駢為吏。暉辭駢而薦友焉。附錄以誌之。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姓朱名叫暉的。表字叫做文季。老早的就沒有父親了。可是他的做人。卻很有氣節。有一箇名叫張堪的人。在太學裏見到了他。非常的歡喜。就把着朱暉的手臂對他說。我想把妻子拜託着你照管。朱暉聽了這句話。因為責任很重大。所以不敢對答。等到張堪死了。家裏妻子們窮苦得很。朱暉就親自去看望。並且很豐厚地周濟他們。朱暉的兒子名叫朱擷的問道。父親往日不曾和張堪做着朋友。為什麽忽然這樣的周濟他們呢。朱暉說。張堪曾經說過知己的話。我的心裏。已經相信他是我的朋友了。


八、【張劭待式】
張劭信友。必不失期。二年以後。雞黍候之。

【原文】
漢張劭、與范式遊太學。告歸。式曰。後二年某日。過拜尊親。屆期。劭告母。具雞黍候之。母曰。千里約言。爾何信之審耶。劭曰。巨卿信士。必不失期。是日果至。後劭臨終。謂妻曰。范巨卿可託。劭卒。式為營葬。護至臨湘。

距千里之遙。積二年之久。定一日之期。無怪劭母之未敢信之也。而劭則信之深。可為式之知己。亦由式之信德。足以孚之耳。卒能如其約。省其親。後復葬其身。護其眷。劭之信知己。可謂至矣盡矣。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兩箇很重信義的朋友。一箇叫做張劭。一箇叫做范式。兩箇人同住在太學裏頭讀書。張劭要回家去的時候。范式對他說道。後兩年的某一天。我要到府上來拜見你的尊親。後來到了這箇時期。張劭告知了他的母親。殺了雞。備了飯。等候范式到來。他的母親說。遠遠地隔開了一千里路的期約。來不來是不得一定的。你為什麽這樣的相信呢。張劭說。范巨卿是一箇有信義的人。必定不失期約的。到了這一天。范式果然來了。後來張劭將要死的時候。對他的妻子說。范巨卿是可以付託的。張劭死了。范式替他經營喪葬。一直保護他們到了臨湘地方。


九、【韓康賣藥】
韓康賣藥。不二其價。女子皆知。避名山下。

【原文】
漢韓康、字伯休。賣藥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時有女子買藥。康守價不二。女子怒曰。公是韓伯休耶。乃不二價。康歎曰。我本避名。今女子皆知。何用藥為。遂隱霸陵山中。屢徵不起。桓帝聘之。中道遁去。

口不二價。三十餘年。女子皆知其名。其言必信、為何如耶。今之經商者。自誇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獨不及女子。若遇佼好婦女。輒選其貨以誘之。廉其價以悅之。以視韓伯休。其亦有愧於中否。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人。姓韓單名叫一箇康字的。他的表字叫做伯休。在長安地方的市面上賣着藥。口裏不說兩樣的價錢。這樣地賣了三十幾年。有一次、有一箇女子向他來買藥。韓康守着價值不肯讓價。那箇女子生了氣。說道。你難道是韓伯休嗎。為什麽不二價呵。韓康聽了。歎着一口氣說道。我本來因為了要避去名聲。所以做着賣藥的。現在連女子們也曉得我了。還要做什麽賣藥的生活呢。就在霸陵山裏的地方隱下了。朝廷裏屢次去徵召他。他也不肯出去。桓帝用了禮物去聘請他出來。他到了半路裏。竟暗暗地逃走了。


十、【陳寔期行】
陳寔與友。預訂行期。日中不至。舍而去之。

【原文】
漢陳寔、與友期行。過期不至。舍去之。時元方七歲。立門外。友至。問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怒曰。非人哉。與人相期。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慚謝。

史稱公行成乎身而道訓天下。故凶邪不能以權奪。王公不能以貴驕。所以聲教廢於上。而風俗清乎下也。陳公道高德厚。今古同欽。子元方亦以至德稱。卽此一事觀之。亦足見家教之莫及也。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箇高士。姓陳名叫寔的。有一次、和他的朋友約定了同走。過了約定的時期。他的朋友還沒有到。陳寔就不等朋友。獨自去了。那時候、他的兒子叫陳元方的、年紀纔只得七歲。立在門外。忽然陳寔的朋友來了。就問陳元方道。尊大人在不在家裏。陳元方回答道。等候尊駕好久不到。已經獨自去了。陳寔的朋友生了氣說。這箇不是人呵。和人家約定了。又把人家丟了。獨自去了嗎。陳元方道。尊駕和家嚴約定。是在正午的時候。到了正午不來。這是沒有信。對了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那箇朋友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很慚愧。就謝了罪去了。


十一、【卓恕辭恪】
卓恕辭恪。某日復來。屆期果至。樽酒相陪。

【原文】
吳卓恕、嘗還會稽。辭太傅諸葛恪。恪問何日復來。恕言某日。至日。恪為主人。停不飲食。欲以須恕。賓客咸曰。會稽建康。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風波難期。俄而恕至。一座皆驚。賓主酬酢。盡歡而散。

恕與范式略同。而恕較甚於式。恪之信恕。亦更甚於劭。蓋式則自約期於劭。恕則因恪問而率爾對以期。劭則僅告母具雞黍以俟之。而恪且延賓客。停飲食以待之。其知之深也。實以其信之篤也。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吳國裏有一箇姓卓名叫恕的人。有一次、要回到會稽的地方去。因此到那做太傅官名叫諸葛恪的面前去辭行。諸葛恪就問卓恕。什麽時候可以再來。卓恕說。就是某日來吧。到了這一天。諸葛恪備了酒席。自己做着主人。停着杯筷不喝不喫。要等卓恕到來。許多客人大家都說。會稽地方到這裏建康。相隔有一千里路的遠。幷且路上又隔着江呀、湖呀。水面上有了風波。這是很難預定的。過了一忽兒。卓恕果然到了。滿座的賓客們都非常的驚異。於是主人敬客人們的酒。客人們也回敬主人的酒。大家極盡了歡樂纔散去的。


十二、【羊祜推誠】
羊祜推誠。視敵如友。拒絕譎言。飲以醇酒。


【原文】
晉羊祜、字叔子。鎮襄陽。與吳將陸抗接境。每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欲進譎計。祜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抗遺祜酒。祜飲之不疑。抗疾。祜饋以藥。抗卽服之。人多諫抗。抗曰。豈有酖人羊叔子哉。

古云。兵不厭詐。乃羊祜之遇陸抗。戰必剋期。不為掩襲。有進譎計者。飲以醇酒。使不得言。故敵將服其藥而不疑。敵國軍民。聞其喪而罷市巷哭。其信之孚及敵人。伊古以來。除叔子外。更無有二。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一箇名將。姓羊名叫祜的。表字就叫叔子。帶了軍隊。在襄陽地方鎮守着。那箇地方是和吳國裏將軍名叫陸抗的境界。是兩相毗連的。他們兩邊的軍隊、每次交鋒動兵。一定要預先約定了日期纔開戰。不用暗地裏襲取的計劃。凡是軍隊裏將帥、要進獻奇譎的計策。羊祜每每給他喝那很厚味的酒。使他不能夠說。陸抗有時候送給羊祜的酒。羊祜絲毫沒有疑慮的喝了。陸抗生了病。羊祜送給陸抗的藥。陸抗也立刻喫下了。人家都勸陸抗不要服這箇藥。陸抗說道。那裏會有毒死人的羊叔子呢。


十三、【曹攄約囚】
曹攄歲夕。縱囚歸家。剋日皆返。誠感靡涯。

【原文】
晉曹攄、為臨淄令。獄有死囚。歲夕行獄。愍之。曰、新歲人情所重。豈不欲暫歸家耶。囚泣曰。若得暫歸。死無恨也。悉開出之。剋日令還。掾吏固爭。攄曰。此雖小人。義不見負。自為諸君任之。至日。相率而至。並無遺者。

許止淨謂歐陽子論唐太宗縱囚、為不合正道。亦是通論。乃曹君已先為之。且天子有專赦之權。而縣令無之。囚豈不知。何以相率而至。並無遺耶。是知無不可感之人。其不可感者。仍是感之未至耳。

【白話解釋】
晉朝時候有箇曹攄。做了臨淄地方的縣官。那縣的牢獄裏。有許多判了死罪的犯人。曹攄在年底邊。到牢獄裏去巡視。見着了這一班判死罪的囚犯。心裏很可憐他們。就說道。過新年、在人情上是很重要的。你們難道不想暫時回到家裏去嗎。囚犯們都哭着說。倘若能夠暫時回家。就是死了。我們也沒有什麽怨恨了。曹攄就盡數把他們放了出來。限了日期。叫他們回到獄裏。屬員們很固定地和他爭執。曹攄說道。這班人雖然都是小人。可是用恩義待他們。不至於負義的。我就替諸位擔當了這箇責任好了。果然到了限定的日期。一班犯人。相率到來。並沒有遺失了一箇。


十四、【何遠一縑】
南齊何遠。操守清嚴。得一妄語。願謝一縑。

【原文】
南齊何遠、字義方。生平言不妄發。每語人曰。卿若得我一妄語。則謝君一縑。眾共伺之。終莫能得。梁武帝踐阼。封廣興男。為太守時。疾强富如仇讎。視貧細如子弟。豪右畏憚。公清第一。凡典郡所至。民為立生祠。

疾富强如仇讎。視貧細如子弟。已為人情之所難。況言不妄發。得一語之寡。謝一縑之多。則伺之者必眾。而竟不可得。世人每妄語。而苦不自覺耳。若以何遠為法。每謝人一縑。或可以自知其妄乎。

【白話解釋】
南北朝的時候。南齊朝有一箇永不說謊話的人。姓何單名叫一箇遠字的。表字就叫義方。他的生平。不肯講一句誑話。每每他對着別人說道。你倘若等候得了我的一句說誑的話。那末我就送你一疋好絹。許多人都很留心着等候他。可是終於得不到他的誑話。梁朝武帝做了皇帝之後。就封他廣興地方的男爵。當他做太守官的時候。他很恨那稱霸一方的人。好像恨着仇人一樣的。把那貧窮微賤的人。當着子弟們一樣看待。所以地方上豪强的人們都很懼憚他。當時的公正清官。要算他是第一箇了。凡是他做官所到的地方。百姓們都給他立着生祠。


十五、【高允不妄】
高允實對。願受極刑。臨死無妄。壽享遐齡。

【原文】
北魏高允、見世祖。直言國書與崔浩同作。且註疏多於浩。上大怒曰。此甚於浩。安有生路。太子曰。天威嚴重。允迷亂失次耳。允曰。臣罪應滅族。今已分死。不敢虛妄。臣以實對。不敢迷亂。世祖曰。貞臣也。宥之。

許止淨謂生死大事。自有定數。非推過於人。所能幸免。高公直陳己過。其初也、不肯聽恭宗之言。其繼也、甯死不敢作一妄語。故能身享遐齡。名重九鼎。於戲、可以風矣。

【白話解釋】
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朝的崔浩為了修國史的事情。犯了死罪殺死了。這時候、有一箇姓高名叫允的。去見世祖皇帝。直說着這國書是他和崔浩一同做的。並且自己所做的註疏。要比崔浩做的多。皇上聽了大大的生氣說道。照這樣說來。你的罪名比崔浩還要大些。那裏還有活路呢。太子在旁邊替他解釋道。因為他見了皇上的天威嚴重。所以他的說話迷亂失次了。高允就說道。做臣子的罪名應當滅族。現在已經是臨死的時候。不敢講虛妄的說話。我是實實在在地對答。並不敢迷亂的。世祖皇帝聽了。稱讚他道。你真是一箇貞信的臣子。就赦了他的死罪。


十六、【魏徵嫵媚】
魏徵嫵媚。不肯面從。責上失信。應對從容。

【原文】
唐魏徵、事太宗。嘗責上失信於民。諫有不從。帝與語。輒不應。帝曰。應而後諫。何傷。徵曰。昔舜戒面從。臣心知其非。而口應陛下。是面從也。豈稷契事舜之意。帝笑曰。人言魏徵疏慢。我視之。更覺嫵媚。正為此耳。

先君謂魏鄭公守正不阿。能回主意。太宗創業賴玄齡。守成賴魏徵。故貞觀之初。善政曡出。皆由徵諫諍所致。嘗曰願使臣為良臣、毌使臣為忠臣。其繩愆糾謬。匡君不逮有如此。太宗以為人鏡。信然。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箇著名的賢宰相。姓魏。單名一箇徵字的。他在太宗皇帝朝裏做官。曾經責問皇上。對百姓們有失信的事件。他每逢勸了皇上。皇上不肯聽從。那末皇上對他講話。他就總不答應。太宗皇帝說道。你答應了我之後。再來勸諫。又有什麽關係呢。魏徵說。從前舜帝警誡他人面子上的服從。現在做臣子的倘若心裏明明曉得不是。但是口裏卻勉強答應皇上。這就是面子上的服從了。那裏是稷契服事舜帝的初意呢。太宗皇帝就笑着說。別人家說魏徵的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態度。越覺得娬媚可愛了。正是為了這些緣故呵。


十七、【戴胄守法】
戴胄為卿。守法誠藎。奏請改流。昭布大信。

【原文】
唐戴胄、為大理少卿時。太宗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有詐冒事覺。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曰。卿欲守法。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也。上從之。

許止淨謂法律可取消命令。命令不能抵觸法律。雖君主立憲國皆然。吾國君主專制數千年。命令法律。幾無區別。甚至天子之命令。可隨時取消法律。惟戴胄能知法為重。敕為輕。可謂大法律家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箇姓戴單名叫胄字的人。做了大理寺少卿官的時候。太宗皇帝因為那些候選的官員。多半是假詐冒替了祖父的門蔭、取得本身資格的。所以下一道敕令、叫那假詐冒替的人。先自己檢舉出來稟告。倘若不自己出來稟明的。就要辦他死罪。後來有一件假詐冒替的事情發覺了。皇上就要把那箇人殺死。戴胄因為是做着司法的官。就根據了法律奏上去。應該把這詐冒的人辦了流配的罪名。皇上說。你要自己守法律。難道叫我失了信用嗎。戴胄對答道。敕令是出於皇上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所以昭布大信於天下的。所以還是遵從法律為是。皇上就答應他了。


十八、【宋璟責說】
宋璟拒誣。許友偕死。張說實言。魏免棄市。

【原文】
唐宋璟、居官鯁直。張易之誣魏元忠有不臣語。引張說為驗。將廷辯。說惶遽。璟謂曰。名義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若不測者。吾且叩閣救。將與子偕死。說感其言。以實對。元忠免死。璟累拜廣平郡公。以壽終。

許止淨曰。易之欲誣元忠。引張說為證。許以美官。說旣許之矣。後因璟責以大義。許以共死。乃不得不以實對。人貴有直友如此。然璟六子皆顯貴。而說子俱受誅戮。殆本原心地。終有不同者耶。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一箇出名的好宰相。他姓宋。單名叫一箇璟字的。做官很是正直無私。那時候有箇姓張名叫易之的。要誣害魏元忠、說他有違反朝廷的話。引了張說假做見証。暗地裏允許張說做了這箇見證。就給他做一箇美缺的官員。張說是已經答應張易之了。後來將要在朝廷上質對。張說惶恐得很。宋璟就對張說說道。一箇人的名譽和義氣。是很重要的。不可去陷害了正直的人。希圖自己苟免。你倘若有了箇不測。我就到皇帝面前來救你。和你一同死罷了。張說感悟了、聽從宋璟的話。就把實在情形奏對。魏元忠因此得免了死。宋璟後來對做廣平郡公爵。並且享了高夀纔去世。


十九、【子儀見酋】
子儀誠信。免胄見酋。回紇羅拜。福備九疇。

【原文】
唐郭子儀、賞罰必信。回紇入寇。子儀使李光瓚說之。回紇曰。郭公在此。可得見乎。子儀將出。左右曰。戎狄野心。不可信。子儀曰。虜眾數十倍。今力不敵。吾將示以至誠。乃免胄見其酋。回紇捨兵下拜。曰、果吾父也。

先君謂汾陽王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疾。上尊為尚父、而不以寵辱為心。故身立三朝。執掌强兵。程魚讒謗百端。上終不信。最難得者。回紇服其誠。承嗣拜其使。非至誠待人。焉能如此。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大富大貴多男多壽封做汾陽王的。名字就叫郭子儀。他行賞罰是很信實的。有一次、回紇國進兵到中國來。郭子儀就差了一箇李光瓚去對他們講。叫回紇好好的自己退兵。回紇人說。郭公旣然在這裏。可以讓我們大家見見面嗎。郭子儀就要出去給他們一見。左右的人說。外國戎狄的野心。那裏可以相信呢。郭子儀說。他們的軍隊。比較我們多幾十倍。現在照力量上講。是打他們不過的。所以我將對他們表示一種至誠。就脫去臨陣的盔帽。出去見他們的魁帥。回紇人就把兵器都放下了。大家拜着說。果然是我們的郭爺爺呵。


二十、【道琮覓殯】
道琮覓殯。慟諸汪洋。波中湓沸。得屍還鄉。

【原文】
唐羅道琮、上書忤旨。徙嶺表。有同斥者。臨終泣曰。獨委骨異鄉耶。琮曰。吾若還。終不使君獨留此。瘞路左而去。後赦歸。會霖潦。失殯處。琮慟諸野。波中忽若湓沸。琮曰。若尸在。可再沸。祝已。水復湧。乃得尸。攜還鄉。

道琮以同斥者客死荊襄。臨終悲感。乃以吾若還、終不使君獨留此慰之。後遇赦歸。往求其殯。會潦失其處。乃慟諸野。信何至也。波中忽沸。祝之再沸。誠信所孚。水亦效靈矣。

【白話解釋】
唐朝時代。有一箇姓羅名叫道琮的人。因為上了一封奏章。忤了皇帝的意旨。就把他流配到廣東嶺南地方去。有一箇同流斥去的人。當那臨死的時候。哭着說道。我竟孤零零地把尸骨抛在異鄉了嗎。羅道琮就說道。我倘若有一日能夠回去。終不叫你獨自留在這裏的。就把這箇人埋葬在路的左邊去了。後來羅道琮遇着赦免、要回家鄉。剛剛逢着了霖雨。路上的水積得很多。找不到殯葬的所在了。羅道琮就在郊野裏大大的慟哭着。水波裏忽然像湧沸的樣子。羅道琮因此祝告道。若是尸骨在這裏。可再湧沸一下。祝告完了。果然水又湧沸起來。於是就尋到了尸骨。帶回到家鄉。


二十一、【曹彬激誠】
曹彬守誡。稱疾保民。江南城下。不殺一人。

【原文】
宋曹彬、下江南。太祖曰。城陷之日。慎無殺戮。城垂克。彬忽稱疾。諸將問之。彬曰。余病非藥所能愈。惟諸公誠心自誓。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諸將共焚香為誓。明日城陷。兵不血刃。李煜歸降。復待以賓禮。

曹彬下江南。不殺一人。為千秋佳話。故君子謂彬為第一良將。蓋由其信守太祖誡語。尤恐兵將未能信守。故稱疾不視事。以激使盡誠。古稱三世為將。道家所忌。若彬之為將。正可廣作功德。何忌焉。

【白話解釋】
宋朝初年閒第一箇良將。姓曹名叫彬的。奉命去攻打江南、就是五代時候十國裏頭的一國、叫做南唐國的。太祖皇帝對曹彬說。城池攻下的時候。千萬不可殺戮平民百姓。後來曹彬在城頭將要攻破的當兒。就推說有病了。許多將士們都去問候他的病。曹彬就對他們說。我的病不是喫藥可以醫治的。只要諸位很誠心的、各自發一箇誓。攻破城池的那一天。決不亂殺一箇人。這樣做、我的病就可以完全好了。許多將士們於是大家焚了香。發了誓。到了第二天。城頭攻破了。果然兵士的刀上。也沒有沾着一點血迹。南唐國的君主叫李煜的來投降。又用待賓客的禮節對待他。


二十二、【宗道實言】
宗道忠實。不敢欺君。就酒家飲。竟如所云。

【原文】
宋魯宗道、為諭德時。嘗就飲酒肆。真宗使者及門。久之。宗道還。使者謂上怪公來遲。何以對。宗道答以實言之。曰。公當得罪。曰。欺君罪更大也。入謝曰。有故人來。臣家貧。無杯盤。故就酒家飲。帝以為忠實可大用。

宗道拜參知政事。貴戚用事者皆憚之。目為魚頭參政。為人剛直。遇事敢言。不為小謹。許止淨謂求忠實之臣。以不欺為標準。真宗可謂知人。而宗道不敢匿罪。竟得大用。所謂君子落得為君子。

【白話解釋】
宋朝時代。有一箇姓魯名叫宗道的。做東宮的諭德官的時候。有一日、到酒鋪子裏去喝酒。真宗皇帝差了一箇人。到他家裏去叫他。等了好久的工夫。魯宗道纔回家來。皇帝差來的人說。皇上一定怪你來得太遲了。你把什麽說話去對答呢。魯宗道說。我就把實在情形說了。皇帝差來的人說。那末你就得了罪。魯宗道說。欺騙皇上的罪名。比較起來更加大了。於是魯宗道就到了皇帝那兒謝着罪。說、方纔有一箇老朋友來。做臣子的因為家裏窮苦。沒有備得杯盤。所以到酒鋪子裏去喝酒。真宗聽了他這一番話。以為他這箇人很忠信。可以大用。


二十三、【蔡襄完願】
蔡襄完願。移文感潮。子全母信。萬安名橋。

【原文】
宋蔡襄之母方娠。過洛陽江渡遇風。舟將覆。聞空中曰。勿傷蔡學士。風浪頓息。時舟中姓蔡者惟一婦。因發願云。若生子為學士。必造橋濟渡。後生襄。以狀元出守泉州。母促建橋完願。襄幾經艱難。卒成萬安橋。

洛陽江瀕海。舊設海渡。每遇風。溺死無算。且水深莫測。潮汐頻至。不得興工。襄以為母完願心切。乃移文而感海神。潮不至者八日。始得立石為梁。成此萬安橋。於戲、子全母信。宜其真誠感動神明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代。有箇蔡襄的母親。在懷蔡襄孕的時候。坐了船去過洛陽江的渡。忽然遇着了很大的風。這隻船將要遭到覆滅。正在這箇大大危險的當兒。聽得天空裏說道。勿可傷蔡學士呵。驟然閒一切的風浪都平靜了。這時候、船裏只有這一箇婦人是姓蔡的。蔡襄的母親於是就發了一箇願。說、倘若我生下來是箇兒子。將來做了學士。我必定要在這箇江渡頭、造起一座大橋。去濟渡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後來生了蔡襄。果然中了狀元。出去到泉州地方做官。他的母親就催促他造橋了願。蔡襄經過了許多的艱難。終於造成了一座萬安橋。


二十四、【陳瓘自責】
宋陳了翁。言不妄出。家人戲之。自責累日。

【原文】
宋陳瓘、字瑩中。沙縣人。自號了翁。其學出於邵氏。又常質於劉安世。故其說、理數兼推。閒居時、容止莊敬。言不苟發。一日、與家人語。家人戲問是實否。瓘退。自責者累日。曰、吾豈有欺於人耶。何為有此問也。

了翁一生。容止莊敬。言不苟發。豈不足以使家人了了其言必有信。而家人特問是實否。固以戲之耳。了翁亦豈不了了其為戲問也。乃必自責累日。吾豈有欺於人。則其言無不信。為不可及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姓陳名叫瓘的人。表字就叫瑩中。是沙縣地方的人。自己起了一箇別號。叫做了翁。他的學問。是從邵康節先生那裏來的。又常常在劉安世那兒請教。所以他的學說。理和數是均推重的。他平日閒居的時候。容貌舉止。都是很莊嚴恭敬。所有言語。一些兒也不亂發。有一天。他和家裏的人說話。家裏的人特地戲問他。這是真實的嗎。陳瓘退出了以後。就自己責問着自己。這樣的有好幾天。他說道。我難道有欺騙於人家的事情嗎。為什麽遇着這種詢問呵。


【緒餘】夫信、德之固也。說文。誠也。从人从言。會意。是知人言之不可不信也。言必有信。可以踐交遊之然諾。可以化倫類之猜嫌。可以孚州裏蠻貊之心意。信、則民任焉。故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古帝王之治天下。上信下行。而人民崇之。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可以去兵。可以去食。而不可以去信。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二集  

一、【定姜戒誣】
定姜戒衎。神不可誣。子有三罪。奈何告無。

【原文】
周衞定公之夫人定姜。生子早死。定公卒。立敬姒之子衎。是為獻公。暴虐而慢侮定姜。卒見逐。獻公出亡至境。使祝宗告亡。且告無罪於廟。定姜曰。不可。無神何告。若有、不可誣也。子有三罪。奈何告無。告亡而已。無告無罪。

舍大臣而與小臣謀。蔑視冢卿師保。侮慢先君夫人。此定姜所謂三罪也。有罪而告無。是不信也。不信於人且不可。而況神乎。劉向稱定姜聰明遠識。能以辭教。衞之所以不亡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個衞國裏的定公。他的夫人名稱。就叫做定姜。生了一箇兒子。早已死了。後來衞定公死了以後。就立敬姒的兒子名叫衎的。那就叫做衞獻公。衞獻公的性情。非常暴虐。並且時常慢侮他的嫡母定姜。所以給人家驅逐了。衞獻公出走、到了邊境上。就差了一箇司祝官到衞國裏去説獻公已經出亡了。幷且再向宗廟裏去告着沒有罪。定姜就説。這是不可以的。假使沒有神的。那末何必去告。倘若是有神的。那是不可以欺騙的。你已經有了三種罪名。怎麽可以説沒有罪呢。只叫他到衞國裏去。説着你出亡就是了。不可以到宗廟裏去説着你沒有罪的。


二、【溧女投水】
溧陽史女。授食伍員。投水明信。守禮釵裙。

【原文】
周楚伍員逃難。過溧水。見浣紗女攜食筐。因乞焉。女授之。食已。告曰。追者至。幸勿言。女諾。伍員言之再三。女曰。吾以女而授男餐。非禮也。已諾而言之再三。疑我不信也。不信而無禮。不可以生。乃投水而死。子胥救之不及。迨入吳。破楚歸。乃投千金於溧水以報之。

考溧女姓史。溧陽黄山里人。行年三十。尚未適人。今憫子胥窮餓。一再乞食。不得已。權授以餐。又因其再三叮囑。疑己不信。遂投水以自明。烈矣哉。斯女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楚國裏有箇大夫。姓伍名員。因為逃難。走過溧水的地方。肚裏十分飢餓。看見浣紗女子拿了一籃飯食和菜蔬。伍員就問他討些喫。浣紗女子就給他喫。伍員喫完了以後。就對浣紗女子説。假使有追兵追到這裏。你不要告訴他們。浣紗女子答應了。伍員恐怕他説出來。所以對他説了三次。浣紗女子説。我是一箇女子。把飯給男子喫。已經是不合禮。又為了這一件事情。我已經答應了。又對我説了兩三次。這是恐怕我沒有信用。我旣然沒有禮。又沒有信。那是不可以活在世上了。就跳到溧水裏死了。伍員要救他。已經來不及了。等到伍員逃到吳國。後來打破了楚國回來。就拿了一千兩金子。投在溧水裏。去報答浣紗女子的恩德。


三、【貞姜待符】
貞姜守約。待符而行。江水大至。重信輕生。

【原文】
周楚昭王夫人貞姜。齊侯女也。王出遊。留姜於漸臺上。與之約。相召必以符。會江水大至。王使迎姜。忘持符。姜不行。使者曰。水大至。還而取符。恐不及。姜曰。妾知行必生。留必死。然棄約求生。不如死。使者還取符。水漲臺崩。姜竟溺焉。王憫其持信以死。諡之曰貞。

呂坤謂無符而行。縱有王命。非其初約。卽偶忘符。難以信心。貞姜有死而已。或曰。貞姜隨使者來。昭王罪之歟。曰。王懼其死而方喜其來也。奚罪。貞姜亦信其從召而王不罪己也。以信故。甯死不往耳。

【白話解釋】
周朝楚國昭王的夫人、就叫貞姜。是齊國的女兒。有一天、楚昭王到外面去遊玩。留貞姜在漸臺上。並且和貞姜約定。假使我來叫你。必定有信符來的。那裏曉得江裏大水發了。差不多這箇臺將要沈沒。楚昭王就差人去迎接貞姜。可是忘記拿了信符。貞姜不肯出去。差來的人説。大水要浸沒臺了。假使我再回去拿信符來。恐怕來不及呢。貞姜説。我曉得出去必定活了性命。留在這裏必定死了。然而我違背了約定的去求活。那還不如死的好。差來的人聽得這樣説。就回去拿信符。等到拿來。水勢已經大漲。那箇臺已經攤壞了。貞姜竟因此溺死。楚昭王非常可憐他。因為他是守信死的。就給他的諡法叫做貞了。


四、【越姬信心】
楚國越姬。心已許之。王病自殺。不負心期。

【原文】
周楚昭王姬姒氏。越王句踐女也。昭王與蔡越二姬遊而樂。約同生死。蔡姬願從。越姬未之許。及王病危。越姬請以身禱。先驅狐狸於地下。王止之。越姬曰。昔者妾雖不言。心已許之矣。妾聞信者不負其心。義者不虛設其事。妾死王之義。不死王之好也。遂自殺。

傳載楚子以將相為股肱。不忍移害。越姬大其言。願從君死。呂坤曰。賢哉越姬。不可及矣。柔情暱好。生死為輕。此淫邪者之童心耳。越姬不死於情。而死於義。不死於言。而死於心。豈非貞信君子哉。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楚國裏昭王的如夫人姒氏。是越王句踐的女兒。所以又叫越姬。有一次、楚昭王同了蔡姬越姬兩位如夫人遊玩。高興極了。就和他們約定同生同死。蔡姬允許了。可是越姬沒有答應。等得後來楚昭王生病非常危險的時候。越姬就請求親自去禱告。情願自己的身子先死了。到地下去替君王驅逐狐狸們。楚昭王叫越姬不要這樣。越姬説。從前約我同生同死。我雖然沒有説出口來。可是我的心裏已經答應了。我聽得古人説、守信的人。決不肯欺騙自己的心。有義的人。決不會虛設事情。現在我死。是為了君王的義氣。不是為了君王的私好呵。於是越姬就自殺了。


五、【母師止閭】
魯有母師。與諸婦期。未夕而返。止閭待時。

【原文】
周魯寡母、有九子。皆授室矣。臘月、祀畢。從少子歸視私家。與諸婦約曰。爾輩慎房户之守。吾夕而返。會天陰。早還。止於閭外。至夕始入。魯大夫從臺上望見之。怪焉。使人視其家。家事甚理。益怪之。召詢其情。言於穆公。穆公延入宮。使教諸姬。號曰母師。

年老歸寧。必得諸子許諾。從少子俱行。返時尚早。不欲遽入。以掩人之不備。止於閭外。俟夕乃入。劉向稱母師能以身教。呂坤謂母師謹而信。洵不誣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代。魯國裏的寡母。有九箇兒子。都已娶過親了。十二月裏祭祀完了以後。魯寡母就同了最小的兒子、到娘家去。他要出去的時候。同那一班媳婦約定了。説、你們很謹慎地看守着門户吧。我到晚上回來。後來因為天氣陰沉。所以不到夜就早早回來了。他就立在閭門外。等候天色晚了。方纔進去。這時候、剛巧魯國的大夫官在臺上望見了。覺得很奇怪。着人到他的家裏去觀看。他家裏的事也非常有理。愈加覺得奇怪極了。就去叫了他來。問他是什麽意思。魯寡母就把這個實情告訴他。魯大夫又把這件事告訴魯穆公。穆公就請他到宮裏。叫他去教導宮裏的人。到後來都叫他母師。


六、【義母踐諾】
義母諾夫。善視前子。願殺己兒。以代其死。

【原文】
周齊宣王時。有鬬死於道者。兄弟二人立其傍。吏訊之。各爭為己殺。期年不決。王使相問其母。母曰。當坐少者。問何謂。母曰。少者、妾所生也。長者、前妻所生。其父將死。囑曰、善視之。妾曰諾。今背言忘信。是欺死也。因泣下沾襟。相以告王。王皆赦之。號其母曰義母。

呂坤謂繼母視前子。仇讐也。彼其先吾子之年。共吾子之業。又慮為吾子他日害。雖前子孝養恭誠。未必肯諒其心。而恒不樂其有。況肯救其死。又以己子代之死乎。若義母者。千載下尚能使人揮淚。

【白話解釋】
周朝齊國宣王的時候。路上有一箇給人家打死的人。他旁邊有兄弟兩箇人立着。官就把他們兄弟倆捉住。問他們是那一箇殺的。哥哥説、人是我殺的。弟弟説、人是我殺的。過了一年。這樁案件還不能夠判決。齊宣王就差丞相去問他們的母親。他們的母親説。應當把年齡小的去抵罪。那丞相就問這是什麽意思。他們的母親説。年齡小的、是我自己所生的。年齡大的是前妻所生的。他的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我好好的看護他。當時我就答應下來。現在假使叫年齡大的去抵罪。豈不是不能夠守信嗎。那是欺騙我的丈夫了。説完了這幾句話。就哭得眼淚直流。把衣服也弄濕了。丞相看了這樣情形。回去告訴齊宣王。宣王就把他們兩兄弟統統免了罪。並且稱他們的母親為義母。


七、【高行刑餘】
梁媛高行。撫孤貞慎。君王聘之。割鼻全信。

【原文】
周梁媛、榮於色而美於行。夫早死。撫孤不嫁。梁貴人爭取之。不得。梁王聞之。遣使往聘焉。媛曰。妾聞婦人之義。從一不改。以全貞信之節。今忘死趨生。是不信也。棄義從利。是不貞也。乃持刀割鼻曰。妾已刑矣。刑餘之人。殆可釋矣。王乃複其終身。號曰高行。

紅顔薄命。今古同然。梁寡婦旣榮於色。又美於行。早喪其偶。獨守其孤。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呂坤曰。王侯且不能奪其守。況卿大夫乎。堅於金石。凜若冰霜。吾於梁媛見之。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梁國裏有一箇美好的女子。就把他叫做梁媛。他的容貌十分美麗。他的行為也非常端正。可是他的丈夫早已去世了。梁媛撫養他的兒子。不再嫁人。當時梁國裏有許多貴人。都想娶他。他總不肯。後來梁王聽到這箇消息。就差了官員去下聘。梁媛説。我曉得做婦人的道理。是從一而終的。不可以因為丈夫死了。就去改嫁。應該要保全貞信的名節。現在假使忘記了死去的丈夫。再去另尋生路。這是沒有信了。抛去了大義、去為了自私自利。這就是不貞了。於是就拿一把刀把鼻子割去。説、我已經是受過割鼻刑罰的餘生了。受過刑罰餘剩下來的人。諒來或者可以饒赦了我吧。梁王就免了他終身的徭役。稱他是高行的婦人。


八、【陳婦一諾】
漢陳孝婦。夫戍邊隅。囑以養母。一諾不渝。

【原文】
漢陳孝婦、淮陽人。年十六而嫁。未有子。有夫當行戍。託婦終養其母。婦應曰。諾。夫死不還。婦紡績養姑不衰。母哀其年少。將嫁之。婦曰。棄託不信。背死不義。欲自殺。母懼乃止。終身養姑。姑年八十四而終。賣其田宅以葬之。文帝聞之。詔賜黃金四十斤。

呂坤謂孝婦年甫十六耳。又未有子。乃受夫所託。終養其姑。別時一諾。持以終身。旣不失信。又能盡職。幾經艱苦。不二其心。設非孝婦。母也不為溝壑之枯骨乎。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一個姓陳的孝婦。是淮陽地方的人。年紀十六歲的時候。就出嫁了。沒有生得兒子。他的丈夫應當出門從軍去的時候。託着陳孝婦奉養自己的母親到老。陳孝婦就一口答應了。後來他的丈夫在外面死了、不得回來。陳孝婦就紡紗織布。奉養婆婆。一些兒沒有懈怠。但是婆婆哀憐他年紀太輕。將要把他另嫁。陳孝婦説。抛棄了託付的説話。是沒有信。違背了死故的丈夫。是沒有義。就要自殺。他的婆婆怕起來。就不敢再叫他嫁人了。他就終身奉養婆婆。他的婆婆活到八十四歲纔死。陳孝婦就賣了田地房屋來安葬婆婆。漢文帝聽得了。就下了聖旨。賞給他黄金四十斤。


九、【荀采粉書】
荀采信守。不貳其心。粉書遺字。以尸還陰。

【原文】
漢荀爽女采。年十七。適陰瑜為妻。早寡。采信守不嫁。父強載采以歸郭奕。采度不得免。乃偽為歡笑。命建四燈。盛粧飾。請奕入相見。坐談終夜不輟。奕敬憚之。不敢近。及曙而出。采命左右備浴。掩户。以粉書扉上曰。尸還陰。陰字未及成。懼有來者。以衣帶自縊而絕。

呂坤謂采求死不得。而委曲以成仁。花燭共談。而此心不少變。可謂貞矣。臨死遺字。尚囑以尸還陰。可謂信之至矣。獨怪爽為八龍之冠。不容其女之守節。何哉。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荀爽的女兒。名字就叫荀采。當他年紀十七歲的時候。嫁給了陰瑜做妻子。可是很早的就守了寡。荀采就守着信。不肯再嫁人了。他的父親硬把荀采拉上車去。强把他嫁給郭奕了。荀采心裏想了一會。曉得這件事。決定不能夠免了。就假裝着歡笑的樣子。叫僕人們替他點了四盞燈。他自己妝飾得很好。請郭奕進來相見。不住口的坐談了一夜。郭奕又敬重他。又忌憚他。不敢和他相近。到了天亮出去。荀采就叫僕人們打水來洗浴。就關了房門。用粉在門上寫着尸還陰三箇字。但是陰字還沒有寫完。恐怕有人進來。就用自己的衣帶子上了吊絶命的。


十、【令女毁形】
夏侯令女。斷髮守貞。父母逼嫁。劓刵自明。

【原文】
魏夏侯令女、曹文叔妻也。早寡。無子。父母欲嫁之。令女乃斷髮以明信守。後曹氏族滅。父母以其無依。必欲嫁之。令女又截其兩耳。斷其鼻。蒙被而卧。流血滿牀席。母譬勸不從。司馬懿聞而嘉之。聽乞子字養。為其家後。及卒。里人為立祠焉。

呂坤曰。曹氏之族赤矣。獨令女在。父母是依。設不毁其形。寧免奪志之謀乎。令女苦節。蓋不得已耳。後之信守者。倘親志可回。則全面目以見亡人。安用自殘為哉。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裏有箇雙姓夏侯名叫令女的。就是曹文叔的妻子。早早的守了寡。並且也沒有兒子。他的爺娘要他再去嫁人。夏侯令女就把頭髮翦脫。表示他的信守。後來曹家滅族了。他的爺娘因為他沒有依靠。必定要把他嫁人。夏侯令女這時候、又割下了兩隻耳朶、一箇鼻子。把條被遮着頭、睏在牀上。他的血、牀裏席上都流滿了。這箇時候。他的母親還是用種種的比喻去勸他。他決意不肯。後來司馬懿聽得他有這樣的行為。十分嘉勵他。並且由他揀了一箇兒子去撫養大來。做了他家的後代。等到夏侯令女死了。鄉里的人、給他造了一箇祠堂來紀念他。


十一、【魏房泉壤】
房氏夫危。訣別陳辭。割耳殉葬。泉壤相期。

【原文】
北魏魏溥妻房氏。年十六。溥病篤。曰、母老。家貧。子幼。奈何。房泣曰。妾承家訓事君。寧肯以身貽恨。及溥大殮。房割左耳投柩中以誓曰。鬼神有知。相期泉壤。時房生子緝。未十旬。房遂鞠育室內。未嘗歸寧。及緝年十二。始返母家。母家尚有異議。房急逃歸。不復返。

呂坤謂房氏年纔十六耳。撫孤養母。守節終身。豈不難哉。割耳投棺。相期泉壤。一以成永訣之信。一以息奪嫁之謀。十二年後。始歸寜其父母。卒以母家有異議。一去竟不復返。貞婦之心。金石同礪矣。

【白話解釋】
北魏魏溥的妻子房氏。十六歲的時候。魏溥有病。十分危險。就對他説。我的母親年紀老了。家裏又窮。兒子又小。怎麽好呢。房氏流着眼淚説道。我受了家父的教訓。來事奉你。那裏肯把身體羞辱呢。過了幾天。丈夫死了。等到魏溥入殮的時候。房氏就割了左邊的耳朶。放了棺材裏面。發了一箇誓願。説、鬼神有靈。黄泉相見。這時候、房氏生下的兒子名叫魏緝的。還不滿百日。房氏就養育他在房裏。不出門外。也不到娘家去。到了他的兒子魏緝十二歲的時候。方纔回到娘家。娘家裏的人。還想要他嫁人。房氏就立刻逃到夫家來了。從此永不再到娘家去。


十二、【賈董封發】
董氏誓守。束髮繩纏。別夫廿載。封帛依然。

【原文】
唐賈直言妻董氏。河朔人。直言坐事貶嶺南。以董氏年少。乃謂之曰。生死不可期。吾去汝卽嫁。無須也。董氏不答。引繩束髮。封以帛。使直言署之。誓曰。非君手不解。越二十年。直言始歸。署帛依然。乃親解其髮。及沐。髮墮無餘。

今之婦女。輕於離別者有之。夫在家而曖昧其行者有之。狗彘行為。固不足論。但婦女出嫁從夫。夫命別嫁。似亦可以已矣。乃觀董氏對夫封髮。廿年之久。署帛依然。非貞信而能若是乎。

【白話解釋】
唐朝時候有箇賈直言。他的妻子董氏。是河朔地方的人。賈直言犯了事。將要充軍到嶺南地方去。因為董氏正在青年的時候。就對董氏説。我的死活。是不可以預料的。我去了以後。你趕緊嫁人。不必再等我了。董氏不去回答他的話。就拿了一條繩。把自己的頭髮束縛起來。並且再拿了一塊綢。把頭髮封起來。叫賈直言在綢上面簽了一箇字。他就發了誓願説。不是你的親手來解開。就從此不解開來了。後來過了二十年。賈直言方纔回來。那簽字的綢仍舊和從前一樣。賈直言立刻親自替他解開那頭髮。到了洗髮的時候。因為封的年代太久了。所以頭髮都完全落下來。沒有餘賸的了。


十三、【史葉遵囑】
史妻葉氏。遵夫遺囑。敎育孤兒。守身如玉。

【原文】
宋史簡、為鄞縣從事。尉受賄。杖平民。簡憫之。尉怒。杖簡幾死。臨終。囑其妻葉氏曰。汝方娠。若生女、當嫁。果男也。幸謹視之。後果得男。葉乃毅然信守。鄰曰。一呱呱褓中兒。寧可恃。葉不為動。子長、使從師讀書。晚歲家產寖饒。益務儉約。享壽八十六而終。

一呱呱褓中兒。可恃與否。誠難預期。但臨終囑咐。寢饋不忘。茹苦含辛。撫孤成立。且嘗誡其子曰。讀書以行己為先。操筆作文辭。務得聖賢本旨。以身作則。宜其福壽康寧。克享天祐也。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史簡。在鄞縣地方做着助理官。有一次、鄞縣裏的縣尉受了賄賂。把平民捉來拷打。史簡覺得很可憐。縣尉就發起怒來。把史簡打得要死。史簡臨死的時候。囑咐自己的妻子葉氏説。汝剛纔懷孕。假使生了女兒。你可以再嫁人了。果然生了男兒。請你很謹慎的看待纔好。後來葉氏果然生得一箇男小孩。葉氏就決定守信不嫁。鄰舍的人都勸他道。一箇剛纔生下的小孩。難道可以靠得住嗎。還不如另嫁別人。葉氏聽了一點也不動心。到了兒子長大了。就叫去從了先生讀書。等到葉氏老年的時候。家裏的財産漸漸的豐富起來。他益加的勤儉節省。活到八十六歲纔死。


十四、【范呂立志】
呂宗翊女。改嫁不從。夫妻守約。久別重逢。

【原文】
宋呂忠翊女。為寇所掠。以妻范希周。捕兵至。女願刎以明信。范止之。女曰。妾雖生。當為君守。范曰。我得脫。亦不更娶。城破。女縊。適其父為捕兵巡轄。解之歸。欲改嫁。女誓死不從。後有賀承信以公事至呂家。女窺其貌酷肖。以告父。父詢之。果希周也。亦未娶。遂複合。

願自刎以明信。女之志堅矣。及夫止之。乃曰生當為君守。夫亦以誓不更娶答之。夫妻二人。身雖離而信不可背。厥後不期而至。久別重逢。殆冥冥中默佑之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呂宗翊的女兒。被強盜搶了去。把他配給范希周做妻子。後來官兵來剿匪了。呂宗翊的女兒情願自殺了、表明他的信義。范希周阻止他。呂宗翊的女兒説。我雖然活着。但是一定為你守節的。范希周説。那末這次我假使能夠逃得脱。也一定不再另娶了。後來官兵打破了城頭。呂宗翊的女兒就上吊。剛巧他的父親。做着官軍裏的巡官。看見是自己的女兒上吊。就放下來。帶了他一同回家。要他改嫁。呂宗翊的女兒立誓、情願死也不肯改嫁。到後來有箇叫賀承信的。因為公事到呂家來。呂宗翊的女兒偷看姓賀的相貌、很像范希周。就對他的父親説了。他的父親就問賀承信。果然就是范希周。也沒有另外娶過親。於是兩箇人仍舊再做夫婦了。


十五、【王梁死約】
梁氏訣夫。更娶告我。再生姻緣。言信行果。

【原文】
宋梁氏、歸王家。數月。元兵至。與夫約曰。吾必死兵。若更娶。當告我。兵至。俱被執。軍千户欲納梁。梁紿以釋夫方可。迨夫去遠。梁乃拒罵。被殺。越數年。夫謀更娶。屢不諧。因告妻。夜夢妻云。我死後生某家。當復為君婦。遣人聘之。一言而合。詢其生。與梁死年月日正同。

呂坤曰。梁氏全夫之智。臨變不迷。從一之貞。再生不易。死約之信。堅守不失。事不必其有無。然金石之操。兩世猶事一夫。世顧有事一夫而懷二心者。梁氏傳不可不讀。

【白話解釋】
宋朝末年有箇女子梁氏。嫁給姓王的做妻子。過了幾個月。元朝的兵打進來。梁氏和他的丈夫約定道。我是一定死在兵的手裏。假是你要再娶。應當告訴我一聲。後來元朝的兵一到。把他們兩箇人都捉了去。元軍裏的軍官、要收納梁氏做妻子。梁氏騙那軍官説。你放了我的丈夫。纔可以答應你了。軍官就放了他的丈夫。等到他的丈夫去遠了。梁氏就拒絶軍官、並且大罵起來。結果就被軍官殺死。過了幾年。他的丈夫要想再娶。屢次不能夠成功。因此就祝告妻子。夜裏就夢見妻子説。我死了以後、就投生到某家裏。日後應當再做你的妻子。他的丈夫醒來。就差人去説婚。果然一説就成功了。問起生下來的日子。剛巧和梁氏死的年月日子都相同的。


十六、【程妻守鞋】
程鵬舉妻。相夫心堅。易鞋卅載。破鏡重圓。

【原文】
元程鵬舉及妻。本為張萬户所掠。强婚焉。妻囑程逃去。程疑其試己。以告張。張箠其妻。他日復請。程益疑。復告張。張怒。鬻於市人家。妻臨行。以一繡鞋易程一鞋。期執此相見。程大感動。遂遁。妻以紡績償鬻為尼。三十餘年。程雖顯。不復娶。及訪得。挾鞋迎之。乃偕老。

程妻愛夫心切。致受種種苦難。臨別易鞋為信。至市人家。寢不解衣。操作甚勤。以紡績值償鬻、而為尼。貞潔之心。三十年如一日。天憫其志。故破鏡得以重圓也。

【白話解釋】
元朝程鵬舉同他的妻子。本來都是被那張萬户掠來的。後來强迫他們兩人結婚。妻子叫程鵬舉逃走。程鵬舉疑心他是來試我的志向。就去告訴了張萬户。張萬户就把程鵬舉的妻子打了一番。過了幾天。他又叫程鵬舉逃出去。程鵬舉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訴張萬户。張萬户就發怒了。把他賣給人家。程鵬舉的妻子臨走的時候。把自己一隻繡鞋。換了程鵬舉一隻鞋子。幷且對他的丈夫説。將來我們拿了這隻鞋子相見。程鵬舉到了這時候。大大的感動。知道妻子的好意。於是就逃走了。程鵬舉的妻子把紡紗織布的錢、積蓄下來。償還了這一筆的身價銀子。就到庵裏去做尼姑。過了三十幾年。程鵬舉雖然富貴了。但是不再娶妻。等到後來打聽得妻子在庵裏做尼姑。就拿了他的一隻繡鞋去迎接他來。結果兩箇人仍舊做夫妻到老。


十七、【解胡截耳】
胡廣之女。指腹為婚。守盟截耳。卒歸解門。

【原文】
明胡廣、解縉、同直文淵閣。上曰。廣縉少同業。仕同官。縉有子。廣宜妻之。廣曰。臣妻有妊。未知男女。上曰。必女。後果生女。迨縉遭讒徙邊。廣欲使女改適。女以刀截耳曰。薄命之婚。皇上主之。父面承之。一語之盟。終身不改。越數年。解氏蒙宥。女卒歸解氏。

未嫁守信。不免過情。而非所論於胡廣女也。其父指腹為婚。其女實未受聘。若改適。則其父失信。而其女實無信之可失。乃守盟不改。卒歸解氏以全父信。其信也。其貞也。卽其所以為孝也。

【白話解釋】
明朝裏的胡廣和解縉兩箇人。一同跟着皇帝在文淵閣裏。皇帝對胡廣説。你們兩箇人。幼小的時候一同讀書。現在又同在一處做一樣的官。解縉有箇兒子。你應該把女兒給他做媳婦纔好。胡廣説。我的妻子現在雖然有孕。但是還沒有知道是男是女。皇帝又説。一定是生箇女。後來胡廣的夫人。果然生了一箇女兒。過了幾年。有人在皇帝面前説解縉不好。就充軍到邊疆去。胡廣想把女兒另外許給人家。這女兒就拿了刀、把自己的耳朶割去。説、我薄命的婚姻。是皇上做媒的。幷且又是父親當面承認的。一言旣定。就終身不可以更改的。又過了幾年。解家受了皇恩免罪了。胡廣的女兒。仍舊嫁到解家去的。


十八、【錢林心許】
林應麒女。未嫁夫攣。翁命更配。心許不遷。

【原文】
明錢灼妻。林應麒女也。未嫁而夫病攣。灼父遺書使更配。麒不忍。越十年。病如故。灼父復遺書。申前議。麒乃以書示女。女曰。命也。或曰。爾未嫁別就。亦何不可。女曰。人之所貴者心。心旣許之矣。麒嘉其志。為治妝歸灼。灼病亦旋愈。

夫病而謀更配。固為不可。乃夫家遺書至再。已歷十年。父心亦為所動。則從父從夫。均無缺憾。似亦可矣。女則曰、人之所貴者心。心旣許之矣。落落兩言。誠巾幗中之丈夫哉。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錢灼的妻子。是林應麒的女兒。在沒有嫁去的時候。他的丈夫就生了一種身體彎曲、不得伸直的怪毛病。所以錢灼的父親。寫信給林應麒。叫把女兒另外許配。林應麒有點不忍。後來過了十年。錢灼的毛病、仍舊和以前一樣。一點沒有好。所以錢灼的父親。又寫信給林應麒。仍舊照從前説法。再叫林應麒把女兒別許。林應麒就把這封信給女兒看。女兒就説。這是我的命運如此。旁邊另外有箇人插嘴道。你還沒有嫁過去的。就是另外嫁到別家去。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林應麒的女兒説。一箇人最要緊的是一箇心。心裏已經是許給他了。林應麒聽了這句話。非常讚成他的志願。就辦了嫁妝和錢灼結婚。結婚之後。錢灼的毛病、也就好全了。


十九、【潘金止旌】
金氏守節。止聞於官。得旌降歲。於心未安。

【原文】
明潘紹宗妻金氏。崑山人也。年三十而寡。矢志守節。及老。里人欲上其事以請旌。金氏聞而止之曰。朝廷定例。二十九得旌。三十不得旌也。里人曰。降一歲有何礙。金氏曰。是非吾心所安也。遂不上。後享壽八十餘而卒。

一歲之差。以之報旌者多矣。況年雖三十。計其日月。每有不滿二十九者。乃里人欲為請旌。金氏聞之。以為欺妄。於心不安。其平時之守信。可以槪見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一箇潘紹宗。他的妻子金氏。是崑山地方的人。年紀到了三十歲的時候。他的丈夫潘紹宗就亡故了。金氏就立定志向替丈夫守節。決意不再去嫁人。等到年紀老了。鄉裏的人。要把他守節的事情。奏到皇帝那兒去請旌表。金氏聽得了就去阻止他們。説、朝廷規定的條例。是二十九歲守節的。可以得到旌表。我是三十歲死丈夫的。當然不可以報上去的。鄉裏的人對他説。我們給你寫低一歲就好了。這有什麽妨礙呢。金氏説。這樣的辦法。就使得我心裏很不安了。因此到底不奏上去。金氏後來活到八十多歲纔死的。


二十、【李王踐盟】
李康侯妻。未嫁夫瞽。謹守盟言。不背亡父。

【原文】
明李康侯聘妻王氏。饒州人。父以字康侯。及父歿。康侯亦目瞽。王氏諸父有異議。女曰。先父早許李氏。盟言在耳。豈忍背信。且旣盟而瞽。棄瞽不義。背父不孝。諸父嘉其志。從之。王氏歸李後。勤執婦道。內外無閒。鄉里稱焉。

女子在家從父。父已亡矣。康侯亦瞽矣。諸父又有異議矣。然父身雖亡。父言猶存。背盟不信且不孝。而人每以為難者。由其信德不及王女耳。錄之以為從父之訓。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李康侯。聘定了一箇妻子王氏。是饒州地方的人。王氏的父親在世時候。把女兒許給李康侯的。後來王氏的父親亡故了。李康侯的眼睛也瞎了。王氏的幾位伯父叔父們。都有異議。要想把他改嫁。王家女兒説。我去世的父親、早已把我許配李家。兩方的盟言。還存在耳朶裏。難道很忍心去違背這箇信用嗎。況且又是定婚以後纔瞎的。抛棄了瞎的。這是不義。違反先父的主張。這是不孝。幾位伯父叔父聽到這些話。非常佩服他的志氣。也就聽了他。王氏嫁到李家以後。十分勤儉。嚴守做婦人的道理。裏裏外外。尋不出他的漏洞。鄉村裏的人都稱讚他。


二十一、【劉馮釘肉】
劉氏信守。誓無二心。齧釘抉肉。卓越古今。

【原文】
明劉慶妻馮氏。年十九歲。夫亡。矢誓守節。其姒諷之曰。少婦居孀。守未易言。非齩斷鐵釘者不能。馮卽拔壁上鐵釘。齧之。剨然有齒痕。復抉臂肉。釘着壁上。曰脱有異志。此卽狗彘肉。至老、取視壁上釘肉尚不腐。齒痕猶新。

案述異記載節婦鄭氏。一言信守。割去兩耳。俄而雙耳復生。依然如故。已為奇矣。乃馮氏壁上之肉。至老不腐。釘上齒痕。經久如新。苦行異節。卓越古今。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其斯之謂歟。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有箇劉慶的妻子馮氏。年紀十九歲的時候。他的丈夫劉慶就亡故了。他就發了咒替丈夫守節。他的姆姆勸他道。一箇年紀很青的婦人。要想守節。這是件不容易的事。假使不是齩斷鐵釘一樣堅決的人。是不能夠守的呵。馮氏聽了這句話。就拔了壁上的鐵釘。放在口子裏咬了一口。剨的一聲響。鐵釘上就有牙齒的痕迹。又割了一塊手臂上的肉、釘在牆壁上。並且説道。假使我有了另外的志向。這箇就是狗肉猪肉了。到得後來馮氏的年紀老了。拿着牆壁上釘着的手臂肉一看。還沒有朽腐。並且鐵釘上的牙齒痕迹。還同新咬的一樣鮮明哩。


二十二、【郭李誕女】
郭妻李氏。慰夫病危。遺腹生女。絶命賦詩。

【原文】
明郭太順妻李氏。程鄉人。讀書能詩。年十七。郭病危。囑曰。爾今有妊。若生男。幸為我計門户。若生女。則爾可自便。李曰。苟生男。則謹守君命。生女。卽從君後可也。及臘。誕女。遂賦絶命詩一章。躍而絶。其詩末句云。歲寒始見天地心。梅花今夜冷如鐵。

郭之遺囑。惟以生男相期。而李則以生男從君命。生女從君後慰之。卒以誕女絶命。嗚呼、烈矣。然女子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旣無子可從。計惟一死。從命從後。生死皆以從為主。是女子之善用其從者。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郭太順的妻子李氏。是程鄉地方的人。從小讀書。幷且能夠做詩。年紀十七歲的時候。郭太順病得很危險。囑咐他説。你現在身子有孕。假使生下一箇男孩。那末請你替我好好撐住門户、傳我的後代。倘若運氣不好。生下來是箇女的。那末你就可以自便。李氏説。我假使生下男兒。當然謹遵你的命。倘然生了女。那末我就跟在你的後面到黄泉裏來就好了。到了十二月裏。李氏生下了一箇女兒。就做了一首絶命詩。跳下去絶命了。那首詩的末兩句説。一年工夫、必定要到得冬天極寒冷的時候。纔可以見到天地的心。但是這幾點梅花。今夜裏卻是冷到像鐵的一樣了。


二十三、【璧枝不負】
明朱璧枝。未婚誓守。既嫁夫亡。終身不負。

【原文】
明任某、聘朱璧枝。未婚先納妾。朱父怒。欲渝盟。璧枝翦髮自誓。父不得已。仍歸任。婚三日。妾生子。璧枝愛如己出。越二年。任亡。父唁之曰。任子負爾甚矣。爾何處不可容身。璧枝曰。甯彼負兒。兒不可負彼。父怒駡之。欲攜歸。璧枝逃匿不出。食貧力作。撫妾子終其身。

任某未婚先納妾。朱父怒欲渝盟。人之常情。婚三日。妾生子。居二載。夫又亡。朱父唁之。璧枝以不可負對。父怒而詈之。欲攜以歸。乃竟逃匿不出。食貧力作。撫妾子以終身。其信德尚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姓任的人。同朱璧枝訂了婚。沒有娶過門來。就先辦了一箇小老婆。朱璧枝的父親得知了這件事。很生了氣。欲把朱璧枝另外再許人家。朱璧枝就翦下頭髮了誓。一定不可。他的父親沒有辦法。仍舊同任家結婚。結婚以後。過了三天。任家的小老婆。就生了一箇兒子。朱璧枝就當着自己生的一樣愛惜。過了兩年。姓任的死了。朱璧枝的父親就勸他説。任家這箇人對你不住、達於極點了。你那裏地方不可以安身。何必這樣好心對他呢。朱璧枝説。甯可他來對不住我。我卻不可以對不住他。朱璧枝的父親就發了怒駡他。一定要同他回去。朱璧枝就逃開躱起了不走出來。後來因為任家裏很窮。盡力操作過着日子。把小老婆生的兒子、撫養到長大、纔了。


二十四、【玉貞無妄】
玉貞避選。暫歸朱氏。朱子病殤。佯狂誓死。

【原文】
明范恭女玉貞。年十二。適訛言選女。恭以女暫歸朱斂璧為子婦。訛言息。朱氏子殤。恭別許字。女不櫛不沐。時曝烈日中。或立大雨下。不食不卧。毁容截髮。若癲狂然。母曰。爾父貧窶。若不嫁。衣食安給。女曰。當以縫績自給。不給寧餓死。母乃還別家聘。女以處子終。

玉貞之歸朱家。范恭藉以避選而已。未受朱家之聘也。朱子殤而父欲別許。亦何不可。女乃毁容以全其信。寧餓死以守其貞。卒能茹荼飲蘗。以處子終。誠令人欽佩無已也。

【白話解釋】
明朝范恭的女兒、叫范玉貞。年紀十二歲的時候。逢到有一種謡言、説皇帝要選宮女。范恭沒有法子。只好把女兒暫時給朱斂璧的兒子做童養媳婦。等到謡言平靜。朱斂璧的兒子沒有到長大、就死了。范恭就把女兒別許人家。范玉貞就天天不梳頭發。也不洗面。幷且時常立在猛烈的太陽裏。或者立在很大的雨裏。也不喫。也不睡。把自己的容貌弄得非常醜陋。又翦去了頭髮。好像瘋婆子一樣。他的母親對他説。你父親非常窮苦。假使你不嫁人。怎麽有衣穿、有飯給你喫呢。范玉貞説。我可以自己縫紉。得幾箇錢來過生活。假使不夠。我情願餓死。他的母親只好退還了別家的聘金。范玉貞就困苦的過了一世。到了死的時候。還是一箇處女。


【緒餘】

信者。所以立世也。一片真誠。無一可假。無一可僞。人參三才而立。倫常最重。五常、信居其末。而仁義禮智。實皆不可假。故信貫五常。五倫、信屬朋友。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實皆不可偽。故信又貫五倫。其為德也。心口如一。言行相顧。歷始終而弗貳。處常變而不移。大信不約。豈僅在然諾盟誓閒乎。女子之信。尤以守貞為主。故大易言坤之體曰利永貞。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貞一不二。信守靡他。則得矣。

 

 三集  

一、【荀息踐言】
荀息為傅。慰公病危。奚卓被弑。以死相隨。 
【原文】
周晉奚齊卓子者。驪姬之子也。荀息傅焉。獻公愛驪姬。欲立其子。乃殺世子申生。申生者。里克傅之。公病。將死。謂荀息曰。士何如。則可謂之信矣。荀息曰。使死者反生。生者不愧乎其言。則可謂信矣。公死。奚齊立。里克弑奚齊。荀息立卓子。里克又弑卓子。荀息死之。

初、獻公造九層臺。三年不成。人力困敝。荀息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九卵於上。公曰。危哉。荀息曰。不危。公造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危孰甚焉。公悟。乃輟工謝之。荀息可謂忠且信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的獻公。他的兒子很多。其中一箇叫奚齊、一箇叫卓子的。這兩箇人。是驪姬所生的。大夫荀息就給他們做着師傅。晉獻公很寵愛驪姬。要把他的兒子立做世子。因此就把世子申生殺了。申生的師傅就是里克。後來獻公生了病。快要死的時候。因為奚齊和卓子的年紀都很小。沒有幫助的人。於是就對荀息説。大丈夫要怎麽樣。纔可稱是有信呢。荀息曉得了獻公的意思。就回答説。假使死去了的人。仍然活了轉來。受着他託付的人。對於託付的話。都能夠做到。一點沒有慚愧的地方。這樣可以説是有信了。後來獻公死了。奚齊做了國君。里克把奚齊殺了。荀息又立了卓子做了晉君。里克把卓子又殺了。於是荀息也跟着死了。


二、【共華待死】
共華待死。不為人知。謀而被困。豈可背之。

【原文】
周晉丕鄭之自秦反也。聞里克死。見共華曰。可以入乎。華曰。可乎哉。丕鄭入。惠公殺之。共賜謂華曰。子行乎。其及也。華曰。夫人之入。吾謀也。將待之。賜曰。孰知之。華曰。不可。知而背之。不信。謀而困之。不智。困而不死。無勇。任大惡三。行將安之。子其行矣。我姑待死。

孔子嘗言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蓋謂人以信為本。人而無信。自失為人資格。且將不齒於人類。夫人孰能不死。若以信而死。可以立起世人之信心。共華雖亦里丕之黨。而其死於信。則有足錄者。

【白話解釋】
周朝晉國有箇丕鄭。打從秦國回來。得知里克死了。他就問共華道。現在可以進去嗎。沒有危險了嗎。共華説。可以的了。丕鄭到了晉國裏。晉惠公把他殺了。共賜就對共華説。你可以逃走了。遲一回兒。殺戮就要到了你的身上來了。共華説。丕鄭的到晉國裏去。是我叫他去的。現在我一定要等他。共賜説。這回事又有那箇曉得呢。你不如逃了。共華説。這是不可以的。我明明曉得他到了晉國裏。如今獨自逃走了。這是沒有信用。我給他定了計劃。把他困住了。這是沒有智力。見了他這樣的困難。我還怕死。這是沒有勇氣。一箇人有了這三種大惡。還能夠逃到什麽地方去呢。你去吧。我等着死好了。


三、【解揚承命】
解揚承命。不負晉侯。信臣獲考。死又何求。

【原文】
周晉解揚受命如宋。使無降楚。鄭人囚而獻諸楚。楚子使反其言。不許。三而許之。登樓車告宋。致其君命。楚子將殺之。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信載義而行之為利。義無二信。信無二命。死而成命。臣之祿也。寡君有信臣。下臣獲考。死、又何求。楚子舍歸。

解揚之許楚子也。非以其厚賂也。欲以成君命也。蓋三而不許。楚子必殺之。則晉君之命。不能致於宋。故佯許之。登諸樓車。呼宋人告之。致其君命。亦非失信於楚子也。亦惟欲行其信不受二命耳。

【白話解釋】
周朝晉國有箇解揚。奉了國君的命令到宋國去。教宋國不要投降了楚國。路過鄭國的時候。鄭國的人就把他關了起來。送到楚國去。楚子叫他去對宋國説。晉國不來救你們了。解揚不肯。楚子對他説了三次。解揚纔答應了。於是解揚就上了有樓櫓可以望遠的車。仍然把原來晉君的意思。對宋人説了。楚子曉得上了他的當。就要把他殺了。解揚説。做國君的能夠行了這箇命令。就是有義。做臣子的。能夠承受國君的命令。就是有信。信和義行着就是利。有義的沒有二信的。有信的是沒有二命的。我死了能夠達到了我國君的命令。這就是我的職任完了。我的國君有箇守信的臣子。我又成了功。這樣死了。正是很好的事。另外還希望什麽呢。楚子聽了他這一番話。也就不去殺他。放他回去。


四、【州犂釋甲】
楚伯州犂。固請釋甲。會合諸侯。信修盟歃。

【原文】
周晉楚齊秦宋鄭魯衛陳蔡曹許邾滕將盟於宋。楚人衷甲。伯州犂曰。合諸侯之師。以為不信。無乃不可乎。固請釋甲。子木不聽。太宰退曰。令尹將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棄信。志將逞乎。志以發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參以定之。信亡。何以及三。翌年、子木果死。

盟所以明信也。宋之盟。向戍欲弭諸侯之兵也。諸侯望信。是以來服。不信、是自棄其所以服諸侯也。州犂言之。而子木棄之。趙孟患之。而叔向安之。晉務德。楚爭先。雖先楚人而書先晉。亦以晉有信耳。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楚國齊國秦國宋國鄭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曹國許國邾國滕國許多諸侯。將要在宋國地方會盟。楚國的人。箇箇衣裳裏面穿了鐵甲。預備乘此時機去打晉國。太宰官伯州犂説。天下的諸候都聚會的時候。我們楚國做着沒有信用的事。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一定請求把鐵甲脱去了。那時候楚國的宰相子木不肯聽。太宰伯州犂退出了以後。就説。我看宰相這箇人。不到三年工夫。就要死的了。只圖着快了私志。丟棄了信用。要曉得志是所以發言的。言是所以出信的。信是所以立志的。有了志信言三樣。纔可以把身子安定了。現在他的信用沒有了。那裏能夠活到三年呢。到了第二年。子木果然死了。


五、【趙武信本】
趙武會虢。尋宋之盟。以信為本。遵循而行。

【原文】
周晉楚與諸大夫會於虢。祁午謂趙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於晉。今令尹之不信。諸侯之所聞也。吾子其不可以不戒。文子曰。武將以信為本。循而行之。能信不為人下。吾未能也。詩曰。不僭不賊。鮮不為則。信也。能為人則者。不為人下矣。吾不能是難。楚不為患。

虢之會。尋宋之盟也。祁午以恥為言。而趙武以信為本。故其相晉國以為盟主。七年中再合諸侯。三合大夫。服齊狄。寧東夏。平秦亂。城淳于。師徒不頓。國家不罷。民無謗讟。諸侯無怨。信之為用大矣哉。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晉國楚國和各國的大夫。在虢的地方會盟。祁午對趙文子説。從前在宋國的盟會。楚國人比晉國人先歃了血。終算吐了一口氣。可是現在楚國的宰相沒有信用。這是各國諸侯都曉得的。請你不可不預備一下子。趙文子説。我一定拿信用做了根本。再照着信用去做一切的事。能夠有信用的人。一定是不為人家所輕賤的。依你的話去做。我是辦不到的呵。詩經裏説。不僭不賊。鮮不為則。這就是説着信用呵。一箇人能夠給別人做了法則的。那末這箇人。無論如何。是不會給人家輕賤的了。我只怕不能夠給別人做了法則。倒是一樁難事。至於楚國、是不足憂患的。


六、【包胥乞師】
包胥乞救。哀哭秦庭。勺水不入。七日勞形。

【原文】
周楚申包胥仕為大夫。與伍員友善。平王殺員父奢兄尚。員曰。吾必復楚。包胥曰。我必興之。及吳師伐楚。入郢。包胥乃之秦。乞師救楚。依庭牆而哭。日夜不絶聲。勺水不入口。七日。秦伯哀之。乃為之賦無衣之詩。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師出。昭王返國。賞其功。逃不受。

伍申之別也。員曰。我必復之。包胥曰。我必興之。伍員卒復之。信也。孝也。包胥卒興之。信也。忠也。然伍員復仇。未免太甚。包胥乞救。人所難能。伍員終受屬鏤之賜。包胥不受救國之功。其勝於伍員多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楚國的申包胥在楚國做了大夫官。和伍員很要好。後來楚平王把伍員的父親伍奢、伍員的哥哥伍尚、都殺死了。伍員説。我一定要到楚國來報仇。申包胥説。我一定把楚國恢復了轉來。等到後來伍員帶了吳國的兵來攻打楚國。軍隊攻進了楚國的國都郢的地方。於是申包胥就到了秦國去。要借救兵來救楚國。起初秦伯不肯答應。後來申包胥靠在宮庭的牆壁裏。日日夜夜哭着。不斷聲音。一點水也不進口。這樣的有七天工夫。秦伯覺得他很忠心。又替他可憐。於是就賦了無衣的一篇詩。申包胥纔叩了九箇頭。坐了起來。秦國的軍隊出發。吳國的兵纔退了。昭王回到楚國。要賞申包胥的功勞。申包胥不肯受功。就逃去了。


七、【范式素車】
范式夢劭。告以葬期。素車白馬。號泣奔馳。

【原文】
漢范式與張劭為友。忽夢劭曰。我以某日葬。子能相及乎。式奔赴。喪已發。柩不肯前。劭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耶。移時。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者。母曰。必范巨卿也。式至。叩喪而言曰。行矣元伯。死生異路。永從此辭。因執紼引柩。乃前。式遂留塜次。為修墳樹。乃去。

許止淨謂吾讀此傳。輒流涕不能止。歎古人朋友之交。相信以心。生死不渝如此。書稱朋友之交止於信。范張二君。其信之極致者耶。誠後人之模範。所當鑄金祀之。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姓范名式的人。和一箇姓張名劭的。大家交着朋友。有一天晚上。范式忽然做夢看見張劭對他説。我將在某月某日安葬了。你到了那一天。能夠趕到麽。范式醒來就馬上趕去送喪。這時候張劭的靈柩。已經要出發了。真也奇怪。這輛喪車。好像有幾千觔重的樣子。無論如何。也推不上前去。張劭的母親撫着靈柩説。難道元伯我兒、你有等着的人麽。過了一回兒。看見有匹白馬駕着一輛素車。車裏坐了一箇號淘大哭的人。飛風的奔來。張劭的母親説。來的人一定就是范巨卿了。范式到了以後。叩着喪車説。走吧。元伯。死的生的分了路。從此以後。永遠告別了。説完話。就牽着喪車的索子。引了靈柩前走。於是靈柩纔得推動了。范式就留住在張劭墳旁邊。一直給他種好了墳旁的樹木。纔回轉去。


八、【鄧訓納胡】
校尉鄧訓。開城納胡。待以恩信。羌戎歡呼。

【原文】
漢鄧訓為校尉時。羌胡相攻。議者以為縣官之利。訓乃令開城。及所居園門。納胡妻子。嚴兵守備。羌掠無所得。諸胡言、漢家常欲鬬我。今鄧使君待我以恩信。開門納我。咸歡喜叩頭。曰、唯使君所命。因發秦胡羌兵。掩擊迷唐。唐遠徙。燒當豪帥。款塞納質。威信大行。

胡俗恥病死。每病困。輒自刺。鄧訓使醫療之。多愈。莫不感悦。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歡呼。至訓卒於官。莫不吼號。或以刀自割曰。鄧使君死。我曹亦俱死耳。其恩信感羌胡如此。不愧鄧禹之子矣。

【白話解釋】
漢朝鄧訓做校尉官的時候。羌人和胡人大家互相戰爭。當時的人説。蠻夷的内部發生了内爭。這真是我們政府的絶好機會。可是鄧訓並不這樣。卻下令開了城門。和自己家裏的園門。放胡人的妻子們進來。一方面又集合了軍隊。很嚴密地看守着。因此羌人並沒有搶去了什麽東西。一班胡人都感激得不得了。他們説。以前漢朝人常常要來同我們爭鬬。現在的鄧使君看待我們。又有恩德。又有信用。開了城門。放我們進來。於是大家都很歡喜的叩了頭。並且説。從此以後。使君的命令。我們無論怎麽樣。一定是遵守的。於是鄧訓發了秦胡羌的軍隊。去攻打迷唐。迷唐就逃到很遠的地方去了。燒當族的元帥。也到軍營裏來投降。並且送了一箇兒子來做押信。所以鄧訓的威嚴和信用。是很聞名的。


九、【趙柔一言】
趙柔信惠。呼主還金。一言便定。利不動心。

【原文】
北魏趙柔、字元順。金城人。少以德行才學著名。仕河内太守。甚著信惠。嘗在路。得人遺金珠一貫。呼主還之。後有人遺柔鏵數百枚者。柔與子善明鬻之市。只索絹二十疋。善明知其價賤。欲取回之。柔曰。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動心。遂與之。縉紳聞而敬服。

求善賈而沽諸。此經商之常情也。是以龍斷者有之。居奇者有之。價值之增減。視供求之多寡而屢改者有之。此皆信德之未固耳。趙柔訓子一言。可以為信義通商之殷鑒。

【白話解釋】
北魏時候。有箇趙柔。表字元順。是金城地方人。從小就是道德品行、才識學問、都出名的。後來在河内陆方做太守官。也是很有恩信惠愛的名聲。有一回、在路上拾得別人遺失了的一串金珠。他就叫到了失主還了他。後來有人送了他幾百箇掘地用的鐵鍫。他因為留着沒有用。就和兒子趙善明。一同拿到市面上。把他賣掉。他只討着二十匹絹的賣價。趙善明知道這箇賣價太便宜了。就想收回來不出賣了。趙柔對兒子説。和人家交易。一句話就講定了的。那裏可以為了有利可圖動了心。就想反覆了呢。終於賣給他人了。地方上的人士。得知了這回事。都非常佩服。


十、【傅岐約囚】
傅岐決獄。冬節縱囚。如期而返。恩信千秋。

【原文】
梁傅岐為始新令。有因鬬相毆而死者。訴於郡。郡錄其仇人。拷掠備至。終不任咎。乃移於縣。岐命脱械。和顔問之。卽首服。法當償命。會冬節至。岐放令還家。獄曹掾固爭曰。古者有之。今不可行。岐曰。彼若負信。縣令當坐。竟如期而返。郡守深為歎異。遂以狀聞。

晉有曹攄。南宋有王志。南齊有何胤。宋有徐光實。皆有約囚歸去。如期而還之事。夫惟有恩信於民。民自不忍欺也。至傅岐、則去任之日。縣民無老少。皆出境拜送。號哭聞數十里。其感人尤深矣。

【白話解釋】
梁朝傅岐在始新地方做了縣官。有一件人命案子。原因是兩箇人相打犯了人命的。在府裏打官司。府裏把兇手捉到了。用盡了重刑去拷打。終於不肯招供。府裏沒有法子。就把這件案子移到縣裏去審問。傅岐就叫把兇手的腳繚手拷都解除了。很和氣地詢問他。兇手就馬上承認了殺人的事實。照法律講。這箇兇手是要抵命的。恰巧冬至節到了。傅岐就放兇手暫時回家去過節。監獄官一定不肯。説、放犯人暫時回家這種事。從前古時候是有的。可是現在的人心浮薄。是不可行的了。傅岐説。這是不妨的事。假使他失了信用。不回到監牢來。那末把我做縣官的辦罪就好了。果然兇手到了約定的日期。就回到牢獄裏。當時的太守很佩服他的用道德服人。於是就把這回事奏到朝廷裏去。


十一、【懷古赴獠】
唐裴懷古。仗信赴獠。輕騎定亂。青史名標。

【原文】
唐裴懷古有文武才。適獠反。朝廷思得良吏以鎮之。朱敬則以裴懷古薦。遂拜為桂州都督。懷古卽飛書示以禍福。獠皆迎拜。懷古輕騎赴之。左右曰。夷獠無信。不可忽也。懷古曰。吾仗忠信可通神明。而況人乎。遂詣其營。賊眾大喜而降。嶺外由是悉定。

郭子儀免胄見回紇之酋。回訖捨兵下拜。裴懷古輕騎詣夷獠之營。夷獠大喜而降。嶺外且由是悉定。郭公信於北。裴公信於南。孔子謂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觀於郭裴二公。益覺明甚。

【白話解釋】
唐朝的裴懷古。有文武全才。這時候、兩廣地方有一種蠻夷種族、叫獠的反了。朝廷裏要尋一箇很好的官長。到那兒去鎮服他們。朱敬則就推薦了裴懷古。皇上就叫裴懷古做了桂州都督。裴懷古到了那兒。就馬上寫了一封信給獠民。信裏面説着造反得禍、歸安得福的道理。於是獠人也就聽從了。都拜着去迎接他。裴懷古只帶了幾箇人。去接受他們的歡迎。手下的人勸他説。蠻夷的人們。是沒有信用的呵。你不要太輕忽了。裴懷古説。我有了一種忠信的正氣。就是神明也可以通了的。何況他們是人呢。於是就到獠人的兵營裏。一班獠人很歡喜地投降了。從此以後。嶺外地方、就都平定了。


十二、【李源赴約】
李源赴約。後十二年。中秋月夜。天竺寺前。

【原文】
唐李源與僧圓觀為友。圓觀將亡。與源約、於後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為再見之期。屆時。源赴所約。時月色滿川。無處尋訪。忽聞有牧豎乘牛而歌。至寺前。乃圓觀也。源問觀公健否。曰。公真信士。與公殊途。慎勿相迎。但願勤修不惰。終得相見。言畢。歌而去。

十二年後之中秋夜。有月與否。可以預知乎。然孔曰百世可知。孟曰千歲日至。可坐而致。十二年何足異乎。最難得者。李源竟如期赴約。圓觀亦踐言而來。身雖異而性長存。圓觀亦可謂真信士也。

【白話解釋】
唐朝有箇李源。和一箇和尚名叫圓觀的。做了朋友。圓觀將要死的時候。和李源約定了。十二年以後的中秋那一天有月亮的晚上。在杭州天竺寺裏。大家再見面吧。到了那一天、李源就到那兒去赴約。這時候月色很好。籠罩滿西湖的水面上。好像琉璃世界一般。可是到什麽地方去尋訪圓觀呢。李源正覺得為難。忽然聽得有箇牧童騎了牛、唱着歌走來。等到走到寺門前。原來這箇牧童就是圓觀。李源問道。觀公你近來可康健麽。圓觀説。你真是一箇有信用的人。可是我現在和你陰陽異路。千萬你不要來親近我。但願你一點也不懶惰。很勤儉地修行。那末我們將來終可以見面的。説完話。唱着歌去了。


十三、【姚顗化工】
姚顗未第。出遊嵩山。白衣託德。虔禱而還。

【原文】
後梁姚顗未第時。出遊嵩山。有白衣丈夫。拜路側。請為僕。顗不納。乃曰。鬼神享於德。君子孚於信。余鬼也。因獲譴。將託賢者之德。通化工之信。公、中夏之相輔也。今為謁中天之祠。以某姓名求之。神必許諾。幸無辭焉。顗因為虔禱而還。白衣迎於山下。拜謝而退。

姚顗之信。誠通於鬼神矣。且其性仁恕。多為僕妾所欺。心雖察之。而不能面折。終身無喜怒。家人市貨百物。入增其倍。出減其半。不詢其由。宜乎為白衣虔禱後。次年卽擢進士第。卒為末帝輔相焉。

【白話解釋】
五代時候。後梁的姚顗。當他還沒有中進士的時候。到嵩山去遊玩。忽然有箇穿白色衣服的人在路旁拜着。請求給他做僕人。姚顗覺得很奇怪。就不肯收留他。那箇人説。鬼神是受享在德行上的。君子是相感在誠信上的。我原是箇鬼。因為犯了罪。要想託了你的德行。到神明裏去通箇誠信。你就是將來中華的宰相。現在請你為我到了嶽帝的廟裏。把我的姓名對神明説了。並且請求他饒了我的罪。神明是一定答應你的。請你不要推託纔好。姚顗就給他到廟裏、很虔心的禱告了一番。纔回來。那箇穿白衣服的人。在山下迎接着拜謝了一番。纔去了。


十四、【司徒投經】
漢司徒詡。渤澥投經。龍天供養。惟德之馨。

【原文】
後漢司徒詡除禮部侍郎。嘗使吳越。航海至渤澥之中。水色如墨。舟人曰。其下龍宮也。詡炷香興念曰。迴棹時。當以金篆佛書一帙。用伸贄獻。還經其所。遂以經一函投海中。俄聞梵唄絲竹之音。喧於船下。舟人曰。此龍王來迎經也。同舟百餘人皆聞之。無不歎訝。

司徒詡之渤澥投經。亦猶蔡狀元之洛陽造橋也。蓋皆以一願而不肯失信於神明耳。今之信誓旦旦者比比矣。其亦各自了願為美焉。吾錄此、亦以見佛經所在。龍天且供養矣。寜不重哉。

【白話解釋】
五代時候。後漢司徒詡陞了禮部侍郎。有一次、到吳越國做使臣去。從海道裏。走到了渤澥的海面裏。看到水的顔色像墨一樣的黑。舟子説。這箇下面就是龍王的水晶宮呵。司徒詡聽了。就燒了一炷香、立了一箇願説。我回來的時候。船到了這裏。一定送龍王一部金篆的佛經。算是我的菲敬。後來司徒詡回來了。又經過那箇地方。就把一部佛經。丟在海裏。過了一忽兒。就聽見和尚撞鐘敲鼓、唸着經佛的聲音。和絲竹樂器吹彈的聲音。在船底下響了起來。舟子説。這是龍王來迎接佛經了。這時候、同船的有一百多箇人。都聽見了。大家都覺得非常奇怪。


十五、【蒙正三對】
蒙正薦賢。三問三對。不道妄言。犯顔無礙。

【原文】
宋呂蒙正初入朝。或曰。此子亦參政耶。同列不能平。蒙正止之曰。知其姓名。終身不能忘。不如弗知之為愈也。上欲遣人使朔方。蒙正以名進。上不許。三問。三以其人對。上怒曰。卿何執耶。蒙正曰。臣不欲用媚道。妄隨人主意以害國事。上重其量。卒用其人。果稱職。

先君曰。呂參政。忠直之士也。有雅量。敢犯顔直諫。太宗見庶民繁盛。有驕盈之志。得蒙正數語。雖變色不言。而驕盈之氣已抑。卽如隨主意害國事等語。非公忠自矢者。不能道此。

【白話解釋】
宋朝呂蒙正初到朝廷裏去時候。有人説。這箇人也來參預朝政麽。呂蒙正的同伴聽了。很替他不平。就要去探明説話的人名姓。呂蒙正勸住了他説。曉得了這箇人的姓名。就終身不能忘了。還是不曉得的好。有一次、皇帝要差箇人到北方做使官去。呂蒙正就説了一箇人的姓名。皇上不答應。皇上問了三次。呂蒙正就三次推薦了那箇人。皇上生了氣説。你為什麽這樣固執的。呂蒙正説。我不喜歡用諂媚的方法。來服事皇上。隨隨便便跟了皇上的意思。以致貽害國家的大事。皇上也因為一向很敬重呂蒙正的度量。就用了那箇人做了北方的使官。果然那箇人是很盡職的。


十六、【狄青無欺】
狄青破敵。發見賊屍。不以奏報。誠信無欺。

【原文】
宋狄青為荊湖宣撫使。儂智高寇擾日甚。青上表請行。詔從之。青按兵止營。暗度崑崙關。大敗儂智高於邕州。賊尸有衣金龍衣者。衆謂智高已死。欲以上聞。青曰。安知其非詐耶。甯失智高。不敢欺朝廷以貪功也。上見其面有涅。敕敷藥去之。青奏明其故。不奉詔。

先君曰。狄將軍初以卒伍位至樞密。其戰功將畧。可想而知。生平不矜不伐。故恩遇日隆。不為朝廷所懼。觀其夜度崑崙。非智勇俱全。焉能從容若此。至不報儂死。不去面涅。益見其誠信無欺矣。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狄青做了荆湖地方的宣撫使。這時候儂智高時常來擾亂邊境。一天比一天的厲害了。狄青就上表到皇帝那兒。請求去攻打儂智高。皇上答應他了。狄青就按兵止營。不動聲色。暗暗地渡過了崑崙關。在邕州地方把儂智高打敗了。這一班賊兵的尸首堆裏。有一箇是穿着金龍衣的。大家説這箇一定就是儂智高了。就要把儂智高已經死了的消息。奏到朝廷裏去。狄青説。那裏料得定這不是他的詐僞行為呢。我甯可失去了這箇功勞。不敢為了貪功去欺騙皇上。有一天、皇帝見了狄青面上有黑痕、像刺過字的形跡。就叫用藥給他除去。狄青對皇上説明了緣故。不肯用藥。


十七、【趙抃告天】
鐵面趙抃。夜必告天。移文諸郡。授舟給錢。

【原文】
宋趙抃平生。日閒所為之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者。則不敢為也。知虔州。嶺外任者死。多無以為歸。抃造舟百艘。移告諸郡曰。仕宦家不能歸者。皆於我乎出。於是至者相繼。悉授以舟。並給道里費。累官太子少保。彈劾不避權幸。京師號為鐵面御史。

人能學趙公之不欺己。不欺天。自能如趙公之臨終詞氣不亂。安坐而逝矣。許止淨謂公之修行精進。至老不懈。深山老衲。尚不多遘。況富貴至極者乎。學道有得。大願度人。極大丈夫出世之能事矣。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姓趙名抃的人。生平為人很正直。在白天所做的事。到了晚上。一定穿了禮服、在露天裏燒了香去稟告上天。有不可稟告的事。他就不敢做的。他在虔州地方做官。這時候、在嶺外做官的人。受不慣瘴氣。多死了的。因此家小都不能夠回家。趙抃就造了一百隻船。寫文書給各處的地方官説。各處有做官的人家。他們的家小不能夠回到故鄉去的。都到我這裏來好了。於是來的人很多。接續不斷的來。趙抃就把造好的船給了他們。又送給他們路費。後來他做到太子少保的官。就是極有勢力的人。他也要彈劾他們的過失。所以當時京城裏的人。稱他叫做鐵面御史。


十八、【庭式心許】
庭式及第。不負初心。卒娶瞽女。如鼓瑟琴。

【原文】
宋劉庭式未第時。議娶鄉人女。未納幣。旣及第。女病喪明。家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已心許之矣。豈可負初心哉。卒娶之。生數子。後死。遂不復娶。蘇軾問之曰。哀生於愛。愛生於色。今君愛從何生。庭式曰。吾知喪吾妻而已。後老於廬山。享高夀。

許止淨謂古有長壽者。人問其故。曰。生來妻貌醜。是醜妻乃延壽之符。可賀不可厭也。況庭式不負初心。最為仁厚。仁者必壽。豈待蓍龜乎。東坡達人。詎不知此。殆欲藉庭式以警醒天下後世耳。

【白話解釋】
宋朝劉庭式。當他還沒有中進士的時候。就大家商議着、娶了同鄉人的女兒做妻子。可是還沒有下聘禮。後來劉庭式中了進士。那箇女子生了病。雙眼瞎了。並且家裏也窮得很。所以不敢再向劉庭式提起婚事了。有人勸劉庭式娶那家雙眼不瞎的小女兒。劉庭式笑着説。我當初時候。對於那箇雙眼瞎了的女子。已經心裏應許了他、做我的妻子了。現在那裏可以負了初心呢。終於娶了他過來。生了好幾箇兒子。後來死了。劉庭式就守了義。不再娶妻了。蘇軾問他説。悲哀是生在愛情上面的。愛情是生在相貌上面的。現在你對尊夫人的愛情那裏來的呢。劉庭式回答他道。我只曉得死了我的妻子吧了。後來劉庭式在廬山地方養老。壽享得很長。


十九、【文同曡舌】
文同不妄。生死一般。三疉其舌。引至眉閒。

【原文】
宋文同赴官陳州。至宛邱驛。忽留不行。沐浴正冠。正坐而卒。崔公度嘗同為館職。見同京南。將別。曰。明日復來乎。公度明日往。同左右顧。恐有聽者。乃曰。吾聞人不妄語者。舌可過鼻。卽吐其舌。三曡之。如餠狀。引至眉閒。公度大驚。及京中。傳同死。乃悟所見非生者。

許止淨曰。同不妄語。死後現身。舌引至眉際。如來真語。實語。如語。圓滿舌之千二百功德。故能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識者以小知大。可無疑惑。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姓文名同的。到陳州做官去。到了宛邱的驛站裏。忽然留住了不走。就洗了箇浴。整了整衣冠。竟端端正正地坐着死了。當時有箇崔公度。從前和文同是一同做過學士的。在京南地方遇見了文同。在走散的時候。文同對着崔公度説。你明天還可以再來麽。崔公度到了第二天就再去看他。文同用眼睛四方看了一回。好像恐怕有人偷聽着的樣子。就説。我曉得平生不説誑話的人。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過了鼻子的。於是吐出了舌頭曡了三層。好像一箇餅的樣子。再伸長了。到了眉毛裏。崔公度見了非常驚怕。後來京城裏面傳出了文同死了的消息。於是崔公度纔覺悟了。他所看見的不是人。是文同的鬼魂呵。


二十、【孫固誠粹】
孫固與人。久而益信。力諫神宗。用兵宜慎。

【原文】
宋孫固、字和父。管城人。幼有立志。及長。宅心誠粹。不喜驕亢。與人居。久而益信。故不為人所疾害。神宗用宦者李憲總兵伐夏。固力陳其不可狀。帝不從。旣而師出無功。帝曰。朕始以固為迂。今悔無及矣。傅堯俞言司馬之清節。孫公之淳德。蓋所謂不言而信者也。

考孫公九歲時。讀論語。曰、吾能行此。徂徠石介一見、以公輔期之。嘗曰。人當以聖賢為師。一節之士。不足學也。又曰。以愛親之心愛其君。則無不盡矣。傅侍郎猶稱之。蓋其信德。不在司馬溫公下也。

【白話解釋】
宋朝有箇孫固。表字和父。管城地方人。從小就很有志氣。到了長大的時候。居心很誠實純正。不喜歡驕傲和太剛强的行為。他和人家來往。愈長久愈顯得他的信用。所以沒有人去嫉忌他、陷害他的。神宗皇帝差了太監李憲帶領了軍隊。去攻打西夏。孫固竭力對皇帝説着用兵的害處。可是皇帝不肯聽他。後來軍隊出去沒有功勞。神宗皇帝説。我從前以為孫固的話太迂了。可是現在追悔也來不及了。當時的傅堯俞説。司馬溫公清白的品節。和孫公純正的德行。都是所謂不説話就誠信的。


二十一、【安世不妄】
安世從學。受教以誠。論事剛直。面折廷爭。

【原文】
宋劉安世從學於司馬光。光自少至老。語未嘗妄。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不可以對人言。安世習光之學。嘗問盡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故安世後除諫官。論事剛直。正色立朝。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面折廷爭。人目之為殿上虎。

妄語、人多以為細故。而不知實吾人作聖作狂之大關鍵。蓋不妄語者。無自欺也。黄洽云。居家不欺親。仕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人。幽不欺鬼神。故能誠心自然天下敬信。安世可謂善擇所師矣。

【白話解釋】
宋朝的劉安世、在司馬光那兒讀書。司馬光從小一直到了老年的時候。從來沒有説過一句誑話。他自己説道。我別的沒有什麽勝過人的地方。不過我平日閒所做的事。沒有一些兒不可以對人家説的。劉安世旣然跟司馬光學着學問。有一次。問司馬光道。盡心行己的緊要地方。在那裏呢。司馬光就教他第一要誠實。並且誠實先要從不説誑話做起。所以後來劉安世做了諫官。議論事情。非常剛直。很正直地在朝廷裏。心裏所曉得的事。沒有不説的。説的時候。沒有一次不是盡量説的。所以他的直言極諫的行為。人家説他好像殿上的老虎一樣。


二十二、【姚雄許女】
姚雄許女。未及成婚。婿家流落。竟歸德門。

【原文】
宋姚雄初以女許寨主之子。後寨主妻子流落。雄為邊帥。遇一嫗浣衣。見其有士人家風。問之。嫗曰。昔良人守官邊寨。有姚姓者。許以女歸妾子。今夫旣喪。惟貨餠自給耳。雄曰。某是也。女自許歸。別有求婚。某並不允。嫗感泣。氣咽不語。久之。雄留嫗。幷其子俱載還。

雄為將。其未婚壻。方為寨主之子也。及為帥。其未婚壻。已為賣餠嫗之子。幾無以自存。且嫗亦無法求雄耳。雄乃自言之。竟載還畢婚。雄之信德尚矣。而嫗因不失士人家風。此其得以復合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姚雄。當初把女兒許給寨主的兒子配親。後來寨主的妻子們都流落了。姚雄在邊城做了元帥。有一回、碰見了一箇老太婆正在洗着衣服。看他的舉止動靜。很有大家出身的神氣。於是就去問他。老太婆説。我的丈夫。從前也在邊城裏守寨做官的。有箇姓姚的。把女兒許給了我的兒子。現在丈夫死了。只能賣着燒餠過日子了。姚雄説。姓姚的就是我。自從我的女兒。許給了你們以後。人家來求婚的。我都沒有答應。老太婆聽了。心裏十分感激。流着眼淚。氣也塞住了。有許多時候。説不出話來。最後姚雄就把他們母子。都接到了衙門裏去。


二十三、【楊榮諫征】
楊榮警敏。止調民兵。示天下信。成祖罷征。

【原文】
明楊榮、字勉仁。成祖時。同直文淵閣七人。榮最少。警敏。一日。寧夏報被圍。帝示以奏。曰。寧夏城堅。人皆習戰。奏上已十餘日。圍解矣。夜半奏至。圍果解。帝謂榮曰。何料之審也。征阿魯台時。或請調江西民兵。榮曰。陛下許民復業。一旦復徵之。非示天下信也。帝從之。

楊公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論事激發。不容人過。然遇人觸帝怒。致不測。往往以微言導解。夏元吉李時勉之不死。都御史劉觀之免戍邊。皆賴其力。至止調江西民兵。昭示天下以信。洵不愧唐姚崇矣。

【白話解釋】
明朝有箇大臣楊榮。表字勉仁。當成祖皇帝的時候。一同直宿文淵閣裏的有七箇大臣。楊榮的年紀最小。可是算他最機警。最敏達。有一天。有箇報告、説是寧夏城給敵人圍住了。皇帝就把這箇消息的奏章給他看。楊榮説。寧夏的城。是很堅固的。況且那地方的人民。箇箇都很勇敢。能夠戰爭。這箇奏章已有了十多天的工夫了。照我想起來。這時候恐怕已經解了圍的。到了這一天的半夜。果然有箇奏章上來。説圍已經解了。皇帝對楊榮説。你怎麽料事這樣的明白確當呢。後來朝廷裏要去征伐阿魯台。有人主張調用了江西的民兵。楊榮説。皇上已經答應了百姓。恢復他們的職業。給他們安息。現在再去徴了他們去當兵。這不是對天下表現着有信用的道理呵。皇帝就聽了他。


二十四、【春芳踐姻】
春芳入塾。見許負薪。應試得意。不解前姻。

【原文】
明李春芳家貧。童年入村塾時。先有負薪者憩土地祠門首。忽聞廟中云。今日李狀元上學。當洒掃街道。起視無人。復坐。又聞曰。李宰相來矣。果有人攜童子捧書入廟。遂詢其姓名。以女許之。後春芳應試入泮。或有諷其解負薪之姻者。春芳堅拒之。旋迎娶偕老。

李公家素貧寒。其父僅為縣中小吏。卒致登魁選。履相位。子孫科甲不替。無非以不失信基之耳。不然。其子孫卽非負薪之女所出矣。其亦科甲不替也否耶。信近於義。吾於李公踐姻見之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李春芳的家裏。非常窮苦。他幼小的時候。到書房裏讀書去。先有一箇挑柴的人。在土地廟門口休息着。忽然聽見廟裏面有人説。今天李狀元來上學。快點打掃街道。挑柴的人覺得很奇怪。就立起身來。到廟裏面去看了一回。並沒有人。就回到原有的地方坐下了。又聽見廟裏有人説。呵、李宰相來了。果然有人領了一箇小孩子。捧了書本到廟裏來。於是挑柴人。就問了他的姓名。把女兒許給他了。後來李春芳考取了秀才。有人勸他對挑柴人家的婚事解了約。李春芳不肯。回絶了他。後來把挑柴人的女兒娶了過來。兩夫婦白頭偕老。

【緒餘】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中庸云。上焉者雖善無徴。無徴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徴。不徴不信。不信民弗從。是君臣之閒必以信。而君民之閒亦必以信。豈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閒。而可不信乎。歐陽修曰。嘗讀周鄭交質篇。信不由衷。質無益也。不禁反覆思之。竊謂信必由衷。自信始可以信人。吾人持身涉世。全賴信為維持。蓋信居五常之後。而貫八德之中。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非信無以成其德而篤其倫。若謂信專屬朋友。猶不足以盡信之量也。



四集 
 
一、【鄧曼撫民】
鄧曼諫君。撫民以信。莫敖未刑。楚師敗陣。

【原文】
周楚子熊通夫人鄧曼。有偉識。楚子使莫敖屈瑕伐羅。鬬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遂見楚子曰。必濟師。楚子辭焉。入告鄧曼。鄧曼曰。大夫其非眾之謂。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屈瑕果大敗。

莫敖之敗。伯比見其趾高而知之。鄧曼僅聞其心不固而知之。其諫君撫小民以信一言。尤為識見過人處。民無信不立。莫敖不自知。而伯比知之。楚子不及知。而鄧曼言之。非偉識而何。楚子媿之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楚國國君熊通的夫人。名叫鄧曼。鄧曼有很廣大的見識。楚君差了他的將軍莫敖屈瑕去討伐羅國。鬬伯比去送行。回來的時候。鬬伯比就對他駕車的人說。我看莫敖屈瑕這次出去。一定是打敗仗的。因為他走路的時候。把腳尖舉得很高。這樣就可曉得他的氣是很盛的。可是心上却欠些固定了。於是鬬伯比就去見楚君。對楚君說。這次莫敖屈瑕去攻打羅國。我以為應當再幫助他的軍隊纔好。楚君聽了、以為楚國的軍隊。差不多都跟了莫敖屈瑕去的。並且覺得莫敖屈瑕可以取勝。也有相當的把握。於是說、你太過慮了。這是不必的。楚君回到了宮裏。就把這番話告訴了鄧曼。鄧曼就說道。我覺得鬬伯比所說的話。裏面是含有一層意思的。他並不是真正要國君增加軍隊。給莫敖屈瑕去攻打羅國。他的意思。是要國君用恩信去撫養小百姓。又要用刑罰必信的態度去對待莫敖屈瑕。因為莫敖屈瑕。從前在蒲騷地方打了勝仗。他一定是很自大的。假使不是這樣的話。那末難道鬬伯比真箇不曉得楚國的軍隊。完全跟了莫敖屈瑕去打羅國麽。楚君聽了、忽然大悟。就差了人去追莫敖屈瑕回來。可是已經追不着了。果然莫敖屈瑕後來打了一個大大的敗仗。


二、【衛姬信行】
齊桓衛姬。信而有行。望色脫簪。下拜請命。

【原文】
周衛姬。齊桓公夫人也。公與管仲謀伐衛。朝入。姬脫簪解佩。下堂拜請衛之罪。公曰。無故。姬曰。人君忿然充滿。手足矜動者。攻伐之色。今君趾高色厲聲揚。見妾而沮。意在衛也。公諾。明日臨朝。管仲趨進曰。君之臨朝也。氣下言徐。其釋衛乎。公曰。善哉。夫人治內。仲父治外。寡人足以立於世矣。君子謂衛姬信而有行。

齊桓公好淫樂。衛姬為之不聽鄭衛之音。劉向頌其忠款誠信。呂坤謂其明哲至矣。世之愚婦人。徵色發聲而不悟。自納其身於罟擭陷阱之中。死而不悔者。讀衛姬傳。可以悟矣。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有箇衛姬。就是齊桓公的夫人。有一回。桓公和他的臣子管仲。大家籌劃着。預備去討伐衛國。等到退了朝。桓公回到了後宮裏。衛姬見了桓公的神色不對。就脫了簪珥。解了環佩。走到堂下去拜着。請問衛國的罪名。桓公就說道。你不要這樣。我並沒有什麽。衛姬說。做君上的面上充滿了忿怒的顔色。手足發現出自大的舉動。是就要攻伐人家的表現呵。並且君上初初走進來的時候。舉起腳步來很高。氣色很嚴厲。聲音很清揚。現在一見了我。一切都中止了。這就曉得君上的意思。是在攻打衛國。桓公也就答應他。不去攻打衛國了。第二天、桓公到朝廷裏去。接見羣臣。管仲就對桓公說。今天君上到了朝堂裏。氣色很溫和。說話很遲緩。想來一定是饒了衛國。不去伐他嗎。桓公聽了。笑着說。這真好呵。宮裏有箇夫人。替我治理着裏面的事。外面有箇仲父。替我治理着外邊的事。這樣看來。我在世界上可以立足得住了。君子稱美衛姬既有信用。又有品行。


三、【敫女保國】
敫女當國。信與諸侯。玉環試智。椎解不留。

【原文】
周齊侯法章夫人太史氏。莒太史敫女也。法章卒。子建立。夫人當國事。事秦謹。與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秦君嘗遣使至齊。遺夫人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能解此環否。夫人以示廷臣。廷臣莫知所解。夫人引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夫人卒後。建左右多受秦閒珠玉。勸朝秦。不修戰攻之備。卒以亡國。

當戰國之際。能十年不受兵已難。乃建立四十餘年。得不受兵。其所以者何。蓋由夫人當國事。事秦謹。與諸侯信也。不然。夫人卒後。齊國卽亡於建手。故當國事者。固宜修戰攻之備。而必以信為本也。

【白話解釋】
周朝時候。齊侯法章的夫人太史氏。就是莒的地方姓太史官名叫敫的女兒。齊侯法章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名建的代了位。太史氏就代他的兒子治理國事。這時候的秦國非常强大。太史氏對待秦國。非常恭敬。對待各國的諸侯。也很有信用。所以建做了四十多年的齊國諸侯。一些也沒有受到戰爭的痛苦。有一回。秦國國君差了人到齊國來。送給太史氏夫人一箇玉做成的連環。並且說。聽見齊國聰明的人很多。看你們能夠不能夠解了這箇連環。太史氏就拿了給朝堂上的臣子看。可是沒有一箇人。能夠想出去解這箇連環的法子。太史氏就拿了一箇鐵鎚。把玉連環敲破了。對着秦國的來人說。謹遵台命。把這箇連環解開了。後來太史氏死了以後。建左右的人。箇箇受了秦國閒諜的珠玉。勸了建用見皇帝的禮去朝見秦國。自己的國裏。對於軍事的佈置。一點兒也不預備。終於齊國給秦國吞併了去。


四、【羅靜自誓】
羅靜自誓。矢志不移。祚劫弟妹。以死告之。

【原文】
漢朱曠聘妻羅靜。未嫁而父病疫歿。鄰比斷絕往來。曠立赴靜家經營。竣事而歸。亦病亡。靜感之。誓不更嫁。與弟妹共居。求者十餘。志無傾移。楊祚將人眾自往納幣。靜逃匿。祚劫其弟妹。靜恐為所害。乃出見之。曰。實見朱曠為妾父而死。故託身死者。自誓不二。辛苦之人。願哀而舍之。如不然。請守之以死。祚乃棄去。

信近於義。有子言之。朱曠冒疫。為聘妻葬父而死。義也。羅靜感之。自誓不嫁。求者十餘。志無傾移。義而信矣。至弟妹被劫。出告楊祚。願守以死。信之至矣。惟自信而后人信之。不然。楊祚豈肯棄去乎。

【白話解釋】
漢朝有箇姓朱名曠的人。他聘定了一箇妻子。姓羅名靜。羅靜還沒有嫁到朱家去。他的父親就生了疫病死了。人家恐怕傳染了疫病。所以雖是附近的鄰居。也不肯到羅家裏來。這時候、因為家裏沒有人料理。所以朱曠馬上到了羅家去理值一切。事情完了。回到家裏。也就得病死了。羅靜很感激他。所以立了誓。不肯再去嫁第二箇人。和弟弟妹妹一同住着。向他來求婚的有十多箇人。可是他堅決的志向。並不因此動了一動。這時有箇姓楊名祚的。要想他做妻子。自己帶領了許多人。親自去行聘禮。羅靜就逃去躲了起來。楊祚就搶劫他的弟弟妹妹。羅靜恐怕弟妹給他殺害了。就出來見楊祚。並且說道。我實在看見朱曠、因為我父親的緣故喪了性命。所以我一定要替他守着節。發了誓、不再去嫁第二箇人。像我這樣困苦伶仃的人。還望你可憐我。饒了我吧。假使你不肯的話。那末我只有死了。於是楊祚也就打斷了這箇念頭。放下他們去了。


五、【叔先夢期】
叔先女雄。投江托夢。六日為期。言必有中。

【原文】
漢叔先泥和為縣功曹。縣長遣迎郡守。渡江舟覆。墮水死。尸不獲。其女雄晝夜號泣。嘗為自沈計。所生男女並數嵗。雄各作囊。盛珠環。繫其臂以為訣。家人等閑之。不得閒。後百餘日。家人稍懈。雄乃至父墮處慟哭自投。其夜、夢告弟賢曰。後六日當共父出。屆期伺之。果與父相持。浮於江上。郡縣表其事。為圖象立碑。

曹娥求父十七日。而孝念不衰。叔先雄求父百餘日。而孝思不匱。曹娥投江五日。負尸以出。叔先雄且夢告其弟。約以六日。當共父出。夢中竟可約期。死後猶不失信。而其父尸亦經久不壞。奇哉。

【白話解釋】
漢朝時候。有箇雙姓叔先名叫泥和的人。在縣衙門裏當着功曹官。有一天。縣長差了他去、迎接太守。在渡江的時候。一箇不小心。船就翻轉了。叔先泥和就跌在水裏喪了性命。並且尸首也打撈不着。他的女兒名叫叔先雄。得知了父親死在江裏的消息。就日夜啼哭。並且自己也打算投到江裏去。他所生的兒女。都只有幾嵗的年紀。叔先雄就替兒女們每一箇人。都做了一隻袋。袋裏盛了珠子首飾。吊在他們的手臂上。算是永遠訣別的意思。家裏的人看守着他。沒有空隙。可以使他實行投江尋父的志願。後來過了有一百多天。看守着他的人覺得他沒有什麽。就稍稍大意了一點。叔先雄就到了父親墮水的地方。痛哭着投了下去。就在這一天的夜裏。夢裏告訴他的弟弟叔先賢說。在六天以後。我就同了父親出來。到了這一天。叔先賢就在江邊等候。果然叔先雄和父親的屍首抱持了。在江面上浮着。太守和縣官見了這回事。都非常感歎。就給他畫了像。立了碑。去表揚他孝順的行為。


六、【昌蒲慎言】
張氏被毒。出言猶慎。平時與人。雖賤必信。

【原文】
魏鍾會母張昌蒲。平時與人言。雖鄙賤必以信。妊會時。妾孫氏妬甚。置毒食中。張覺而吐食。瞑眩數日。或勸訴之。張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國。儻不見信。誰能明之。彼謂我必訴。固將先我。事由彼發。顧不快耶。遂稱疾。孫果謂會父曰。妾欲其得男。故飲以藥。反謂毒之。會父曰。暗置食中。非人情也。訊侍者具服。遂出孫氏。

鍾會母言必有信。雖與鄙賤人言。不肯失信。惟其慎於言。故能言必有信耳。至受毒不言。猶恐不足以信之也。妻不妬妾。妾反妬妻。蓋由會父先有貴妾攝嫡專家耳。張氏不言。益見其言之慎矣。

【白話解釋】
三國時候。魏國鍾會的母親張昌蒲。在平常時候。對人家說話。就是對下等人說的。也一定是很有信用。當他正妊着鍾會娠的時候。鍾會的父親有箇小老婆孫氏。心裏很是妬忌他。暗地裏把毒藥放在喫食裏面。給張氏去喫。張氏起先喫了一口。後來曉得了。就把喫的食物吐出來。可是受了毒的影響。他是昏亂了好幾天。有人勸張氏去告訴丈夫。張氏說。凡是一份人家。家裏的大老婆和小老婆大家相害。這是破家亡國有餘的。儻若我去對丈夫說了。丈夫不肯相信我。那末又有誰來、替我表明白這件事呢。況且孫氏以為我是一定告訴丈夫的。他一定要先發制人。先去告訴他。這件事、由他先去發動。那裏是不痛快的事呵。於是張氏就稱着有病。果然孫氏先對鍾會的父親說。我因為要想夫人生一箇男孩。所以給他暗地裏喫了藥。現在他反說我是用毒藥去毒他了。鍾會的父親聽了。心裏思量着。把藥暗地裏放在喫食裏面。這不是人情上所應有的事。把底下人叫來。詢問了一番。那箇人就把實在情形告訴了。於是把孫氏逐了出去。


七、【豐妻裙帶】
平原公主。誓死守貞。心存段氏。裙帶自明。

【原文】
晉南燕慕容德之女。善書史。能鼓琴。德僭位。署為平原公主。年十四。適段豐為妻。豐為人所譖被殺。德以改適餘熾。慕容氏謂侍婢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主上不顧禮義逼我失節。我若不從。則違嚴君之命矣。及婚。辭以疾。熾不敢近。越三日。託浴還第。至夕。密書裙帶曰。死後葬我段氏墓側。遂自縊浴室。

斯可嫓美陰瑜之妻矣。然荀氏臨死。匆遽粉書扉上。陰字未成而畢命。慕容氏適餘三日。從容密書裙帶。言笑自若。而全貞。荀氏尚遺尸於郭家。慕容氏且先歸於己第。較之荀采。更勝一籌矣。

【白話解釋】
晉朝五胡十六國的時候。南燕國慕容德的女兒。讀書明理。能彈琴。後來慕容德僭了國君的位子。就把女兒封做了平原公主。十四嵗的時候。把他嫁給段豐做妻子。後來有人在慕容德的面前。說段豐的壞處。於是就把段豐殺死了。慕容德又把女兒改嫁了餘熾。慕容氏就對着他身邊的丫頭說。凡是忠臣。不肯服事兩姓的君主。凡是烈女。不肯嫁兩箇丈夫。現在皇上不顧到禮義。逼着我失節改嫁。假若我不聽他的話。那就是違背了父親的命令了。等到結了婚以後。就推辭着說有疾病。餘熾纔不敢去親近他。過了三天以後。就說着要去洗浴。回到了家裏。到了晚上。很秘密地在裙帶上寫着道。我死了以後。一定要把我的屍首。葬在段家墳墓的旁邊。就在浴室裏弔死了。


八、【柳妃同穴】
恪妃柳氏。生死相偕。誓與同穴。不得別埋。

【原文】
隋循州刺史柳旦之女。為襄城王恪妃。未幾。恪被廢。柳氏修婦道。事恪愈敬。煬帝即位。徙恪於邊。復使人中道殺恪。恪與柳氏訣。柳氏曰。若王死。妾誓不獨生。於是相對痛哭。恪既死。棺殮訖。柳氏謂使者曰。妾誓與王同穴。若身死之後。得不別埋。君之惠也。遂撫棺慟哭。自經而卒。見者莫不為之流涕。

王風有同穴之詩。而柳妃有同穴之誓。竟告使者而自經。以實踐其誓。女子貞信自持。固如是也。然苟有可以緩死之道。則遲早均可同穴。亦何必爾爾。而處柳妃之境。則不得不然耳。

【白話解釋】
隋朝循州地方的刺史官柳旦。他有一箇女兒。就是襄城王名恪的妻子。過了沒有多大時候。恪廢除了王位。柳氏反而格外盡心。做着婦人應盡的道理。並且服侍恪。也格外的尊敬。煬帝登了皇位以後。把恪遷移到邊界去。一方面又差了人在半路裏去殺恪。恪就同柳氏訣別。柳氏說道。假使王死了。那我無論如何。不肯獨自生存着的。於是夫妻兩箇對着痛哭了一番。恪既死以後。用棺木把他盛斂好了。柳氏就對着煬帝的差人道。我發了誓、一定要同着王合葬的。若是我死了以後。能夠同了王合葬。不埋到別處地方去。這是你的大恩惠了。說完了話。撫了恪的棺木。痛哭了一番。就自己吊死了。看見他的人。沒有一箇是不替他流下了眼淚的。


九、【淑英守志】
淑英夫徙。父奏離婚。訣別久守。卒歸李門。

【原文】
隋李德武妻裴淑英。尚書矩女也。德武以父罪從坐。徙嶺表。矩奏離婚。煬帝聽之。德武與裴訣。裴泣曰。婦無再醮。夫者天也。天可貳乎。因操刀欲割耳自誓。保母奪刀不遂。乃毀容。不御膏沐。累年。夫姑姊妹在都邑者。嵗時命左右省焉。久之、德武音問斷絕。矩欲奪其志。淑英乃斷髮絕粒。後十餘年。德武還。復為夫婦。

女子出嫁從夫。固不必再從父也。而淑英之父。以德武遠徙。奏請離婚。煬帝且聽之矣。乃淑英以不貳天為誓。始終從夫。君父之命。亦不從焉。是女子之善擇所從者。十餘年後。破鏡重圓。報施不爽矣。

【白話解釋】
隋朝時候。有箇李德武。他的妻子裴淑英。是尚書裴矩的女兒。因為李德武的父親得了罪。所以德武也跟着有了罪。貶到嶺南去。裴矩以為德武是有罪的人了。於是就上了奏章到皇帝那兒。要求和李家離婚。煬帝就應許他了。德武得知了這回事。就去和他的未婚妻淑英訣別。淑英就流着眼淚說。婦人沒有再嫁的道理。丈夫就象天一樣。世界上那裏有兩箇天呢。說完話。就拿了一把刀要去割耳朶。表示自己堅決的意志。他的保母硬把刀奪去了。總算耳朶沒有割掉。淑英又毀壞了自己的容顔。一切化粧品也都不用了。過了好幾年。他丈夫的姑母姊妹等親戚。住在京城裏的。他在四時八節的時候。一定差了底下人去問候他們。過了許多時候。德武的信息也斷絕了。裴矩又想給他改嫁。淑英就割斷了頭髮。餓着不肯喫飯。後來一直到了十幾年以後。李德武回來了。兩箇人遂依舊成了夫婦。


十、【璘女截耳】
趙璘之女。鹽院直陳。截耳示信。得保父身。

【原文】
唐趙璘女。山陽人。咸通六年。璘以盜販私鹽。坐罪論死。女乃懷刃。自赴鹽院以訴曰。妾父迫於飢寒。不得已而盜。聊以救死耳。其情有可原也。公能原之否。妾七嵗母亡。蒙父以私鹽微利。得以衣食至今。若妾父不得原。請相隨以死。因出懷中刃。截耳以示信。院官嘉其志。據以上聞。詔減璘罪免死。女遂侍璘不嫁。

盜販私鹽。律論死罪。固不可逭也。母亡女幼。迫於飢寒而為之者。亦比比矣。安得一直言不諱。截耳示信之璘女乎。璘女之言。天理國法人情皆備焉。信誓旦旦。得以上聞。詔書特許免死。璘亦幸矣。

【白話解釋】
唐朝趙璘的女兒。是山陽地方的人。在咸通六年的時候。趙璘為了販賣私鹽。給官廳捉去。論了死罪。他的女兒就在懷裏藏了一把刀。到了鹽官那兒。對他訴說道。我的父親。為了家裏貧窮得沒有飯喫。沒有衣穿。不得已纔去販賣私鹽。犯了國法。不過這是為了救死的緣故。這裏面情節。有可以原諒的地方。不曉得你能夠不能夠原諒他。我在七嵗的時候。母親就死了。完全靠着父親販賣私鹽。博點微利。所以我能夠養活到現在。假使我父親的罪名。是沒有法子可想的。那末我就請求跟着我的父親同死好了。說完話。就拿出先前懷中藏着的刀。把耳朶割去了。表示他這番話的誠信。那箇鹽官很稱美他的孝心。就把這件事奏到皇帝裏。皇帝就下詔免了趙璘的死罪。於是他女兒終身侍奉了父親。不去嫁人。


十一、【張女不誣】
張女訣母。不可自誣。天地震動。得免無辜。

【原文】
宋張楊氏率女赴婚會。其典庫雍乙從行。乙先歸。死於庫。提刑疑楊有私。嚴刑鞫治。終不服。女謂母曰。母以清潔聞。奈何受此汚辱。甯死箠楚。不可自誣。女今死。將訴冤於天。遂號哭死。地大震三日。天雨雪。勘官疑焉。禱於神。夢有猿墜前。因執饋食者袁大訊之。曰。適盜庫金。會乙歸。懼洩。遂殺之。官乃赦楊而旌其門。

張女受坑縛火逼水沃之嚴刑。不肯自誣。臨終且告母以甯死箠楚。不可自誣。死後尚欲訟冤。竟至驚天動地。使勘官自疑其獄。誠禱於天。墜猿入夢。冤獄以明。誠信之所感。其效驗不可思議也。

【白話解釋】
宋朝時候。有箇婦人張楊氏。領了女兒。到親戚的家裏去喫喜酒。他家裏管庫房的人雍乙。同了他們去。雍乙先回到了家裏。忽然在庫房裏死了。於是就發生了人命的案件。那時司法官疑心張楊氏和別人有私情。所以把雍乙謀死了的。用了很厲害的刑罰去詢問他。可是張楊氏終於不招。張楊氏的女兒就對母親說。母親素來是以清白出名的。那裏可以受了這種的污辱呢。甯可死在官廳裏的刑具下面。不可因為受不住痛苦。自己誣服了。現在做女兒的就要死了。要去把這種冤屈。向天上去訴告。於是就號哭着、竟死了。忽然那箇地方。大大的地動了三天。天上下着雪花。法官疑心這件事。或者是有冤枉的。就到了神明面前去禱告。法官做夢看見有一隻猿猴跌在面前。他醒來想着。這案件裏的兇手。或者是姓袁的人。於是就把張家送牢飯來的人袁大。捉了起來。詢問了一番。袁大說。這時候、我正在偷盜庫房裏的銀子。不湊巧雍乙回來了。恐怕他對主人說了。因此就把他殺死。兇手已經得到。於是法官把張楊氏放出。並且在張家的門前旌表着。


十二、【秦柴遵囑】
元秦柴氏。遵囑不忘。詣官乞代。信德彌彰。

【原文】 
元秦閏夫繼妻柴氏。甫生子而閏夫病。將死。以前妻子為託。柴遵遺囑。鞠如己出。厥後前妻子坐法當誅。柴引己子詣官訴。願以代。其己子亦前請曰。我之罪也。豈可加於我兄乎。鞫至瀕死。不易其詞。吏疑次子非柴出。訊他囚知之。乃太息曰。嗟夫。婦不忘夫命。信也。子赴死、成母志。仁也。上其事。兩釋之。而旌其門。

秦柴氏遵夫遺囑。願以己子代前妻子之死。其守信固無論矣。最難得者。其子亦甘代死於無形。引為己罪。鞫至瀕死。不易其詞。卒得兩釋。並耀門閭。以母之守信故。而其子之孝悌仁義彌彰矣。

【白話解釋】
元朝秦閏夫的後妻柴氏。剛生下了一箇兒子。丈夫就生了病。秦閏夫快要死的時候。就把前妻所生的兒子托付柴氏。叫他加意照管。柴氏遵守了丈夫的遺囑。看待前妻生的兒子。和自己生的一式一樣。後來前妻的兒子犯了法。定了死罪。柴氏就領了自己的兒子到宮裏去訴告。情願叫自己的兒子去代他死。柴氏的兒子也趕前了一步。請求着說。這是我的罪名。那裏可以加在我哥哥的身上。問官就用刑具去詢問。他抵死也不肯改換一箇字的口供。問官又疑心第二箇兒子。恐怕不是柴氏所親生的。後來去問了別的犯人。纔曉得是這樣的情節。就歎口氣說。呵。做妻子的。不忘記丈夫的命令。這是信。做兒子的。情願代死、去成全母親的志願。這是仁。於是就把這件事奏了上去。最後把他兩箇兒子都釋放了。又在他們的門上旌表着。


十三、【八娘守誓】
八娘守誓。撫弟終身。鉛華屏去。績紝供親。

【原文】
明吳緡女八娘。生十餘年而緡卒。母石氏方妊。泣語之曰。若生男則可不死。顧奈家貧何。八娘慨然曰。儻天祐我父。使有弟。願撫之終身。後石氏果生男。遂堅守前誓。及八娘笄。石氏欲為贅婿。八娘曰。有婿卽有外心。竟不聽。嗣是屏去鉛華。勤績紝以供母弟衣食。至年七十六卒。葬銅坑陳家塢。人呼為小娘子塚云。

男不婚。女不嫁。君子不以為然。然八娘有不能嫁者。父歿家貧。母氏形單影隻。難以撫弟。一也。旣已許母。若有弟則撫之終身。不可失信。二也。至於贅婿卽有外心一言。益可見其信守之堅矣。

【白話解釋】
明朝吳緡的女兒八娘。生下來不過十多嵗的時候。父親就死了。他的母親石氏。這時候正懷着孕。哭着對女兒說。假若幸而遺腹生了一箇男孩。那我就可以不死。不過家裏貧窮到這般樣子。又有什麽辦法想呢。吳八娘聽了。就很慷慨堅決地說。儻若皇天保祐我的父親。得生了一箇弟弟。那末我情願終身撫養着他。後來石氏果然生了一箇男孩子。於是吳八娘就很堅決地守着從前的信誓。等到吳八娘年紀長大了。石氏要給他招贅一箇女婿。八娘說。有了丈夫。就是有了外心了。終於不肯答應。從此以後。連脂粉也不用了。很勤勤儉儉地紡紗織布。並且替人縫紝。這樣的賺了錢來。供養母親和弟弟的衣食。一直活到七十六嵗纔去世。葬在銅坑陳家塢地方。人家把他叫做小娘子的墳。


十四、【妙清剺面】
妙清慰父。撫弟長成。截髮剺面。全信守貞。

【原文】
明葉榮女妙清。幼喪母。榮官右衞千戶。臨歿。謂妙清曰。吾赴戰陣。出萬死。得一官。今中道死。子震幼且弱。族人利吾官者。行將不利於震。汝以女子從一少年。後母將奈何。妙清曰。願弗嫁。侍母。撫弟長成襲父職。不貽父憂。榮乃瞑。後榮兄子果欲奪震官。百計誘妙清嫁。妙清截髮剺面。勤女紅。給衣食資。震賴以成立。

奉事其後母。孝也。撫其異母弟。悌也。保其父之蔭。忠也。不食其前言。信也。不為從兄誘。禮也。剺面以守志。義也。勤女紅。自給衣食。不累戚族。不貽親羞。廉恥備矣。如此完人而出於女子。於戲。可以風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葉榮有箇女兒。名叫妙清。幼小就沒有了母親。葉榮做了右衞千戶的官。因為右衞千戶是世襲的。父親可以傳給子孫。所以當葉榮臨死的時候。對女兒葉妙清說。我在戰場裏進進出出。拚着死得了這箇官職。現在中途裏死去。兒子震又很年輕。並且軟弱。我們族裏想貪我官職的人。他們對付震的手段。一定是對於震不利的。你又是箇女子。將來一旦嫁了一箇年紀輕的人去了。叫你的後娘又去依靠那一箇呢。葉妙清道。我情願不去嫁人。在家裏服事母親。撫養弟弟長大了。傳襲了父親的官職。不使父親有一些兒的憂愁。葉榮聽了他女兒的這一番話。於是閉了眼就死了。後來葉榮的姪兒。果然想奪葉震的官爵。用盡了方法。想騙誘了葉妙清嫁人。葉妙清就割去了頭髮。劃破了面孔。表示他堅決不肯嫁人。很勤儉地做着女工。供給一家的衣食費用。於是他的弟弟葉震。纔得靠了他長大成人。蔭襲了父親的官職。


十五、【冬梅踐言】
冬梅受託。偕植登輿。訴於主友。汪宅同居。

【原文】
明許世達婢冬梅。年十三。世達歿。子植未週。其妻病篤。曰。吾夫婦僅此兒。無可託。奈何。冬梅泣曰。萬一不幸。婢願留撫不嫁。妻卒。冬梅含哺鞠植。家人利其資。欲嫁冬梅而殺植。冬梅請與植偕。乃登輿。途經汪家。紿舁者向索寄飾。下輿。入訴於汪。汪乃留於家。而讓迫嫁者。及植長。為娶婦育子。壽至八十二。以處子終。

許植幼年所處境界。與漢李續同其艱險。而冬梅以十三嵗女子。能任託孤之重。則較李善為難矣。士君子見之。當望塵而拜。敢謂婢女中無偉大人物耶。至宗人高其行。事以主婦禮而固辭。尤賢矣。

【白話解釋】
明朝許世達的家裏。有箇丫環。名叫冬梅。十三嵗的時候。許世達死了。這時候、他的兒子名許植的。年齡還不到一週嵗。許世達的妻子。病也非常的重了。將死的時候。說道。我們夫妻兩人留下了這箇孩子。現在沒有可以託付兒子的人。怎麽樣辦呢。冬梅聽了主母這一番話。就哭着說。萬一不幸。主母死了。我冬梅情願留在此地。撫養小主人。不去嫁人。許世達的妻子死了。冬梅就盡心撫養。把喫的東西在自己的口裏嚼過。纔去哺給許植喫。家裏的人很貪他這一份的財産。要把冬梅出嫁了。再去殺許植。冬梅要求帶了許植同去。於是一同上了轎。路過姓汪的人家。冬梅就騙着擡轎的人說。我從前在這家人家裏。寄存了幾種首飾。現在要向他去索還。於是就下了轎。到了姓汪的那兒去告訴。姓汪的就把他留在家裏。又去責問逼着冬梅嫁人的人。後來等到小主人許植長大了。又給他娶了親。養了兒子。冬梅年紀活到八十二嵗。到老還是箇不嫁人的處子。


十六、【張臺紅帨】
臺氏許殉。三日為期。紅帨自縊。婢救恨之。

【原文】
明諸生張雲鵬妻臺氏。夫病。單衣蔬食。禱天願代。割臂為糜以進。夫病危。許以身殉。訂期三日。夫付紅帨為訣。號泣受之。夫卒。越三日。結所受紅帨以就縊。侍婢救之。不死。恨曰。何物奴。敗我事。令我負三日之約。自是水漿不入口。舉聲一哭。熱血迸流。至七日。頓足曰。遲矣。郎得毋疑我乎。母偶出。自櫛沐。扃戶。而縊死。

自殺殉夫。烈則烈矣。而賢者所不取。不可以為法。若張臺氏則不得不死矣。夫病革時。許以自殉。訂期三日。夫不止之。而反付以紅帨為訣。夫固樂其死也。妻亦必踐其言也。遲以三日。特粗具喪葬耳。

【白話解釋】
明朝秀才張雲鵬的妻子臺氏。當他的丈夫生病的時候。臺氏穿的是單衣。喫的是蔬菜。祈禱天上的神明。情願自己死了去替代丈夫。割了一塊手臂上的肉。做了粥去給丈夫喫。可是他丈夫的病。終究沒有好。等到丈夫病得非常危險的時候。臺氏就答應了丈夫。在丈夫死後三天。自己也尋死。張雲鵬就給了他一塊紅手帕。算是永久訣別的紀念。這時候臺氏大哭着、受了這塊手帕。丈夫死了。過了三天。就把丈夫給他的那塊紅手帕打了結。預備吊死。給他身邊的丫環看見了。救了下來。沒有死。臺氏就恨恨地說。你這箇可惡的奴才。打破了我的計劃。叫我對於三天的期約、失了信了。從此以後。水漿也沒有入口。放聲一哭。就有熱血噴了出來。到了他丈夫死後的第七天。他頓着腳說。遲了遲了。郎君要疑惑我失信了。等着母親偶然走開的時候。他就自己梳洗了頭面。關了門戶吊死了。


十七、【項女不負】
項女未嫁。旣許於夫。一劍不負。而況身乎。

【原文】
明項道亨女。字吳江周應祁。年十九。聞周病。持齋默祝。一日。謂乳嫗曰。未嫁而夫亡。當奈何。曰。未成婦。改字無害。女正容曰。昔賢以一劍許人。猶不肯負。況身乎。及訃聞。父母秘其事。然傳言吳江人來。女已喻。夜俟諸婢熟睡。獨起。以素絲約髮。內外悉衣以縞。而紉其下裳。大書几上而自縊。兩家父母。從其志。合葬焉。

甯人負我。無我負人。此士君子之信行也。若項女未嫁而夫亡。夫非有心負之也。未婦而改字。女亦不為負夫也。乃曰。昔賢以一劍許人。猶不肯負。況身乎。其重信輕生若此。吾惟敬其心。而悲其遇矣。

【白話解釋】
明朝項道亨的女兒。許給吳江人周應祁做妻子。十九嵗的時候。得知周應祁生了病。他就喫着素。暗暗地祝告。有一天。問他的乳母道。假使做女子的。雖然還沒有嫁過去。可是他的未婚夫死了。那末應當怎麽樣辦呢。乳母回答道。旣然是沒有嫁。那末再許給人家。是沒有妨害的。項女聽了就正色道。這那里可以呢。古時候的聖賢人。有把一柄寶劍答應了人家的。還不肯失去了信用。何況是許給人家的身體呢。等到後來周應祁死了。男家報喪的訃文也到了。項家父母就把這件事守了秘密。可是有人傳說吳江差了人來。項女的心裏已經明白了。在夜裏等丫頭們都睡熟了。獨自起來。用了白絲紮了頭髮。內外的衣服都換了白色。又把下身的衣服。用綫縫好。在几上大大的寫着幾箇字。竟自己吊死了。兩家的父母。也就順從了他的志向。給他們兩箇未婚夫妻合葬了。


十八、【張洪誓塋】
洪氏立誓。同穴結塋。逼嫁欲縊。造墓辭行。

【原文】
明張友妻洪氏。歙人。友久患陰潰。洪氏竭力調養。不以為穢。以口舐之。友卒。旣葬。洪豫結塋。誓同穴。辛勤養姑。姑憐其早寡無子。欲奪其志。洪不聽。後有富者求為配。族人與姑陰納聘。至期。逼嫁。洪佯語曰。嫁不辭。當與夫別。乃具酒饌。造夫墓。哭而歸。詣姑。從容告別。入室。閉門自縊死。士大夫咸傷悼。作詩歌輓之。

張洪氏豫結塋而誓同穴。其信守已昭明顯著矣。乃一迫於其姑之奪志。再迫於富者之求婚。三迫於族人之納聘。卒以自縊全貞。而其姑不憐其守節之心。徒憐其無子之寡。誤用姑息之愛矣。噫。

【白話解釋】
明朝張友的妻子洪氏。是安徽歙縣人氏。張友的下身有了潰爛。經過許多的日子。洪氏總是竭力調養。並且一點也不怕他的污穢。用口去舐他潰爛的地方。後來張友死了。安葬以後。洪氏就預先造了墳穴。立了誓。夫妻兩箇人要同葬一箇穴。並且很辛辛苦苦勤勤儉儉地奉養婆婆。他的婆婆可憐他年青就守了寡。況且又沒有兒子。就想要給他改嫁。洪氏不肯答應。後來本地有箇有錢的人。要娶他去做妻子。族裏的人和他的婆婆。瞞了他收受了聘金。吉期到了。就逼着他去嫁人。洪氏虛偽的對他們說。要我改嫁。我也肯的。不過要讓我到丈夫的墳前去告別。就辦了酒飯菜蔬。到了丈夫的墳前。痛哭了一番。回到家裏。見了婆婆。神氣很從容的向他告別。到了自己的房裏。關了門。吊死了。當時的讀書人。箇箇都替他悲傷。就大家做了許多詩歌去哀輓他。


十九、【盧女慰父】
盧文烈女。一語慰親。網巾自給。信守終身。

【原文】
明盧文烈女。幼時。文烈與講古節孝事。頗省大要。年十六。文烈病革。謂曰。汝母年尚少。二弟幼。汝嫁。母弟將安依。女曰。兒願與母弟相守終身。文烈卒。母曰。吾力不能保汝二弟。況能及汝乎。女曰。兒可自食其力。乃製網巾售之。以給衣食。稍給。節口體。祭盧氏先。二弟長。為娶婦。婦或忤姑。女卽不食自責。久之婦化焉。

盧女於父病革之時。一言慰父。終身踐言。其於母及盧氏之祖先。盡其孝。於二弟及二弟之婦。盡其悌。於旣歿之父。盡其忠且盡其信。蓋惟幼時文烈與講古節孝事。固已立其基矣。而謂幼女可忽乎。

【白話解釋】
明朝盧文烈的女兒。在幼小的時候。盧文烈對他講古人節孝的故事。他就能領會大義了。十六嵗的時候。盧文烈病得非常厲害。就對女兒說。你的母親年齡還不大。兩箇弟弟又小。將來你若嫁了人。那末你的母親和兩箇弟弟。又去依靠那一箇呢。盧女說。女兒願意和母親弟弟終身住在一塊兒的。盧文烈死了以後。他的母親說道。照我的力量。尚且保不住你的兩箇弟弟。那里還有餘力來管你呢。盧女對他母親說。那末我做女兒的。可以用了自己的勞力去換飯喫。於是做了裹髮的網巾。賣了錢以作喫的穿的用途。等到衣食稍稍可以敷衍了。就在喫的穿的上面。節省下來。去祭着盧家的祖先。後來兩箇弟弟年紀長大了。就都給他們娶了新婦。有時候、媳婦偶然對了婆婆有忤逆的行為。那末盧女就不喫東西了。並且自己責罰着。久而久之。他的弟婦們。也都被他的至誠所感化。大家都很孝順婆婆了。


二十、【王陳抱子】
陳氏一語。生死以之。其身被殺。子尚抱持。

【原文】
明涇陽王生妻陳氏。有子方晬。生病篤將死。以遺孩囑陳氏。陳氏曰。吾當生死以之。流賊至。陳氏抱子避樓上。賊焚樓。陳氏從樓檐躍下。不得死。賊以其美麗。挾之馬上。陳氏躍身墜地者再。最後以索縛之。行數里。陳氏力斷所繫索。並鞍墜焉。賊知不可奪。乃殺之。賊退。家人收其尸。子呱呱懷中。兩手猶堅抱如故。

譚趙氏抱子而死。以義也。王陳氏抱子而死。則以信。譚趙氏甘死而已。王陳氏則自死三次。均不得死。天蓋歷試其心矣。婦人之於夫。固不僅一死可以塞責也。至不得已而死。乃所謂雖死猶生耳。

【白話解釋】
明朝涇陽縣地方。有箇姓王的讀書人。他的妻子陳氏。生了一箇兒子。剛剛一週嵗。姓王的書生。就生了重病。將要死的時候。把兒子囑咐陳氏。陳氏說。那是當然的。我一定不管死活地保着他。這時候、正在明朝的末年。流賊到來了。陳氏抱了兒子躱在樓上。流賊放了一把火。把座樓屋燒了起來。陳氏就從樓檐上面跳了下來。恰好沒有跌死。流賊見他生得很美麗。就把他挾到了馬背上。陳氏把身子用力一跳。就跌到地上來。這樣的有兩次。流賊就用繩子把他縛住了。走了好幾里路。陳氏用了力。把縛着的繩子弄斷了。他的人就同了馬鞍一并跌在地上。流賊曉得這箇人。是不可以奪志的。於是就把他殺了。等到流賊退出了涇陽縣以後。他家裏的人。去收陳氏的屍首。他的兒子還在他懷抱裏面呱呱的哭着。陳氏的兩隻手。依然牢牢地把他抱着。


二十一、【汪孫先決】
孫氏貞信。良人未知。病不興矣。死以先之。

【原文】
明汪永錫妻孫氏。歙縣人也。永錫家故貧。傭工賣餅為業。娶孫氏。顔甚莊。居數年。永錫病瘵。及疾革。蒲伏據牀。語孫氏曰。吾病久。賴子以迄於今。願天授嘉耦。以答子勞。吾不能報子矣。孫氏痛哭曰。君卽不諱。竊計必大事畢。而後從君。嗟乎。君言貳妾矣。妾甯早決以信君心。無問後事。遂飲藥。先永錫十日而死。

汪孫氏先決以信夫心。論者謂其不從夫命。非也。婦人從一不從二。所謂從夫者。乃從夫之正。不正則不從。其言曰、竊計必大事畢而後從君。固早已計所從矣。不得信乎夫。則先決以明之。哀哉。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汪永錫的妻子孫氏。是歙縣松明山的人。汪永錫的家裏。一向是很貧苦的。他的職業。是賣着大餅。或者是替人家做短工。後來娶了孫氏。他的相貌很端莊。一同居住了好幾年。汪永錫生了肺癆病。等到病勢重了。匍伏在床上對着妻子說。我生病生得很長久了。幸虧了你的服侍。纔得到了現在。我祝告着皇天。願你將來有一箇很好的丈夫。來報答你的辛苦。看來我在今生。是不能報答你的了。孫氏聽了丈夫的這一番話。就痛哭着說。你就是有箇不長不短。我也原本預備完了喪葬的大事。然後跟了你到泉下去呀。現在你說了這種話。就是疑心我有貳心了。我甯可早點自盡了。來安了你的心。不再去管身後的事了。於是就喫了毒藥。果然比汪永錫早十天死了。


二十二、【宙姐六日】
宙姐矢信。六日相遲。結髮納指。屬纊如期。

【原文】
明黃一卿妻陳宙姐。婚六年。一卿病不起。與訣。囑依母以自愛。陳曰。君倘不測。直殺身相從。寧能有靦旋反。遂擢髮。結於一卿髮。納指於一卿口。令齧為信。約六日。遲我地下。一卿卒。治匠事。陳求再具一棺。哀慟絕粒。屢經救免。至六日。忽太息曰。雞鳴矣。正我夫屬纊辰也。整容而逝。顔色如生。事聞。表其門曰貞烈。

王盧氏秋以為期。張臺氏訂以三日。而陳宙姐則六日為約。竟各如期而死。然王盧氏張臺氏。均自殺也。若陳宙姐從容不迫。太息一聲。屬纊一語。整容而逝。顔色如生。家人猶意其復甦也。嗚呼、烈矣。

【白話解釋】
明朝黃一卿的妻子陳宙姐。他們兩夫妻結婚了六年。黃一卿生了病。看來不會好了。於是就和妻子永訣。並且囑咐他。回到娘家去依靠母親。保重身體。陳氏說。儻若你真的有箇不測。那末我就自殺了。跟着你到地下去。那裏肯慚愧地回到娘家去呢。說完了話。就拔了一把頭髮。和黃一卿的頭髮結在一塊兒。又把自己的手指。放在黃一卿的口子裏。呌他咬了一下。算是做了信記。約定了六天以後。叫黃一卿在九泉下等他。過了不多時。黃一卿死了。家裏叫了工匠來做棺木。陳氏要木匠再做一具棺木。哭的悲哀了不得。並且絕了食。家裏的人。屢次把他救免了。到了黃一卿死後的第六天。陳氏忽然口氣說。雄雞叫了。這正是我丈夫斷氣的時候了。於是整了容死了。死了以後。臉色一點兒也不改變。和活着一樣。這件事、奏到了朝廷裏。就在黃家的門口。立了一塊貞烈兩箇字的匾去旌表他。


二十三、【王盧俟秋】
盧氏葬夫。曰秋從死。聞者疑之。及期信矣。

【原文】
明王瀚妻盧氏。潁州人。家貧。舂織終嵗。崇禎十四年。大饑。夫患疫。盧語夫曰。君死我當從。及夫死。時當溽暑。盧氏求親戚斂錢以葬。曰。我當死。但酷熱無衣棺。恐更為親戚累。遲之秋爽耳。聞者咍之。及秋。盡糶其新穀。置麤布衣。餘買酒蔬。親祀夫墓。歸至家。市棃數十以進姑。並貽妯娌。語人曰。我可死矣。夜半自縊。

王盧氏有姑在。似未可死也。且有穀。亦不至死也。乃旣作當從之語。夫無止死之言。兒女俱無。妯娌具在。豈可失信於死者。至因天暑無棺。恐更累於親戚。乃以秋為期。是其仁心。且及於死後矣。

【白話解釋】
明朝王瀚的妻子盧氏。是潁州地方的人。家裏很貧苦。終年替人家舂着米。織着布。以維持生活。在崇禎十四年的時候。潁州地方。非常飢荒。他的丈夫又染了疫病。盧氏對着丈夫說。你死了以後。我一定跟了你死。等到他的丈夫死了。這時候天氣很熱。盧氏請求了親戚人家幫助了錢。纔得安葬了。盧氏就說道。照着我和丈夫、約定的話。那我現在是應該死的了。但是天氣太熱。又沒有葬衣和棺木。恐怕更替親戚們增加了累。且等到秋涼再死。聽了他話的人。都笑了。到了這一年的秋天。把田裏收來的新穀。都出賣了。然後把這箇錢去置辦了粗布衣。餘多的錢。買了酒食菜蔬。親自到了丈夫的墳墓前去祭拜。回到了家裏。買了幾十箇棃頭。送給婆婆和姆姆嬸嬸們。並且對人說。我現在真可以死了。就在這一天的半夜裏吊死了。


二十四、【張邵受託】
張妻邵氏。受託於夫。挺身護妾。罵賊忘軀。

【原文】
明張一桂妻邵氏。鄒縣人。一桂臨終。以其妾李氏託付邵氏。後李氏為寇所迫。邵氏罵曰。亡夫以妾託我。豈令受辱。寇怒。殺之。李氏知不免。紿寇曰。我有簪珥埋後園井旁。寇隨李氏前往發之。至則曰。主母為我死。我豈獨生。卽投井。寇臨井。欲挽之起。李氏扭其衣罵曰。賊奴。欲與我倂死井底耶。寇解之不得脫。遂刃之。

託孤而能不忘遺囑。已屬可敬。乃託妾而能謹遵夫命。尤為難得。蓋婦人每不樂妾之有。夫在且然。況夫沒乎。邵氏以受夫所託。乃於其妾為寇所迫之時。挺身罵賊。舍生護妾。浩然之氣。充塞兩閒矣。

【白話解釋】
明朝時候。張一桂的妻子邵氏。是鄒縣地方的人。張一桂臨終的時候。就把他的小老婆李氏。託付邵氏。叫他看理。後來李氏被强盜迫住了。邵氏就罵着强盜道。我死去的丈夫。把李氏託付了我。我那裏肯叫他受了你們狗强盜的羞辱呢。强盜聽了。非常生氣。就把邵氏殺了。李氏曉得這是不免的了。就騙着强盜說。我有許多首飾。埋在後園井旁邊的地下。於是强盜就跟了李氏去發掘。到了井旁。李氏就說。主母為了我死了。我那裏肯獨自一箇活在世界上呢。說完話。就跳進井裏去了。强盜到了井邊。要挽他起來。李氏把强盜的衣服扭住。罵着說。賊奴才、難道你要同我死在井底麽。强盜想要解去他扭住的衣服。可是解不脫。於是就把李氏用刀殺了。

【緒餘】
女子之信。不惟從一而永終。抑且剛方而正始。所謂守貞也。如持玉巵。如捧盈水。心不欲為耳目所變。迹不欲為中外所疑。然後可以成清潔之身。全堅貞之信。何則、男子事業在六合。苟非嬻倫。小節猶足自贖。女子名節在一身。稍有微玷。萬善不能掩瑕。然居常處順。十女九貞。惟當困苦顛連之際。金久錬而愈精。滓泥汚穢之中。蓮含香而自潔。則守節死節者。亦什九也。然皆為婦德。能死者未必不能守。能守者未必不能死。或死或守。亦各全其信耳。碎玉一朝。與茹荼百嵗。無所軒輊。苟非勢迫無奈。固無庸强踐舊迹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育故事:《二十四信》【四集卷四】
《勸忍百箴》原文·全譯·(元)許名奎
每天读点中國古代经典寓言(1-4)
【史海钩沉】中國歷史人物故事(100篇)
每天读点中國古代经典寓言(1-5)
《孔子故事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