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如何发展中医体质学(上)
论如何发展中医体质学
  摘要:文章在从现代科学角度揭示中医证候实质的基础上,深人阐释了基于中医学的体质分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关系、中医体质医学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以及对现代医学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和沦i,笔者指出了目前《中医体质分型与判定》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体质医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体质;辨证论治;中医体质学;体质分型;判定标准;精准医学
  体质医学的兴起,打破了现代医学疾病诊断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辨识体质,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人的身体状况;通过调控体质,改善人的健康状况。在中国兴起的体质医学,其体质分型基本上是根据中医证候定义的,体质调控方法亦采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因而又称为中医体质学。尽管中医体质研究者一直在强调体质分型与中医证候的不同,以便为体质医学独立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之外寻找依据。但中医体质学是基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却是不争的事实。
  显然,澄清体质分型与中医证候及中医体质学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关系,对于确定体质医学的发展走向,体质医学在中医学及现代医学中的位置,以及制定更科学的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均有着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先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明晰中医证候的形成及实质意义。
  证候的实质及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要了解一个研究对象或者系统的状态,首先要建立它的状态的描述体系。中医理论引人了五脏六腑及气血津液等基本生命物质,引人了相应的状态变量,建立了完整的状态描述体系。如“心”,有心气、心血、心阴、心阳、心血运行的状况(有无疲阻)以及有无心火等状态变量,而这些状态变量的值,如心气虚、心血疲阻就构成了中医的证候。显然,证候就是中医学建立的状态描述体系引人的状态变量。如心气,会有正常、心气虚、心气虚衰几个取值区间l[].辨证过程,实际上就是辨识人体的哪个或哪些状态变量有了异常以及异常的程度和范围。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一个系统/子系统的状态,是由所有状态变量的总体确定的,也就是说,要准确确定一个系统/子系统的状态,需要了解定义它的每个状态变量的取值。在中医的辨证过程中,虽然也会辨识出证候的兼夹,但实际的辨证过程都是大大简化了的,通常不会将所有证候相关的症状、体征都询问或检查到,确定每个状态变量的状态(取值)。中医临床辨证结果,我们通常视为所述的状态变量有异常,其余状态变量处于正常值(或其状态异常可以忽略不计)的状态。
  由此看来,中医的证候实质上就是中医用于状态描述的状态变量。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看,在生物学和现代医学描述的人体中,中医的证候表述的通常是一些非常宏观的稳定状态,它涉及许多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层面的要素的动态变化。在中国已经开展了近50年的“证实质”研究,试图采用分析方法将证候归结为人体实体的某一层面的结构功能异常。结果发现除了找到了一些似乎与证候有关的指标外,对证候实质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现在是该反思这种理念和方法的时候了
  复杂性科学对复杂系统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整体的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的行为的总和。由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系统整体失去某些部分单独存在时的特性,而突现出一些各部分均不具有的新属性。要准确地描述整体的状态,同样要建立整体状态的描述体系,也就是要引人描述整体状态的状态变量。在中医学里,不仅有脏腑层面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也有整体层面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中医学中不仅有脏腑层面的证候,如心血虚、肝气郁结等;也有整体层面的证候,如气虚、血虚、气滞、血疲等。在整体层面的证候中,有些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如气虚、血虚、气滞、血疲;也有些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具稳定性的过渡状态,如外感风寒、气分热盛、气脱、阳脱等。
  体质医学中体质的定义: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2].显然,并不是在整体层面的所有证候均可列为体质类型的,体质是人体整体层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证候。中医体质学实际上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一部执当我们澄清了体质分型与中医证候、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关系后,我们就不必再为人类到底有几种基本体质,是9种[2]还是10种[4],抑或是12种而纠结。
  只要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整体层面的证候,我们均可将其列为一种体质类型。而一种整体层面的证候,是否可列为体质类型,与其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即是否常见并没有太大关系,一些少见的整体层面的证候,同样可列为体质类型。在现代西医的疾病、病原体的分类过程中,有很多出现频率很少的疾病亚型、病原体亚型的发现,西医均视为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
  中医体质学说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体质是人体整体层面表现出的具有定稳定性的健康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够描述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进而建立相应的辨识和调控方法,将能够表征人体整体层面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状态的证候从一般证候中分离出来,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5].
  体质虽然也是在中医学中经常出现的名词,但因为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一直可以很好地应对西医所说的体质问题。因此,体质学说的建立不能说是应中医学的发展之需。中医体质学说对中医学的全部意义在于:说明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对一直困扰现代医学的体质问题有着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对个体的体质差异进行分型,有着成熟的辨识方法和调控体系。现代医学所说的体质可以用中医学表征人体整体层面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状态的证候来表征,也可以借助相应证候的辨治体系来调控。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中医体质学没有给中医学增加新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体质学说应当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而不应当成为独立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分支学科,否则,可能会加重中医理论体系结构上的混乱,增加理解和学习中医的难度。
    [文章整理:专业代笔网(http://www.zydbw.com)——国内专业代写毕业论文、发表论文门户网,代写毕业论文,代写职称论文,论文发表]  
    声明:1、本站部分参考范文来自网上共享资源及期刊杂志,转载本文并不代表本站同意作者观点,仅提供给客户借鉴,版权归作者所有。2、如果参考范文侵犯了您的版权或有损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撤下您的范文。3、任何人通过本站获得的参考范文,因版权问题而引起的纠纷,都和本站无关。4、想获得有版权的文稿,请找本站专家代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质医学: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兼析中医体质分型的实质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辨证论治是是非非
​颤证的辨证论治中医医学
中医复兴从“证”概念正本清源开始1
【假期书单】跟着名医,学习中医思维方法
中医指引医学从“整合”走向“整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