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常识(一)

中国文化常识

(连载之一)

目 录

第一部分 传统称谓

第二部分 古代年龄称谓及解释

第三部分 礼节礼仪

第四部分 礼貌用语

第五部分 古代纪年、月、日方法

第六部分 中国文化知识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文化作为动词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是道德的外延,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简单来说,中国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刻地联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决定着国人的思想感情。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国人的共同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深深扎根和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第一部分、传统称谓

1、称呼对方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由于尊敬不敢直接指呼对方,而用代称。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2、自我称呼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无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3、对别人的称谓

第一种情况是直称姓名。用于自称,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作者所厌恶所轻视的人身上,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也多如此,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第二种情况是称字、号、斋名、谥号。这种情况是出于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如“东阳马生君则”,“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以上称字。“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这是称号。称谥号的,如称王翱为王忠肃公,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史可法为史忠烈公。自称多有称斋的,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第三种是称官名、爵名。如全祖望称颜真卿为颜太师、称文天祥为文少保,黄宗羲称左良玉为宁南。

第四种情况是称籍贯。如梁启超称康有为为南海。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几项兼称。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此外,由于人们的身分、关系不同,尚有谦称、敬称及其它称谓。谦称类:寡人、孤(王侯自称)、臣(臣自称)、仆、不才、不佞、愚(一般人对人自称),妾(女子自称)。敬称类:陛下、大王、皇上(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之类)、子、夫子、师、先生(称师),公、君、足下、丈、大人(称朋友或尊长者)。尔、汝(上称下或平辈间不客气时),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者。

4、对妻子的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称呼常识
中华传统礼仪——传统称谓
书法爱好者必须懂的中国传统礼仪(上)
最全的古代各种称谓(4组)
中国传统的十八代祖宗称谓终于找全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常识
女性称谓种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