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治病的四种方法

中医疾病学把人的疾病从外到里分为四个层次,治疗也就分了四种方法。 
 
  1.肌肤腠理层面的治疗 
 
  如果肌肤受邪,也就是肌肤腠理出了问题,那么最好采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独特的方式,现代西方医学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损伤不大,对于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这里提一个注意事项:刮痧、拔罐和按摩,这些方法不适合那些身体很虚的人,因为这些方法是通过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体里边的病走到表层,也就是通过调元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气就很虚,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对于身体太虚的人来说,需要先吃药,等到把身体养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使用这些方法。 
 
  2.经络层面的治疗 
 
  肌肤腠理的病如果往里走,就会走到经络的层面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是一种气血,它没有实体,它在中医里就是指人的一种生命现象。经脉就好比一张巨大的铁路网,必须要很畅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会造成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人体的穴位就相当于经脉这个铁路网上的大站,是一些关键的点,穴位属于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医扎针一定要扎在穴位点上才最有效。 
 
  中医里还有句话,叫“错穴不错经”,治病之时,一定要扎在经脉上,能扎在穴位(金婆婆:因为太窄约1毫米)上当然最好,功效会最大;但如果扎错了的话,只要扎在这条经脉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扎针时还有个问题,有些经络分为两个层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体表,比如肺经,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属于很明显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针刺,只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来活动它,这也是锻炼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拳、易筋经之类都是因循着人的里支这一规律来编排的,只有那里面的一些动作才可以打开人身上的孔穴,比如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可以开【膏肓穴】。 
 
  3.五脏层面的治疗 
 
  经脉里还有些继续往里走,走到五脏里,这些地方最好就采取按摩的方法。比如【中府】、【云门】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针就比较危险,中医有“胸脏之间,不可以妄针”的说法,就是这里是不可以随便扎针的,像这样的地方最好采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样能达到针灸的效果。 
 
  还有一些脏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药来医治。在中医的传统文化当中,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分为两本,分别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最早按照“辨证论治”来治病的医术。比如,病在表层的太阳经层面,就可用到【桂枝汤】或者【麻黄汤】。 
 
  4.厥阴层面的治疗 
 
  如果病再深入,到了厥阴这个最里层,就会用到【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药,按照症状不同进行分类,有个很核心的原则,如果是脏腑受邪,就一定要采取用药的方法来解决。 
 
  奇经八脉得病是重症。本书中多次提过,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所以奇经八脉得病,要么用药从肝肾去治,要么用药从肝肺调理气机上去治。 
 
  对于再重的病,如督脉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一方面可以用药从肝肾上治,另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医学上很重要的方法灸法来治,就是用艾草烧灼的方法来治。这是用了艾草的通窜力强的特性,从而能够把奇经八脉或者是十二正经疏通开。 
 
  对人体来讲,有几个很关键的穴位点,曲黎敏教授给作了一个梳理。 
 
  头上的【百会穴】很重要,还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经的起始点。 
 
  肩背上的重要穴位是【缺盆穴】,五脏六腑的通路都要通过缺盆来体现。所以摁揉缺盆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从后背上来讲,【膏肓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膏肓穴】正好位于两个肩胛骨的中间,是很不容易活动到的一个穴位。“病入膏肓”这个词我们都听过,意思是如果病已经到了【膏肓穴】了,那这个病已经很深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生病了,他请秦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来给他看病。在等待医生看病之前,这个病就变成两个小孩儿在那儿对话,他们商量说要来的医生医术很高,太强大,咱们这些病邪该躲到哪里去呢?其中的一个小孩儿就说,咱们躲到肓之上,膏之下,躲到膏肓那个地方去,这样医生就拿咱们没有办法了。后来医生来了说国王这个病没法治了,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说明了【膏肓穴】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膏肓穴不太容易活动到,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一下膏肓,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养生的妙法。 
 
  那么,我们怎样活动膏肓呢?可以趴在椅子背儿上,这样就把【膏肓穴】给打开了,往后使劲挤压肩胛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挤压膏肓。 
 
  一般来讲,【膏肓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身的病特别是上半身的病,大都跟【膏肓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平常的运动中,不能老伏案工作,总让【膏肓穴】开着是不行的,要把它阖上。 
 
  在传统文化当中,锻炼【膏肓穴】是有一些很具体的方法的。比如少林的《易筋经》里边就有很多动作是在锻炼【膏肓穴】。其实,人体的气机就两个字——开阖(hé)。我们只要学会怎么去开,怎么去阖就可以了。 
 
  脾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跟人体的穴位有关系。比如【中脘穴】位于胃部的正中线,当您摁压腹部的时候,哪儿疼痛,就把那里拨开即可。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无论您是否懂经络,当您摁揉到身体的哪个部分出现压痛、疼痛或者手指感觉有个结的时候,就要把它拨开,经常去按揉它,就会对身体有好处。 
 
  人体下边的病大多跟【关元穴】有关。再往下走,腿上的【委中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可以解决腰痛和腿痛的问题。 
 
《四总穴歌》所记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的功能与主治,朗朗上口,广泛流传至今,为广大医家所应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治疗穴位。 
 
1.合谷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临床特效穴位,在全身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合谷穴】(止痛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它都很重视,各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一切疾患的功能。由于手阳明的经脉和经筋都在头面部循行,因此针取合谷,通过经络的传导,上达头面,从而治疗这些部位的病症。《玉龙歌》中说:“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如神”。合谷穴的治疗作用不仅局限于头面,它还能统治全身其他的许多疾病。如《席弘赋》中云:“于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曰:“两手酸痛难抓,曲池、合谷共肩”。总之,【合谷穴】为临床运用的主要穴,其疏风邪同荆芥,清燥热似黄芩,既主治经脉循行处的病症,又能适用于全身多方面的治疗,针灸临床之多用,不可不予以重视。 
 
2.足三里 
 
【足三里穴】又名下陵、鬼邪,它位于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会穴,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腧穴。俗话说“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华佗称三里“主五劳之羸瘦”;《玉龙歌》云:“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与阴交”;《百症赋》亦云:“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四总穴歌》是阐明了“肚腹三里留”的观点。可见【足三里穴】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腧穴。以足三里为主,再配以其他腧穴即能治疗多种病症,显示了其在临床上的常用性、广泛性和重要性。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血液系统有调节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总之,足三里的主治范围相当广泛,是全身重要的强壮穴。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它既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重要穴位,也是多种病症的常用穴位,而且疗效可靠,因此,足三里穴在针灸临床上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3.委中 
 
“腰背委中求”语出《四总穴歌》,其意思是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腰背疼痛最难当,起步艰难步失常”。尤其是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丹溪心法》中说:“当腰背痛起步难时,取委中穴”。《席弘赋》载:“委中专治腰间痛”。《灵光赋》则说:“五般腰痛委中安”。著名针灸学家马丹阳针刺【委中穴】治疗腰膝疼痛屡见奇效。名家杨继洲用此穴治丹毒、痈疽,其效甚好。历代医家治下肢无力、酸肿,小腿拘急痉挛也都取委中要穴。 
 
“腰背委中求”是循经取穴的方法之一。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在背部形成两行夹脊的经脉,直行腰骶,下抵腘,合并于委中。该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中央处。从解剖上看【委中穴】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腘动脉,腘静脉。刺激本穴,通过感受器及传入神经,可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委中穴之所以有解热作用,与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4.列缺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穴道,它与手阳明大肠经有着密切的气血流注关系、经脉表里关系、脏腑络属关系。【列缺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任脉受纳于足三阴经的脉气,称之为“诸阴之海”。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向后与督脉足少阴之脉相并,贯穿于脊椎里面。【列缺穴】一穴通三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任脉。这些联系不难看出【列缺穴】在经络结构中的

中医疾病学把人的疾病从外到里分为四个层次,治疗也就分了四种方法。 
 
  1.肌肤腠理层面的治疗 
 
  如果肌肤受邪,也就是肌肤腠理出了问题,那么最好采取刮痧、推拿、拔罐、足底按摩等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些比较独特的方式,现代西方医学也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损伤不大,对于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这里提一个注意事项:刮痧、拔罐和按摩,这些方法不适合那些身体很虚的人,因为这些方法是通过手、刮痧板等在人的身上用力,使身体里边的病走到表层,也就是通过调元气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果人本身元气就很虚,这样的治疗就会使得身体更加虚弱。 
 
  对于身体太虚的人来说,需要先吃药,等到把身体养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使用这些方法。 
 
  2.经络层面的治疗 
 
  肌肤腠理的病如果往里走,就会走到经络的层面上。经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是一种气血,它没有实体,它在中医里就是指人的一种生命现象。经脉就好比一张巨大的铁路网,必须要很畅通,人才健康;一旦阻塞,就会造成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人体的穴位就相当于经脉这个铁路网上的大站,是一些关键的点,穴位属于气血比较充足的地方,所以中医扎针一定要扎在穴位点上才最有效。 
 
  中医里还有句话,叫“错穴不错经”,治病之时,一定要扎在经脉上,能扎在穴位(金婆婆:因为太窄约1毫米)上当然最好,功效会最大;但如果扎错了的话,只要扎在这条经脉上,也能起到疏通的作用。 
 
  在扎针时还有个问题,有些经络分为两个层面:里支和浮支。浮支是在体表,比如肺经,尤其手指上的【少商穴】,属于很明显的浮支穴位。里支一般不可针刺,只可以通过锻炼的方法来活动它,这也是锻炼为什么重要的原因,中国古代的锻炼方法比如太极拳、易筋经之类都是因循着人的里支这一规律来编排的,只有那里面的一些动作才可以打开人身上的孔穴,比如易筋经里的“倒拽九牛尾”可以开【膏肓穴】。 
 
  3.五脏层面的治疗 
 
  经脉里还有些继续往里走,走到五脏里,这些地方最好就采取按摩的方法。比如【中府】、【云门】这些在胸上的穴位,扎针就比较危险,中医有“胸脏之间,不可以妄针”的说法,就是这里是不可以随便扎针的,像这样的地方最好采取按摩、按揉的方法,同样能达到针灸的效果。 
 
  还有一些脏腑的疾病最好用中药来医治。在中医的传统文化当中,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分为两本,分别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最早按照“辨证论治”来治病的医术。比如,病在表层的太阳经层面,就可用到【桂枝汤】或者【麻黄汤】。 
 
  4.厥阴层面的治疗 
 
  如果病再深入,到了厥阴这个最里层,就会用到【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药,按照症状不同进行分类,有个很核心的原则,如果是脏腑受邪,就一定要采取用药的方法来解决。 
 
  奇经八脉得病是重症。本书中多次提过,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所以奇经八脉得病,要么用药从肝肾去治,要么用药从肝肺调理气机上去治。 
 
  对于再重的病,如督脉病中的强直性脊柱炎,一方面可以用药从肝肾上治,另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医学上很重要的方法灸法来治,就是用艾草烧灼的方法来治。这是用了艾草的通窜力强的特性,从而能够把奇经八脉或者是十二正经疏通开。 
 
  对人体来讲,有几个很关键的穴位点,曲黎敏教授给作了一个梳理。 
 
  头上的【百会穴】很重要,还有【睛明穴】,它是膀胱经的起始点。 
 
  肩背上的重要穴位是【缺盆穴】,五脏六腑的通路都要通过缺盆来体现。所以摁揉缺盆对人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从后背上来讲,【膏肓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膏肓穴】正好位于两个肩胛骨的中间,是很不容易活动到的一个穴位。“病入膏肓”这个词我们都听过,意思是如果病已经到了【膏肓穴】了,那这个病已经很深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一个国王生病了,他请秦国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来给他看病。在等待医生看病之前,这个病就变成两个小孩儿在那儿对话,他们商量说要来的医生医术很高,太强大,咱们这些病邪该躲到哪里去呢?其中的一个小孩儿就说,咱们躲到肓之上,膏之下,躲到膏肓那个地方去,这样医生就拿咱们没有办法了。后来医生来了说国王这个病没法治了,已经病入膏肓了。 
 
  这个故事出自《左传》,说明了【膏肓穴】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膏肓穴不太容易活动到,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要经常活动一下膏肓,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养生的妙法。 
 
  那么,我们怎样活动膏肓呢?可以趴在椅子背儿上,这样就把【膏肓穴】给打开了,往后使劲挤压肩胛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挤压膏肓。 
 
  一般来讲,【膏肓穴】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全身的病特别是上半身的病,大都跟【膏肓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平常的运动中,不能老伏案工作,总让【膏肓穴】开着是不行的,要把它阖上。 
 
  在传统文化当中,锻炼【膏肓穴】是有一些很具体的方法的。比如少林的《易筋经》里边就有很多动作是在锻炼【膏肓穴】。其实,人体的气机就两个字——开阖(hé)。我们只要学会怎么去开,怎么去阖就可以了。 
 
  脾胃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跟人体的穴位有关系。比如【中脘穴】位于胃部的正中线,当您摁压腹部的时候,哪儿疼痛,就把那里拨开即可。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无论您是否懂经络,当您摁揉到身体的哪个部分出现压痛、疼痛或者手指感觉有个结的时候,就要把它拨开,经常去按揉它,就会对身体有好处。 
 
  人体下边的病大多跟【关元穴】有关。再往下走,腿上的【委中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委中穴】可以解决腰痛和腿痛的问题。 
 
《四总穴歌》所记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的功能与主治,朗朗上口,广泛流传至今,为广大医家所应用,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治疗穴位。 
 
1.合谷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临床特效穴位,在全身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合谷穴】(止痛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它都很重视,各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四总穴歌》中记载“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一切疾患的功能。由于手阳明的经脉和经筋都在头面部循行,因此针取合谷,通过经络的传导,上达头面,从而治疗这些部位的病症。《玉龙歌》中说:“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如神”。合谷穴的治疗作用不仅局限于头面,它还能统治全身其他的许多疾病。如《席弘赋》中云:“于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杂病穴法歌》曰:“两手酸痛难抓,曲池、合谷共肩”。总之,【合谷穴】为临床运用的主要穴,其疏风邪同荆芥,清燥热似黄芩,既主治经脉循行处的病症,又能适用于全身多方面的治疗,针灸临床之多用,不可不予以重视。 
 
2.足三里 
 
【足三里穴】又名下陵、鬼邪,它位于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会穴,是临床上常用的重要腧穴。俗话说“身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华佗称三里“主五劳之羸瘦”;《玉龙歌》云:“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与阴交”;《百症赋》亦云:“中邪霍乱寻阴谷,三里之程”;《四总穴歌》是阐明了“肚腹三里留”的观点。可见【足三里穴】是临床上常见的重要腧穴。以足三里为主,再配以其他腧穴即能治疗多种病症,显示了其在临床上的常用性、广泛性和重要性。现代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血液系统有调节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总之,足三里的主治范围相当广泛,是全身重要的强壮穴。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它既为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重要穴位,也是多种病症的常用穴位,而且疗效可靠,因此,足三里穴在针灸临床上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 
 
3.委中 
 
“腰背委中求”语出《四总穴歌》,其意思是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穴】治疗,此穴具有舒筋通络、散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腰背疼痛最难当,起步艰难步失常”。尤其是老年人患有腰背疼痛更是痛苦难堪。《丹溪心法》中说:“当腰背痛起步难时,取委中穴”。《席弘赋》载:“委中专治腰间痛”。《灵光赋》则说:“五般腰痛委中安”。著名针灸学家马丹阳针刺【委中穴】治疗腰膝疼痛屡见奇效。名家杨继洲用此穴治丹毒、痈疽,其效甚好。历代医家治下肢无力、酸肿,小腿拘急痉挛也都取委中要穴。 
 
“腰背委中求”是循经取穴的方法之一。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走足,在背部形成两行夹脊的经脉,直行腰骶,下抵腘,合并于委中。该穴位于膝关节后面腘窝横纹中央处。从解剖上看【委中穴】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和腘动脉,腘静脉。刺激本穴,通过感受器及传入神经,可提高痛阈和耐痛阈。委中穴之所以有解热作用,与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关。 
 
4.列缺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穴道,它与手阳明大肠经有着密切的气血流注关系、经脉表里关系、脏腑络属关系。【列缺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任脉受纳于足三阴经的脉气,称之为“诸阴之海”。任脉与冲脉同起于胞中,向后与督脉足少阴之脉相并,贯穿于脊椎里面。【列缺穴】一穴通三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任脉。这些联系不难看出【列缺穴】在经络结构中的特定位置。《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疼痛不适症状。 
 
以上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去用的一些方法,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自己动手,解除病痛。 
 
  中医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一门活的艺术,它到现在为止也不应该算作是一个遗产,它不会死掉,会一直活在每个老百姓的血液里,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必将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中医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以此为据,学会从头到脚关爱自己,就能够过上健康、自信、自足的生活。   
 

 

特定位置。《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迅速解除颈疼痛不适症状。 
 
以上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可以去用的一些方法,学会了这些方法,就可以做自己的医生;自己动手,解除病痛。 
 
  中医在传统文化当中是一门活的艺术,它到现在为止也不应该算作是一个遗产,它不会死掉,会一直活在每个老百姓的血液里,中国传统中医文化必将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中医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够以此为据,学会从头到脚关爱自己,就能够过上健康、自信、自足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调养元气(转载)
中医养生九大穴位 让你百病不生
经络锻炼保健康 健康之路(直播组) CCTV.com
EMAS疗法(伤寒病所致痛症)——腰痛
《黄帝内经》之《对症下药.3》第(42)曲黎敏
十二经络(中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