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逸仙君与袁慰亭君

  来也陈炯明,去也陈炯明

  孙中山蛰居的这段时间,中国兴起了停战和议的风潮。然而和会开开停停,不但南北双方未谈到一处,各自内部也产生了新分裂。1920年北方发生直皖战争,皖系大败,变成奉直对立的局面。至于南方的军政府,除了派系之争,还有地域之争。

  当年8月,陈炯明的援闽军进兵广东,3个月后,桂系主导的军政府瓦解。

  10月29日陈炯明的粤军攻下广州。孙中山欣喜不已,当天在给蒋介石的信中说,他期望陈能成为民国元年前的黄兴、民国二年后的陈其美。他也将以当年对黄兴和陈其美的信任,对待陈炯明。“我所求者,惟期主义政策,与我一致,即我所谓服从我三十年来共和主义,而岂若专制之君主,以言莫予违为得意耶?”

  陈炯明是“老革命”、黄花岗起义的幸存者,自然认同共和制,但的确不是什么都听孙中山的,有时还在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保留意见”。

  1914年冬,陈炯明从巴黎来到新加坡,主张缓进。“二十一条”交涉时,他响应黄兴倡议参与联名通电,宣告停止革命一致对外。他和李烈钧(时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认为沉迷革命不足以救国。对孙中山他们表示爱戴;但对中华革命党“未敢妄从”,“总之宗旨既同,异途同归”。后广东发生水灾,他们以组织水利公司为名派人到各处募款,中华革命党筹饷工作因之受到影响。

  反对新党、自筹款项,这是当时最令孙中山不快的事。他前后几次写信给陈炯明,陈还是不肯去日本。所以他说陈炯明、李烈钧“自树一帜”,认为“二人皆极有大志,大概此次办事,非总统莫属”。“若彼肯出此资,兄可签押,许以竭力运动同志举彼为第三次(革命)成功之总统也。”他写信给人说,“陈竞存(陈炯明字竞存)于本党所为,多所抨击,此人险诈,难与共事,所谓通融者直诳语耳。”

  后来为何又通融了呢?

  据许崇智说,孙中山南下护法前,陈炯明到上海来,“已幡然觉悟,认识到革命唯有服从中山先生领导才是正确的道路,经向先生表示竭诚拥护,故先生邀之同行,将来抵粤,当有用处”。

  可惜一时用不上,陈炯明去了福建。自“五四”之后,他在漳州提倡新文化,革新政治,颇得社会各界好评,“左倾”的北大学生去考察后称之为“闽南的俄罗斯”。

  这次,粤军回粤算是用上了。

  11月初陈炯明出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月底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召开政务会议。几经流转迁移的非常国会也再度会集广州。此时军政府能够控制的只剩下广东一省,孙中山提议取消军政府,选举总统,设立正式政府——这样更方便外交,特别是向外借款。4月7日,非常国会议决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选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当时很多人反对这件事。孙中山就任前曾致函章太炎请他南下,章“闻孙公就选,以为非法”,不肯来。少数国会议员也认为,“护法事业,其根本在合法。兹以不足大总统选举法法定人数之国会议员而选举大总统,恐人将议其后。若不用大总统名义,出革命方式,任何名义,均可采用。”陈炯明,甚至蒋介石,也反对他在这时候出任总统。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同时致电北京政府的总统徐世昌,请他“即日引退”。

  6月粤桂战事又起,粤军一路打到南宁,平定了广西。次年2月,孙中山在桂林誓师北伐。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效仿欧美联邦制谋和平统一,至少能保一省之境,安一省之民,所以对北伐“消极抵抗”。

  孙中山决定借道湖南进兵北伐,当地政府百姓不愿湖南再成战场,于是此路受阻。后负责筹措军费的粤军参谋长邓铿被陈炯明部属暗杀,部队的补给又成大问题。蒋介石等主张回师讨陈。

  4月16日北伐军抵达广西梧州,致电陈来召开军事会议,陈没去。孙中山决定改道韶关北伐。4月20日,他准陈炯明辞去粤军总司令及广东省长的职务。陈炯明辞职去了惠州。蒋介石建议北伐军“留粤缓发,先清内患”,力主消灭陈部。孙中山没有听取,仍去韶关督师北伐。

  这时,孙传芳通电主张徐世昌、孙中山“南北两总统同时退位”,请被张勋逼走的黎元洪复位,召集旧国会制定宪法,得到吴佩孚等人响应。黎元洪以各督军解除兵权、还政于政府为出山条件,6月11日通电:“先行入都,暂行大总统职权,维持秩序,候国会开会,听候解决。”孙中山则提出了“工兵计划”,说直系要表示诚意就先把半数军队改为工兵,否则还要把护法旗帜打下去。

  5月8日,陈炯明部下叶举等率军回到广州,要求恢复陈炯明粤军总司令及广东省长职务。6月1日,孙中山率卫士回总统府,6月15日晚,遭叶举军围攻。

  孙中山由总统府逃出后来到海军司令部,此后便以几艘军舰和叶举军相持,以待北伐军回师救援。陈炯明几次派代表来尝试和解,但始终不肯答应恢复总统府的要求:“护法已达目的,总统非可力争,应请力劝孙公丢去,再从选举设法。”

  直到8月9日,孙中山才乘坐一艘英国炮艇离开广州。

  这一次,英国人总算帮了他的忙。

  把“金子”分成不止一份

  孙中山曾告诉他的顾问、美国人林百克,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美国回来的侨商,给他讲了一个他终身难忘的故事:那人漂洋过海,来到有很多金子的地方,可是那里也有杀人越货的强盗。他总是把自己的金子分作两份,一份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强盗来了任由抢去;另一份藏得很秘密,仍然可以保存下来。他的几个同伴把所有金子都藏起来,结果被强盗杀害了。

  是否真有人给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不管怎么说,把金子分成不止一份的智慧,孙中山是学到了。

  1920年底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后,他一如既往地争取各国承认和援助他的政府。

  他已经把英国视为巨大的殖民帝国。至于香港政府,最让他恼火的是,竟然在他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下令禁止当地华人庆祝,稍后又禁止为他的军事讨伐捐献资金。事实上早在他1913年讨袁失败后,香港总督就曾奉英政府训令宣布永远禁止他去香港。不过,以后他仍然不得不经常跟他们打交道。

  巴黎和会之后,他对日本政府看法有所改变。在他写给《朝日新闻》记者的信中,日本对青岛的侵占,被比喻成一个弟弟加入强盗团伙抢劫了哥哥。1920年7月,他致函田中义一(此时已是日本陆军大臣了),敦促后者改变对中国的帝国主义政策。但他也没忘记委托老友宫崎滔天为他寻找愿意去广东投资的日本资本家。

  对“一战”结果发挥决定性影响、已经成为第一流大国的美国,自然使孙中山萌生期望。但美国人回报他的只有失望。在他隐退上海时,负责中国事务的美国官员并不认真看待他的作为;他在广州建立政府,他们又把他看作分裂中国的势力。美国始终只认北京政府,和他的接触限制在领事一级。

  1921年5月把军政府升格为民国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孙中山给美国总统哈定写信说,中国的南北战争并非地域之战,而是共和主义与军阀主义的战争,爱国者与祸国者的战争。希望美国政府重申门户开放的精神,维护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承认和支持新政府。

  美国国务院甚至没有把这封信转给总统。

  8月,美国政府请北京派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孙中山致函美国国务院说:南方政府是代表中华民国的合法政府,所以会议代表应该由南方政府选派。如果接受非法政府的代表,将来议决的结果在中华民国“绝对不能发生效力”。

  可是美国认北京政府为正式、广州政府为非法。

  孙中山的另一份“金子”,是埋藏了一年后才被公诸于世的。

  1922年的“六一六事变”之后,廖仲恺的保险箱被陈炯明军发现,其中有几封孙中山指示阅后即焚的信和电报。此后越南和香港的报纸先后披露这些信和电报,称它们可以证实,孙中山通过德国前驻华公使辛慈居间联络,筹划建立中-俄-德联盟——当然“中”指的是广州政府。香港《士蔑西报》将中文原件和英译印成小册子,加引言说,“中俄德将以布尔什维克理论作基础结成三国同盟。”

  从这些函电来看,孙中山曾在1921年7月派遣密使朱和中前往柏林。次年1月1日和3月1日,朱和中两次汇报他在德国的活动情况,称德国前驻华公使辛慈熟悉中国情况,又曾担任驻俄大使馆武官,和俄国人关系也好。此人本就主张中、德、俄联合,“与钧旨暗合”。与朱接洽后,辛慈表示以后将专注于此事,两个月后,就向德国总理请命来华。

  孙中山致函廖仲恺和曹亚伯时附上了朱和中的函电,指示“此函阅后付丙(烧掉)”,“辛慈之事,愈密愈佳,如非万不得已,则政府中人,亦不可使知之也。”

  在这些函电公开之后,德国政府发表官方声明,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辛慈也称他没有为三国联盟进行过活动。

  孙中山的上海秘书处没有否认函电的真实性。但他们说,孙中山认为说他有布尔什维克理想是愚蠢的。中国还没有产生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历史和经济条件,孙中山也从未想过使中国变成一个共产主义国家。看他写的《建国大纲》就知道,他想的实在只是切实发展和利用中国不可限量的自然资源,而这必须有外国资本和技术参与进来。而且他曾屡次向美国、英国等吁请这类合作。

  孙中山特别提到德国和俄国,认为在德国解除军备、取消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俄国有苏维埃崛起之后,他们对中国来说已经不再是侵略国了。中国当下最重要的是以对等和完全主权国身份,等待列强的帮助。他赞成一种以与德国、苏俄更亲善为目的的政策。

(责任编辑:徐秀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南北和谈
民国军阀史之粤系:孙中山抱憾而亡 蒋介石因之崛起 反骨仔陈炯明
广州军政府与广州国民政府(民国时期)
护法军政府
【中国近代史上】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恩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