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德生病逝,来参加追悼会的同乡悲伤痛哭:新县五万烈士等你回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希望将军能够落叶归根,家里还有五万多烈士等着他回家呢!”

2011年,八宝山革命公墓,一群人伤心欲绝,他们眼含泪水,对着面前的记者以及摄影机说着话。所有人都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将军能够离家。

这些人聚集在一起都是因为同一个人——李德生上将。

这一天是李德生上将的追悼会,老家的乡亲们知道后不远万里来到北京,他们要送将军最后一程,同时也要接他回家。

李德生追悼会

记者看着乡亲们一张张挂满泪水的脸,内心十分震撼,他没有想到,时隔多年,乡亲们依然挂念着李德生上将。

除了乡亲们外,追悼会上还有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其中就有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

众人看着礼堂上李将军的画像,脑海中不禁想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李将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

坎坷从军路

自古以来,任何一个人想要闯出一片天地,都要经历许多磨难,李德生的一生亦是如此,从小小的儿童团团长到最后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从军路,可以用坎坷二字形容。

李德生

13岁就成为儿童团团长的李德生,却是一个年仅九岁就失去母亲的孩子,与父亲相依为命的他,仅仅在读了半年的私塾。

小小的他心中却有着大志向,那时候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红军,为此他一直努力奋斗着。

他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

当时红军招兵,在长辈的推荐下,李德生顺利进入了红军的队伍,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从军路。

加入部队就意味着要跟随队伍四处打仗,也意味着他将与父亲分离,不过对于男儿来说 ,为国为民效力乃大志向,父亲自然也同意。

李德生、华国锋

后来李德生入了党,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但也仅仅三年的时间,他就被开除了党籍。

原因是红军长征时,性子耿直的他在听了张国焘的错误落线后,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此时,李德生心里清楚,他强硬的态度最后会换来怎样的后果,可是他要为队伍,为人民负责。

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据理力争,让自己失去党籍十年之久。

“没有党籍又怎样,我依旧跟着党的脚步,听从党的指挥!”

张国焘

被开除党籍之后,李德生无数次在内心告诉自己,他深知在党的队伍中,需要有人指出错误,才能让党内变得更好,哪怕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此之后,他在战斗中依旧冲在第一线,每一次的冲锋,子弹都是擦着他的头顶、肢体飞过,不过危险并不能阻止他向前,哪怕是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1945年,日本人开始了疯狂的反扑,在马坊修建了一个炮楼,并在四周疯狂肆虐,期间我军曾多次进行围攻,最后都没有打下来,这时候,李德生接到了命令。

面对久攻不下的战局,他研究日本的军事结构以及以往的一些战斗案例,专门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战斗计划。

李德生

那天在作战部,李德生看着眼前的地形图,他可不是纸上谈兵的将军,为了更加清楚战场的情况,他亲自侦查了解敌人的一举一动,以及周围的环境。

侦查的这段时间,他将自己和手下的几名侦查员打扮成农民模样,每天和当地农民一起给驻守的日军送菜。

来回进出几次日军军营后,他就将炮楼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并且顺利与潜伏在日军队伍的我党同志取得联系。

至此,一切准备就绪,黑夜中,他和一众战士趴在炮楼不远处的草丛里,提前设好埋伏,只等日军军营内的我党人员发出暗号。

李德生

深夜时分,自负的敌人几乎已全部熟睡,就连轮值的日军也无精打采、哈切连天,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影偷偷在黑暗中摸索,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敌营东边的大门。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门打开的一瞬间,埋伏在暗处的李德生部,犹如黑夜精灵一般悄无声息地进入了敌营,迅速斩杀轮值的日军,抢占最佳射击位置……

此时,日本人还在睡梦中尚未醒来。

李德生带着手底下的兵,如同黑夜里的勾魂使者,一刀一刀将敌人的生命结束。

随着猎杀的继续,有一部分敌人在激烈的打斗声中惊醒,但大势已成,他们根本不顾自己人,转头向外跑去逃命。

计划严密的李德生怎么会给敌人逃跑的机会,他拿着自己的大刀径直向逃命的敌人杀去,凭借锐不可当的士气,敌人的性命再次被收割。

此次战斗,我方以较少的兵力拿下了敌方的炮楼,且击杀了一名日军将领,李德生立了一次大功,远在中央的毛主席也记住了他的名字。

毛主席

心系家乡的将军

李德生的军功多得数不胜数,党组织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在纠正了张国焘的错误后,立即恢复了他的党籍。

后来的李德生又参加了大大小小多场战斗,更是成为了抗美援朝中,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在战场上审时夺度,针对不同的战斗环境,制定出针对性计划,这样的能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初为了解决前方战士们的困难,他加大力度提出了几项部署。

李德生

首当其冲的就是解决弹药问题,战场上,没有弹药无异于送死,但是携带大量弹药又不现实。

李德生下令志愿军战士沿途掩埋弹药,这样战士们行军途中省去了很多力气,战斗打响时又可以随时补充弹药。

弹药是打胜仗的必需品,但打仗首先需要的是粮食,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

但抗美援朝战场的艰苦程度,非常人能够想象,其一:极寒天气会把食物都冻坏,战士们携带的土豆等干粮都变成比石头还硬的冰疙瘩,根本无法咬动。

剧照

但最重要的是,战士们手里连冰疙瘩一般的土豆都没有,处于绝对断粮状态。

其二,美军为了取胜,利用空军优势,对中国通往朝鲜的运输路线进行轰炸,我国运往现场的物资(棉衣、粮食以及武器装备),几近全部被炸毁。

在有限的粮食下,李德生命人组建临时食堂,宁可领导干部多饿几顿,也尽力第一时间把食物送到前线战士们的手里。

除此之外,他还加强战场的战壕工事,尽最大可能保护好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在他的部署下,战士们的非必要牺牲大大减少。

这样一位热爱战士的领导,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1970年,此时的李德生已经是少将军衔,并且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以及中央军委委员。

即使身居高位,他心里始终放不下的,也还是曾经教导过自己的老首长,以及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每一位战友的生活状态,他都有关注,遇到需要提供帮助的情况,他会毫不犹豫从自己工资里拿出来一部分资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接受。

除了关心老首长和战友,李德生深沉地爱着家乡。

李德生

当初李德生家中贫寒,小时候街坊四邻对他帮助很多,他曾立志,以后若是有出息了,绝不忘记乡亲们的恩情。

从底层走出来的人,更知道底层群众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用于家乡的建设。

在李德生的帮助下,河南省新县李家洼村里有了磨米机、学校,更多的孩子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原本清贫的村庄,因为他的出现变得干净整洁,也有了道路、近现代化设备等设施……

李德生

但随着李家洼村的日益发展,李德生的年纪也在增长,他老了!

再加上之前的战斗,身体上留下的暗疾,年过七旬的老爷子不得不退下来。

对于忙碌一生的老人来说,退休在家实在过于清闲,而且他也不愿意把自己最后的时光荒废。

李德生联合一些退休的军人建立工会,帮助退伍老兵解决一些问题。

除此之外,他开始回忆自己曾经的战斗经历,决心将那些鲜为人知的战斗密事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学习。

重建后的李德生将军故居

可人的生命总归是有限的,这样一位心系家乡的将军,在2011年5月8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老乡盼将军归根

5月8日这一天,北京城笼罩着沉重的气息,不同方位的几户人家里, 几乎同时响起了电话声。

“李德生上将抢救无效逝世!”

短短几个字,却带来了异常沉重的气氛,大家在收到消息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是是一位个头不高,喜欢笑,经常将老乡和战友放在嘴边的将军,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他离开了。

李德生和许世友等人合影

很快,李德生上将逝世的消息传到了全国各地,李家洼村的乡亲们听闻这个消息后,一个个泣不成声,他们自发决定要去北京送老将军最后一程。

由于新县距离北京较远,很多老一辈的大爷、大娘要求子孙连夜买火车票,或开私家车前往北京。

在车灯的照应下,他们一路上看着家乡的新气象、想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去上学的场景、耳边回想起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恨不得飞到李德生上将的面前,再道一声感谢。

图源网络

对于李家洼村的人来说,李德生上将的逝世,就像家里失去了一个和善的长辈,失去了情感寄托。

那些还能走动路的人几乎都要求孩子带他们去北京,而那腿脚不便的人,就在家里偷偷抹眼泪,恨不得一天24小时坐在收音机、电视机前,不肯错过一天有关李德生上将的消息。

去见李德生上将最后一面,去陪他走过最后一段路,这是所有李家洼村村民的心声。

李德生

在老乡们拼尽全力,以最快速度赶往北京时,国家各级领导人也面色沉重地坐在会议室内,就关于制定李老将军遗体告别仪式的事宜,做出协商。

最终,党中央决定:2011年5月14日在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为李德生上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除此之外,在北京的另一栋居民楼里,有一对夫妇也彻夜未眠,他们就是李讷和王景清夫妇。

李将军德高望重,年轻时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和赞扬,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财富。

李讷和王景清

这样伟大的人物逝世了,作为一名中国人要为李将军送行,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觉得自己更有责任前去送行。

5月14日上午,人们身穿黑衣手里拿着鲜花,自发来到八宝山公墓,井然有序地送李老将军最后一程。

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现场哭声一片,安放着李老将军的棺椁被解放军战士们抬着前行,棺椁中的老将军面容安详,身穿着那件他最喜欢的军装。

李讷和王景清

年过七旬李讷和王景清也来到了送别现场,他们带来了花圈,就摆在礼堂的门口。

随着仪仗队的前行,现场所有人似乎都屏住了呼吸,人们不敢发出任何声音,生怕打扰了老将军安眠。

此时礼堂外的记者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衣着朴素,但悲伤的表情却格外让人触动。

记者采访时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李老将军的老乡,在得知老将军逝世后,连夜不休息来到现场。

李德生同志(前排右二)陪同叶剑英元帅(前排右三)

当记者问他们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让记者更加动容。

“我们希望老将军可以落叶归根!”

落叶归根,这四个字是多少异乡游子所期盼的,年少时因为战争,李德生老将军的离开故乡,后来战争结束,他又忙着各种工作,心心念念的家乡似乎很少能够回去。

退休之后有机会回去了,但那时已经年迈,此时,他终于可以休息了,回家这件事情,似乎也可以做到了。

看着乡亲们殷切的表情,在场的众人再一次低声抽泣,他们想到了李德生老将军的一生,似乎回家这样一件小事,在他活着的时候竟是如此之难。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回家,是因为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灵车缓缓开动,当离开了八宝山时,沿路皆是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人们站在那里,送老将军离开。

纵观李德生上将的一生,既有坎坷也有几经生死,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后依旧关心着所有人,这是非常可贵的精神,也是所有共产党人具备的精神。

正是因为一批批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人的存在,才会有如今我们的太平盛世!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新时代的青年,应牢记先辈的不易,时刻提醒自己,反思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小偷好大胆,偷到上将家里,结果被老将军好好地整了一次!
刘亚楼上将治军
开国上将赵尔陆:没有半点军职,却被授予上将,授衔时无一人反对
陈士榘上将,晚年与妻子离婚,与小40多岁的女子结婚,后来如何呢
百岁老将军30年捐款百万 临终一席话让人泪目
萧克将军65式军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