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地方律所,真正的危机在哪里?

 
未来的律所,什么样的模式才能胜出?
 
没有人知道。规模化有很强大的优势,但一定不是唯一的出路。
 
而且,让众多的中小律所,甚或个人所关闭,其实不利于整个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
 
未来学家蒂姆·奥莱利说过一句话:进化所带来的不是单一的赢家,而是多样性。
 
也就是律所的形态必须是多样化,才能孕育出未来真正变革的种子,实现行业的突破。
 
但这并意味没有危机。如今,特别是对很多地方的本地律所而言,是真正的危机四伏。
 
 



01.
 
有一次我去云南。
 
有位律所的主任给我介绍,在云南,如今大部分的大项目,都被北京、上海的律所分所拿到,大case对于本土所,越来越遥远。
 
几乎在所有的省会城市,北京上海的大律所,都有了当地分所。在成都,就有将近30多家北京、上海的分所。
 
而且大部分这样的分所,规模都不少。比如北京大成、北京盈科、北京中伦、上海锦天城等等,人员与创收,都渐渐排在了当地前列。
 
有些城市,甚至排到了第一。

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规模化,不仅仅是对市场的攻城略地,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才的致命诱惑。
 
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


 
 02.

很多朋友会拿欧美的律所来比较。
 
比如,很多欧美的当地律所,规模都很小,但是活得都挺好。我们的律所为什么不能一样呢?
 
是的,我有一个朋友,在比利时有一家律所,人不多,业务不错,在全球航空业里,非常有名。
 
但这套逻辑,为什么对我们没有用呢?其实有几个大家容易忽略的原因。
 
第一呢,别人做的是垂直行业,深耕一个行业,而且业务是全球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所以不管知识、经验,还是资源容易累积起来,形成足够强的壁垒。
 
你看,我们的呢?很多本土律所,业务逻辑是散的,什么都会涉足,力量就散了,沉淀二十年,却无法形成某一领域或行业的壁垒。
 
第二呢,别人的法律体系很复杂、很稳定,什么意思呢,百年前的案例,今天都在用,百年前的法律规定,今天也差不多。律所再小,知识不老,就像医生,时间长了,小范围的业务逻辑是很稳定的。
 
而我们的呢,法律变化太快,这二十年来,法律修订了多少次?还不说各类法规变化得令人眼花缭乱。那二十年来,本地的律所专业优势在哪里呢?
 
第三呢,别人的收入,和我们的中小律所的收入是完全不同的层次,他们的资本沉淀也不一样,这使得他们的律所虽小,但是钱依然充裕,对市场、对品宣、对人才培养等等,都有钱可以用,这就是可持续的逻辑。
 
你看,我们的呢?大部分地方的中小律所,发展了二十年,其实是空的,也就是合伙人一分钱,律所本身没有什么结余,有的,其实也不多。

钱都没有,要发展变革,处处花钱,没钱花,可持续怎么谈?
 



 
03.

我们必须会面对我们的特殊情况。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本地律所的现状,在面临北京上海的大所来袭时,在资源、在信息、在资金、在专业、在知识迭代、在工具使用、在人才培养上,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你说,这怎么竞争?前些年好多本地发展很好的律所,都能坚持自己不翻北京上海律所牌的原则,但是这两年,也越来越动摇了。
 
但是这种动摇,其实最大的诱因,不是业务层面的,他们大部分都不愁业务。
 
那他们还担心什么呢?是未来,是律所的未来!也就是他们的律所如何延续?如何在未来的二十年后,就像他们当年一样大放异彩?
 
可是,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那所谓的下一个二十年,就将是一种空谈。
 
这其实,才是大部分本地律所真正的危机。
 
 

04.

如何应对与改变呢?
 
如今,对于本地律所而言,要建立起对人才的吸引力,其实任务很艰巨。
 
要有很好的办公环境,要有很强大的人才培训计划,要有大量很多元业务来训练,要有很强大的服务、赋能的体系,要有更广阔的信息基础,要有更大的上升舞台。
 
而这些,其实都需要钱。对传统的本土律所,最大的问题是当年的体制问题,让律所本身几无结余;

很多律所都想改变,但是一改变,提高律所的结余,就容易压缩现有律师的收入,那改革的风险就是分崩离析。
 
要改变这个最大的问题,非得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不可。否则,就是有稳定的业务,也会很难再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没有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那就很难稳定地满足下一个十年的市场需求,早晚也就不再有稳定的业务。
 
这就是残酷的真相。但是,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也不一定。当大家真正意识到危机的时候,也就是变革开始的时候。
 
如今看来,大部分的北京上海在本地的分所,组织结构还没有想象的那么稳定,市场的控制力,也并非那么强大;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的高伙渐渐形成利益阶层,机制的逻辑只会强化对固有利益的保护,而这种体系,是否真正对年轻的律师更友善?这也许是一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越来越数量众多的本地律所,意识到改革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时,(不改革,就容易game over),总会有人踏出一条超越我们想象的改革之道。
 
就像蒂姆·奥莱利在《未来地图》里写的那句话:如果你想要预见未来,你要看的就不是主流,而是要看那些处于边缘的革新者。这几乎是一条铁律。
 
十年前,他们是当地的主流;而今,渐渐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地的主流(大流),他们被迫变成了“边缘的革新者”,这就是他们的机会。
 
这一年来,我们走过了19个省会城市,与将近600多位当地的律所负责人聊过,探讨过,很有幸,看见了很多人已经是“革新者”,他们做了很多有意思的探寻与尝试。
 
好了,今天周一,大家要开始忙了,有机会,我们再继续聊聊,不管是线上的群(可以加文末的微信入群),还是线下的局。

总之,未来已来,未来也未来,江湖逐鹿,鹿死谁手,谁又知道呢?

下个十年,我们再来看,你一定会吃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月买入中行1000元,自己算的二十年利润
“你很棒,但我要开除你”,能干的人却被辞退?背后的算计很现实
荐书|《日本的未来》——日本战略家眼中的日本和世界
为什么社保每年有结余,但未来可能存在养老金支付危机?
责任不是负担,失意无关中年
逻辑的前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