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大屠杀,可不仅仅只有一日,我们无法记忆的,不止是那三十万死难的同胞

  我们来自何方  

2020/12/18

笔者按:历史从来不会卑躬屈膝,恳请我们不要遗忘。它只是默不作声,一次次用更惨的方式来警示遗忘的代价。

01.


12月13日,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过去已有6天了。

在1937年12月的南京,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距离今天已经有84年了。

84年,比起6天好像很长,但在互联网时代里里,实在没有分别。

在悠悠历史长河里,它们都不过是瞬息之间。

有时候,时间很善良,能改变很多事。

曾经尸横遍野的南京城,如今已成了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的金陵繁华都。

其中的人们忙碌着,紧张疲劳,但也不乏快乐幸福。

昔日被鲜血染红的扬子江的江水,也早已流入了大海,水又呈现出了清澈的模样。

悲伤被带走,文明在延续,生活也在继续。

然而,时间有时也很冷酷,磨灭了许多不该被磨灭的记忆。

84年,几代人之后,那段屈辱而罪恶的历史,在我们的脑海中还能留下多少?

或者就是仅仅几个字,“南京大屠杀”。

或者就只是12月13日,一个国家公祭日。

你这文章写得有点迟了,热点都已经过了。

是啊,南京大屠杀的热点只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一天。

娱乐至死的时代里,遗忘症,冷漠病,几乎是我们的通病。

我们被汹涌的情绪裹挟着不断冲向一个个新的热点,不遗余力地贡献着唾沫和口水,制造着神也毁灭着人。

所以,一天之后,那个位置又有了新的议题。

但我想知道的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关于那场大屠杀的记忆只在人们的脑海中被唤醒了一天?

一天?

可南京大屠杀不是只持续了一天啊!

12月13日,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有30余万同胞在长达40多天里被残忍杀害。

每天大约有1万鲜活的生命,以各种各样世所罕见的方式屈辱地死去。

或被枪杀,或被斩首,或被活埋,或被烧死;

妇女被奸淫,孕妇被剖腹,孩子被挑在刺刀上戏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然而,我们能给予他们的记忆才仅仅只有一天

我们对历史,对屈辱,对死亡的哀悼,也仅仅只有一天。

这一天之后,他们将迎来无法避免的命运,那就是被遗忘。

02.


为什么不能忘记?

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这样说。

遗忘,永远都比我们想象得更残忍,也更有杀伤力。

23年之前,为了揭露真相,为了唤醒这段业已沉睡的历史,为了让世界人不再继续遗忘。

张纯如书写并出版了一本书,《南京大屠杀:二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在这本书里,作者如实且详细地呈现了这场大屠杀单看着就让人生理不适的种种细节。

一张张黑白照片中,在南京那冬天的阳光并不炙热的白日里,有史以来突破人类文明甚至是自然法理底线的恶,让这个城市进入了至黑至暗的时刻。

杀戮,不为饥饿,无关生存。

杀戮,为了杀戮而杀戮,为了残忍而杀戮,为了有趣而杀戮。

       

当看着这个一手拿着刺刀,一手提着头颅,脸上还挂着微笑的像极了人的那么一个东西的时候。

文字真的是太苍白了。

这本书在美国出版之后,14周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它以如山的铁证告诉了西方世界,二战的悲剧,反人类的罪行。

除了卡廷森林大屠杀,除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还有一直被他们无视的中国的南京。

这里的二战死难者,至少有30万!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人权斗士——张纯如,饮弹自杀。

即便万般悲痛和遗憾,但纯如的父母却理解女儿坚持这项事业的意义。

他们选择延续女儿的步伐。

为什么我们要一再旧事重提?

面对外界的质疑之声,纯如的母亲张盈盈这样回答:

也有西方人不理解,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要翻旧账?

其实不是翻旧账,是正视和铭记真实的历史。

因为,目前日本右翼分子还想企图抹杀这段历史,这是对死难者的二度伤害。

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忘记是对死难者的二度伤害。

再温写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03.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不像犹太人纪念馆,我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名字。

所以,30万,不是1天而是40天甚至更多,任何一个数字都不能被遗忘。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中华历史浩浩荡荡两千载,我们不能遗忘的,又何止是一个南京大屠杀。

翻开历史厚重的书页,开启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往事里有荣耀,有如汉唐盛世的辉煌,给予中华民族以自信,让我们无限想往。

然而——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历史真的就没有意义,就真的能够被遗忘吗?

如果我们忘记了屈辱——

忘记了160年前那个国门被轰开的日子。

忘记了在这片土地上曾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忘记了中国人曾经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东亚病夫”。

那么,我们会有足够的愤怒和力量,支撑着从耻辱的深渊里爬出,从战争的废墟里奋起吗?

如果我们忘记了战争——

忘记了父母的不舍,情人的眼泪;

忘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孩子那无助且充满恐惧的眼神;

如果我们忘记了杀人的饥饿,鲜红的血液;

忘记了炸弹开花时,那一点点倒下的文明,破碎的道德;

那么,我们还能不能有足够的恐惧和坚持阻止战争的悲剧再度发生?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女性曾以残疾为美,将牢笼当作华屋,将愚昧视作天理,

那么,我们又怎会知道这一路走来自己的脚上是有多痛,而如今的那一双天然大足是有多美。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在愚蠢中的愤怒,忘记了在那个至暗的十年里,我们亲手毁掉了什么;

我们将永远无法给出答案:为什么我们的大学里再也培养不出铁骨铮铮的书生?

如果我们忘记了三角贸易是罪恶的,不记得奥斯维辛是何物,不知道南京大屠杀持续了40多个日夜;

那么,我们口口声声宣扬的公平正义,法律秩序;崇尚的自由民主,呼吁的人性之美,甚至于我们坚信的普世的人类道德;

这一切我们视为美好的东西,会是多么地廉价?

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那可怕的狂傲,忘记了广岛和长崎上空腾起的蘑菇云,不记得切尔诺贝利曾发生过什么;

那么,我们自恃骄傲的文明也不过是一颗颗累在刀尖上的鹅卵,说破碎也就破碎了。

历史是一段记忆,记忆汇成了一条河流,融合成了一方土壤,我们都从这块土里长出,都在那条河里游泳。

历史是一条绵长的血管,里面是浓缩了的血液,流淌着的是传承。

历史也像一个动态的模具,定义着每一个从这个文化环境里出生并且生长的人。

——定义着我们。

我们是谁?来自何处?终将去向何方?

在《寻梦环游记》里,存在着另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消逝。

真正的死亡,是当没有人记得的时候。

历史也是一样,当没有人记得的时候,历史也便面临着死亡。

然而,我们的历史就是我们自己啊。

如果历史死了,那由它所缔造的文明还能存在吗?

我们能活着吗?

中华民族能活着吗?

我不知道,但我真的不想知道?我希望那验证的一刻永远也不要到来。

在这里,在清云阁,我想让历史一点点地被记起,被记住。

——以一种严肃的能够殷鉴来人的方式。

注:2021年1月1日,【赏心亭主】将正式更名为【清云阁】,从此开始一段新的路途……

清云阁一赤子

回念往昔,守望当代

我们来自何方,终将去向何处

清 云 阁

微信号|ZDqingyunge

心愿|浮世三千,愿你慧心通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扬帆:昭昭前事 惕惕后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不忘记才是最好的祭奠 谨以此文纪念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
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给血写的历史证明 不容青史尽成灰
我写《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
中国为何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思想云·观点】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为何受冷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