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云禅寺:被誉为“世界之绝响,佛家之仙乐”的筹乐(下)

回到白云禅寺,我师傅除了不忘记练习吹奏锡管以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对筹的吹奏和对乐谱的研究上。

一般的管类乐器,吹孔都很小,容易发声。筹是一个既象横笛又象竹箫的管状气鸣乐器,结构简单,吹奏要求技巧极高,难度极大,全凭吹出窄细而强劲的气流撞击筒壁而发音。释隆江在最开始学筹时,就遇到了困难,他不能轻易把筹吹响。

“锡管”的吹奏方法与筹的吹奏方法运气的方式不同,要把筹吹奏好,必须忘掉“锡管”的吹奏方式,掌握筹的吹奏技巧。

筹独特的发音原理需要吹奏人有很高的肺活量,释隆江早年学锡管对气息的锻炼,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凭着较强的基本功,加上释月波师傅的精心指点,隆江很快掌握了颤音、滑音、花舌音、齿音、打音、抹音等技巧的吹奏方法。

为练习运气吐纳之功,他把点燃的蜡烛立于木案之上,从距离三米的地方开始吹灭蜡烛,日复一日,刻苦训练,直到把十米之外的蜡烛吹灭。其惊人的肺活量,让其他乐僧望尘莫及。

为练习吹奏技巧,他在案几上放置一盏油灯,找来一块木板立于案几三米远的地方,木板钻孔。吹筹时,孔中发出的气流能够吹灭对面的油灯,方才罢休。

哪管赤日炎炎,汗流如注;哪管滴水成冰,双手皴裂.。哪管两腮肿痛,口舌生疮。三更灯火五更鸡,一筹在手,物我两忘,隆江以坚强的毅力终于把吹奏筹的这门技艺练得炉火纯青。甚至把筹放在嘴边几厘米之外,仍能够吹出美妙的乐声。

当时,白云寺四十世方丈释本宽法师(法号尘空,俗姓李,1865年生,河南宁陵县人),见隆江吹奏的筹乐既有洞箫的哀婉,又有横笛的悠扬,已经超越了师傅释月波,就四处张罗佛乐人才,组建白云寺佛乐队。佛乐队成员有北关镇泰山庙道人会吹笙的庞教成、王桥冯堂庙道人会吹管子的陈丕显,隆江也就成为佛乐队的领奏者。

佛乐队除在佛教活动中演出以外,每逢庙会和重大节日庆典,都有佛乐队的参与,佛乐逐步从寺院走向社会和民间。那时,豫东一带有三个延传数百年经久不衰的大型庙会,它们是:每年六月初六的白云寺庙会;每年正月初七的民权县北关火神台庙会;每月农历初一的葵丘会盟台庙会。

庙会上有戏曲、曲艺、杂技、龙舞、狮舞、高跷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在所有表演的节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云寺佛乐队隆江师傅的筹演奏。

隆江师傅吹奏的筹乐,声名远播,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群众欢迎,一些富贵权势的人家的及婚丧嫁娶也常常请来佛乐队来烘托气氛。

1943年6月的一天,驻扎在睢县县城里的日军头目过生日,想找乐队为他的生日助兴,他探听到白云禅寺有一位叫隆江的僧人,会吹奏闻所未闻的一种叫筹乐器,便派日本佛教协会的人去请隆江,隆江师傅佯装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婉言拒绝了日军的请求,日本人只得悻悻而归。隆江师傅的这一举动,表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决不向侵略者低头的民族气节。他的这一举动,也激发了老百姓的爱国热情,让当地群众更加钦佩隆江师傅的技艺和品德。

建国初期,全国寺院均被解散,我师傅释隆江还俗,在白云寺村结婚生子,育四儿两女。

家中孩子多,收入来源又低,孙洪德(释隆江)又重拾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专长拿起筹和“锡管”,在婚丧嫁娶时,表演自己的吹奏技艺,用换来的粮食养活一家人。

上门请他表演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孙洪德(释隆江)和当地会吹奏乐器的人组成了一个小型的乐队,专门在农村的婚丧嫁娶仪式上演出。民间吹弹艺人纷纷加入白云禅寺佛乐队,孙洪德(释隆江)和他所吹奏的筹乐与民间的乐器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以筹为主导的白云禅寺佛乐体系。在民间乐队吹筹多年,孙洪德(释隆江)吹筹的技艺更加成熟,名声在外

1957年3月,参加河南省民间音乐汇演,释隆江率领白云寺佛乐队参赛,获一等奖。他演出的筹独奏一鸣惊人。

同年3月,白云寺佛乐队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汇演,释隆江吹奏的筹独奏曲《抱钟台》、《胡溜》获二等奖。应观众要求,在天桥剧场和首都大剧院巡回演出10多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他们的演出录音。

3月27日,释隆江和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汇演的演员们一起,受到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薄一波、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1985年春,在河南省民间音乐汇演中,释隆江的筹独奏获特等奖。

1988年5月,参加商丘地区艺术节,获一等奖。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活动放开,释隆江回到白云禅寺,除寺院日常、节日演出以外,外出为人们做法事,依然是他做的最多的事。

1992年,大相国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大相国寺结束了近70年有寺无僧的状况。2002年,大相国寺住持心广大和尚立志挖掘和发扬大相国寺优秀传统文化,恢复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以乐器演奏为主的专业佛教音乐演奏团,2002年,大相国寺梵乐团成立,使大相国寺历史上极负盛名且已近失传的佛乐再度重现。释隆江受现大相国寺方丈释心广大和尚邀请担任佛乐团顾问,负责给乐僧传授佛乐技艺,并为大相国寺佛乐团辅导教授了《白马驮经》《相国霜锺》《菩提树》等乐曲。

2002年,大相国寺佛乐团恢复成立,方丈心广大和尚便礼请法师向乐僧教授佛教音乐。

2002年5月18日,释隆江受少林寺之邀,为中外贵宾演奏了筹乐,被德国国家电视台制成光盘发行。

2008年6月,释隆江法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释隆江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梵乐)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9月,筹列入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4月,释隆江被商丘市文广新局命名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从2004年至今,佛乐团的足迹走过贵州,澳门,厦门,三亚,苏州,青岛等地,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并远赴韩国、德国,将佛乐传播到全世界。

2016年6月,释隆江因病离开人世,享年91岁,八十多年的演奏生涯落下帷幕。

释隆江师傅一生,演奏的主要有以下筹乐曲目:

《抱钟台》、《胡溜》、《玉娇枝》、《油葫芦》、《凤阳歌》、《大傍台》、《小傍台》、《凡调小傍台》、《六锁南枝》、《盘头锁南枝》、《山坡羊》、《一江风》、《风入松》、《幺句子》、《跌落金钱》、《一江风》、《胖娃歌》、《四弦曲子》等二十多个。

他在精心钻研的筹乐上,吸收了各地梵乐之精华并加以开拓创新,使筹乐锦上添花,他吹筹的音色具箫之哀婉、笛之悠扬,被誉为“世界之绝响,佛家之仙乐”。

隆江师傅并没有与筹这一音乐瑰宝一同消失人间,他将这一绝技传给了我。

我是听着师傅释隆江的筹声长大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当周围十里八村谁家办喜事或丧事,请师傅去吹筹,我都会瞒着家人,偷偷跑过去看师傅吹筹。记得有一次,邻村办事,我为听师傅吹筹,回家时下起了大雨,把我的浑身淋得湿透,得起了重感冒,发烧烧得说起了胡话,俺爹气得拿起鞋照我腚上一顿好揍,病好后,我仍管不住自己一样,师傅的乐队走到哪里,我仍跑到哪里去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下地劳动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至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两眼盯着黑板,师傅的清脆悠扬筹声,都会在我耳畔萦绕,我对筹痴迷的程度,可以说,几天听不到筹声,我就会觉得坐卧不安,浑身不自在。

1994年3月,我终于向释隆江正式拜师。师傅慈眉善目,菩萨心肠,为人和善,但对我却要求极为严格。他对我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筹乐是一件比任何乐器都要吃苦的事情,其它的乐器一吹一拉就响,而学习吹筹,能吹出声音就需要刻苦地训练。”我向师傅保证:“请师傅放心,我一定把筹这门技艺学好。”

从那以后,为了练功,我起早贪黑,从最基本的能把筹吹出声练起。嘴唇磨肿了,继续练。舌头上磨出了血泡,继续练。为了练习吹筹,起了满嘴的口疮,吃饭时不敢用嘴嚼食物,只吃流食。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筹这门技艺学到手。一段时间,从筹管中流下的唾液都是红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训练,我终于可以把筹吹出声响了!

第二阶段,师傅开始教我识谱,并开始简单的乐曲练习。当我能断断续续地吹出一首完整的筹乐时,那高兴得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师傅教导我:艺无止境,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筹乐像学其它技艺一样,也要做到筹不离口,没事时要时常琢磨,才能精进。对于学习筹乐而言,学会吹奏以后,再学会手写工尺谱,也才算学会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个人的不断练习和用心钻研。

我师傅释隆江已经离我六年了,他的每一教诲我都铭记在心。

目前,全国能吹奏筹的表演者不足五人,我是技艺成熟的吹奏者之一。前年,我成立了自己的演艺公司——“白云寺张永演艺公司”。我的愿望是:把筹这一佛乐乐器从寺院走向民间,让更多的人学习筹乐,喜欢筹乐,把师傅传给我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禅师禅诗100首。
蓝天白云下的开封大相国寺
历史悠久--白云禅寺(绝品收藏)
中国十大名寺寻幽
河南18个省辖市最有名的寺院都在这,香火一个比一个旺!
民权白云禅寺镇寺之宝,竟然是一棵长在铁锅里的黑槐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