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集合功能测试  融像性集合的测定
在视功能的检查和评估中,集合的检查必不可少,其检查内容包括:集合近点的测定、融像性集合的测定,调节性集合的测定、正负相对集合的测定、融像储备的测定等。
一、集合广度的的测定
当眼在休息状态注视远处物体时,两眼的视轴是平行的,调节是放松的,当我们要看清近处物体时,两眼不但产生调节,而且两眼的视轴也要向内侧转,这种使两眼的视轴均向固视物固视的作用称为集合或集合。物体慢慢移近,集合程度逐渐增加,在集合达到极限时,两眼放弃集合而突然转向外侧,形成复视。两眼在放弃集合之前,所能保持的集合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用以初步反映患者集合能力的强弱。被检者集合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眼舒适程度
的测定可用来初步估计患者的集合能力大小,用以评价和分析视功能。
1、双眼基础状态为裸眼或屈光矫正后所得的球柱镜片组合位于双眼视窗。
2、拉下近视力表杆,固定近视力表盘于33cm处。
3、旋转近视力表盘,暴露一行纵行排列的视标。
4、嘱被检者双眼平视前方33cm处的视标,慢慢将视力表盘向患者移近,直至患者报告视标分离为两个出现复视时,即达到被检者的集合近点,记录近视力表杆上显示的距离。(若患者在整个过程中,并未观察到视标分离,而是表现为一眼的突然外转,此时也说明患者的集合达到极限)
5、通过公式集合=10×PD/d的到患者的集合广度或幅度。
二、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本试验通过棱镜来逐渐诱导视网膜上的物像分离,以迫使患者的集合系统发生聚散反应来补偿网膜上物像的分离,借以测定患者维持双眼单视所动用的水平聚散力。
在测定患者的聚散能力时,检查者应该注意寻找患者的三个反应点:
a、模糊点:代表着患者的融像聚散力已不能补偿引起网膜物像分离的棱镜量,需动用调节性聚散来维持双眼单视。
b、分离点:代表着患者已动用了全部的聚散力量,但不能够再维持双眼单视。
c、恢复点:代表着随视网膜物像分离程度的减小,患者又可通过本身的聚散力来恢复双眼单视。
测定方法:
1、远用屈光不正度被完全校正。
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应为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以保证视标的清晰。
3、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4、嘱患者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5、随棱镜的增加,注意患者的反应。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负融像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时,表示负性调节性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0△做图以做标记)。
6、然后减小基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负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6△)。事实上,由于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已被完全矫正,观察6m处物体时,调节已放松为零,基底向内的棱镜并不能再使调节放松,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视标模糊点.若出现了模糊点则说明患者的远用屈光矫正存在正镜不足或负镜过大的失误,主观验光结果的结束点应当重新核查。在模糊点缺乏的情况下,分离点也代表着负融像集合的极限。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I 2/10/6
无模糊点时的记录标记为:*,上述检查结果应记录为:远距聚散力:BI */10/6。
7、改基内棱镜为基外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时,表示表示正融像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2△,做图以做标记),继续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发生分离时,表示正性调节集合达极限,记录此时双眼棱镜总量(假设为18△并以为标记做图)。
8、然后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表示双眼再次发生正性融像运动以重新建立双眼单视,记录此时的双眼棱镜量(假设为8△)。
最终记录结果如:远距聚散力:BO 12/18/8
注意:在测定聚散力时,应先测棱镜基底向内时的散开力,然后再测定棱镜基底向外时的集合力,因为基外的测定结果会影响调节和集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基内时的测定结果。
三、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近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原理同远距力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1、调整综合验光仪上的瞳距旋钮,使其符合患者的近用瞳距。
2、双眼视窗内设置患者习惯的近用处方镜片或刚刚完全矫正近用视力后的镜片。
3、拉下近用视力表杆,固定近用视力表盘于40cm。
4、旋转近用视力表盘,暴露视标盘上一行垂直视标(当于20/30的视力)并保证视标的良好照明。
5、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视窗前,棱镜度设置为0并使0刻度位于垂直位。
6、嘱患者双眼注视40c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旋转双眼前的棱镜为基内方向。
7、随棱镜的变化,注意患者的反应。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8、减小基内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9、改基内棱镜为基外棱镜并缓慢增大棱镜量,当患者报告视标模糊、视标发生分离时,记录双眼棱镜总量。
10、再减小基外棱镜量,当分离的视标又恢复为单一视标时,记录双眼棱镜量。
四、远/近距垂直聚散力的测定
记录结果内容、形式同远距力检查。
与水平聚散力的测量原理相同,只不过由于人眼的垂直融像力较弱,因此我们虽然在双眼前加棱镜(棱镜的初始刻度位于0,且位于水平位),但只改变一眼的棱镜度数就足够了,另外,在增加棱镜时,由于调节并不改变,因此只需检查破裂点和恢复点。
集合功能的正常值
测试方法正常值标准差
水平聚散力的测定(综合验光仪的旋转棱镜)
基底向外(远)模糊点:9±4
破裂点:19±8
恢复点:10±4
基底向内(远)破裂点:7±3
恢复点:4±2
基底向外(近)模糊点:17±5
破裂点:21±6
恢复点:11±7
基底向外(近)模糊点:13±4
破裂点:21±4
恢复点13±5
集合近点破裂点:2.5±2.5
恢复点:4.5±3.0
五、融像性集合的测定(正负相对集合的测定、融像储备的测定)
在测定内容中曾提到有:融像性集合的测定,正负相对集合的测定、融像储备的测定等内容,其实这些内容的具体测定方法就是建立在远近距水平聚散距离的基础之上,只不过考虑了患者的隐斜。也就是说融像性集合、正负相对集合以及融像储备,与隐斜量有关系。从绝对值而言总融像性集合与总相对集合量是相等的,但对于有隐斜的患者来说,正融像集合的量并不等于正相对集合的量,负融像集合的量也不等于负相对集合的量。
临床上,正负融像性集合可通过双眼前放置基底水平朝向的棱镜来刺激获得,基外棱镜可刺激正融像集合,基内的棱镜刺激负融像集合。综合验光仪上,检查者通过旋转棱镜在两眼前逐渐增加基外棱镜量,直到被检者报告视标模糊(用表示),说明达到了正融像集合的极限,调节性集合开始动用以维持双眼单视,尽管此时清晰度已不能保持。检查者继续增加基外棱镜量,直到被检者报告目标分离变成两个(用表示),说明调节性集合已动用贻尽,不能再维持单一物像的双眼视。同样双眼前逐渐增加基内BI棱镜量,患者报告目标模糊用(表示)说明负融像集合达到了极限,此时调节要放松以促发额外的负性集合来维持双眼单视,最后的目标分离(用表示)表明调节放松带动的负性集合已动用贻尽。
假设患者有外隐斜,在打破其融合力的情况下,患者病眼视轴偏向外侧,若双眼同时注视某物体时,斜位眼与正位眼势必形成视网膜不正确对应,出现复视现象,为避免复视,维持正确的网膜对应,实现双眼物像的融合,中枢的反射通过内直肌的作用把斜眼拉回至正位,这种在双眼注视时维持的正位视状态,实际上已动用了一部分正融合性集合,这部分正融合性集合也被称作是维持正位视的必需集合量或融像集合需求量(Demand),外隐斜产生正融像集合需求;内隐斜产生负融像集合需求,所以融像需求在数值上等于隐斜量。双眼在基外或基内的棱镜作用下从维持的正位视状态到集合和散开的极限状态,此时双眼前棱镜值之和即为正或负相对集合值。因此外隐斜患者而言,正融像集合量等于正相对集合量加上外隐斜的量,其负融像集合的量等于负相对集合的量减去外隐斜量。同理,内隐斜患者,正融像集合的量等于正相对集合的量减去内隐斜量,负融像集合等于负相对集合的量加上内隐斜量。
外隐斜的患者维持正位视,已动用了一部分正融像集合即集合需求量,再从正位眼状态到正性集合极限所获得的棱镜量,是外隐斜患者在维持正位视状态下,还未表现出来的、库存的一部分正融合集合,被称作是集合储备量(Reserve),在数值上与正相对集合相等。同理,内隐斜患者的隐斜量等于负性集合必需量,负相对集合等于负性集合储备量。
集合主要维持双眼视轴能追随固视物,维持双眼单视。集合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用眼的舒适度,尤其对于隐斜患者更为重要,在验光配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Sheard’s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即正融像集合储备为外隐斜的两倍,负融像集合储备为内隐斜的两倍,用公式表达为R≥2D。(R代表储备量,D代表需求量)此时才能保证患者用眼无不适感。未达标准者据公式P=2/3D-1/3R来计算获得矫正棱镜的量。
而按照Percival 准则却不考虑隐斜,它要求在特定的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应该落在整个融像集合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内,方可保证双眼常时间持续工作,不出现疲劳,这中三分之一被称作是“舒适区”,
若患者的视功能检查发现患者正位眼点在舒适区之外,也要通过正位训练或棱镜的矫治,所需的棱镜量可通过P=1/3G-2/3L进行计算,G代表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的一侧,L代表较小的一侧。因此正负相对集合、正负融像集合、融像储备、集合需求的测定对查找视疲劳的原因,指导验光配镜有重要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眼视光】 双眼视功能之眼的聚散
【视光知识】遇到集合不足VS集合过度,怎么科学处理
双眼视基本测量(十四)——测量近距垂直隐斜
遮盖-去遮盖试验
集合量的计算
斜视的测量(三)——偏斜量的测量之棱镜遮盖试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