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十分钟格律诗入门

小故事:

一个叫肥胆的人拿着主席的《七律.长征》去找主席,

肥胆:“主席,你的诗中颔联、颈联都用了邻韵,出韵了。”

主席:“哦?出韵了?那我问你啊,首联用了邻韵叫什么啊?”

肥胆:“孤雁出群格。”

主席:“那尾联用了邻韵叫什么啊?”

肥胆:“孤雁入群格。”

主席:“那我这个中间用了邻韵,叫双雁混群格行不行啊?”

肥胆:“……..?!”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引子

我看一些名家的介绍格律诗知识的文章,一开篇就讲古音与现代音的不同、讲入派三声,并声明,搞不清入声字,就不要学格律了。我就慨叹,这些名家是要教人学格律,还是要阻人学格律啊?一开始就摆出一个大拦路虎,会叫多少徘徊在格律殿堂门前意欲入门一探的人立马放弃转头而去呢?

本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把格律诗的基础知识加以概括提炼,再介绍几个工具,可让初学者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对格律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

格律,格即格式,律即音律。下面的介绍只讲七律,去掉七律每句的前两个字即为五律,而绝则是截取律的任意两联组成。

二、格式

七律,七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须对仗,四联的作用分别是起、承、转、合。

每句中偶数位字的平仄要求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七律的基本句式就两种:○平○仄○平□、○仄○平○仄□。其中,○为可平可仄,□由是否韵脚而定,韵脚即平,非韵脚即仄。

由基本句式组成七律的规律:句内平仄相间,联内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举例:

平,

平。

仄,

平。

仄,

平。

仄,

平。

由基本句式组成七律时,需避免的几种情况:一是避免三同脚,即句尾三字为平平平,或仄仄仄;二是避免孤平,即除韵脚的平外,整句只有一个平(但两平相邻不为孤,如仄仄仄平平是合律的),或者句中出现仄平仄(如仄平仄仄仄平平,此说有争议,启功是此说的代表。我建议初学者先从严开始)的情况。

有人认为,上面的平仄要求只是针对韵句而言,非韵句不遵守这些平仄规律也不算破律,只是拗句,是可以救的。本人以为,拗了就是破了。建议初学者还是从严开始。等运用熟练之后,再来学习拗救这些变化,触类旁通。

三、音律

今四音:阴平、阳平、上、去;

古四音:平、上、去、入;

由古到今,入声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古平,今已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即入派三声。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山西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韵表中上下平各十五韵,其余皆为仄韵。律诗须押平韵。

中华新韵,中华诗词学会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韵部划分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根据《新华字典》的注音,将汉语拼音的35个韵母,划分为14个韵部(还有十六韵部、十八韵部之说,此不详述):麻波皆开微豪尤,寒文唐庚齐支姑。

今人写律诗,用平水韵还是用中华新韵,随各人选择。

做格律诗,形象的说法是戴着脚镣跳舞,我建议对格律诗感兴趣的人,先抛开格律,不戴脚镣把舞跳好了,写的诗有“诗味”了再说格律。我流连于各诗词论坛、网站,常在读诗时,被冒出的俗白之词倒了胃口,不忍卒读(我甚至怀疑,这些作者写诗,是先写出八句白话文,再按平仄格式缩减成八个七字句),对后面的诗都没了兴趣。字、词、句的雕琢,意象的选择,意境的构筑,点染、虚实、疏密、动静、雅俗等手法的运用,都是基本功,这些才是诗的灵魂。而格律,只是形式,形式可以速成。我想起了前不久流传的一个视频:某地一县级小官,在交响乐团的伴奏中拉了一首二胡曲,传为笑谈。此人连二胡基本的弓法、手法、把位都不熟练,即便有了华美的舞台、齐全的乐团伴奏这些形式上的包装,其低劣的技法演奏出的依然是难听的噪声。所以,内容永远重于形式,永远!

有了良好的基本功之后,再学格律,就很容易了。初学格律者,本人建议从平水韵开始。学习继承老祖宗的优秀文化遗产,还是用老祖宗的音韵地道些吧。古音不要怕,入派三声也不要怕,运用下面推荐的工具,先用起来,慢慢的积累,慢慢的就熟悉了。

推荐的工具(都可以在网上查到):

平水韵表――必备工具;

平仄、重字、尾字韵目查询程序――初学格律速成工具;

声律启蒙――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训蒙骈句――学习对仗的启蒙读物;

龙文鞭影――写诗用典的启蒙读物。

四、结语

本文只为引路,为初学者建立起对格律诗认识的基本轮廓。当然,学懂了这些,再配合工具的使用,已经可以写出像样的格律诗了。

读书的过程是由薄到厚(博览群书,多多益善),再由厚到薄(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然后再由薄到厚(融会贯通,自成体系)的过程。学格律亦然。当成为名家之后,形式的东西已经不是约束了,大手笔往往“不可以词害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毛主席所写的律诗,出韵的情况比较多。如《七律·长征》,韵脚是:“难、闲、丸、寒、颜”,其中“难、丸、寒”是寒韵,“闲、颜”是删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娇过我如流水,一见钟情动绮思”——越改越走样的七律
遇见古风:十分钟学写诗,再不了解点古诗词,这一国粹或将失传!
崔玉龙:守律须重“大规矩”
格律诗的押韵要不要遵循平水韵?写诗就离不...
格律诗的写作章法及一些名词解释
【课堂讲义】七律的仄起平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