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曾是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如今缺乏保护少人识
福建四堡这个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雕版印刷基地,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展览馆里刻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的古书封面版
保存完整的一套康熙字典。
展馆没有专业的专业的研究人员,偶有游客,讲解员也只是示范性的简单演示雕版翻印技术。
展馆内展出的各种雕版印刷工具可以看出当初的精致细腻,但已经零碎破旧,也没有详细的功能介绍。
古镇四堡,位于福建西部连城县的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的交界,是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交通谈不上便利,经济也并不发达。然而,就是在这里,曾经以其兴盛的雕版印刷业而赫赫有名,成为明清时期与北京、扬州、杭州齐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其所印书籍有“行销江南,远播海外”之说。
目前,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是全国古雕版印刷基地的唯一幸存者,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坊34座,还有古雕版、古书籍、古印刷工具等珍贵文化遗产。1999年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05年,其雕版工艺又被省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多年来,这里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名人前来参观、作学术考察,著名作家冯冀才便留下了“前世之宝,后世宝之”的断语。
22日上午,天空下起了小雨,阴濛中的偏僻古镇更显苍凉。怀着对这颗璀璨明珠的敬仰,我走近了它,心中有种即将穿梭于时光隧道的美妙感觉与激动。
在雾阁村与马屋村,随处可见一幢幢久经风雨剥蚀的风火墙,门楼矗立,飞檐翘角,这就是古书坊。在兹堂、林兰堂、子仁屋……外墙已显斑驳的豪宅大院们在周遭水泥新房的包围下,依旧不失曾经的气派。其建筑色彩以青砖、白墙、黑瓦为主,平面大多呈回字形,中轴对称,以正厅为主体,上、中、下三厅相连,厅两侧有一至三排厢房,作为起居室和印书坊,宅前有池塘、晒坪等。建筑形式和布局既便于家庭聚居,又适合家庭作坊操作。像子仁屋,其实由邹氏三兄弟分别创立的天宝堂、务本堂和翰宝楼组成,占地十亩,有九厅十八井,一百四十多间房。各个厅房和厢房分布有序,作用不同,为典型的明清住宅和作坊合二为一的建筑。其宏大的气势,不难想象出当时四堡印刷业的繁荣。
据考证,四堡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清、鼎盛于清”,到清代后期由于西方铅印技术的传入而逐渐走向衰落。鼎盛时期,从事该项事业的乡民占人口总数60%以上,各家书坊以家族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选定蓝本、誉写书样、雕刻、印刷、装订、运售……四堡所印书籍种类繁多,已查证的有启蒙读物、经史子集、诗词小说、医学等九大类,一千多种。其印制的《绣像金瓶梅》、《梁山伯与祝英台》、《水浒传》等都以装帧和版本多样化见长,堪称出版史上罕见的珍本,且广泛发行,使中原文化覆盖了南中国以及华侨聚居的南洋各国。
而今,这的古书坊里再也看不到印刷工具,再也没能听到那吵杂的工作声响了。子仁屋的院场中搭起了十多个竹架晾晒衣服,曾经极其讲究地用鹅卵石拼铺出双龙图案的地面上堆砌着稻麦和柴火,混居这里的是十三户邹姓人家。人烟虽还袅袅,书香早已不闻。
许多古书坊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有的被改为柴火间、杂物间、猪(牛)圈,宅院成了杂院,有的则被村民拆除原地盖起了新房。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年迈的长者与女人们驻守在此,以传统农耕为主,偶尔从外地的服装厂拉点儿串珠的手工活补贴家用,他们根本无力将逐渐落败与坍塌的古宅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清理出来。历史这般无情,当它走过,也带走了一切。
23日下午三时,26岁的马屋村村民马力从莆田做了一桩生意后回到了他的根雕店里。推开门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习惯性地将挂在墙上的那幅相框里的证书擦拭一遍。他是目前四堡乡里仅有的两个雕版技艺传承人之一。证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去年颁给他的,马力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他很珍惜。几年前他从村里老人的口中讨得了雕版印刷的技能要领,凭着从莆田、漳州等地学来的雕刻基础,愣是自个儿琢磨着学会了雕版。尽管如此,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他的一项业余爱好。他说,纯靠手工操作的雕版印刷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空间太小,如果靠这吃饭是要挨饿的,这也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学它的根本原因。作为几乎是“自学成才”的他,目前只有在业余闲暇多加练习,在社会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办个技能培训班,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
马力有心,连城县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四堡雕版印刷基地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投入。除了对个别几个大型古书坊进行初步维修整理外,位于四堡乡政府旁的雕版印刷展览馆的建成也是见证之一。这个具有闽西特色的祠堂被分为五个展厅展示着四堡雕版的历史和从四处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印书、裁纸、装订图书的种种工具,并被列入了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里能让游客们看到的东西并不多,仅收藏着500多片雕版和400多册古书籍,以及零散的印刷工具。没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展览只是平面的展示,缺乏纵向的内涵,偶有游客,讲解员也只能示范性的简单演示雕版翻印过程。展馆空乏单调,虽然天天开放,却门可罗雀。
连城县文体局的两位正副局长都是四堡人,提起古文物的流失,二人心如刀割。他们称,目前有近万块雕版、三万多册古书籍、两百多套古雕版印刷工具散落民间。在商品经济年代,文物贩子频繁活动,加上农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民间私下交易难以管理,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收集保护而导致大量外流。
在县文体局的“四堡古雕版印刷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工作报告中,清晰地写着几个字眼:理顺开发保护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加强文化内涵研究与挖掘、古书坊建筑维修、保护区环境整治、文物征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这场浩大的保护“非遗”工程,其路漫漫。
东南快报记者 林朝阳 摄影报道
采访手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它应该与社会同步发展,不能仅仅作为遗留物来保护,光靠一个展览馆是不够的,能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将其列入当地传统节日、群众文化甚至旅游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文化生态呢?
如果有一批研究雕版印刷的专家、学者进驻四堡进行专业指导,加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力度;如果也能够像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的扬州那样,开设技能传习所,与职高技工学校合办开课;如果创新雕版技艺,使其能够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赋予它更多的生存空间与社会价值;如果能够培养专人进行雕版印刷流程的演示,再现古书坊的生产状态,将四堡雕版印刷、古书坊建筑群与当地冠豸山旅游景点一同开发……
谁来救四堡呢?责任在我们的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古镇四堡雕版印刷:前世之宝 后世宝之
四堡峒间 | 春节仪式感最强
连城古建筑文物保护利用的几种方式
连城旅游,寻访隐藏在闽西深山里的古廊桥
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竟然美得如仙境!你要来遇见吗?
书乡古镇四堡(福建文学)(吴德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