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南财经大学“末位淘汰”,学术遇上人情世故

学术遇上人情世故:诺贝尔奖获得者,被西南财经大学“末位淘汰”

西南财经大学解聘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戴维格教授一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戴维格教授曾任西南财大金融学院院长,但因该校双一流建设考核未通过而被“末位淘汰”。仅仅一年后,戴维格教授即摘得顶级荣誉诺贝尔奖。不禁让人感慨这个审核到底是有多高水准?连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通过不了。

戴维格教授是一位身居高位的外国学者,他已经在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生活长达10多年,并在成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不仅在西南财大获得了教授职位,甚至还担任过金融学院的院长。这位教授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他的妻子就是一位成都本地人,平时他自己也穿着唐装出入,可见他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生活

但是,当西南财大要进行双一流高校资格考核时,戴维格教授却没有通过考核而被开除。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学校'抛弃'。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他被开除的第二年,戴维格教授就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消息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质疑西南财大的考核标准——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世界级学者,居然会在本校的考核中不合格,这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戴维格教授在西南财大任教期间一直专心科研,他从未参与过任何社交应酬,也不善于与领导疏通关系。而西南财大的考核,似乎不仅看重学者的专业能力,也看重人情世故

戴维格教授正是因不擅长应付这些潜规则而被'革职'。这也揭示出当前中国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想要通过考核,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人情世故往往更加关键

如今,戴维格教授已经离开西南财大,但这件事还是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思在学术评价中,为什么人情世故反而压倒了专业能力?

现实是,许多单位的考核中都存在这样的潜规则。想要晋升职称,专心致志地做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花时间打点人际关系。这让很多专业能力强、有志向的学者深感失望

就像戴维格教授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他们本可以为中国的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样的学术环境,注定会失去大量人才,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为学者创造一个更专业、更公正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们陷入世故的泥潭中。现在,中国亟需改革现有的考核机制,真正以学术价值为首要标准,而不是人情关系。

学者们也应该保持自己的专业精神和原则,不要放弃初衷。与此同时,也要适当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这对在现实中生存是必要的。最理想的局面是,如果整个环境能向公正、开放的方向转变,中国的学术界就会欣欣向荣,真正栖息人才。我们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几天学者群都在传一个事儿就是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成都女婿在西南
对诺奖该有怎样的态度|时事话题
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是什么?
田中耕一:43岁还是小职员,因一失误获得诺奖,却说是痛苦的开始
两次感受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师风范====三峡在线
如果被藤校和顶尖文理学院录取,应该如何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