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朝科举考试制度
    清朝科举考试分童子试和正试。其中童子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通过了这三重考试才算是生员,也就是秀才。之后才能参加正试。而正试又包括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乡试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中者称之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如果有人连续考中解元、会元、状元,那么就称此人“连中三元”。中国从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次科举考试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历经1280多年总共产生状元1400位其中“连中三元”者有15位。清朝296年的统治中,从1646年(顺治三年)开始科考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考试取消,共计考试112期,产生状元114位。这就有个疑问,在我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一次殿试只能产生一位状元,那为什么在112期考试中产生114位状元呢?后来,在看了《百家讲坛》纪连海老师的讲座后才知道。原来,在顺治九年和十二年,满汉单独分科考试,就是这两年各出了两各状元。所以在112期的考试中产生11 4位状元。而114位状元中又有三位是“连中三元”。他们是王玉壁、钱启、陈继昌。王玉壁是武科连中三元,是清朝唯一一个武科连中三元者,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跨朝代的武科状元,这是因为他的“三元”是从明朝考到清朝的。在1636年明朝武科乡试中取得第一名1651年,顺治八年连续参加会试、殿试分别考中会、状元。所以说他是唯一跨朝代的连中三元;钱启在连中两元后,在殿试中,乾隆认为他都连中两元了,多不容易啊,于是九特批他免考定为状元。那么有父亲这么做,就会有儿子学着做,在嘉庆二十五年,广西人陈继昌再度连中三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十五,也是最后一位连中三元者。
我们现在的考试,不管是中考、高考还是其他考试,基本上是采取“择优入取”制。而清朝的科举考试则不然,当时讲究的是省级平衡,在会试中,每个省出现28位举人参加考试,在这28个举人中就一个考中贡士,到皇帝那儿参加殿试,产生状元、榜眼、探花,而这三者是绝对不可能出现于同一个省的。考中的前十名,若第一名是北方的,那第二名,第三名就得是南方或西部的,讲究区域平衡。
以上就是乐天在观看历史书籍、影视中得到的点点小结,清朝科举考试在实际操作中会显得更为复杂。乐天只是做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浅观了皮毛而已。不实不全之处,敬请同样有此爱好之贵士给与更正和补充。
附:历史上其他十二位连中三元者分别是:唐朝的催元翰,张又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xiang),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古代的连中三元是指的哪三元?
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的分级有哪些
古风素材
明朝科举考试制度
知识说:古代科举制度,你了解多少?状元?连中三元?
看剪纸 学民俗(65) 连中三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