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更不如……


▲家有男孩,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孩子做事喜欢讲条件?
聪明的父母不是进行“条件谈判”,而是要学会见招拆招
——虎妈

来源 | 涵妮妈妈育儿经(ID: gh_f946e7314552)

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宝贝,该做作业了!”

“我想再看会儿电视嘛!”

“不行,你已经看半天了,赶紧做作业去。”

“就看十分钟。”

“不行,就五分钟。”

“妈妈,我这次要是考100分,你们给我啥奖励?”

“买件漂亮衣服?”

“不,我想买个大玩具。”

“你上次已经买了玩具了,这次不能再买了。”

“不,我要买,上次你们说过我考得好奖励我的。”

“好吧好吧,那你好好考啊。”

孩子提要求,爸爸妈妈打折扣,来来往往,父母的防线不断后退,最后常常以大人妥协告终。
孩子开心了,爸妈却郁闷了:
孩子为啥老喜欢讨价还价呢?为啥做什么事都喜欢讲条件呢?

孩子喜欢“讲条件”

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其实,“讲条件”是孩子思维开始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里》中,儿童行为研究专家把孩子的自我意识比喻成洋葱。
伴随孩子渐渐长大,通常从三岁开始,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心里想要什么,就会想办法去争取。
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目的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他们也有了维权意识。
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一样有权提出要求,而且还不断地猜测着父母的心理,跟父母“斗智斗勇”。
孩子养成做事之前讲条件的习惯,与平时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做某些事情,喜欢提出一些引诱条件。
“你把作业做好了,干什么都行。

你今天好好听话了,明天带你去游乐园。

这次不买玩具了,你乖的话下次带你买。”
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很熟悉,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跟孩子进行“条件谈判”: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在跟孩子讲条件,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讲条件的习惯。
一旦孩子习惯于“讲条件”,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这会让孩子养成看不到好处就不做事的习惯,丧失内动力,会使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丧失很多主动权。
孩子习惯了“讲条件”,也会使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比如,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要和孩子谈很长时间,那么父母还有威信可言吗?
没有了父母的威信,我们如何能教育好孩子?
要避免孩子“讲条件”

父母就要防止“拆屋效应”的发生

鲁迅曾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很多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比如,有的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因为担心父母责罚,于是就离家出走,父母很是着急,到处寻找,但过了几天孩子安全回来后,父母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孩子原来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就相当于“拆屋”,犯错误就相当于“开天窗”,孩子使用的手段就是拆屋效应。


应对孩子的“讨价还价”

聪明父母这样“见招拆招”

当孩子向你讨价还价时,以下3个方法,不妨一试:
  • 方法1:让孩子承受讲条件的后果

孩子跟我们讲条件时,有时候我们并不用对他们大吼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和他们讲道理。
只要让他们尝尝自酿的苦酒,可能会更有效果。
我女儿今年五岁过后就变得特别爱美,每次出去都要自己挑衣服。
记得在上个月一个周末,打算要带她去姑姑家,正好女儿刚看了一个视频里的小女孩穿裙子特别好看,于是她也非要穿裙子不可。
但那天天气很冷,穿裙子是不适合的。
我耐心地劝说了半天,女儿却怎么也听不进去,还威胁我不给穿裙子,就不去姑姑家。
于是我想了想,就给她穿上了裙子。
走到半路,女儿就开始嚷嚷:“妈妈,我好冷。”
我说:“你刚才不是非要穿裙子吗?不让穿还不去姑姑家,跟我讲条件。”
女儿低着头说:“妈妈是我错了,以后穿衣服都听你的。”
我问道:“以后不跟妈妈讲条件了?”
“是的。”女儿哆哆嗦嗦地答道。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我赶紧从包里拿出了女儿的长衣长裤,给她套了上去。
其实早就知道女儿在路上会叫冷的,于是偷偷把女儿的衣服给塞进了包里。
从那以后,女儿再也没有因为穿衣服和我讲条件了。
其实,在其他的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孩子上学前,我们要给孩子带上水,但他非要带饮料,否则就不带,那么不带就不带吧,让他渴上一天,第二天孩子就不会再跟你讲条件了,因为不带又要挨渴了。
  • 方法2:尽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

其实,孩子想通过获得的“好处”,基本上都与物质有关。
同事曾经说过物质奖励他家孩子木木的事情:
木木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只要得了大红花,就会奖励他一个玩具。
上小学后,木木只要哪一次考得好,同事就会给他买个奖品,比如新书包、玩具车等。
每次考试前做奖励约定,逐渐成了母子两人的习惯。
但令同事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今年才刚上三年级的儿子,最近竟然开始要手机、电脑……
对于这些过分的要求,同事自然拒绝了儿子,但是很快发现,只要没有满足儿子提出的要求,他的学习积极性马上就会下降,考试成绩也变得“阴晴不定”。
这让同事开始后悔以前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奖励了。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甚至主动用物质奖励做“饵”,刺激孩子好好学习。
长期的物质刺激,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奖励。
因此,对于孩子的激励,我们要多用精神鼓励,比如,当孩子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时:
可以给孩子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
取得进步时,可以抱一抱,拍拍肩膀,孩子会当成无比的殊荣。
  • 方法3:给孩子制定规则

中国有句俗语,叫“看人下菜碟”。
即便是很小的孩子,面对不同的大人,也有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本事。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他的名著《孩子:挑战》中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一对分别是5岁和7岁的兄弟两,面对妈妈时,经常胡闹、耍赖、哭、怒吼,弄得妈妈手忙脚乱;
而爸爸在家时,他们却非常规矩。
因为孩子们很清楚,妈妈很容易让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坚定。
大多数孩子的讨价还价都是试探性的,只要我们能坚持原则,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改掉这个毛病。
另外,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做某些事,不妨把要求隐藏起来,这样孩子就不会讨价还价了
比如,我女儿在上学的路上,我希望她快点走,我就会换个角度跟她讲:“你迟到了,同学们要笑话你了。”
如果希望她把碗里的饭吃完,我会说:“饭吃不完,你可以放在那里,不过饿了没有零食吃。”
当孩子顺着我们的暗示,认识到后果会不妙时,一般会主动服从,不再讲条件。
教育孩子,不仅考验着我们的爱心、耐心,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其实,孩子每一次的条件,都是在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合理的诉求,我们应该尊重;
不合理的需求,我们要疏不要堵。
和孩子好好沟通,坚持原则,巧妙引导...
如此,孩子每一次的条件,都能成为亲子关系的桥梁,帮助孩子充分表达,不断成长!
*来源:涵妮妈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喜欢亲子阅读,努力做不吼不叫,育儿有道的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要给孩子有条件的爱
儿子叛逆期,爱唱反调,宝妈利用“拆屋效应”,轻松化解
后患无穷的奖励——“考得好我就给你买”
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划底线
孩子总是“讲条件”?或和“奖励不当”有关,别养出斤斤计较娃
听话的孩子会太懦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