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唐实盘周记20220903(陕煤和古井中报简析,书房六周年纪念)
本周交易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37%,茅台19%,洋河17%,陕煤11%,分众8%,古B7%,另有观察仓海康威视和福寿园不计。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上期数据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 益
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2.04%,老唐实盘净值下跌约1.7%。
2022年内收益从上周的-4%,变成本周的-5%(四舍五入)。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收益,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加回分红的全收益指数,2013年末收盘为2610.75点,今日收盘5442.39点,8.68年的年化收益率为8.83%
实盘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强烈申明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
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本周重要事项有:
  1. 陕煤中报简析
  2. 古井贡酒中报简析
  3. 唐书房六周年纪念
  4. 《价二》读后感相关事宜。
仅对持股和交易感兴趣的朋友,读到这里可以退出了。后面是对上述事件的展开,无新内容。
1.陕煤中报简析。
陕煤的业绩预告过,前面已经简单分析过,加上陕煤企业性质特别简单,我只说说我认为有关注价值的要点。
本期中报是历史最好水平,上半年实现营收837亿,同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246亿,同比增长1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50亿,同比增长191%,全部创历史最好水平。
但这个没什么可骄傲的,它并不代表这家公司的经营水平有多高,或者多产出了些什么。赚这么多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煤价涨了。
正如我去年3月首次发表陕煤研究文章所说的:
这家企业财报简单,业务简单,经营情况及未来发展,市场各路研究人员基本没什么分歧,甚至连业绩也是大致可估的:
比如今年上半年自产煤销售均价645元,自产煤销量7007吨,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50亿。
去年下半年自产煤销量6497吨,预计今年下半年自产煤销量和去年下半年差不多。三季度销售均价略高于上半年,四季度销售均价不知,但估摸着很难有大幅度下降。
知道这些,全年扣非业绩大体已经呼之欲出。下半年销量少7%,价格估摸着变化很小,下半年扣非净利随便拍个脑袋就当做也少7%,按140亿估,全年扣非净利润就是290亿。
其他更细的,说这个矿增产减产,那个矿复工停工,贸易煤卖多了或卖少了,最终扣非归母净利多算10亿或少算10亿的,能改变估值和交易行为吗?
如果预估全年扣非归母净利290亿,无法阻挡你16元,17元......20元卖掉它,那预估数据是270亿、310亿就能阻止卖出吗?恐怕也不行。
所以,陕煤的问题从来不在业绩上,在估值方式上。
对于周期股的合理估值,我采用格雷厄姆和席勒的经验,就是十年平均利润×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这是我从分众身上大起大落后总结的经验,它已经帮我在陕煤身上轻轻松松赚到了约150%。
有人说老唐的方法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不知变通。我倒是想起一句据说来自《美国士兵手册》的俏皮话:如果一个笨办法有效,那它就不是一个笨办法
目前看我这笨办法还挺好的,正如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那句话“没坏,就别去修它 If it’s not broken, don’t fix it”,我暂时不打算修理它,让市场继续晃悠就好。
对于陕煤,我目前唯一关注的变量是7月11日签的那个《资产转让意向协议》进展。陕煤集团有意将彬长矿业集团及神南矿业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等具体资产评估报告出来,看看是些什么东西,作价多少。
除此之外,没啥值得关心的。
额外补充一句:这两天有媒体报道“陕煤投资182亿进军光伏产业”,那是陕煤集团干的事情,和上市公司无关,和我们无关。
2.古井贡中报简析
古井贡同样是一家超级简单的公司,业绩也是预告过的。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0亿,同比增长28%,归母净利19.2亿,同比增长39%,扣非归母净利18.9亿,同比增长41%。
全部是历史最好成绩,远超我原本预估的归母净利上限17.5亿。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8.2亿,已经是2020年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的两倍有余。
就这,公司中报还保有合同负债(预收账款)34.3亿,同样是创纪录的水平(去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才30.9亿)。
几乎没有任何需要担心的数据。反而会感叹,上半年各种封控居然没耽误人们开怀痛饮?
从中报14页的广告费和综合促销费增速上可以看出,上半年古井主要侧重于将已经占领的市场细化和吃透(步兵冲),而不是侧重冲击新市场(炮兵轰)。
或许正因为这个选择,上半年的明显特色是:华中根据地厉害,其他地方不行;年份原浆大单品厉害,其他产品不行。
上半年营收的87.5%是根据地华中市场实现的(主要是安徽,其次是河南、江苏、湖北),华北和华南的广阔市场几乎是佛系状态,合计仅实现11亿销售,可以说全国化还任重道远。
产品结构里,年份原浆营收同比增长超过32%,其他产品增速基本在10%上下,显示公司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年份原浆上,是要集中打造百亿系列大单品(重心是古8、古20、古26、年三十等)。
今年基本可以确定,年份原浆系列肯定要跻身百亿单品行列了(上半年67亿)。
公司200元/股募集来的50亿资金,还有41亿躺在银行专户睡大觉呢!或许这些产能完成后,古井才有大规模全国化的底气?不着急,慢慢来。
今年看情况要奔30亿上下的归母净利去了,至少也不会低于28亿。相对目前古井B股价计算的不到550亿市值,20倍以内的市盈率,对我依然有诱惑力。
只可惜要元旦以后才有资格买,索性也就不去想它了,爱谁谁,就让最佳持股体验之小B随风奔跑吧。
正所谓:宠辱不惊,反正汇管不给换钱;涨跌无益,就随小B云卷云舒
3.唐书房六周年纪念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是一个应该向先辈们致敬,向抗战胜利致敬的日子,同时,今天也是唐书房开张六周年纪念日。
2016年9月3日,书房发出第一篇文章《股票的本质》,宣告开张。
当时书房大约有两千多关注者(从雪球跟过来的),阅读量应该低于3000。目前显示的10w+阅读量,是这六年来大量朋友日夜挥动洛阳铲刨出来的结果。
然后老唐持续更新22篇文章后,于2016年10月9日获得留言功能,从那天开始,书房有朋友陪着老唐嘚吧嘚吧了。
2016年10月11日,获得原创标注功能,推送了第一篇标有原创标记的文章《你靠什么在股市生存?》
从那天至今,书房共发表原创文章890篇,折合每年148篇,每月12篇出头,大约是不到两天半发一篇原创文章,持续了整整6年。
期间老唐还出版了五本书:
①《手把手教你读财报2:18节课看透银行业》2017年1月出版;
②《价值投资实战手册》2019年1月出版;
③《巴芒演义》2020年3月出版;
④《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2021年1月出版;
⑤《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2022年5月出版。
五本书的豆瓣评分最低8.4,最高9.4,应该可以说明它们不是粗制滥造、赶工充数的。
这些数据让我自己很震惊,太难以想象了。难怪网上老有人说老唐背后有个团伙!我现在也开始怀疑了,回头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团伙挖出来
如果要说这一切是怎么诞生的?我想无外乎就两个关键词:①兴趣;②日拱一卒。
因为有兴趣,所以不会觉得它是负担。自从我2006年底退休后(33岁),码字的兴趣就没中断过,只是伴着互联网的发展变迁换过几个阵地:
2007年开始在新浪博客码字;2009年换到新浪微博;2012年尾随美女朱晓芸到了雪球(朱晓芸与任俊杰合著有《奥马哈之雾: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一书);2016年设立了唐书房。
变化的是场地,不变的是日拱一卒。因为是日复一日记录思考,日复一日快乐输出,从未设定过什么目标,所以才能“不期而至”,不知不觉达到让自己惊讶的程度。
另外,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乃至真金白银地付费和赞赏,都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谢谢大家,谢谢朋友们
虽然16年间换了4个阵地,但毫无疑问唐书房是产量最高的阶段,也是价值最大的阶段。
书房有大量朋友自费将书房文章及留言整理后,到淘宝打印成纸质版收藏和阅读。
打印版截止2021年末就有A4纸双面28本,总重33公斤,摞起来76cm高——书房底部菜单“书房出品--书房文集下载”有免费的电子版下载。
作为码字人,产出被人如此喜爱,毫无疑问是英雄感爆棚的(或叫虚荣心),它至少说明产出是有价值的,而且有反复重读的价值。
不仅文字输出有成就,书房开立至今的实盘展示一样让我非常满意。它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巴菲特那套”同样适用于中国,一样能够给愿意思考的中国投资者,带来财富增长和命运改变的机会。
书房第一篇记录实盘的文字,是《2016年10月小结》
和今天一样,经常是“本周交易无,本月交易无”。截止2016年10月底,2016年内收益是22%出头。
当时持有些什么股票呢?《2016年10月小结》里正好有当时的截图,一起回顾。
似乎也没啥神秘的大牛股。网上有人喜欢说“老唐也就押中一只茅台”,其实没说错,就好像批评老唐今年也就靠着一只陕煤救场一样,绝对正确(我没有需要补充的
)。
我反倒觉得正是老唐这种低水平,没逮住啥神秘牛股,也没有抄底逃顶绝技的笨笨,一样可以获得不错收益,正好说明股市赚钱其实也不难。
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如下表
因为2016年9月3日净值无记录,我干脆直接采用2016年末老唐实盘的净值2.25为起点。截止今天净值6.88,意味着书房开立6年整时间,组合是1变3.05(6.88/2.25=3.05),折合年化收益20.5%。
总体算马马虎虎吧,毕竟是在已经持续下跌超过一年半的时点回看的,这个年化成绩我基本满意。
对我个人而言,今日实盘市值大约是2016年9月3日的5倍出头,毫无疑问是家庭财富级别及安全感的重大提升。
3倍和5倍的差异,主要来自两个因素:
第一,2018年下半年卖掉了一套叠拼入市。狗屎运附身,基本算抄个小底。2021年初取出了大致相当于当时卖房所得,作为首付在苏州买了房,期间利润留在了账户上。
备注:叠拼,成都本地叫法。一种低于联排别墅,但又不是洋房或公寓的房产形态。就是那种你有一楼二楼及前后花园和车库,但另外还有一户人在你头上。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怎么称呼这种房产?

第二,期间不断有图书版税及公众号收入持续入市加仓,这些加仓的本金及其累积利润在今日市值里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这仿佛是网上对老唐诟病最多的,意思是老唐通过卖书和公众号赚钱了。这话其实没错,的确是赚钱了,我从未回避过这一点。

印象里从第一本书出版后,就不断有人问我卖一本书作者能分多少钱之类的话题,我一直是直接给公式,给金额的,没啥不好意思的。
我一贯认为对他人产生价值的人,就应该赚钱,应该赚大钱,这才是这个世界该有的样子。所以我多次分享过类似下面的话:

巴芒二老的样板,带给我最大的思想洗礼,还不是投资理念。而是做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可以发财,甚至是发更大的财。

过去我们受到的教育,或多或少的总是强调或暗示“做好人是会吃亏的,但吃的高尚,吃的有骨气”。这确实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做好人,做好事,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甘,以为自己是抗拒利益诱惑后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深研二老的理念和经历,发现哪里是什么牺牲和奉献嘛,明明是最大的自私。做好人就是最可靠的通向酒池肉林、天上人间、纸醉金迷的大路。

“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伟大,值得尊敬'',这话听着舒服,但远不如“不断为他人创造价值,是自己持续赚大钱的捷径”来的有效。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前者,我从巴芒二老那里学到的是后者。

套用巴菲特的一句玩笑话:“人世间有很多事情比赚钱更重要,赚更多的钱就是其中一件。”
类似马化腾、王健林、刘强东、王兴、雷军......这些早就身家百亿乃至千亿却依然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不停地忙着“赚钱”的人,恰恰是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的核心推动力。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做事的选择标准是:有益、有趣、有利。
我和他有一个词的顺序差异,我是“有趣、有益、有利”。于我有趣,于他人有益,这事儿就能做。如果顺带还有钱赚,那就必须评价为完美。
正因为对我来说有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才一直拒绝设立私募基金,一直拒绝去类似“得到”那种平台开设财务课、投资课,一直拒绝做收费星球或收费群......虽然毫无疑问这些方式才是赚钱最多、最快的。
正因为选择了率性而为(老衲法号乱来
),反而不知不觉“坚持”了下来——其实坚持这个词是错的,我是享受。
不开玩笑,文章经常是喷涌而出,刹不住车的那种,不需要任何坚持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过去两年多,我其实还在几千人范围的后院发表了大量文字。以今年没有搬来书房的量估计,或许就和书房今年发表的文章总量相差无几,甚至说不定更多。
在非常容易被盗版的内容行业,长期的主流模式就是内容免费、流量变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电视剧、短视频、免费网文等。可以说是正因为有广告的存在,才有了内容的产出。
所以书房起初也随大流走了这个模式。只是我一开始就定下规矩,每周最多一次广告,且所有广告均在作者位置标明【特约发布】,并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注明【特约发布,不代表书房观点】字样。
但由于自己精力和能力限制,广告质量依然很难保证。
即使我从一开始就设立了【荐股入群类不接,中医养生类不接,性爱用品类不接】的规则,但依然在2017年至2018年初,留下了自认唯一应该在网上被骂的劣迹:书房发过P2P广告。
虽然可以甩锅,说当时从上到下都在鼓吹互联网金融,顶层某些大人物经常站台,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铺天盖地是P2P广告......等等。
但无论如何,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任何理由都无法掩盖本来应该看透P2P模式背后的险恶,却被利益及所谓的“特约发布,不代表书房观点”申明所麻痹,或多或少在侥幸心理的推动下,接了几家大型平台的推广,给自己的网络轨迹留下了污点。
幸好,由于一场骂战的触发,我从2018年6月末停掉了P2P广告,并索性严苛到“所有理财类广告一律不接”。
九个月后,曾经在书房发过推广的一家大型平台爆雷,老唐也是暗呼侥幸。所以,虽然那场骂战的始作俑者本意是挑起事端蹭热点(说老唐只是随便买几个龙头股吸引粉丝,然后靠卖P2P广告赚钱),但事实上却帮了我,似乎我还应该谢谢他。
实事求是的说,P2P这事儿的确是我有意无意的判断错误,或者干脆就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所以挨骂是应该的,哪怕后来网络流言演化为“老唐推P2P爆雷,坑害粉丝”(事实是书房彻底停掉P2P类广告九个月后,平台才爆雷)——我也从未辩解过,遇骂低头、假装不在。
当时相关的文章均在书房,有吃瓜喜好的朋友,任何时候向书房发送“P2P”就可以提取相关文章
即使停了所有理财类广告后,广告收入模式依然有两点让我不舒服。
一是但凡有广告推送,一定有人骂。毕竟广告这东西本就是反人性的,没有谁喜欢看广告。
总有那么一些人觉得自己关注书房,是给老唐支持和面子,理直气壮地在书房享受老唐的分享,还觉着老唐不够无私,居然会推广告打扰了他/她。
当然,他们一般会很通情达理地说推广告没问题,但不要推某某类广告,言下之意当然是推送一些送钱广告最好。可惜,若真有送钱活动,人家根本就不让我知道,更别说付费了。
二是广告模式直接干扰我的分享乐趣了。
对广告商来说,购买头条广告的主要参考因素是公众号头条平均阅读量。这时,矛盾产生了。
我们都知道,书房一贯是实盘周记阅读量高,企业分析文章阅读量高,而拾遗及陪读系列阅读量低(通常为前者的1/3左右)。
也就是说我每推送一次拾遗及陪读,就给了客户打压广告价格的理由,相当于推文就是撒钱(即使将文章赞赏计入,依然是大幅净亏损)。
但我认为拾遗和陪读系列的价值,丝毫不低于实盘周记及企业分析,对很多读者的投资生涯是有巨大帮助的。这种制度性冲突让我很不舒服。
去年10月,我实验了一种新模式,首先将广告频次降低为每月两次,然后每月月底最后一篇实盘周记设置为收费18元,但同时在第二条发布内容一模一样的免费全文。
这模式可能是我的首创,全网我没见过第二个人这么干过。它实际上类似无人售货的商店,用户随便拿,自己按心情决定是否付费,或付费多少,属于典型的以心换心模式吧。
2021年11月6日,我给大家汇报10月30日第一篇实验文章付费数据的时候说:
我知道失败的概率很大,我就是好奇,想试试
实验结果的确没有达到目标,但也不是部分人想象的那么灰暗:迄今为止11个月,累计付费50274人次,月均4570人。当然,其中绝大部分是重复的,是固定的一小群朋友,谢谢你们
从下个月起,我将“深化改革”(哈哈,好高大上的词儿,其实就是好奇,想试试),彻底取消广告模式。
自本月23号最后一条广告后,书房将不再有任何特约发布的商业推广——如果万一出现什么推荐,那就是老唐背书的好物或好书分享。
同时,书房平时推送依然免费,每月最后一篇周记依然定价18元,但不再同时发布免费版(免费版一周后公开,方便部分朋友下载打印)。
这样的模式下,我希望能换取那些所谓“白瞟党”明白,从此以后书房再无“流量”二字的存在空间:你静悄悄的蹭看没关系,但请不要嘚瑟你因为白瞟而得利,更不要口出不逊。老唐的拉黑阈值可能会从下月起大幅调低。
此刻书房有关注者559665人,我想看看能否会有一万人(1.8%),愿意为老唐的每月分享付费18元。
实验期同样为一年,2023年国庆我们来回看数据。
如果12篇均超过一万人,模式继续。如果一年12篇付费文章里,有任何一篇付费人数低于1万,我就承认网络的确不是一个适合以心换心的场所,承认【读者对付费阅读的厌恶,远超广告】。
不过,喜欢书房的朋友们也别担心,老唐注定是要码字的,因为那对我很重要。将所思所想写下来,是整理思维、记录决策的重要工具,是对抗人类大脑近因效应及选择性记忆特征的不二法宝。
只要我的视力条件允许、网络监管允许,我不会停下来的。顶多就是换其他方式和途径发表罢了
当然,若有人不信上面这个理由,将其归结为:“老唐是舍不得放弃一年几百万收入”,也没关系,说得对。舍不得放弃一年几百万收入有什么可鄙视的?
如果是一位放弃了千万年收入的人说这句话,或许还可以关注一下理由。但若是自己尚且为几十万年薪甚至几万年薪奔忙,却要鄙视某人不肯放弃一年几百万的收入,那可能就有点滑稽。
如果明年十月,数据显示实验失败,我会首选考虑将所有文章全部设置为付费阅读,单篇可能设置为5元或8元(每季度末放一次免费合集供下载);次选考虑可能是建立一个门槛较高、人数较少的收费星球,实现小范围高效交流。
说到码字是克服近因效应影响,克服大脑选择性记忆特征的重要工具,我倒是有个有趣的数据分享。
上周末,洋河靓丽中报发布后,股价连跌一周,书房里后悔和感叹买错洋河的人可真不少
。可是这些朋友可能没有注意到一个数据
上图是今年所有白酒上市公司的股价涨幅(包含酒ETF)。
除了被华润收购题材拉动大涨的金种子之外,涨幅榜派头的三家企业就是古井、洋河、茅台。
然而,只要你持有了(书房里持有这三家的当然不少),你就会觉得它多灾多难,经常不涨。这就是近因效应作祟,是大脑的选择性记忆作祟。
实际上,你若买了别的股票,你依然还是会发现它就是不涨,就是多灾多难。所以我去年曾这样写过: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判断、看法和作法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原因:防止自己被自己骗了
不好意思,因为今天是书房六周年纪念日,感慨有点多,有太多心里话和朋友们说,一不小心这周记就奔九千字了。刹车刹车,千言万语一段话:
感谢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没有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不可能有书房数百万字的诞生;没有大家的推动,不可能有老唐这几本书的出版;没有大家的陪伴,老唐不可能每天早上从床上跳起来兴高采烈地读书码字。谢谢大家,谢谢朋友们的不离不弃
4.《价二》读后感相关事宜。
评审小组于8月19日至8月25日之间评审稿件57份,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5份,它们分别是:

《路由谁行?路由我行!》  作者:我系小斑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洋河和古井的中报简评
中国神华和陕西煤业,谁的未来更强
老唐实盘周记20220716
北元集团上交所上市:市值510亿 陕煤集团是大股东
盘后研报精选:万年青等5股值得关注(附名单)
天风食品:白酒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看好高端板块及区域龙头次高端|酒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