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万科为例,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章,但是写文章几年了,却从来没有写这方面的文章。因为文化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表达,即使表达出来了,意思可能也变了。佛家有言“一合相即是不可说”,所以释迦摩尼并未留下著作。真正的道理只能靠悟,说的越多,偏差越大。后世的佛经越来越多,但是离真正的佛法也偏离的越来越远了。

“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我等皆是凡夫俗子,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只能用世俗之言说世俗之事,以求做一个稍微通透一点的俗人。

就一个公司来说,除了业务本身外,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了,这是我投资时最看重的两个点。业务是具有先天性特点的,有些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注定很难做出差异化,很难形成品牌,很难有高利润,后天的努力最多只能从平庸做到合格,但很难做到优秀。而文化是后天形成的,需要有智慧的造钟人,优秀的团队,好的制度,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旦形成健康的文化,会对公司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而且是长远的根本性的影响。

我经常说,我投资万科有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万科的优秀文化。

就客户端来说,商品房其实是一个很难做出太大差异化的产品。客户买房会考虑开发商是什么公司,大的地产公司,好的品牌,对于客户做选择肯定是一个加分项。但这也只是他们考虑众多因素的其中之一,你很难因为这个因素卖出比周围其他差不多楼盘更高的价格。

万科在这一点做的很优秀,凭着几十年的深耕,万科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有很强的地位,万科的房子销售端一直非常好,而且很少降价促销,更关键的是其相比周围的楼盘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当然不可能高太多。消费者愿意为了万科付出更高一些的价格,对于房地产品牌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房地产其实是有着很好的商业模式的行业,房地产属于服务业,属于轻资产。你看到城市里那些钢筋水泥,重型机械,农民工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你以为房地产公司是干这个?不是,这个是建筑公司的事情。房地产公司负责的是资金,土地,销售,产品管控,服务等事情。就好像一个制造业公司,没有自己的厂房设备,也不生产,这是轻资产模式。而且就资产端来说,房地产大部分资产构成都是负债,其中包括有息负债和客户预收款。因为你买房要先交钱,房子盖好了再交房,房地产等于是拿你的钱做他的事,然后赚你的钱,这个商业模式挺好。

这个模式也没什么高难度,所有的地产公司都是这么玩的,并没什么技术含量。关键是玩轻资产,玩别人的钱,玩着玩着容易出事,要把这个游戏玩好,而且玩的非常稳健,那才有技术含量。此时万科的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尤其是房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不再是以前拿地盖房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万科的优势更加明显。

一个公司的文化就如同一个人的性格,有些人做事就是靠谱,有些人就比较晃悠,在平时好的时候,这两种人好像也没什么区别,但是这个靠谱的人就是长期做事很扎实,不会出什么事。而那个不靠谱的人,时不时就出个问题,让你提心吊胆,总是不放心。

万科的很多做事理念,就让我非常放心,因为其总是站在商业的底层逻辑去做事情。

比如万科物业,在30年前万科就开始做物业,如今万科物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也是经营最好的物业公司,甚至因为物业万科的房子具有更好的品牌溢价,甚至因为物业万科二手房都更值钱。这倒不是说万科30年前就有超前的商业眼光了,而是他做事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出发。用户需要物业,我们就要做,不管别人做不做,永远站在用户的需求去想问题,去做事情,这是商业的底层逻辑。

比如现在房地产多次提出住房不炒的政策,而万科在十多年前“盖有人住的房子”就已经成为了公司的理念。这也并非万科能提前多年预判政策,因为房子是拿来住的,这是房地产的本质逻辑。从产品设计开始,万科就是要打造宜居的房子和社区。所以现在万科小区的入住率是非常高的,人气也非常高,这也为万科物业后续挖掘存量价值提供保障。

比如今年提出的房地产公司三道红线,对很多地产公司来说是非常严厉的打击。而对万科来说,根本没任何影响,因为万科的标准要远远超出三道红线的标准。就好像学生考试以60分为及格红线,对于一个90分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要知道很多公司是没有60分的。对于很多公司来说,红线就是以后要完成的目标,而对于万科来说,这只是基本底线而已,万科对自己的要求远比红线高的多。

有人总说房地产受政策打压,我为什么还要投资万科。其实对于政策而言,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打压某个行业。比如房地产,医药,经常出一些政策来调节。政策的目的并不是要打死某个行业,只是为了更规范的发展,因为房地产和医药都是属于那种玩骚操作空间特别大的行业,有政策规范那是好事,淘汰的也一定是那些没有竞争力,喜欢玩骚操作的公司。只要公司站在商业的底层逻辑去做事情,政策长期对他们一定是有利的。

这和股票投资是一个道理,有些人喜欢研究政策,什么利率政策,M1,M2,央行放水,注册制等等,觉得散户要赚钱越来越难了。其实我基本不关注这些东西,我觉得投资只要坚持投资的底层逻辑去做事情,比如我之前说的投资最本质的三句话(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企业价值等于其未来现金流总量的折现值,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的称重机),只要你坚守这些原则去做事情,不管那些外在的变动因素如何变化,都奈何不了你。总是喜欢玩骚操作,玩投机,钻空子的人,出个什么政策可能他们就完蛋了。

万科坚守本质的理念还有很多,比如“不预测天气,只做好耕营”“做好基本盘””活下去““做好今天,每天都是卖楼的好日子”等等。坚持本质,踏实做事,积极乐观又能居安思危,这种思维方式和做事理念都来自于万科的性格,也形成了万科的性格。

万科自王石以来,其理念就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并一直在超越自己。万科是首批上市的公司,代号000002。在当时还是小作坊式管理的时候,王石就用西方科学现代的制度来搭建万科。在中国第一代创业者都是家族式传承的时候,万科就建立了最高效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王石是万科文化的塑造者,就连他喜欢运动健身也影响了万科,万科提倡健康阳光的文化,公司经常组织运动节目,郁亮每天都要跑步,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一上台,个个身材都非常好。万科是一个对管理不断追求突破的公司,管理公司从管理自己开始,万科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能有所体现。有人说王石离开了万科还行吗?这句话不是抬高了王石,而是低估了王石。记得段永平以前投资过万科,他说了两个原因,第一他相信万科未来赚钱会比现在多得多,第二他相信王石。

更可贵的是,如今的万科,并没有止步于此,依然在思考未来,并不断超越自己。万科经过多年的努力,平台架构已经成型,万科找到了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舞台。万科不断进取的文化并没有随着王石的离开而丧失,而是继续保持,并成为了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我个人是一个喜欢琢磨事情的人,就我自己十多年的琢磨以及自己做事的体会来看。我有以下几条做事理念。

第一: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一个人停滞不前了,通常是自己没有进取心了,没有改变自己,突破自己的那股子劲了。

第二:遵循事物的本质去做事情。比如投资,我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偏离投资的底层逻辑。本质是最难做到的,也是最需要时间的,所以很多人喜欢找捷径去绕开本质,最后会发现,本质你绕不开,本质是最快的,也是最稳的,也是能让你走的最远的。

第三:低头做好当下的事情。任何长远的目标,都是建立在把每一步踏踏实实做好的基础之上,要不然只是梦想,永远实现不了。长远的目标不需要你仰头去看,而是要放在心里,然后去低头去行动。

而万科,这三条都具备。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事风格,每个公司也一样。有些人喜欢玩嘴炮,有些公司喜欢画大饼。有些人喜欢一夜暴富,有些公司喜欢高杠杆飙车。有些人顽固僵化,有些公司官僚老朽。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有些公司喜欢做假账。有些人不要脸,有些公司没有底线。真是什么人都有,什么公司都有。而我只投自己喜欢的公司,这种喜欢,不是感觉上的喜欢,而是理念,思维,价值观的认同,就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

倒不是说文化不认同的公司我就不喜欢,而是看不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每个公司也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反差太大的人,他也能成功,只是他玩的那些套路我完全看不懂,也理解不了。也许贾布斯也能成功,其实对于他个人赚钱来说,他也成功了,所以说每个人成功的方法不一样,只是有些人的方法,超出了我的能力圈,我就看不懂了。

好的文化,健康的文化,对一个公司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却是及其重要的。它能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公司的方向,做事风格。文化应该要凌驾于管理之上,有好的文化,就有了形成好的管理的肥沃土壤。没有好的文化,即使出现一个人改革管理,但是文化是很难扭转的,也很难长久。文化影响做对的事情,管理影响把事情做对,层次是不一样的。

而且一个公司有好的文化,出现错误时更容易纠正。就好像一个楼梯的扶手,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防止你偏离道路,并避免危险。一个公司有好的业务,就如同有一个很宽的楼梯,你掉下去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是如果没有扶手,总是感觉不踏实。如果再加上扶手,你才能走的安全,也走的长远。除非是茅台这样的公司,楼梯已经比八车道的马路还宽了,但这样的公司又有几个?

活到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别说改变性格,即使是纠正一个小小的坏习惯,也是极难的事情。想想改变自己有多难吧!就别说改变别人了。如果一个对你不怎么好的人慢慢对你好了,如果周围那些本来看不起你的人慢慢对你尊重了,这不是他们改变了,突然变得善良热情了,而是你变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随着强弱的变化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改变了自己,你的世界都会改变。但这世上真正具有改变自己的能力的人是极少的,所以成功的人总是极少的。 

公司也是如此,不要寄希望于一个文化不好的公司会变好。虽说业务具有先天性,但还可以转型(转型成功也需要强大的管理和文化做后盾才行),但是一个文化很差,管理平庸腐败的公司,你想要它转变过来,比业务转型还难的多,几乎不太可能。这需要强人把公司的制度,管理,价值观整个重塑一遍,而且要十年二十年长久的搞下去,以至于融入公司的血液,成为公司的性格,其难度可想而知,整个商业史上也找不出几个成功的案例。

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就如同对一个人的理解。你看准了一个人,认为他适合做这个事,把这个事交给他去办你就很放心,而不需要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因为你相信他,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你对这个人不理解,没看准,你总会有各种不放心,即使你派人盯着他,或者要求他什么事都要向你汇报,也没用,该出问题还是得出。那些会用人的领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会用人的领导,每天拿着放大镜盯着别人,任何不满意之处,或者受人挑拨一下,他就对这个人动摇了。

投资也是如此,我如果不认同一个公司的文化,我拿着这公司的股票总是会不放心,长期来说也拿不住。长期持股其实需要你和这个公司有很高的契合度,包括对业务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同,也要符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投资应该要抓大放小,把公司的业务和文化搞清楚了,大可不必盯着公司的一举一动,只需要看看核心的东西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有没有变化的趋势。反之一个人整天盯着公司的消息,季度,甚至月度周度数据,担心内部人员又搞什么欺诈行为了,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其实就是对大的事情,对核心的事情没搞明白。企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弥补战略上的无知,最终只是自欺欺人。如果投资一家公司把自己搞的这么累,天天拿放大镜盯着,我根本就不会去投。

只是市场上真正具备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极少,比业务优秀的公司更少,两者兼备的公司那是少之又少,两者兼备同时你又能理解,又在你能力圈之内的公司,那是极品,遇到极品而且又有合适的价格让你买入,就像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是你一生的机缘。遇到这样的机缘,你能把握而且知道珍惜,能长期拥抱不放手,那是你的造化。如何才能有此造化?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想要找到优秀的伴侣共度一生,你得自己足够优秀才行。

2020.11.22 梁孝永康写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

公众号:梁孝永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科希望能办民营银行 曲线救国实属无奈
王石:入股徽商银行是“曲线救国”
我挺王石
谈谈我认识的万科 加完班睡不着,想到哪写到哪。 1. 万科是过去30年最成功房地产公司,有一个很重要...
假如万科管理层全部被驱逐
永别了,万科董事长王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