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夕周记:新能源时代

说明:数据四舍五入得来。持股比例按照市值计算。年内涨幅指股价年初至今的价格变动幅度。少量观察仓不计入,收益率按照标准迪茨法计算。

本周卖出双汇发展,加上A股总市值12%左右的新增资金,买入了中概互联和三七互娱,成交均价分别为1.563元和19.21元。

截至本周末,A股收益8.5%,自本年最高点缩水约20%,B股收益20.4%,自本年最高点缩水约7%。总体而言,今年的持仓越来越精简,对投资过程中得与失的总结越来越深入。

一、茅指数VS宁指数

今年以来,之前众所瞩目的“茅指数”在下跌中逐渐迎来骂声,不断上涨的“宁指数”成为了市场新宠。从消费转向科技,从大白马转向中小创,这种变化在A股市场上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当然只有骗子和神仙才能精准踩中每一次轮动

最近本晨看了《追寻价值之路:1990~2020年中国股市行情复盘》这本书。只要多看看股市历史,就会发现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不多。三五个月内的收益率上下波动30%不是罕见事件,涨得时候叫人家小甜甜,跌的时候叫人家牛夫人,是股市中大多数参与者的常态,但那个女孩其实一直是那个女孩

二、新能源时代

最近和小伙伴们讨论新能源相关领域的投资,做了几家企业的简单梳理,不过,还是从最基础的知识积累讲起吧。

2015年,比尔·盖茨在TED大会发表演讲,呼吁建立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的医疗应急体系,以防类似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悲剧再现。但整个世界无动于衷,没有国家因此准备。5年之后的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带来重大损失。

智者之言,声犹在耳,而如今比尔·盖茨又四处奔走,呼吁建立应对气候变暖的减碳排放体系,以防气候灾难对全人类生存带来威胁。考虑到对上一次疫情危机成功的提前预警,本晨决定认真阅读比尔·盖茨的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并梳理了我觉得有用的读书笔记。

1.温室气体的作用原理

所有的分子都处在振动之中,振动越快,温度越高。

太阳以辐射形式不断向周围空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无法吸收辐射,不会导致升温,例如氧气,氮气等。而特定的、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加剧分子振动,导致自身升温,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大多数阳光穿过大气层直达地球后,地球会将阳光带来的部分能量辐射回去,而温室气体就会吸收其中一部分波长的辐射,导致温度上升。

在恐龙生活的年代,全球平均气温比现在高4摄氏度,鳄鱼这种冷血动物还能在北极地区随便爬。上一个冰河时代,全球平均气温比现在低6摄氏度,三分之一的陆地覆盖着两百米厚的冰层。

因此,全球平均气温上下波动2到3摄氏度足以对人类带来严重影响。

2.能源转型是漫长历程

能源转型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漫长过程。原因有技术限制,路径依赖,资本投入等。

首先,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进步十分缓慢。

我们的技术主要有三方面:能源,物质和信息。过去几十年信息技术指数级的飞速发展是科技树中的一个特例。戈登·摩尔在1956年预测,微处理器的计算能力两年即可翻倍。由于硬件公司一直在革新晶体管微型化的工艺,从而可以在相同的体积上封装更多晶体管,今天的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数量是1970年的100万倍,因此运算性能也提升了100万倍。

对比之下,1908年的福特T型车每加仑汽油可以行驶21英里,今天的汽车每加仑只能行驶58英里。70年代成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15%,今天的转换效率约为25%,理论上的最大转换值为33%。转换效率有所提升,但远远达不到信息技术动辄两年翻倍的指数级增长水平。

其次,任何像能源行业这样庞大而复杂的利益集团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抗拒改变。在利益的路径依赖之下,转型会非常缓慢困难。

还有,从经济特点而言,软件行业重研发而轻资本,分发一万次软件的平均成本比分发一次软件大大降低。而能源行业具有重资本的特点,兴建一万座煤电厂的平均成本与兴建一座煤场相比没有没有显著差异。投资者往往都有几十年运行周期的预期,不会因为技术的革新而随便更换设备。

3.五个问题的思考框架

一、减排数量占据510亿吨的比例有多大?

用比例思考而不是绝对额思考,这样可以对每一个领域减排计划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当下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每年5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电储电占据27%,制造业占据31%,种植养殖占据19%,交通运输占据16%,制冷取暖占据7%。

在这五个不同的领域,我们都需要有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配合。

二、减排计划在钢铁和水泥制造方面有什么应对?

交通运输碳排放只占16%,其中乘用车市场不到50%,也就是说,备受关注的新能源乘用车车哪怕全部替代化石燃料车,也只能减少8%的碳排放。

而钢铁和水泥的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即可达到10%,未来的人们将会建起更多的高楼大厦,任何减排计划都必须注重这方面的应对。

三、电量有多大?

1瓦特等于1焦耳每秒,1千瓦(KW)表示1000瓦特,功率1000瓦特的设备在1小时内消耗的能量即为1度,兆瓦(MW)表示100万瓦特,1吉瓦(GW)表示10亿瓦特。

粗略对比,全球需要消耗5000GW的电能,中国消耗2000GW,美国消耗1000GW,中等城市消耗1GW,小城市消耗1MW,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普通家庭为1KW。

听到1千瓦,想到一个家庭;听到1吉瓦,想到一个中等城市;听到超过100吉瓦时,想到工业化大国。

四、发电空间需要多大?

人们可使用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发电时应当考虑空间问题。不同发电方式的功率密度(瓦特/每平方米)差别很大。化石能源的功率密度为500~10000,核电为500~1000,太阳能为5~20(理论可达100),水能为5~50,风能为1~2,木材和其他生物质能小于1。

如果有人告诉你某种能源可以供应全世界所需,那么你得首先计算一下发电空间够不够。

五、减碳成本有多大?

经济学上有一个外部性的概念。煤电厂将滚滚烟尘排入大气却没有支付相应成本,给其他所有人带来空气质量变差的损害,这叫做负外部性。

大多数化石燃料的价格中没有弥补负外部性带来的损失,因此其价格相对于低碳产品更加便宜。想要降低高碳产品的和低碳产品的价格差即“绿色溢价”,有两种思路:一是提升高碳产品的价格,二是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

提升高碳产品的价格,需要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将损害环境的隐性成本显性化,例如中国最近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这个思路主要是政策发力。

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前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刺激推广,但根本上还是要依赖技术进步和经济上的规模效应。大部分低碳技术的投资见效都十分缓慢,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并不高,除非有显著的估值泡沫刺激大量资本的涌入。

绿色溢价的大小可以通过进行碳消除所花费的代价来间接计算。目前从空气消除1吨碳的成本至少为200美元,技术创新可以让这个数字降到100美元,消除每年510亿吨的碳排放就需要5.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我们不太可能在全球部署碳捕捉装置,在很多情况下从源头直接解决问题,成本会低得多。

但5.1万美元是个值得警醒的数字,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只有不断降低绿色溢价,让穷国也能支付得起,减碳行动的推广才有意义。

4.数据和细节

全球发电来源构成中,化石燃料占62%,这个比例已经有40年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水电16%,核电10%,可再生能源11%。化石燃料价格低廉,是发展中国家的首选。

但是全球仍有8.6亿人没有可靠的电力来源,其中6亿人在撒哈拉以南地区,7400万人在印度。

而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电价越来越便宜,按照购买力计算,美国2000年的电价只有1900年的200分之一,电力部分开支仅占GDP的2%。

“关灯一小时”这种活动可以用来宣传和感动自我,但实际作用不大。新冠疫情经济停摆时全球碳排放也只减少了5%。

风能和光能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2020年的生产成本只有十年前的十分之一。关键问题在于间歇性带来的时间差:白天黑夜的转换、季节性变化和极端天气。例如,德国在6月生产的太阳能是12月的10倍。

为了平抑发电和用电的时间差,我们需要储能。储能方案有:电池、抽水蓄能、熔盐储能、氢气储能。

比尔·盖茨在学习电池技术上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在投资电池类的初创企业上亏了很多钱。广泛应用在手机和电脑上的锂电池的改进空间非常小。目前技术路线下电池性能的提升只有几倍,而不是几十倍上百倍。

电池储能的成本十分高昂。日本GDP为5万亿美元左右,如果将东京3天的用电存储在电池中,其储容量超过全球10年的产能,购买价为4000亿美元,每年维护成本为270亿美元。

抽水蓄能:两个落差大的水库,发电多时抽水到高水库,用电时再放水发电。需要地质条件支持,目前装机容量占比很小,中国发电总装机20亿千瓦,只有4000万千瓦是抽水蓄能。

熔盐还要靠技术突破,氢能目前还太贵。

核裂变的推广应用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传播问题。生产每单位能源的死亡人数排名中,煤电为核能的35倍。但核电事故的恐怖印象在人心中的负面资产极大,导致其推广应用面临阻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头泰山:光伏概念主升大周期即将来到! 9月23日,三大指数震荡走高,创业板整体较为强势,涨幅近2%...
应当科学冷静地看待新能源的发展
双周能源要闻-第13期
泥说 | 光伏发电是水泥企业的优选可再生能源
联合国:可再生能源、核电、CCS需增3倍
第三章:气候对话中的五个关键问题 | 解读《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比尔·盖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