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第一篇临床SCI——切勿轻言放弃,自会柳暗花明
小小老夫子

本人是河北省内一所二本院校的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前些天我的第一篇临床SCI文章被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接受,虽然2015年IF只有1.6,但是自己已经很知足了,因为这是第一次书写英文文章,投稿国外期刊,因为之前没有师兄师姐国外期刊的投稿经验,所以自己也是一切从零开始。之前这篇文章我是写的中文的,觉得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于是投到了本专业领域的一个双核杂志,然而三天后给予初审退稿,意见是“该指标缺乏特异性”,的确这个指标在各种肿瘤中研究甚是广泛,但在脑血管疾病领域还没有研究,对于杂志社给予的意见我也很认可。但是当时看过一些国外文献这个指标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所以我自己就在想,都是与梗死有关,心梗都研究了,应该脑梗也能研究吧,而且我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于是,就跟导师说了我的想法,老师爽快地说,那你就试试,年轻人就应当多多尝试,不要怕结果是啥样,文章就是得多写,多改,不要停留在想的层面,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英文书写功底,二来即使被拒也能得到专家或者编辑部的一些建设性意见,对于以后文章的撰写也有帮助。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第一篇英文文章的书写征途:

因为前期看了一些神内领域较高水平的英文期刊,比如Neurology、Stroke等等以及目标期刊中的文章,学习了文章中的行文,给我的感觉是语句意思很容易理解,句式结构啥的都能看懂,如行云流水一般。前几天也看到了姚明在上海举办的ISAKOS大会上演讲稿也是如此,所以我感觉高水平的文章并不是那种用何种华丽的辞藻或者复杂的句式来彰显你的英语功底,但你最起码必须保证你的单词书写正确、同一句子中的前后时态一致、语句结构完整,减少Chinglish的使用

。于是我用2周的时间写完了文稿(并没有按照之前写的中文稿件进行翻译,而是重新书写,找了这个指标相关文章包括目标杂志,模仿文章结构,思路框架)然后就进行了投稿。

投稿过程:首先是要登录目标杂志的官网,注册账号并阅读“Guide for authors”一栏,相当于国内的投稿须知,并且有的杂志社在这个栏目里还有稿件状态的说明,比如哪一步的具体意思是什么。上传了word格式的cover letter,manuscript(只是文章内容和参考文献,与tables和figures是分开的),author agreement(扫描后的图片,放在了word文档里),tables,figures(假如有SPSS生成的图片,比如Spearman图,ROC图等,我也是导出后放在了word文档里)。至于cover letter的书写,园子里也有好多人分享过模板,我也是复制粘贴拿过来用的。上传word格式成功后,系统会自动转化成PDF格式,这里要提醒各位,由于我这个杂志是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之前在园子里看到过有的站友说上传稿件后然后确认PDF,等了好见天也没在自己账号上看到待确认的PDF稿件,原因就是这个PDF格式的稿件发到了通讯作者的账号里,这就需要你给通讯作者也得注册一个账号(如果有就算了),因为以后的所有稿件处理过程都是在通讯作者的账号上进行变更的,所以在这里着重提醒各位站友,貌似elsevier旗下的杂志都这样,如果情报有误,还望各位站友原谅。找到待确认稿件后,下载下来一定要让导师审阅一下,我就是没有,因为感觉老师太忙,而且之前中文的也看过,再者虽说英文稿件增加了一些内容,不过也是统计方面的东西,然而正是我的自以为是,导致了接下来的返修,如果导师觉得没有什么错误,确认提交就可以了。

审稿过程5.17上午约10点投稿的,状态:submission to journal;5.18中午状态改为with editor;5.21 under review;5,24 decision in process;5.27 Major revise;给出了5条修改意见,比较中肯,不难回答,主要问题是需要补充几例病人的基线资料,重新做一遍统计分析。还有就是补充从具有相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预后的病人与该指标关系的统计分析。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实验设计一定要严谨,或者说在实验设计的时候,前后不要自相矛盾,我就是个例子,比如我的纳入标准里写道3个月后的mRS评分>2分入组,而我在results里写道在随访过程中有几个人去世了,可能是当时写英文写蒙圈了,我当时想法是,这种事件的发生必须是到了3个月的节点才能入组,出院后1个月,2个月去世的不算,这会儿看来自己犯的错误好天真

。根据外审专家的意见,利用端午佳节3天的时间完成修改稿,让导师过目,确认无误后,5.31上传 revised manuscript(上传返修稿件的时候,我的这本目标杂志,要求上传cover letter 和response letter,前者是给编辑部的,后者是给外审专家的,但是这次的cover letter 可别跟第一次一样,包括开头,因为这次你已经知道了,是哪位编辑老师给你处理的稿件,此处可以根据编辑老师给你返修邮件中他的身份,比如有的是MD,那你在写返修稿件中的cover letter时就得“MD.+Family name(姓)”,此外这次不需要再上传版权协议,其余的跟第一次投稿一样)。至于response letter 我也是看过了站内一点之见即可成文老师张科宏老师的对于回答审稿人应当的注意格式,如何书写,以及书写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受益匪浅,由于收藏了好多他们的帖子,我这儿也不好找了,大家可以在站内搜索;6.1 under review;6.4 decision in process; 6.7 早晨 Accept

个人感受1、时间:初次投稿—返修—接受前后用时22天,也是我投稿到接受最快的一篇稿件。这本杂志是由日本学者主编的,处理稿件速度也很快,并没有对国人有偏见,选择这个杂志一是看到了审稿周期短以及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与我的研究接近;2、语言问题:虽说我大二的时候一次性通过四六级,但是其实好久没写过英文文章了,还是感到吃力,可能编辑部的老师和审稿专家对于英文要求不想欧洲或者美国期刊那么高,所以我的稿件并没有涉及到这个语言问题。其实刚开始,我也是抱着尽力写好的态度去写的,如果真的不行再找润色机构,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顺利通过了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的认可;3、Discussion书写:之前在园子里,看到各位发表过SCI的老师以及作为外文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经验,说discussion是很难写的一部分,于是我根据他们的经验(可参照“经验-写SCI文章要练“三招功夫”一文),并且参考了业内较高水平的Neurology、Stroke等期刊的文章讨论部分的书写,分层次,逐步深入,解释自己的研究结果。最终讨论部分也未作修改,一次通过4、关于Limitation:关于这部分可能大家平时书写的时候会参照一些已发表的文章,我也是如此,但是我觉得这部分也不要过于放大化自己的不足,虽说这样审稿人觉得你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很好,但是你过于强调自己的不足,也会让人觉得既然你这么多不足,那还为啥要写。举个例子,对于临床研究我们经常会说,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确实国内外好多人这么写,但是我觉得这个可以这样书写“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就是要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当然对于研究结果中,A组人群某个指标确实高于B组指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讨论部分也可以如此书写“扩大样本量去探讨这个关系是我们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我们有时候做不到多中心或者前瞻性,但是可以扩大样本量,有时候“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也可能是自身真的会去做,只不过没加主语,但是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惯性书写模式,写出了这句话,所以有些东西我们能去做,就不要把这件事甩给别人,毕竟我们发现了这个东西,我们更加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5、目标期刊选择:我也是参考了园子里各位老师的经验进行选择的,一是参考自己的研究跟哪些已经发表的研究类似,被哪本期刊录用,审稿周期多长,进行选择;二是,严格要求自身,提高稿件质量,比如写出3点多水平的文章,可以投个IF相对低一些的比如1点多,增加录用几率。6、国内期刊与国外期刊的投稿经验比较:之前也写过两三篇论著和一篇综述投稿国内杂志,毕竟作为省内二本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自己刚上学那会儿觉得能写一篇双核期刊的文章,自己已经很知足了,的确国内杂志审稿周期很长,作为双核期刊更是如此,个人觉得一是国内稿件量很多,而是审稿人有可能同时兼任几个杂志编委,自身事务也比较繁忙,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有需要审查的稿件,总之因人而异吧;二是,存在裙带关系,这个我觉得不可否认,毕竟咱们国家是个人情社会,所以如果存在这层关系会加快发表周期,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些稿件的质量也确实不低;三是,掏钱给中介就能发,这样的杂志往往稿件质量也不高,但是对于长期在临床学习的研究生来讲,苦于没时间去做研究,可能就会这样,毕竟是为了保证毕业。简要说一下我的国内投稿经验,一篇论著投到了《中华神经科杂志》,大约1个半月的时间就给了我外审意见,一味审稿专家给予退稿意见,另一位审稿专家给予返修,最终编辑老师给予退稿,这样的结果也能接受,毕竟我的这篇稿子跟这本业内排名第一的杂志的已经发表的文章设计大致相同,但是结果不同,以为这是个新颖之处,就投给了这本杂志,被退稿后改投了另外一个双核期刊,正在外审,期待好结果。另外一篇论著投稿了《医学研究杂志》,是科技核心(单核)综合类期刊,从投稿到接受大约用了1个月的时间,外审专家的意见也很中肯,当天就返修回去了,最后顺利接受。(5月2号投的,6月2号接受,18年1月见刊)。其实这篇稿件主要也是为了保证毕业,当时写这篇稿件的时候,也是按照双核标准来要求的,也是怕审稿周期长,怕最后被拒,所以就退而求其次,投了单核,以此保证毕业;还有一篇论著一退再退,哈哈,这一篇说实话,当时投的时候心里就没底,因为是属于我第一篇论著的附属产品,最后投给了自己学校的学报;综述是投给了《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双核),审稿周期大约21天,给予返修决定,这本杂志也是在园子里看到站友推荐的,确实审稿很快,如果有神经科的同仁也可以试投这本杂志(综述见刊稍慢些,毕竟一期综述文章较少,论著见刊较综述快些,平均3-6个月吧,大家也可根据已发表文章的文末的收稿时间和发表日期自己推算)。总之,国内也有审稿周期快的杂志,而且是好的杂志,我们也不要老是说我们国家科研环境如何不好,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坏就有好,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稿件厉害,那你就试试外文期刊。事物总会向前发展,环境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很难一步到位,所以不要对咱们自己的期刊失望,国家肯定会越来越重视的,明天会更好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导师,虽说平时我导师很忙,没时间管我,但是给予了我自由发挥的空间,每次找他咨询写作问题的时候也都是不超过10分钟,长话短说,因为确实太忙了(病人找他咨询问题,科室老师找他签字,还有其他科室事务等等)。但他告诉我,你还年轻,可能没有写作经验,第一次写成什么样都可以原谅,只要你认真对待了,多看,多写,多修改,再加上我给你的一些意见,相信会越来越好的,不要因为怕被拒稿而患得患失,要有年轻人精气神儿,失败的经验对于你以后的写作或者其他事情处理也都有帮助。确实是,大道理我们都懂,加之现在铺天盖地的鸡汤在我们的碗里充斥着,有时候我们看完后会激动一两天,可是时间不长,我们又“抑郁”了,作为我们年轻的一辈人,敢想敢做,不怕失败,才是我们的marker,不要怕写不好,看了那么多东西了,总结了那么多了,就开始写写看,你不着手永远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本来就不成功,还怕什么失败”。

因为我是第一次写经验分享,可能有些观点过于主观或者偏激,毕竟投稿经验比不上园子里各位前辈丰富,也没多少干货,鸡汤偏多些。还望各位站友多多包涵,希望对部分站友在选择期刊投稿的时候有帮助

。切勿轻言放弃,自会柳暗花明!各位站友加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SCI论文投稿,这篇文章都说全、说透了
如何发表SCI?
scie是sci吗?
SCI 论文发表省钱技巧
SCI文章被拒不可怕,策略得当终将发表
医学检验技术SCI论文有哪些期刊可以发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