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级实务重点提炼,精华的精华了】】
【初级实务重点提炼,精华的精华了】
 

章 总 论




  客观题占分比较多。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5题30分;判断题10题10分;计算题4题20分;综合题2题20分。
  在考试中,本着全面考核、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种命题性原则。

  
  本章总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鹊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二、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可以用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

  
  三、会计要素(重点)
  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四、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收入-费用=利润,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五、会计账户
  (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2)试算平衡;
  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的基本原理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余额试算平衡法的基本原理为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平行登记。

  
  六、会计凭证(重点)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共同构成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种类;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的审核。
  (2)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和种类;
  记账凭证的编制;
  记账凭证的审核;
  记账凭证的保管与传递。

  
  七、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的种类;
  (2)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重点掌握明细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3)对账和结账;
  (4)错账的更正方法(重点掌握三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
  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5)会计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会计账簿的更换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会计账簿的保管
  年度终了,各种账户在结转下年,建立新账后,一般都要把旧账送交总账会计集中统一管理。会计账簿由本单位财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部门保管。

  
  八、账务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九、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主体内容需要了解。
第 二 章 资 产

  本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所占分值一般在30分以上,计算题和综合题都会考查到。
  
  一、货币资金
  (一)现金清查
  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时,记入管理费用;
  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时,作为营业外收入。
  (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银行存款的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调整未达账项)。
  ①企业已收,银行未收。(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
  ②企业已付,银行未付。(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小于银行对账单余额)
  ③银行已收,企业未收。(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小于银行对账单余额)
  ④银行已付,企业未付。(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大于银行对账单余额)
  (2)余额调节表
  只能作为核对制用,并不能替代原始凭证。
  (三)其他货币资金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对于整个交易性金融资产,要从四个方面把握: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①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就是实付金额,这是公允价值的主体,但是实际支付的金额当中如果含有已宣告但未派发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代垫的股利或利息),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剩下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计入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当中。
  ②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并计入投资收益。实际收到时做处理: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出售时的公允价值(出售时实际收到的处置价款)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票据
  (二)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
  在确定应收账款入账价值时,应注意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商业折扣不影响应收账款的计价。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按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现金折扣,作为当期理财费用(即财务费用科目),计入当期损益。
  2.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企业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核算。
  3.期末应收账款的减值   
  先计算期末余额,然后计算出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然后进行比较确定是转回坏账准备,还是补提坏账准备。
  (三)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实际反映的业务是采购业务。
  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计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5.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五)应收款项减值
  1.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2.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准备科目期末应该有的余额=应收账款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
  本期应该计提的坏账准备的=坏账准备科目期末应该有的余额-计提坏账前坏账准备科目已经有的借方或贷方余额,计算得到的金额如果是正数表明要补充计提坏账准备,如果是负数表明要转回多计提的坏账准备。
  
  四、存货
  (一)存货成本的确定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采购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其中,采购价格是指企业购入的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其他税金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是指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2.存货的加工成本是指在存货的加工过程中发生的追加费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3.其他成本
  存货的来源不同,其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也不同。具体的说:
  (1)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
  (2)自制的存货,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实际成本。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按实际成本核算
  在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采用的发生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先进先出法
  (2)移动加权平均法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单价除不尽,需要保留小数点的情况下,先按结存的数量乘以存货单价,计算出结存存货的金额,然后倒挤出发出存货的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了解即可。
  2.按计划成本核算

  期末应该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的金额应该根据计算得到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乘以当期发出的存货的计划成本来计算的,其中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借方对应的就是期初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与本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两部分,对于本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额一定是要对应相应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如果是暂估入库的存货因为实际成本不能够可靠确定,所以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时候不应该予以考虑的。
  (三)原材料
  1.采用实际成本核算
  设置的科目:原材料、在途物资
  对于发生的合理损耗部分因为要记入到存货的实际成本中,但是此时实际验收入库的存货数量减少了,所以说它增加的是存货的单位成本。
  2.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
  设置的科目: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对于发生的合理损耗部分,也是记入到存货的实际成本即材料采购科目的,但是此时原材料是按照计划成本入账即等于实际验收入库的原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所以此时对于合理损耗部分其实就是作为超支差异记入到材料成本差异中了。
  采购时,按照实际成本计入到材料采购科目;入库时,按照计划成本计入到原材料科目,同时结转材料采购,入库时形成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超支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在借方,如果是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在贷方。
  发出材料时,按照相反方向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四)包装物
  核算的内容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计入到产品成本中;
  2.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计入销售费用中;
  3.随同商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中;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五)委托加工物资
  1.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构成;
  2.委托加工物资的会计处理。
  (六)库存商品
  1.库存商品的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或 =销售净额*(1-毛利率)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 【1- (期初购进+本期购进)/(期初售价+本期售价)】
    销售成本=(期初购进+本期购进)/(期初售价+本期售价)*本期收入
  (七)存货清查
  1.存货盘盈
  2.存货盘亏
  (八)存货减值
  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核算,要区分库存商品和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核算。
  存货减值核算的原理: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1.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初级会计实务中一般不会涉及有合同的情况,所以对于持有代收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市场售价-预计的销售税金;对于持有以备生产产品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售价-进一步的加工成本-产品销售时预计的销售税金;
  (2)然后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对比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时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成本-可变现净值,如果之前没有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那么此时就是计算得到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就是本期需要计提的金额,如果之前计提过,那么就需要跟存货跌价准备已有的余额对比看是需要做补提还是转回。
  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说明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应该为0,如果之前有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那么也是需要对比,如果此时存货跌价准备已经有的余额为正数,那么就需要做转回,转回后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0;如果是负数,那么需要补提,补提之后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0。

  五、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1)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①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权益法下,要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只要实现净利,所有者权益就是增加。
  (三)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作为应收股利单独核算,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在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方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四)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股股权投资
  在权益法核算下,需要用的科目:
 1.成本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损益调整
  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收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3.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
  1.初始取得时:
  初始取得时以实际支付的库存现金等的公允价值加上直接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然后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对比,如果前者大于后者无需调整,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需要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
  (1)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2)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贷:营业外收入 
  或者可以合并做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可辩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
  注意:如果支付的购买价款中包括已经宣告但是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是要单独作为“应收股利”科目核算的。
  2.实现净利润时,按照占有的份额确认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实现亏损时,按照占有的份额确认亏损,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0为止,做相反方向分录。
  3.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发生变动时,按照占有的份额,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
  或相反方向分录。
  5.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并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金额。
  6.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计提减值后不允许转回。
  
  六、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二)取得固定资产
  1.外购固定资产
  2.建造固定资产
  ①自营工程;
  ②出包工程。
  (三)固定资产折旧
  1.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2.折旧的计提范围;
  3.折旧的方法。
  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按照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及给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六)固定资产清查
  (七)固定资产减值
  
  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一)无形资产
  1.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具有可辨认性
  (3)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2.无形资产的核算。
  企业通过“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科目核算。
  无形资产的取得:外购和自行研发,对于自行研发的要通过研发支出科目核算
  无形资产的摊销
  3.无形资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将所得价款与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二)其他资产
 
 
第 三 章 负 债

   一、流动负债
  (一)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一般是“按期预提按季支付”。
  预提时,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
  (二)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
  1.应付账款的核算
  (1)货物与发票账单同时到达,待货物验收入库后,按发票账单登记入账;
  (2)货物与发票账单不同时到达,待月份终了时暂估入账;
  (3)应付账款一般按应付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如果购入的资产在形成一笔应付账款时是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的确定按发票上记载的应付金额的总值确定。在这种方法下,应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获得的现金折扣,冲减财务费用。
  (4)企业将应付账款划转出去,或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
  2.预收账款的核算
  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时,可以不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三)应付职工薪酬
  1.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付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其他职工薪酬。(教材143-144页)
  2.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1)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提取、结算、使用等情况。

  (2)发放职工薪酬
  注意: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时,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同时结转相关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应交税费
  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
  1.应交增值税的核算:结合销售业务来掌握。
  2.应交消费税的核算:结合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来掌握。
  3.应交营业税的核算:结合出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来掌握。
  4.其他应交税费
  (五)应付股利
  应付股利是指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认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付股利”;向投资者实际支付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付股利”,贷记“银行存款”。
  在会计核算中设置“应付股利”科目核算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定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付股利包括应付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应付给国家以及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利润等。应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利润也通过“应付股利”科目核算。
  (六)其他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是指除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应付、暂收款项,如应付租入包装物租金、存入保证金等。

   二、非流动负债和应付债券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种借款,一般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对外投资以及为了保持长期经营能力等方面。
  1.取得长期借款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2.长期借款的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数,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规定不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二)应付债券
第 四 章 所有者权益
  一、实收资本
  建议学员将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结合在一起。现在的资本公积,一个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另一个就是其他资本公积。在其他资本公积的考试中涉及到的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资本溢价和股本溢价。
  (一)接受现金投资
  对于非股份制公司,直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相对而言,股份制企业
  发行股票,则实际收到的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股本”。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如股票溢价发行的,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抵扣;股票发行没有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支付发行费用的部分,应将不足支付的发行费用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时,应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非现金资产价值(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三)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
  1.实收资本的增加
  (1)企业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的,与初次投资的处理原则一致。
  (2)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按转增的资本金额确认实收资本或股本。
  2.实收资本的减少
  股份有限公司以收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的,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依次冲减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相反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二、资本公积
  (一)资本溢价的核算
  1.资本溢价
  2.股本溢价
  (二)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
  主要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本书主要以权益法下,因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为例。
  (三)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核算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时,应冲减资本公积。
  
  三、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通过“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科目核算。
  盈公积和利润分配的相关规定,盈余公积的提取使用的规定和利润分配的顺序要明确。
  留存收益核算所设置的科目
  (一)利润分配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的决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
  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
  利润分配的总账科目:①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③盈余公积补亏④应付现金股利⑤未分配利润。
  企业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科目。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就是累积未分配的利润数额。
  (二)盈余公积
  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规定比例从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中提取。 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公司制企业按照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其他企业也可根据需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企业应设置“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等增减变动情况,并在“盈余公积”科目下设置“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明细科目,分别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项盈余公积及其使用情况。
  企业应核算对盈余公积的提取和使用情况。具体包括: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盈余公积补亏、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和以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留存收益的会计处理
第 五 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三个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收入、费用、利润历来都是重要的考试内容,计算题或综合题都经常涉及本章内容。
  
  一、收入
  按照收入的性质,可分为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而取得的收入。
  (一)商品销售收入:
  1.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
  (1)一般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一,在符合确认收入的条件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第二,结转相关的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
  (2)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的处理:
  企业对于发出商品,在不能确认收入时,应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借记“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结转销售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3.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的处理
  (1)商业折扣
  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预计可能发生的,在确认收入时,不考虑预计可能发生的现金折扣,而是按总价法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和应收账款,待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作为理财费用。
  (3)销售折让
  4.销售退回
  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销售退回,应分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1)尚未确认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将已记入“发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全额转入“库存商品”科目,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
  (2)已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除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增值税税额的,应同时冲减已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如该项销售退回已发生现金折扣的,应同时调整相关财务费用的金额。
  5.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销售方收到最后一笔款项时发出商品,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在此之前预收的款项作为预收账款。
  预收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
  发出商品时,首先,借记“预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其次,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
  6.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
  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是指委托方和受托方签订合同或协议,委托方根据合同或协议约定向受托方计算支付代销手续费,受托方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销售代销商品的销售方式。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将应支付的代销手续费计入销售费用;受托方应在代销商品销售后,按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方法计算确定代销手续费,确认劳务收入。
  (二)劳务收入
  1.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
  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为合同或协议总金额,确认方法可参照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
  2.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
  (1)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作出可靠估计的,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公式应掌握)。
  (2)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如不能可靠地估计所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亦即不能满足前面讲的四条中的任何一条,则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这时企业应正确预计已经收回或将要收回的款项能弥补多少已经发生的成本,并按以下办法处理:
  ①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已收或预计能够收回的金额确认收入,并结转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
  ②如果预计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的,则不应确认收入,但应将已经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核算:
  1.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会计处理
  
  二、费用
  1.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2.费用的核算: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三、政府补助
  1.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补助具有的特征: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政府补助通常附有条件、政府补助不包括政府的资本性投入。
  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1)财政拨款
  (2)财政贴息
  (3)税收返还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本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
  3.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根据配比原则,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
  注意:
  起点为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终点为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或被处置时(孰早)
  具体会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在发生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未来期间,按应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按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5.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对象通常是综合性项目,这种补助既与资产相关,也与收益相关。
  企业取得这类补助时,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如果难以分清的,企业可以将该政府补助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四、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1.当期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3.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第 六 章 财务报表

  在这章中,课本中涉及到的共有三张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资产负债表(注意客观题或计算题的出题)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面的内容,并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式。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方面。

  二、利润表(重点)
  根据收入费用利润甚至利润分配结合在一起,会作相关的业务处理,而后能够编制利
  润表(掌握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及相关的公式)。
  我国企业利润表的主要编制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现金流量表(主要以客观题出现)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分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说明: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项目
第 七 章 成本核算

  在本章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计算。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区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
  2.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区分为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成本与应当由其他月份产品负担的成本;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生产的产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二、生产成本的核算
  (一)基本生产成本的核算
  1.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在消耗定额比较稳定、准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成本)=该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成本)×分配率
  2.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应当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
  为简化核算,企业也可以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

  
  三、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
  
  四、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1.品种法
  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
  2.分批法
  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
  3.分步法
  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分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成本,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大量大批的机械制造企业等。
  
  五、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产品生产成本分析分为总成本的分析和单位成本的分析。
  1.总成本分析
  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2.单位成本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标准工时)×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   完   】
 
 
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

  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墟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 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 25,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 =-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撒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六、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

  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

  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

  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纺“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的基本规定

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支付结算的准确、及时和安全。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人凭以记载帐务的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一、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
二、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三、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四、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举例如下:
(一)阿拉伯数字中间有“0”时,中文大写金额要写“零”字。如¥1,409.50,应写成人民币壹仟肆佰零玖元伍角。
(二)阿拉伯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间可以只写一个“零”字如¥6,007.14,应写成人民币陆仟零柒元壹角肆分。
(三)阿拉伯金额数字万位或元位是“0”,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0”,万位、元位也是“0”,但千位、角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如¥1,680.32,应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零叁角贰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仟陆佰捌拾元叁角贰分;又如¥107,000.53,应写成人民币壹拾万柒仟元零伍角叁分,或者写成人民币壹拾万零柒仟元伍角叁分。
(四)阿拉伯金额数字角位是“0”是,而分位不是“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如¥16,409.02,应写成人民币壹万陆仟肆佰零玖元零贰分;又如¥325.04,应写成人民币叁佰贰拾伍元零肆分。
五、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前面,均应填写人民币符号“¥”(或草写:¥)。阿拉伯小写金额数字要认真填写,不得连写分辨不清。
六、票据的出票日期必须使用中文大写。为防止变造票据的出票日期,在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如1月15日,应写成零壹月壹拾伍日。再如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七、票据出票日期使用小写填写的,银行不予受理。大写日期未按要求规范填写的,银行可予受理,但由此造成损失的,由出票人自行承担。
提取精华部分
关于金额大写
1.关于整(正):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可以不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绝对不可以写“整”(或“正”)字。
2.关于“零”:数字之间有“0”,大写金额要写“零”;中间有连续几个“0”,可以只写一个“零”;数字万位和元位有“0”,可以只写一个“零”,也可以不写“零”;金额数字角位是“0”是,而分位不逝“0”时,中文大写金额“元”后面应写“零”字。


关于票据日期大写
1.月:月为壹、贰和壹拾的,应在前面加“零”
2.日: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加“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
企业购入股票如何编制会计分录?编制技巧,万万没想到
2021年初级会计实务模拟押题试卷答案解析
修改中的会计制度
《中级财务会计》重点整理
会计科目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