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演钦:苏家姐妹与中国女性审美

苏家三姐妹(左起:苏家芬、苏华、苏小华)



岭南画坛,苏家姐妹是不可绕开的所在。女性画人,本不多见,女性画人中功力深厚且独具面貌者,更是凤毛麟角。苏家姐妹在画坛可谓占尽风光。最难得的是,苏家姐妹,鼎盛一时,极尽妍态,将中国女性审美的诸般样态,全面覆盖。


所谓诸般样态,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类。如按性别类比,则可以归结为:阳性之刚,阴性之柔,中性之和,分别对应男性之雄壮,女性之温婉,以及中性之雍雅。


观苏小华画,如熏风中沐细雨,又如入狮子林听昆曲,便觉春色妩媚、清趣生发。观苏华画,如恍惚中忽对关公端坐,抬头望处,他也不曾瞧你半眼,却顿感肃然。观苏家芬画,既清新,又沧桑,既灿烂,复沉郁。


一幅画,如有性别之分,则苏小华画是为江南女子,温雅妩媚。苏华画是为关东大汉,雄肆奔放,突兀处似金刚之怒目。苏家芬画,乍看是男,细观为女,再看是男,实是英姿飒爽花木兰,似女似男,又男又女,深得中性之韵。


女人之秀美,男人之壮美,以及集合了女人之秀美及男人之壮美的中和之美,人间之美,大抵如此。








苏华作品


《红楼梦》里,作者曹雪芹把男人比喻为土,把女人比喻为水。此为男人之视角,目光所过,烙印如影随形,再也擦不掉洗不去。无论是黛玉之矫矫不群,还是宝钗之玲珑婀娜,还是王熙凤之狐媚惑主,均是曹雪芹对女性想象之投射。这种投射,由一点而生发,直抵银汉,再无边际。但最初之原点,仍清晰可辨,确凿无疑。苏家三姐妹,其审美之“原点”,是否亦如是?上述三种划分法,自然亦是男性视角。只不过,这一男性视角,是否具有普遍性,甚至将“女性视角”取代或抹杀?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断定“女性人造”,即“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就的”。从生物角度而言,女性相对于男性而存在,男性相对于女性而存在。然而,从文化上来说,女性相对于男性而存在,男性相对于自己而存在。女人是男人造就的。女性沦为男性的“他者”。这种“沦丧”的普遍性,似乎无远弗届、渗透一切。苏家三姐妹,尽管在审美情趣及艺术意境的表达上各有春秋、严重分化,是否仍然脱离不了这一“人造”体系?波伏娃站在已然“沦丧”的“他者”立场,悲天怜人中,是否存有偏见?


从绘画风格来看,苏华作品充盈着阳刚、霸悍之男性特质,假如是由男士所作,不致令人太惊讶,但偏偏出于一文弱女子之手,便足以令人称异。实际上,苏华作品之豪迈、霸悍,亦为一般男性画家所不及。苏华凭此赢得在美术界的一席之地,评论家们对此一片啧啧称奇。苏华在作品中刻意营造“伟男子”之形象与格局,背后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苏华有言:做人不可有霸气,画非有霸气不可。苏华的选择动机,表面上看,似乎是典型的“男性视角”。


苏小华作品则选择了复归女性的“传统”立场。这种立场,即以女画家之性别、身份,展现女性特有的个性、取向。这种审美取向,在苏小华这里,究竟是一种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


难以判定。










苏小华作品


苏华、苏小华两姐妹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成长,而在审美选择上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取向,是否说明艺术家的个人价值取向,更多地受到个人心性的影响,而与文化背景确实有“隔”?这一巨大差异,至少可以说明苏华、苏小华在艺术价值的取舍上,是相对自由的,是独立自主的,绝非仅仅作为“他者”而存在。


关于性别,一般的对新弗洛伊德理论的介绍是:儿童大多由女性抚养,无论男孩女孩在开始时爱慕的对象都是女性,因此男孩要成熟起来就必须否定母亲,女孩却不必否定母亲,结果是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男孩在成为男人之后,更关注个人,拒绝情感表达,总想通过社会上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导致了男性在公共领域的统治和仇女倾向。男女两性发展出不同的道德和理性模式,男性强调抽象原则,女性则更加关注具体情况。苏华作品,涉足的是画家普遍视为畏途的大写意,确实在强调抽象原则。苏小华则选择了接近工笔的绘画风格,对具体情况的关注,大异于苏华。苏华与苏小华,在审美选择上的分化,充分彰显了男性与女性在审美上的极大差异。但,所谓“女性视角”之类,在对作者性别有明确了解前,实是难以判断。


苏家芬呢?









苏家芬作品



“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


这样的表述,适合于用来打趣苏家芬的作品。因为从作品画面看过去,读不出是男是女的消息,也难以勾起人们对作者性别之联想。从性别因素来考量,它是中性的。


超越性别因素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并不鲜见。最常见的,是中国的佛像,佛像在形象上往往超越了性别上的男女分化,相反,是男女合一。书法史上有法帖名《秋深帖》者,亦是显证。这件法帖,署名管道升。内文写到:“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蹊跷的是:落款字迹颇模糊,署的虽然是管道升名字,但经过涂改的痕迹甚是明显。专家推测,或是赵孟頫代为回复家信,顺手署了自己名字,后来再改。管道升的字,学自赵孟頫,两人的字,自是一致的雍容高雅、不激不励,深得中和之美。故赵孟頫亦敢于代笔。


今人做艺术观察,多从社会学角度(如“女性人造”)切入,往往忽略了对艺术本体的考量。虽未尝不可,然对最重要的艺术消息,如不曾打探得半句,其精彩绝伦处,不曾得见,亦是憾事。何谓艺术本体?就是让艺术成为艺术的原因和理由,这一过程的发生,是需要介质的,人即介质,故考察艺术本体的显化,人是最重要因素。人性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复杂,文化不能全盘改造人性。打个比方:无论风雨如何侵蚀,石头还是石头,玻璃还是玻璃。艺术本体如太阳光芒,照射于石头或玻璃,折射出完全不一样的艺术现象。对艺术本体的尊重,能够让我们把目光投射回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人的身上,这是更为本质和重要的视觉。


苏家三姐妹作为典型个案,足证艺术之复杂多元。它的奇妙之处就是,所有的个体,都能通过艺术彰显其唯一性,绝非笼而统之的男女划分那么简单。时间万物有几多,关于艺术的传奇就有几多;人的心性有多灿烂,艺术的色彩就有多灿烂。






张演钦: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本文原载2014年9月珠海诚丰美术馆“苏氏三姐妹画展”画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带着健康携着画笔快乐地迈进2016(开卷语)
《苏家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在新会博物馆展出
【雁塔美术·人物】徐曼娜的书法及女性书写
华国锋的四个子女今何在?全都没有姓华,每个人都过得低调且朴素
奥运都结束了,为什么还是忘不了苏炳添的翘臀?
一旦开始性感,你再也毁不掉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