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门冬汤的神奇功效

一、古方简介

【来源】《金匮要略》。

【组成】麦门冬70g,半夏10g,粳米5g,人参6g,甘草6g,大枣4枚。

【功用】润肺益胃,降逆和中。

【主治】①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咳唾涎沫,短气喘促,咽喉干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胃阴不足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二、临床新用

(一)内科疾病

1.支气管哮喘

【案例】某女,51岁。患者喘促反复发作已经5年,此次发作1周,咳嗽痰少,喘促短气,经服氨茶碱等未效。胸透肺纹理增粗,诊见: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咳痰不多,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红,无苔,脉细弱。诊为喘证,证属肺之气阴不足,治宜滋阴润肺,益气定喘。方取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15g,茯苓12g,党参10g,百合、苏子各9g,法半夏、川贝母、五味子各5g,甘草3g,大枣3枚。

二诊:2剂后,喘促大减。原方加减,再服6剂,诸症消失[林长泰.金匮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1):31]。

【按语】《证治准绳》说:“肺虚则少气而喘。”该患者系久病肺弱,咳伤肺气,阴液亏耗所致之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而喘促,治宜用麦门冬汤加减。方中麦冬生津润燥;党参、甘草、茯苓、大枣补养脾胃,使中气充盛,津液上输于肺,肺得其养;半夏、苏子化痰定喘;川贝母、百合润肺化痰。诸药合用,共为滋阴润肺、益气定喘,故收良效。

2.支气管扩张并发症

【案例】某男,58岁。曾因发热咳血在某医院住院月余,归故里调养2周,复发咳血而急诊就医。诊见:精神疲惫,面色不荣,形体羸瘦,气促咽干,咳唾痰血相兼,亦见纯血鲜红,纳谷不香,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肺络损伤,治宜滋阴降火,宁络止血。处方:1西洋参、沙参、麦冬、桑白皮、黄芩、生地、山药、阿胶、甘草各10g,法半夏5g,大枣5枚。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仍咳嗽气促,痰中带血。药已中的,以原方随症出入而治,月余后面色转红,咳血消失,诸恙悉退。嘱常服六君子丸,以善其后[正光晃.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吉林中医药,1987,(4):24]。

【按语】患者肺阴素虚,今后失调,致使胃阴不足,(虚火上逆刑金,肺络受损,血溢络外而咳血。由此可知,上述诸症虽主要表现在肺,实本源于胃。方拟麦门冬汤主之,养胃益气,生津充肺,以清降虚火,宁络止血。此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举,故颇切医理,方证相宜,疗效亦佳。

3.肺脓肿空洞羊

【案例】某男,46岁,于1989年2月3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痰住某卫生院,诊断为肺脓肿,给予青霉素等药治疗1周,发热、咳嗽明显好转,患者因而放弃治疗。近半月低热不退,形体日渐消瘦。诊见: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午后潮热(体温38.5℃),咳嗽阵作,口干咽燥,不思纳谷,大便偏溏,舌红、少津,脉细弱。摄胸片示:肺脓肿空洞形成(空洞约2.5cmx 2.5cm) 。中医诊断:肺痈; 西医诊断:肺脓肿空洞。证属阴虚肺热,脾气不足,治以滋阴清热,培土生金。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金荞麦各15g,党参12g,炒白术10g,半夏、桔梗、炒枳壳各6g,炙甘草5g,大枣5枚,粳米30g。7剂,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白及粉6g,每天2次,开水送服。

二诊:药后,午后体温37~37.8℃之间,大便渐成形。再进7剂,热退,咳嗽渐止,纳谷增加。原方去金荞麦、炒枳壳,继续治疗半月,诸恙悉平。复摄胸片示:肺脓肿空洞明显缩小, 约0.5cmx 0.5cm。续予白及粉吞服, 1个月后复查空洞已闭合[雷耀晨.麦门冬汤新用.新中医,2002,34(8):65]。

【按语】患者病久失治,邪热伤津耗气,终致肺脾两虚,虚热内生。方中重用麦冬为君,滋阴清热;党参、白术、炙甘草、大枣、粳米,甘温补气,培土生金;桔梗、炒枳壳,消痈排脓,化痰止咳;伍金荞麦清除余邪,白及养阴生肌,以助空洞愈合;反佐以辛温之半夏,取其化痰降逆,且能防止麦冬过于甘寒伤中。

4.萎缩性胃炎

【案例】吴男,30岁,1988年6月10日初诊。胃脘不适、嘈杂、纳差3个月余,曾在某医院做胃镜等检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用甲氧氯普胺、维酶素及清热和胃中药治疗近1.个月未效。诊见:形体消瘦,胃脘不适,嘈杂似饥,不思纳食,恶心欲吐,口干咽燥,时嗳气,大便偏干,舌红、少苔,脉细。中医诊断:嘈杂;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胃气上逆,治以滋阴清热,降逆和胃。方以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30g,太子参20g,佛手10g,麦芽、白芍各12g,姜半夏8g,炙甘草、绿梅花各5g。每天1剂,水煎服。

1"二诊:服药7剂,嘈杂及恶心诸症均好转。守方加减治疗半年,诸症消失,形体渐丰。复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随访2年未见反复[雷耀晨.麦门冬汤新用.新中医,2002,34(8):65]。

【按语】患者平素嗜食烟酒,酒性辛热,易戕伤胃津,日久致胃阴亏虚,胃失濡润,胃气上逆而成本病,符合麦门冬汤的应用指征。故在原方的基础上,以人参易太子参,去甘温之大枣、粳米,加白芍、麦芽、佛手、绿梅花。方中重用麦冬,取其甘寒之性以养胃阴,姜半夏降逆和胃,麦冬得半夏而无滋腻碍胃之弊,半夏得麦冬而无温燥伤阴之忧;太子参、炙甘草,益气养阴,补气生津;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佛手、绿梅花,理气而不伤阴;生麦芽下气开胃。诸药相合,甘凉濡润,顺降胃气,药中病所,顽疾得。

5.高血压病

【案例】某男,42岁。自述5年前发现高血压,近2年来身体逐渐发胖,近月来胸闷痛,头晕,目眩,时欲呕吐,走路或上楼均气喘,伴烦躁,寐不安,多梦,纳呆。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滑。证属气阴亏虚,痰浊中阻,清空失荣。拟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30g、洋参5g、法半夏20g、天麻10g、钩藤15g、甘草6g、大枣4枚。2剂。

二诊:药后症减,眩晕少作,呕逆稍平,夜寐仍差。仍进上方,加百合30g、苏叶12g,2剂药后诸症大减。宗上方加减,共服30余剂,诸症若失[黄金林,等.麦门冬汤新用.新中医,1994,(5):56]。

【按语】“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此案气阴亏虚,挟痰浊中阻,用麦门冬汤益气养阴,重用半夏化痰降逆,故经月余调治而愈。

(二)儿科疾病

1.小儿厌食症

【案例】某女,3岁,于1985年10月13日初诊。患儿厌食将近1年,经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保和丸及干酵母、蜂乳、宝宝乐等治疗罔效,现仍不思饮食,每餐饭边哄边吃达1~2小时之久,食物进入口内,良久不能咽下,父母甚为苦恼。稍不如意则烦哭异常,大便常干,小便少,形体消瘦,腹软,唇红,舌淡红,苔白腐,间有剥苔,脉细数。证属胃阴不足,治宜滋养胃阴。拟麦门冬汤加减,处方:沙参15g,麦门冬、大枣、石斛各10g,陈皮5g,生地、石决明、花粉各6g,砂仁、法夏各3g,甘草2g,服5剂。

二诊:药后食纳稍有好转,烦躁减轻,舌淡红,腐苔转薄,脉细数。守原方去花粉,加淮山10g,续服5剂,已思食,烦躁除,舌淡红,苔薄白,无剥苔,脉细缓。上方去生地、石决明,再服5剂,食纳已好,精神面容均有好转。嘱其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唐国衡.麦门冬汤治疗儿科病症举隅.2002,18(6):67]。

【按语】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健脾之剂,今患儿舌淡红,苔白腐,间有剥苔是胃乏津液,釜中无水,不能腐物之象,厌食长久,“谷少胃薄”。源乏津亏,柔不济刚,肝阳偏亢,故烦躁易怒。方拟麦门冬汤滋养胃阴,再加生地、石决明滋肝潜阳,合少量砂仁、半夏、陈皮,既可芳化开胃,又可防止滋养碍脾之弊,消补并行,相得益彰。叶天士说:“食不甘味,舌苔颇浊,宜和阳明”,“胃为阳土,宜凉宜润”,验之临床,确是至理。

2.小儿盗汗症

【案例】某男,5岁,1983年10月26日因盗汗5天来诊。患儿于10月17日低热咳嗽,清涕喷嚏,口干纳少,舌苔薄白,脉浮数,诊断为温燥,服桑杏汤加味轻宣肺热,药后咳止热退。但近5天,每晚半夜睡中遍身出汗,叫醒即止,食欲不振,大便时结,身体消瘦,舌边尖红少津,舌苔薄白,咽红,脉细缓。辨为肺胃阴虚,阳失摄纳。拟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门冬、花粉10g,法夏5g,参须(蒸兑)、地骨皮、枣仁各6g,甘草3g,大枣5枚。每日1剂,共服3剂,汗止告愈[唐国衡.麦门冬汤治疗儿科病症举隅.2002,18(6):67]。

【按语】燥气当令,久睛无雨,阴逝之质,温燥乘之。但温邪得解,阴津未复,阴弱气浮故盗汗而作。服麦门冬汤则得其润,肺得其养,阴平阳秘,盗汗自止。

(三五官科疾病

1.鼻咽癌放疗后

【案例】某女,46岁,1998年6月5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鼻塞、鼻涕夹血,未予重视,1个月前右颌下出现肿块,在某医院诊为鼻咽癌,遂行放射治疗。放疗1周后,出现严重的鼻部、咽部干燥、疼痛等症,故邀余诊治。诊见:面色苍白,鼻咽部干燥疼痛,鼻涕带血丝,右颌下肿块、质硬,吞咽疼痛,不思纳谷,便干结,舌淡红,舌中间有裂纹,舌中后根苔白腻,脉细弦。证属气阴两,瘀互结,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太子参、沙参、玄参各30g,夏枯草、半夏各10g,浙贝母12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5g,炙甘草5g。3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鼻咽部干燥、疼痛明显减轻。惟大便干结,原方加瓜蒌15g,5剂,继续放疗。守方治疗月余,诸症缓解。随访2年,未见反复[雷耀晨.麦门冬汤新用.1新中医,2002,34(8):65]。

【按语】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临床观察发现,放疗过程中常出现严重的鼻咽部干燥疼痛。以滋阴润肺法为主治疗后,可减轻放疗不良反应,提高放疗效果。方中麦冬、沙参滋阴润肺;太子参、炙甘草益气养阴;玄参、夏枯草滋阴清热,解毒散结;半夏、浙贝母化痰散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解毒消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效。

2.神经官能症(梅核气)

【案例】某男,54岁。罹患慢性咽炎,咽部干燥不适,近2个月来,咽喉灼热,似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疑为癌症,赴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精神忧虑,身体瘦弱,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虚火上炎,法当清降虚火,顺气化痰。方用麦门冬汤加味,处方:党参、沙参、粳米、石斛各15g,法半夏、瓜蒌仁、山豆根、麦门冬、枳实、知母、甘草各10g,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连服14剂后,喉中梗物感明显减轻,仍咽部灼热,矢如羊粪。前法既效,毋庸更方,再加玄参10g,迭进30剂,喉中梗物感完全消失,余症悉平。随访未复发[正光晃.麦门冬汤临床应用举隅.吉林中医药,1987,(4):24]。

【按语】本例梅核气,为素体阴虚,虚火上炎,灼津液为痰,痰气上逆,凝滞咽喉所致;治用麦门冬汤加瓜蒌仁、石斛、知母、枳实,山豆根。法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以清降虚火为主,佐以顺气消痰,使气阴得复,咽喉畅利,故“咽中如有炙脔”感自除。

3.声音嘶哑

【案例】某女,42岁,营业员。旬日前因感风热燥气,始发热咽痛,声音嘶哑,用西药1周,热退痛消。但声音嘶哑反逐日增剧,伴少气懒言,语声低弱,痛苦难堪,咽干燥,喜冷饮,所饮较少,至夜尤甚,干咳阵作,微盗汗,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间接喉镜检查:“会厌轻度充血、左侧声带充血肿胀较甚,闭合差”。脉症合参,病位在肺肾,证属气阴两虚,阴虚火炎,气虚喉闭,治以益气宣闭,养阴降火。以麦门冬汤加味,处方:麦冬、麦冬、川牛膝各18g,枸杞子、熟地各15g,生地12g,大枣10g,白人参(另煎兑服)、法半夏、桔梗各6g,甘草、五味子各4g,服3剂。并嘱少语,禁食辛辣厚味。二诊:药后语言稍清,盗汗止,咽干缓,干咳阵作,大便三日未行。续方去生地,加紫菀9g、火麻仁12g,5剂后语清干咳止,大便日行1次,精神正常。惟咽中干燥未除,夜间稍剧,舌淡红,苔薄黄,脉细,以知柏地黄丸合玉竹膏服半月,善后而痊,随访未作[黄建林.经方治喉病三则.新中医,1988,(1):22]。

【按语】秋燥风热,首先犯肺,易伤气阴。始,虽风热已清,但肺阴被灼未救,继作声嘶咽干,语言难出。《伤寒论》6条曰:“风湿为病…语言难出。”肺为气主,肾为气根,肺之与肾,金水相生。肺之气阴两虚,则咽干夜甚,声嘶音低,语言乏力,干咳不止;肺病及肾,则腰膝酸软,微盗汗出。治遵《金匮要略》:“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以本方益肺气,养肺阴;加二地、枸杞填精益肾,牛膝引火归原,少佐桔梗开宣肺气,五味子酸收气阴,而获良效。

4.失音

【案例】某女,35岁,患者于10月下旬,因讲课后致声音欠扬,自买胖大海泡饮及服中药数剂,症状未见改善,昨日连上3节课后,晚上声音嘶哑不能出声,喉燥口干,轻咳无痰。舌红,无苔,脉细数。证属肺燥津伤,治宜滋阴润肺。方用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粳米各15g,玄参10g,法半夏、甘草各3g,桔梗9g,蝉蜕5g,大枣3枚。

二诊:服2剂后,能说出声但欠扬。原方再进3剂,讲话如常[林长泰.金匮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1):31]。

【按语】失音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机有属虚属实的不同。《灵枢·忧患无言篇》说:“能语言而无声音者,当责之脾肺。”又说:“人卒然无音者,寒热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阉不致,故无音。”本病例系语言过多,损伤肺气,燥热侵入,灼伤津液所致,故用麦门冬汤加减以滋阴润肺,使邪去音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麦门冬汤证治集要
阴虚症案例:肺阴虚
麦门冬汤
肺胃阴伤,气火上炎——麦门冬汤
中医入门  (八)
麦门冬汤主治肺胃阴虚而致的咽喉不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