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评】像南瓜一样活着,自然而然,静静生长,就很好

“原乡书系”在秋天诞生了第四本——《像南瓜一样活着》,正如书名一样,它似乎注定是属于这个季节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原乡,那可以是我们出生和牵挂的故乡,亦可以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我们正在尝试着用这些书里的文字,去构建和守住这个纯净的原乡。

《平淡之喜》里的流金岁月,沉静如海,在日常的底纹中,捕捉到了平淡的喜悦与细节;《河山册页》里的山水自然,是人心的宗教,是观照内心的向美之旅,值得我们一去再去;《陪花再坐一会儿》里“清晨下田干活,傍晚喝酒看花”的生活,勾起了每个人向往已久的田园梦。

《像南瓜一样活着》也将循着记忆中的山蔬野果、空山草木与人间月色,继续为远行路上的人唤回心灵的原乡。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像大地上的万物生灵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过每一个季节,在属于自己生命的一隅,自在随心,尽兴生活。

「这一生什么都忘了,但家乡的菜总也忘不掉,它好吃,养人」

父亲母亲这几年住在乡下,都是吃自己种的蔬菜,听他们讲那些蔬菜的播种与生长,就像讲自己的另一些孩子,更能让他们感到牵挂、安慰和满足的孩子。有时我也会想,老的时候,就回乡下住吧,在父母种过的土地上继续种植,让根回到童年生活的地方。”

理想的晚年生活,莫过于回老家种菜。这是最近重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后,迫不及待就与朋友分享的心思。后来翻翻所关注的抖音美食博主,几乎大部分也都真正地生活在乡村。这些人拍摄的种菜、采摘、做饭的视频,可能远没有李子柒那么精致。但粗野的乡音,小小的菜园,随性而插的篱笆架,冒着热气的灶台,反而恰如其分地把农村最原始、最烟火气的景象呈现了出来。

生活的本意,始终在家门后。山蔬野果生于大地,长于大地,经受风雨的沐浴,贮藏自然的情感,野性的精神,真正值得我们去怀念与回味。菜园里,泥土中,露珠昆虫,四季晨昏。回到父辈耕耘的地方,用年轻人的方式生活,似乎成为了一种时髦的风潮,互联网中充斥着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描摹,让人心驰神往。

荠菜、地耳、马齿苋、蕃饴、豌豆花、板栗瓜、佛手瓜等,“山蔬野果”一章,项丽敏写到需要父亲照料的同时也陪伴了父亲的菜地,写到她与父母在乡村一起生活时种过、见过、吃过的这些野草、野菜、野果。这些过去常见如今稀罕的饭桌常客,让人垂涎三尺。味道是一个人的最初记忆,它从家的源头出发,任你山珍海味席,难替家乡菜根香,谁都无法忘记。“一个人生活在这世上,之所以留恋,之所以感恩,就是因为这些朴素又有甜意的食物,和朴素又有甜意的亲情。”项丽敏如是说。

在农村,种菜如同一场不拼时间,不求速成的“修行”。你想要收获什么,就需要种下什么,然后抱着期待日日耕耘,土地是个哲学家,它总是在诠释简单质朴的道理。“系着厚围裙的老妪憨憨的,施肥的动作也缓慢,慢中又显出郑重,仿佛正在做的是一件极大的事。这慢使周围的事物也静下来,连经过菜园的风也静了,轻轻地,踮着足尖,走过白色的萝卜花,再走过黄色的白菜花。”

因着编了这本书,最近反复地阅读,亲切熟悉的菜香常扑面而来,也越发迫切地想回老家尝尝父母种的菜。门口的菜园,永远都不缺果蔬。田里的野菜都可以凑成一盘美味,做法多样,凉拌、包饺子、蒸包子、做菜蟒。最近老家疫情严重,打电话问蔬菜粮食是否充足,母亲说菜园里的菜根本吃不完。在乡下生活几乎不需要太多的钱,做饭的话,去地里抓两把青菜,肯定饿不着,又好吃,又养人。

  清新鲜美的野菜,既抚慰过曾经的节俭岁月,又在如今富足的时光里成为人们心头不舍的追忆。大灶台和风箱成了旧物,孩子长成中年人,甚至不会再对野菜感兴趣。何以怀旧?恐怕,种菜,或者围观别人种菜,是一种最方便妥帖的方式了吧。说到底,我们怀念、迷恋的那些味道,不过是怀念与迷恋那些人、那些事。

「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童年获取的经验足以受用一生。成年之后,不可避免感到孤独或抑郁时,就本能地寻一条通往自然的小道,走进去,走进去。置身鸟鸣雀飞的山野,呼吸着草木在阳光下弥散的宁静香气,瞬间就返回到童年的情境,阴霾散去,目光清亮,身体也轻盈起来。”

项丽敏无疑是个自然主义者,与梭罗、普利什文、法布尔一样,她笔下的一草一木,皆来自她虔诚地观察、贴心地凝视、细微地体认。她曾长期独居在太平湖畔、浦溪河边,用多年的时间接近、拍摄身边的植物世界,吸纳山野和草木的气息。她把姿态摆得很低,俯下身去,甚至贴在地面上去吸纳草木的气息,低处的草木成了她精神的高地。

 临湖而居,有万般自在。她沉浸式地记录了草木绿色的呼吸和芬芳的笑容,为一朵小花沉思,向一丛小草致敬。她写过不少植物,都是身边常见的,有野生,有家养。看见了就写,用散文写,用诗写。在书写它们前,先打开感官,去体会,去看,去闻,去触摸,仿佛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能够爱,也愿意付诸爱的人。

罗朗·古内尔说:“大自然只对有心停下来倾听的人展示它不为人知的一面。”项丽敏的散文也在树立一种自然主义,她力图探索和记录人与自然、内在心灵与万物的微妙关联,将大地上那些看似卑微的葳蕤生命容纳到内心深处,并探寻潜隐期的“真、善、美”,还常常将柔软的笔触探向那些被人冷落的植物。

她写过一种叫地耳的植物,它还有个不太雅的名字——鼻涕菜,对于这些摊在地上、被路人踩过的东西,她会去听、去触摸:“苏醒过来的地耳到处漫游,伸向泥土的每一寸缝隙。春天的土地充满了秘密的声响,这是万物的心跳声,只有把耳朵紧贴地面,屏住呼吸,才能听到。”

 家乡的一草一木,是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记忆。项丽敏写草木,总也让人怀念起乡村生活的童年经历。年少时无数次跟着爷爷去田间割草来喂牲口,河溪边、玉米田间、干涸的水沟里,多年过去,还记得它们的模样和气味,佩服它们的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但我至今仍叫不全那些野草的名字。从这本书中随手翻开一页,那些精彩生动的描述都有真实的来历,那些散落在山野间的野草野花,都有过她为之命名的喜悦。

草木无声,曾融入了我们每一日简单的生活里,在与草木相伴的光阴里,都有草木香气的滋养。倾心贯注事物微小而惊心的生长,用心感觉日常生活的本来模样,其实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品格。寻常草木内蕴自然的美好精神和处身的智慧,我们或许应该沿着植物走过的路,向草木借取灯盏,照耀前途。

「守住内心的生态,在属于自己生命的一隅,一日一日细细地过」

“想起电影《云上的日子》里的一句台词:“樱桃树若能吃樱桃岂不快哉,你就像自给自足的树。”樱桃树可以吃自己的果子,李树可以吃自己的果子,你也可以。用自己结的果子喂养自己,自给自足地生活着,岂不快哉?”

项丽敏为了内心的安宁与写作的平静,基本长期远离都市,独居湖畔十多年,她找到属于一个人的桃园,记录四季变化,倾听鸟鸣,俯身观察一朵花、一株草。因此,项丽敏笔下的村庄、田地、河流、谷地、花丛、矮树、浮云、游鱼……才有一种尽兴活着的安然和愉悦隐含其里。

有的时候,我希望自己活得像南瓜,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在秋天的时候躺在地里,红得像瓦。书名取自诗人红土的这首诗,恰当地传达出本书的核心主题。虽然书中有山蔬野果,有空山草木,也有人间月色,但在项丽敏看来,它们本质上并没有差别。人也一样,贫与贵的差别也只体现在表面。命运内部的起伏,生命最终的归途,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无数次思考过一个问题,到底要怎样生活才好?——就像南瓜一样活着吧。为何要像南瓜一样活着,红土的诗道明了,这本书里写到的所有草木虫鱼也道明了。或许南瓜只是万千植物中极其普通的一种存在,却代表了万千植物极其坚韧且低调的共有品性——自然而然,静静生长,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活着,就很好。

“静”的方式并非愤世嫉俗、自命清高,而是选择回归更自然平实的生活,舍去对外物的迷恋,才有探索内心的可能。项丽敏说,一个人不必一生住在湖边,也不必像我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住在湖边。当然,如果你愿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人的生存成本原本可以很低,抛开生活所不必须,不管是在终南山,或是在城市,都可以简单地活着。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坚定地生长。“他总是告诉我,要缓慢而坚定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因此,请缓慢而坚定的活着吧,或许你根本不需要借山而居或临湖而居,也不需要依靠外部环境让自己活得更好,就用自己结的果子喂养自己,自给自足地生活着,你可以自己成为一座山、一片湖。

项丽敏,七十年代出生,自然文学写作者,曾生活于皖南太平湖畔,现居黄山北麓的浦溪河边。长期对故乡和自然生态进行细致地观察、拍摄和记录,同时正视人的内心与精神的生态,在生活美学领域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临湖:太平湖摄手记》《器物里的旧光阴》《一个人的湖》《山中岁时》《浦溪河的一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坡下有1种“算盘子”,果子粉红色,比山莓珍贵,看到请珍惜!
在阴湿的山沟里,有1种野果像“南瓜”,果子比山莓鲜艳,珍贵!
奇特的1种“野果”,被称为“算盘子”,果子像“小南瓜”,珍贵
它的名字叫算盘子,果子长得奇特,治疗牙痛很管用,你家有吗?
农村山上野果,童年见过的几种果子,卖25块钱一斤
这种长得像枸杞的一种野果,价格比枸杞还贵,光是一斤就要卖50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