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丁真背后的男人':曾经的上海白领 如今是开了挂的'宝藏大叔'

'丁真背后的男人':曾经的上海白领 如今是开了挂的'宝藏大叔'

看看新闻Knews
2020/12/08 11:16

12月5日上午,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藏族小伙儿丁真,再次出现在主流媒体的网络直播中,他带着看看新闻Knews记者探访藏房,亲手捏制糌粑,与网友分享藏家传统。在轻松地调侃中,丁真露出腼腆的笑容。

半个多月以前,一名摄影师正在理塘寻找“世界高城的微笑”,他用镜头捕捉下这份质朴纯真的高原笑容,在社交媒体上瞬间打动无数网友。

很难想象,此前二十岁的丁真只是大山里的放牛娃,而现在他已经在抖音、快手、B站、微博等多个平台累计拥有超过六百万粉丝,受到海内外媒体持续关注,外交部发言人连续发推点赞。这个非典型的康巴汉子,已然成为浏览量过亿次的“顶流”网红。

丁真一夜爆红后,很多人担心这个淳朴的藏族少年会像“不打工男”、“小马云”一般红极一时,只是昙花一现的存在。然而理塘,这个今年二月才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重点县文旅企业,却当机立断签下丁真。11月17日,网络走红一星期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丁真正式入职国有公司理塘文旅,成为每月可领3500元工资,有五险一金的本地旅游形象大使。

随后丁真账号在全网开通,11月25日以丁真视角拍摄,充满自然与人文魅力的《丁真的世界》迅速上线,灵活运用“家乡梗”,引发各地文旅接力蹭热点等一系列具有网感的操作,让丁真在持续收获巨量关注的同时,也使景色优美,却偏远、闭塞的理塘成功出圈。到12月以前,关于丁真家乡网络搜索量提升620%,是国庆期间的4倍。

如果说当初丁真闯入摄影镜头是一场偶遇,那么之后几乎每一次话题的引发和热搜的诞生,都离不开背后团队的精心筹划。丁真入职前后的两个星期,理塘文旅的二十多名工作人员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而这家小型地方文旅的老总名叫杜冬冬,他曾是一位上海白领。

2000年,当丁真在理塘格聂雪山下的牧民家出生时,21岁的南京人杜冬冬正在河海大学修读工程学本科,虽然是标准的工科男,但他却是个博览群书的文艺青年。大学毕业后,杜冬冬凭借优秀的外语能力进入上海宝钢,当起了专职翻译,曾全程参与世博会前有关钢厂搬迁的三场谈判。

工作之余,杜冬翻译了奇幻文学之父C.S.刘易斯的经典巨作《黑暗之劫》,以及艺术史《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他还自学了日语和西班牙语。

每周末,生活在青浦的杜冬冬最喜欢逛展和近郊游,在上海的七年时间里,他基本将周边所有的古镇、特色街区、小众景点看了一遍,每到一处都会写下心得日记。

2007年,杜冬冬利用假期踏上了西藏“朝圣之旅”,8月2日杜冬冬抵达川藏线上的最高县城、海拔四千米的理塘,恰逢当地举办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一位翩翩起舞的康巴姑娘,令杜冬冬倾心难忘,她的名字叫曲西。杜冬冬在书中描述:“她有着水晶般深邃的眼睛,油亮的辫子垂在番红底金花的藏衬衣上”、“我像螟蛉一般飘飞着,沉了进去。”,从此以后每年杜冬冬都会到理塘小住一段时间,他认识了曲西的所有家人,享受着在理塘岁月静好的慢时光。

许多年过去,杜冬冬将自己对曲西姑娘的情感,结集为一部十四万字的《康巴情书》,只可惜曲西姑娘没有接纳这份深情,两个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2010年夏天,对藏地生活充满向往的杜冬冬,辞去了上海的翻译工作,移居西藏当起了记者,并很快成为当地旅游杂志的主笔。

西藏独特的人文、宗教、建筑、戏剧、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着这位笔耕不辍的探索者,他非常享受融入藏地的生活,在描写西藏林芝错高村的文章中,杜冬冬写道:“狗从洞里爬出来叫,马在地上打滚蹭痒,男人别着腰刀走上台阶,女人擦洗供佛的静碗,整整齐齐如鱼鳞一样放在阳台上。”在描写藏式食物时,他的文字灵动入微:“阿佳玉珍解开“退”(臭奶酪)的塑料袋,顿时感到这坏脾气的奶酪长出了手指,猛戳你的鼻头。初入舌尖,你像是一脚踢开了一扇久已关闭的铁锈门,闯入了久已荒芜的花园,野草、苦葱、剑麻和蒜等植物疯长,爬满花园,在你脚下破碎,摇曳出令人晕眩的气味,这花园就是你的舌。你不由自主地向草丛深处走去,直到野草及腰,看到女巫在野草丛中跳舞。”

2018年,从西藏大学读完宗教学硕士后,杜冬冬回到理塘,帮助当地打造旅游公号。彼时,政府背景的理塘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刚组建不久,正在寻觅具有文旅策划经验和运营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担任总经理,地方领导立刻想到了从上海过来的杜冬冬。虽然骨子里非常文艺,擅长旅游策划,可杜冬冬还从未有过管理经历,一开始他非常犹豫,但不能辜负理塘对自己的期待,而理塘之美,也确实值得认真发掘,于是杜冬冬下定决心,边学边做,努力扛起领航理塘旅游重担。

在理塘县城入口,有一处“此生必驾318川藏线”的标识,这里海拔4000多米,既是318线上最高的城市,同时也位于318国道和通向稻场亚丁、香格里拉的217省道交叉处。向来被称为高原东部的十字路口。从理塘到成都的距离近600公里,车程需要九个多小时,距离拉萨1500公里。藏族诗人仓央嘉措一生从未到过理塘,却留下了最浪漫的诗句:“白鹤啊,请借我一双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只到理塘转转便回。”

杜冬冬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走进理塘,牧民三三两两骑着马从土路上走过,仿佛看到了西部片里的场景。而现在城市化进程已无可避免,勒通古镇的藏族居民在喝酥油茶的同时,几家街边小店里也冒出了咖啡香气,有条件的藏族家庭都到省会成都买房置业了。但理塘的慢时光依旧不会改变,杜冬冬上任后的首要工作,是梳理当地的旅游文化价值。

理塘拥有丰富的自然之美,在《丁真的世界》纪录片中,出现了草原、湖泊、温泉、寺庙、藏乡等等唯美的风光,如此美景在西藏并非罕见,理塘给来往于此的旅行社和自驾游客留下的印象,依然是“高”,虽然坐拥“世界高城”的美誉,却很少有游客愿意专门为理塘而来。从事甘孜旅游地接服务的藏羌之旅负责人梁先生表示,作为前往稻城亚丁或香格里拉的经过地,每年理塘都会迎来百万以上客流,但许多旅游客车、自驾车途经理塘时,仅仅只是刹脚油门吃个午餐。甚至连镜映蓝天的格聂之眼、繁花遍野的藏巴拉花海,也难以挽留游客匆匆离去的背影。

受制于交通、海拔以及气候等诸多条件,这里的藏族牧民祖祖辈辈过着逐水草而栖,自给自足的生活。像丁真一样的山里娃,从小就会砍柴、放牛,摘野菌,早早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一份统计显示,二十年前,理塘县农村总人口的96.75%,几乎都处于绝对贫困状态。2006年,《四川省理塘县贫困状况调查》曾用“任重道远”四个字来形容当地的贫困问题。农业在当地难以大规模发展,政府重点依托旅游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从众多藏地奇观中脱颖而出,让理塘变成真正的旅游目的地,继而带领居民共同富裕?杜冬冬认为,理塘除了需要加强推介绝美风光,更要融合发展具有体验感的人文景观。近年来,各种脑洞大开的“微型博物馆”,开始在各国流行,不需大空间无须高投入,就能突破传统博物馆的时空局限,将文化普及大众。比如英国约克郡的“电话亭博物馆”每次只能容纳1名观众,展品却十分丰富,有老照片、蚀刻玻璃、珠宝等,展品每季更换一次。二战之后,芬兰人在农场劳作时,会将挤好的牛奶放在木头搭建的平台上,由卡车前来装运,在芬兰的坦佩雷,就保留了一座纪念这段历史的“牛奶平台”微型博物馆。

理塘拥有众多面积宽大的藏房,能否利用起来?经过理塘文旅团队反复研讨,收集藏族旧式民居,改造微型博物馆,集群式反映康巴文化生活,以及藏地风土民俗的设想,在勒通古镇的千户藏寨落地。

千户藏寨,位于理塘县城北老城区,由13个古藏寨的4000余户藏房集中而成。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打造,2019年4月20日,首座占地两百多平米的康巴人博物馆正式开馆,这间微型博物馆由400多年历史的古屋改造,遵循传统,聘请当地老人,学者作为造型顾问,按照康巴人的面孔特征定制了21尊蜡像。发动理塘本地居民,征集氆氇、羊皮袄,金花帽等老服饰及生活用品,第一次将康巴藏族的面孔和藏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以蜡像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袖内交易、弹弦子、饮酥油茶、羊毛编制、婚俗等场景,将康巴人过去的生活,栩栩如生的还原。

随后仓央嘉措微型博物馆、318旅行记忆博物馆、藏戏微型博物馆、喜马拉雅声音微型博物馆、黑陶和纺织馆、天葬微型博物馆、藏医微型博物馆、朝圣微型博物馆等8座微型博物馆相继在千户藏寨呈现,预计未来两年,理塘还将继续打造不同文化主题的微型博物馆,进一步丰富藏寨景观。“游客来到理塘旅游,可以入住在本地居民家,穿上藏袍,体验最地道的藏家生活”,“在勒通城里可以逛各种微型博物馆,进藏前就能对藏族文化,各种风土人情做全面了解,要是出城可以看雪山游草原骑马置身高原天地间。”理塘文旅董事长张玺说道。

而对心系理塘的杜冬冬来说,理塘的成功出圈,来源于当地一以贯之求发展的决心。成功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原由。偶然的是藏族小伙儿丁真“甜野”的笑颜,意外闯入摄影镜头,开启了一段“顶流”奇遇记。而背后的必然则是理塘这几年用心发展文旅产业,不断增强对外界的吸引力,才有机会让丁真被“世界高城的微笑”采风团队发现。今年理塘首次推介千户藏寨,就吸引了超过10万名目的地旅行游客。根据《甘孜日报》早先报道,2020年理塘县旅游目标为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

2020年6月,畅销方言自传小说《小时候》的作者,微博大V桑格格,时常收到来自理塘的风景照片,以及牦牛肉、雪菊、贝母、牦牛奶檀香皂等包装完好的高原特产。寄件者是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濯桑乡下汝村第一书记任敏。这个92年的女孩因为总是背着双肩包,被当地老乡亲切地称为“背包书记”。背包书记时常与桑格格分享扶贫过程中遭遇的困难,询问如何对特产包装进行升级,怎样缩短邮寄时长等。因真诚而感动的桑格格,在今年618网购节期间,主动帮理塘和理塘的旅游土特产做起了宣传。

理塘另一件受到外界关注的事情,是7月29日至30日举行的“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之最美康巴汉子选拔大赛”。

康巴汉子是康巴藏族地区俊勇男子的统称,主要分布于四川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市等地,以身材高大、形象威武、性情豪迈、行事粗犷而闻名天下,崇尚英勇无畏,敢于决斗拼争,喜欢自由行走,善于经商,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和“吉卜赛人”。然而勇武阳刚的康巴汉子没能火起来,康巴“甜野”男孩丁真,却因意外走红收获万千瞩目。

杜冬冬一再强调,签约丁真,是对藏族牧民孩子的保护。目前公司已经谢绝了许多选秀公司、综艺节目的邀约,希望把洪水一样的流量,变成水库式的流量进行蓄水,而不是哗的泻完。

重要的是将丁真逐渐塑造成为代表理塘旅游、公益、文化的多元符号。在理塘文旅公司的安排下,丁真已经加入仓央嘉措博物馆工作,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汉语,练习写字,通过“理塘丁真”的多平台账号发布动态,参与直播,保持与粉丝交流。自称“文艺中年”的杜冬冬,期待丁真未来能够成为理塘的“双眼”,通过丁真的眼睛,把他所看到的家乡的美好,分享给世界。今后说起理塘,人们会想到丁真,游客既为丁真而来,也为体验“丁真的世界”而来。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彭晔 游明灵)

内容来自看看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理塘,遇见仓央嘉措
再看丁真:一个“高高原”县城的试验与破冰
理塘这家微博物馆,为世间保留一份川藏记忆1
书评丨“丁真背后的男人”给理塘姑娘的15万字情书,到底写了些啥?
让你冒着高反选择停留的,是理塘的城北,一处了解西藏的打卡地
丁真幕后“老板”才是宝藏,为藏族姑娘写15万字情书、远走千里,简直是绝世痴情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