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丁富家族是汉族

杨丁富公乃黄帝、唐叔虞、伯侨、杨震后裔,但是入黔后后裔与各少数民族通婚,数百年后因夷化因素,族别引起了争议。一些穿青人士认为整个穿青人都是土人,土佬,思播流裔,不是汉族。笔者认为杨丁富家族是汉族,穿青是不同民族之共同体,杨丁富公家族至少是穿青人中的汉族。

一、洪武调拨征南事件证明了丁富公家族是明军后裔,那就是汉族。

据《明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中《纪事本末》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麾下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下进攻云贵地区,意图消灭当地的残元势力,统治云贵。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在清除了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势力以及镇压了云贵高原的起义后,为了避免这里再次成为中央权力的真空地带,朱元璋决定把足够强大的军队留下,屯兵驻守,威慑四方。在这场战争中,杨氏明《腾龙公序》(祖籍地流长四房杨开芳处留存)云丁富公是指挥使,丁富、丁贵、丁山及丁富子杨胆随傅友德、沐英调拨征南,杨胆生杨发,杨发迁流长杨家山生八子瓞绵至今,一些处迁谱上丁富生长胆,次花(寨拱谱)或丁富弟胆、发(白甫河谱,估计入黔三人,忘了丁贵丁山就把三辈人写成三弟兄)这是回忆有误造成的。据周氏秦氏族史载,周必贤先是七星关卫指挥使,丁富公副之,后其任贵州都指挥使,其子周友铭任七星关卫指挥,仅丁富,朱显忠副之。有人讲周氏族谱不可信,贵州指挥名录没有姓周的和姓杨的记载。笔者认为,《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是原始资料,其余资料都是传来证据。而《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残缺不全,因此,家谱和地方志记载应可补史之缺。

从大定府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十大指挥""周氏,住周泥站者其裔也″。周泥站就是周必贤后裔居住地,所以,周必贤都指挥的事是《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不齐全导致史料漏载。从《大定府志》上看出,许多指挥使只有一个姓,名字都没有。足见又漏掉很多,连朱显忠也漏了。而"七星关卫指挥朱显忠″几个大字在七星关摩崖上刻着呢。连朱显忠也漏了,丁富公漏了也正常。那么,史志无丁富公记载,丁富公家谱与周氏族谱记载丁富公就行了。国家也是承认家谱记载的。如果只是丁富公家谱自吹自擂肯定有假,周氏族谱有载就不假了。我和《周氏族史》作者周毅联糸,他讲了,他是根据周氏老族谱写的。但是鉴于族谱有的地方有漏洞,一旦被别有用心者揪着,进行歪曲不好,所以原件就不提供了。周氏族史的可行性在什么地方呢?周氏族谱中涉及的所谓穿青人中只有丁富公一个人,为什么不记载其它穿青人?这是周氏记载可行性之一。汉族家谱不记载穿青人历史,说明杨丁富就不是穿青人。其二,周氏族谱把丁富公的故事比如《飞夺七星关》等记述清楚。不只有人物,还有故事,因此是可行的,可信的。据了解,穿青人家谱有互抄的现象,可以看看杨然《穿青人研究》一文中家家有胆公的事情。穿青人家谱家家有胆公,要么他姓抄录我谱,我谱可以上接江西,他姓穿青人谱上接不了,只能证明是他姓抄录我谱,从另外一个角度,各个姓氏有个胆公不奇怪,杨然牵强附会所致,张家张然,李家李然,王家王然,不可能都是互抄的。

另外,在《毕节通志》中,没有记载其它穿青人始祖,专门记载了杨丁富是洪武调拔征南毕节卫副指挥,更是汉族。《毕节通志》记载:置七星关守御千户所(永乐改毕节卫),友铭承袭明威将军,擢千户指挥使,张龙、杨丁富副之。所以,穿青人管你是什么族,史上杨丁富就是汉族。

总之,历史上有调拨征南此事,《毕节通志》、汉族周氏秦氏等家谱记载丁富公应该是属实的,杨氏周氏秦氏族谱都讲丁富是汉族,说明他不是少数民族。

二、杨发平叛事件证明杨丁富公家族由汉族演变成多民族一体化,说明丁富公家族从根上还是汉族。

据大方猫场杨银忠提供,大方白布河传,当初清镇流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苗族造反,朝廷派丁富公孙子杨发平叛。杨发采取怀柔平叛的策略,能够说服的,发公与大家打成一片,不能够说服的就按照朝廷指示办理。因为发公与当地少数民族关系很好,大家把他当做自己人,就称呼发公花苗子,意思是自己是苗子,杨发也是苗子,大家是一家人,于是发公有另一个名字杨花。因为发公平叛有功,朝廷将流长杨家山、杨家院一带赐给发公,于是他的后裔就在此与少数民族通婚、发展、繁衍。后经我与杨家院杨建举核实,确实杨家山、茶山、杨家院等流长地盘上的杨姓都知道此事。

那么,这个传说到底属实不属实呢?《清镇县志稿》(卷七·记事)“水西之乱”中记载:“景泰元年(1450年),水西阿忽等六族助苗贼为乱,侯琎分兵攻之,……,七月,琎擒苗贼王阿同以献。”在明朝景泰、天顺年间大规模的苗族起义中,苗族义军首领“阿保”在威清卫(现在的清镇)一带活动,《清镇县志稿》记载的就是此次事件。从此记载看,此次苗民叛乱距丁富公征南60多年,正是其孙杨发壮年时期,家传其平定苗民叛乱是有依有据的,与史实一丝不差。而且流长是六目地乃水西水东交界,水西兵进入水东助此次水东苗族叛乱必经六目地,发公阵守六目地,说明他是一线指挥官。

如今有的人说杨丁富是当地土著民族,这是错误的。他的后裔演变为少数民族,其实就是从杨发居流长的时候开始的。杨发是汉族,是杨发去流长平叛子孙与流长各民族通婚后杨氏家族中才有穿青人的。

三、明末杨总镇带领穿青人智取彝人地盘,自称汉朝人说明直到明末,杨丁富公家族都是汉族,而且族谱统计,家族主体是汉族,不是穿青,这也说明杨丁富公家族是汉族。

据了解,明朝和水西在初期和平相处,后来明王朝的力量减弱,利用水西武力来镇压贵州各少数民族,水西也就强大起来.明末水西土司弟安邦彦不服明朝统治,起兵叛乱.天启二年 (622) 二月进攻贵阳,占据黔西全境七年之久,出兵至十万多.崇祯元年( 1628) 安邦彦失败,明朝占据了鸭池河以西原属水西土司的工地,筑城 36 所.以兵力 48000 人在鸭池、安顺傍河经营屯田。明王朝虽然平定了安邦彦之乱,自身的实力却也受到了相当的损失,主帅王三善阵亡。在这场战争中,杨氏族谱留下了一份《普山照》,内容如下:

我祖立此遗书以兴后世,传言守训地余,思想安叛坐硐,一十三年崇祯四年四月初五日杨总镇(国兆)在干沟议话,张朝敬张大川把守簸朵河,张守明把守阿萬河,左仲礼杨守焕二人把守正河,立结把守七百房下至簸箕笼,老长老把守鸭佃鸭池河,所以设立一卫三锁,又到后来左仲礼杨总镇乃是姑表之情,二人以与夷人所议地界。夷人吹角为界,汉朝插标为界。二人打定主意,派人去哄他饮酒坐夜。你们快去插标为界,又到明早晨夷人吹角为记。等他见我们汉朝此标不敢过界,又等我们后裔子孙有此渺目,夷人不得分争,恐后无凭,特立普山照为据。(本文语句不通,但是照录为据)

祟祯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立此普山照是实

就这份《普山照》,笔者解读如下:

第一、一寸山河一寸血,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但是要注意明朝祟祯年间平水西,己经是明朝最后一次官方与水西之战了。双方损失严重,已经精疲力尽,用谈判方式划界是不得己的办法。

第二,普山照是夷蛮仡佬之地划界所用的地契,这段地盘本来就是水西的,是明军通过计谋夺过来后给汉民族享用的。写普山照的目的就是地界已经划定,这些地盘己经是汉人的了,夷人土司不得予以侵犯。

第三,普山照是明朝文化不高之人写的,他写不了古文,用白话文来写,不能说是民国写的。这是杨家祖传宝贝,不能污蔑为假造。有人质疑是民国伪造不属实。

第四,文中汉朝就是明朝朝廷,明朝朝庭用计斗争所获土地会归还给夷民耕种吗?没有。是给军人家属种的。文中之写普山照夺地盘者(穿青人)不是夷人,因为是站在夷人的对立面,故而是汉人。

第五,汉人与水西划界地盘属于汉人了,夷民自然去夷人地盘水西属地。

第六,杨氏世代为明军世家,从丁富公、杨发平叛的历史,从《普山照》中我们看到杨守焕就是明军的一员,所以,我丁富公家族是明军将领后裔,根本不是什么土著,而是汉族。

翻开《清镇县志》,在清镇这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反乱次数很多,家传杨发后裔一直镇守这块地盘是不错的,杨家居住这地方是为履行朝廷赋予的职责,并非有人说的马莲街居住得好好的,跑流长这深山老林来干什么?这是某些人抹黑我族,不可信他们胡言乱语。直到明末,《普山照》均还载杨总镇带领汉人与夷人争地盘。由于是谱记录的,杨总镇是谁不明,总镇是总兵,史上丁富后代没有当总兵的,应该是个头领,总领汉人。这个普山照的文笔用词不是很好,记述因此不是很准,但基本反映了事实。普山照记述时间正是明末水西叛乱。普山照记述我族是汉族。这与《丁富公总谱》"从清镇迁出者大部分是汉族″之统计调查是吻合的。同时,普山照记载,到明末我丁富公家族一是汉族,文中写的是"汉朝人″,二是杨总镇是整个穿青人的首领,文中列举了一糸列穿青人名字,都讲是汉朝人。更加印证从杨发到杨总镇数辈都是明军将士,更是汉族。

关于明末安邦彦叛乱,明史《贵州土司》《王三善传》记述明军火烧八姑荡生苗村寨200多户。根据苗族专业人士提供,生苗是没有王化的苗族,熟苗是己经王化的苗族。这就说明当时进攻的是苗族。穿青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民族,是不能称苗族的。就算是苗族,也应该称熟苗才对。明史中进攻的是生苗,与穿青有什么关糸?如果本人没有猜错的话,一些穿青人村寨被烧,要么是他们支持夷人与中央政府作对被王三善烧的,要么就是安邦彦烧的。史家记载中只有明史《贵州土司》记载烧生苗。其它史料仅记烧寨子,是谁烧的,烧了多少写不明白。《四库》就只写了平八寨,说明不是二百多个寨子,只有八寨。所以,放火者是谁,烧的是谁不好判定。反正安邦彦烧汉寨,汉人烧夷寨,战争中就是如此。比如,穿青人张氏族谱载:到这地方的时候,“四里人民买土居住,耕山挖青,藜藿霍未饱,以后尽被安家(即水西土司)磨折,每年要收盖头钱,烟火钱,做夫,日打夜吊,苦磨难当,是时四里人民哭思身无父母,举寨惶惶。”(见费报告)由此可见,水西夷人没有穿青当人看,穿青人房子是谁烧的𣎴好说。通过这些记载,映证了流长确实从古至今均有苗族居住,发公到杨总镇十多代人镇守苗寨,防止暴乱的事实是存在的。

据杨家院杨建举说,杨家是军人世家,从杨发公去流长平苗民叛乱后直到明末祖辈都是明军将士。在明末平定水西叛乱过程中,实际上总头领是杨守焕,但是守焕年纪大了,让国兆公继任。在杨氏平定水西叛乱、苗民叛乱过程中,为了区分敌我,于是杨氏统领的明朝军民穿青衣作战,以免误伤,穿青人的来历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杨家人既是汉族也是穿青人,在流长地盘上没有人讲是土人,都讲自己是汉人,穿青就是打仗时穿过一身青衣而矣。笔者认为,杨氏去流长去得最晚,杨家人是军人,但是流长的穿青人们到底是什么民族弄不清,因为他们是什么时侯去的流长没有定论,杨家人去流长后军备不一定充足,带领民众抵抗水西军及苗军,不一定都穿盔甲,所以为了区分敌我,杨家军穿青衣这是可能的。正是不知其它穿青人的来历,有的穿青人要当土人我们是拦不住的。我们唯有管好自己,不当土著就可以了。据《纳雍县志》载,比如彭姓,龙姓,安姓等穿青人谱上他们就来自镇远,黄平等思播地盘,而思播地盘上的人本就是土人。所以穿青人中有人想当土著这是拦不住的。另外,穿青人在杨姓带领下平蛮,实际上并没有怎么动用刀枪,与水西及苗军关糸也是融恰的。因此,穿青人中的一部分迁水西能够生存下来,得到夷人接纳。至于有人认为穿青人被汉人压迫于是反吴三桂,不存在这回事。据费报告:“到吴三桂同水西斗争时,恰巧我们有好多农民住在现在的纳雍勺窝、田坝到织金的以那架这条军事据点的要路下。当时水西喊的口号是'若不跟随我们杀吴王,便叫你穿青归还江西,穿蓝归还湖广’。大批农民住户,逃不可逃,只得听命……。穿青便受到穿蓝的一种斥问:'你们是汉人,为何又同水西来打吴王?’穿青无词可措,亦只得说:'穿青衣,保黑王,各为其主’”。最后这句话,在贵州是流行的。从报告看来,穿青人是被迫与吴军交战的。交战后,据史料记载,吴三桂平水西后将穿青人识别出来编里纳粮(下面还将细述),认为他们是明军后代,在政治上不予追究他们反清之责任,这又证明穿青人是汉族。不过杨家管不了那么宽,管好自己就行。

四、杨丁富公家谱承接江西杨辂公房谱,证明了杨丁富公家族是汉族。

作为丁富公后代来讲,大方谱,纳雍谱上其曾祖是清一,《黔杨记》写是一清,由于《黔杨记》不是丁富后代写的,故我们认可清一,无论一清还是清一,江西泰和清溪马公桥处明朝宰相杨士奇分支有谱,谱书上一清,清一都有,哪个有闲心他都可以去查证。

杨士奇在谱序中写到,"故有谱,刻石县西延真观。元季观毁于兵,石坏,刻本亡逸。士奇求之廿十余年不得。"泰和家谱毁于元末战火,后人与芳复修。因此,族谱不是百分之百精准,族谱写到,"清一郎,一子与才",而我族谱写到,"清一,生一子通玉″,由于我祖丁富在明初就迁贵州,江西谱也毁了,复修谱时也许漏记这也是可能的。这是就现在还在的资料来印证。如果就杨汝楫提供的本支家谱记载来看,他曾寄族谱给贵州安顺杨维森,纳雍杨德忠亲自去他家也得了谱,谱载:"清一生通金、通玉、通满、通堂,通玉生丁富、丁贵、丁山。″但是先生去世了,现在原谱也丢失了,虽载于杨维森《弘农杨氏族史》,据杨永明、杨维超等七八位老人也证实1962年家族大会上杨德忠从杨汝楫处拿来谱书,内容与《弘农杨氏族史》记载也是一致的。但是人死了,江西杨汝楫子女也没有保存好家谱,导致一些人讲杨汝楫没有写过家谱,结果他写谱的情况被杨维森记在书中详详实实。这就说明,泰和谱很多都是自修的,居然还有东西两派之说。所以,我谱是坐着亚军打冠军。提出士奇家谱上,有清一,而我谱上也有清一,那么,打擦边球也是能打上的。实际上,汝楫家谱虽然没有了,他的谱曾经在我族展示过,也记入《弘农杨氏族史》,那就从清一到丁富完整记载了。另据我与泰和清三后裔杨小荣核对,宗亲提出《泰和县志》《泰和地名志》以及《吉安新闻网》(2017年12月15日)《泰和白口城》一文资料,泰和白口城是汉代庐陵县治,与泰和清溪相隔一条河,在清溪有座桥马公桥,正是清三一脉居住的地方庙巷附近,我谱记载祖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就是此地。值得指出的是大方现谱载什么大桥头小桥尾这个记载不知是在哪弄的,我查其乾隆谱上只有大桥头之说,各地手抄谱也不见什么小桥尾的记载。可能又从其它姓氏中去抄的。关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小桥尾这个记载,贵州很多人都自称出自这个地方,有不少专家,网民也都质疑此地名之存在。不管存在与否,我谱能够对接江西族谱说明我杨丁富家族就是汉族。

五、穿青人之民族识别证明杨丁富家族是汉族。

《清镇百科》记述我族为穿青人,但是这是近几年才记述的,不足信。穿青这个名词是康熙时《水西传》出现的,之前,杨家一直是汉族,《普山照》和杨发平叛故事,周氏秦氏杨氏族谱,《毕节通志》己经清楚证明。后来,由于长时期与各民族通婚演化成穿青人一点不奇怪。流长这地方本是少数民族聚居地。那些明末杨丁富后代从流长迁出者大多传祖上从无穿青之说足以证明祖上一直是汉族,只是流长世居者经长时期少数民族同化部分认为自己是穿青人而矣!这还不一定,流长的许多杨发后代均传是汉族,杨家院杨龙贵就说,我家世世代代居住杨家院,我们一直没有穿青的说法。我们一直是汉族,但是少数民族有照顾,我一直想把孩子民族改成穿青,但是改不了。所以,杨发后代是多民族一体化,各民族可以共一个祖宗。民族可以随母变化,这是常识。

另外,穿青是不同民族后代通婚的统一体,民族成份复杂,统称土人,土佬,思播流裔是不确切的,这就象统称汉人,彝人,苗人都不确切。穿青就是穿青,但是关于祖宗认同还是遵循族谱记载,本来穿青中就有汉人,彝人,苗人,不准人家认汉人,彝人,苗人祖宗,那是不现实的。作为丁富公后代来讲,我们来自江西,没有来自思播,所以,谁称丁富公后人为思播流裔,彝人,苗人,土人,土佬,我族坚决不答应。按照家谱,我族是汉族。根据穿青人的发展历史,穿青人发源于流长,我族也在流长居住过,说是穿青人也说得过去。但是我族应当是穿青人中的汉族。穿青,史志记载为里民子,是一块地盘上的居民编里纳粮,是一个中性词。说是土人,土佬纯属胡扯。明朝万历郭子章《黔记》中仅指施秉、贵定土官与明军通婚形成的居民。穿青先民没有一家是万历后迁入清镇的,所以有部分穿青人自己侮辱自己为土佬纯属无知。说穿青是狸人,獠人也是八十年代贵州民委根据里人谐音假造,史上毫无相关记载。

穿青人早期叫里民子,据《穿青与里民子》一文介绍,里民子是明军后代,进入水西地盘后溶入水西,吴三桂为了分化水西,于是把汉人分化出来编入里甲,政治上对里人实行优待,雍正以后大量汉人拥入水西,里人自称穿青,而称后来的汉人为穿兰。《国语辞典》中词语“里民”注音为ㄌㄧˇ ㄇㄧㄣˊ,拼音为lǐ mín,意思是居住或设籍在同一里的居民。例:这次大扫除由於里民的分工合作,环境整理得非常整洁。(如今在江浙上海等地均称普通百姓为里民,但是一些穿青人还是说里民就是狸民,横扯)穿青人家谱上称自己为四里地人家,《安平县志》、《清镇县志》则称里民是政府将老百姓编里纳粮。穿青人历史上就是汉族。所谓的穿青人是少数民族实际上是八十年代后贵州民委自造的一则假消息。上世纪建国初,费孝通识别穿青是汉族的一分子,近年来,国家民委《五十六个民族识别》一书则定调:穿青人是不同民族的混合体,从汉化的角度,汉族只是一个文化概念,穿青人高度汉化,不管其民族成份怎么复杂,既然高度汉化了,接受汉文化就应当识别为汉族。所以,在历史上,从国家层面上,穿青从来就是汉族。清初,吴三桂把穿青识别出来以里民定论汉族,新中国再次定论,高度汉化就是汉族。贵州民委的专家只配称砖家,必将背负假造历史之罪名。里人是狸人,獠人纯属猜谜而找不出任何记载。经笔者考证:一是穿青人的图腾山魈是江西汉人图腾。山魈祟拜来源于《山海经》所载赣巨人和秦始皇十万大军消失在江西密林中变成半人半兽的怪物。(杨然《穿青人研究》记载)魏晋后北方汉人南迁江西,形成山魈图腾祟拜(万志英《左道》一书记载)。二是据费孝通报告及《毕节通志》记载,穿青人的语言是汉语。三是穿青人供奉的五显菩萨是汉人菩萨,这些菩萨张天师等全是汉人,至今,全国四川、河南等地汉族均供五显(穿青吧里李裕智和网友O07提供),清末民初,江西人都供五显,之后觉得供五显不顺利改供许真君,穿青人供五显与汉族供五显没有区别。穿青人的五显坛的问题是先前在贵阳五显庙供五显,后为了方便改在家里供才改为五显坛的(彭氏族谱记载,丁富公总谱记载)。四是穿青人的傩戏跳的菩萨都是汉人菩萨,内容与全国多地汉族傩戏基本一致。汉族不是全国都跳傩戏,但是很多地方都跳傩戏。其中小穿青也是穿青,跳的还是什么《三国》《水浒》。所以,穿青人传承的主要文化都是汉文化,不是汉人,请把汉人的祖宗牌天地君亲师位去掉,相信穿青人不会的。

总之,历史上的穿青人是百分百的汉族,但是穿青人中部分人受夷化影响过深,自称夷人,各人祖宗各人认,有人认汉族,有人认夷人,那么,国家也没有办法,《毕节通志》记述穿青人是各民族通婚形成的共同体。鉴于历史上穿青人本来就是汉族,至今一部分穿青人认为自己是少数民族但是一直找不到少数民族祖先,这不是瞎忙活吗?是彝族就去认孟获为祖,是苗族就去认蚩尤为祖,但是他们就是找不出少数民族祖宗,谈土而不为土,笑话一桩。既然国家民委得出结论是汉族,《毕节通志》认为是多民族共同体无法论证族别,那么,穿青就是穿青,是一个中性词,汉族还被称穿兰,穿青历史上就是汉族,不是耻侮的事。而叫什么土人,土佬,那是统治阶级赋予少数民族的蔑称,拒不接受,一些穿青人自称土佬,土人,讲什么土鸡比洋鸡好,这是矮化自己,矮化自己祖宗,他们的事他们作主。杨丁富家族,由于曾经居住穿青人发源地,称穿青是有底色的,但必须讲清楚,穿青人历史上是汉族,是后来有的人讲自己是夷人,导致《毕节通志》定调穿青人是各民族共同体,那么,杨丁富家族就是穿青人中的汉族。(杨勇2021年11月1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祠堂(定义/历史/功能/特点/文化/作用/)/藏修宗谱
为什么说祖上从北方迁徙过来,不一定可信?
“王化”背景下的族谱编撰与身份建构
修谱必知
汉族是从汉朝开始命名的,而不是元朝才形成的!从汉朝到宋朝,汉人一
【中华史林】汉族移民与云南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