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建构教师伦理(转载)
如何建构教师伦理

    ■朱水萍

    时下,一些显性、直接的教师道德失范行为,如侮辱体罚学生、收受礼品礼金、在职有偿家教以及其他以职谋利行为包括个别极端事件见诸报端,教师道德受到公众关注。近期,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列举了10类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些举措将加大对教师的道德约束。然而,禁止行为是一种底线要求,不足以全部体现教师职业的道德性。一个好教师不应只停留在不能做什么,而是要践行应该怎么做更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师的日常生活与伦理智慧养成研究”,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伦理为职业之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倡导教师朝着“怎么做更好”的方向,自主履行教师的职业使命。大部分教师还是能遵守行为底线的,他们缺少的可能是教师职业特有的道德伦理意识与能力。比如,给学生排座位或分组时如何考虑公正,公布学生成绩时应不应该尊重隐私,在非职业领域是否也要保持为人师表的责任等。因此,在明确“底线”要求的同时,需要呼唤“高标”,回到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实现教师共同体的伦理责任。

    笔者在江苏省4个城市抽样调查了近千名初中教师与学生,研究发现: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而对学生睡眠、健康、闲暇等方面的关心要少得多;学生对教师关爱、真诚、公正的总体评价较低;只有三成左右的教师比较认同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受到社会多方面挑战;近半数教师对待“在职有偿家教”持同意或不确定态度;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师德培训低效等。

    有学者曾分析了美国优秀教师的评选结果,“全美教师团队”候选人评定主要是从两个维度来加以考量的:一是该候选人是如何恰当地鉴别和处理学生种种需求的,二是候选人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数据反映,绝大多数当选者在“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和“学生学业竞赛获奖”两个方面最“无所作为”,而是在致力于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生活的连接,以及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社会意义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教师工作的时间、空间与内容具有特殊性,很难清晰划出其职责限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与人的生命交流与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是近距离往复互动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学识、技能,同时也承担着对学生的安全利益、情感关怀、社会照顾等责任,这是全方位的,也是更长久的影响。因此,对学生来说,学校生活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教育应当是融于生活、润物无声的。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依赖他人的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可怕的是教育伦理观的混乱
从教师节收礼不收礼看教师专业伦理建设
无德,何以从教
关于教师行为准则的学习心得
师德修养的“高线”与“底线”
观点∣于书娟:师德有边界,处罚应有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