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做饭的人,都挺好

鬼谷子说:“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意思是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了解自己以后才能了解他人。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我。




在事物繁杂、诱惑众多的今天,人们应当从哲学高度深刻领会“认识自我”,并以此为人生起点,全面、准确地把握自我。




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在人生践履中用远大的理想和人生抱负来鞭策、激励自己,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一、自省是认识自我的根本途径




实际上,认识你自己就是一种“反躬自问”的精神,而精神是理性和理智的产物。




人是理性的,但是又是不完美的,所以在每日的生活中应不断追问自己所作所为是否正确合理。




首先,自省是“修身之本”。儒家认为,自省应是自觉的,而不是表面应付的;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强调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克服人性弱点。




其次,自省是一种严谨的“日常工夫”。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即需要时时刻刻自我检点,对于大事小事都应该自我剖析,遇到危情“临阵磨枪”无济于事。而且自省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应该认真对待,容不得半点疏忽。




再次,自省是自觉主动进行的。强扭的瓜不甜,自省不应该是被动的应付的。




由于反省本身有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需要勇气,它要求自剖隐痛,有时还事关人格与尊严。




尽管如此,要自觉地把不便说的话说出来,然后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更正?”惟有如此,人才可以完善自己。








二、通过他人认识自我




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具有局限性,单靠个人力量容易造成视野狭隘、思维单一等弊端。




为了保证自己了解的情况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积极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和呼声,群策群力,善于博采众人,补己之短。




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方能减少自己判断上的失误。




唐太宗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之所以能获得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给自己正确定位,




是因为他善于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虚心听取不同意见, 以此找出自身不足,及时纠正错误。




唐太宗还把忠臣比作镜子,因为用忠臣可以照出君主的过失,魏徴即是他的一面镜子,帮助唐太宗认识自我、正确定位。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说,通过照镜子可以使自己的衣服整齐得体;以历史作为参照,可以了解王朝的兴衰更替;以人作为参照,可以知道自己做事的得与失。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自己是很难发现的,需要由别人指出来。以镜子、历史和人作为中介,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唐太宗的三镜,在今天也理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三镜,它会成为我们成就事业、为人处事的好帮手。








三、做人要有自知之明




《道德经》中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




没有人能一开始就认清自己,大多数人都要在人生路上经历不同程度和数量的挫折,才能逐渐懂得和践行自知之明的道理,逐步找准自己的位置。




认清自己,既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低。高估自己容易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又可能裹足不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把握好自我评价的尺度。




韩愈在《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便再有本事的人,也未必是万事通、无人能及的全才。孔夫子被尊为圣人,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穷尽一切。




《论语·子路篇》记载孔子弟子樊迟向他询问种田的学问,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老农。”樊迟又要学种菜,孔子回答说:“吾不如菜农。”




种田不如老农,种菜不如菜农,应该说这是很自然也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如果工人比老农还会种庄稼,农民比建筑工人还会造楼,银行职员比医生还会看病,那反倒不正常了。




人需要并且能够凭智慧去生活,也需要并且能够以超迈的精神去创造和享有美好的人生。人应从“认识自我”开始。




在人生践履中以超迈的精神,努力实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形成新的自我,铸就并享受美好人生。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rufengdajia)



做饭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会做饭的人,总是自带一种柔和的光芒。


对待他人、对待生活也格外认真。 


1


会做饭的人,心态好

人在异乡举目无亲的时候,总盼着能吃上一口家常菜。

胃舒坦了,心也跟着舒展开来。

一个会做饭的人,能安抚一颗漂泊不定的心。

一顿家常饭菜,能帮你找回直面人生风雨的勇气。

苏轼被贬黄州时,穷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他原本最爱吃羊肉,可是牛羊肉全被达官贵人买走,苏轼只好另想办法。

他发现当地人都不屑吃猪肉,因而猪肉的价格便宜的如同泥土一般。

苏轼索性买了许多猪肉回家,反复烹饪,研究猪肉怎么做才最好吃。

这一番研究下来,还真叫他发明出了举世闻名的“东坡肉”。

苏轼专门做了一篇《猪肉赋》,写道: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小火慢煮,熬出香味儿,像极了苏轼的一生。


做饭就跟做人一样,要不急不躁、沉得住气。

能够用心做好一顿饭的人,总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平常心。

没有大鱼大肉,清粥小菜亦能果腹;

没有锦衣玉食,随遇而安心更坦然。

照顾好自己的胃,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勇气能好好生活。 

2


会做饭的人,人缘好

常听人说:“要抓住一个人的心,首先得抓住他的胃。”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爱情,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奏效。

饭桌,是中国人的交际场。

一群人坐在一起面面相觑,难免显得有些拘谨;

倘若是同桌吃饭,在推杯换盏之间,就能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

要是主人家再有几样拿手好菜,何愁朋友不登门?

汪曾祺说:“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只因做饭是个“苦差事”,既要忍受高温的熏蒸,又要忍受呛人的油烟。

耗费大把的时间精力,等到好菜端上桌,做菜的人却早已累得没了胃口。

其实,对于会做饭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大家吃得开心。

因而能陪你出去下馆子的人很多,愿意为你洗手作羹汤的人却很少。

一群人在一起聚会,有的人只忙着喝茶说话。

甘愿为大伙下厨做饭的人,总要有几分“舍己为人”的热心肠。

珍惜身边会做饭的朋友,默默付出的人,最值得交心。 

3


会做饭的人,品性好

一个会做饭的人,一定拥有三种美好的品性。

第一种品质,是做事细致认真。

《道德经》里讲:“治大国若烹小鲜。”

能够耐下心来,把一道菜料理得有滋有味,同样也就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无论柴米油盐还是鸡毛蒜皮,经过他们的巧手,都变成了美好生活的调味料。

第二种品质,是待人温柔体贴。

一个家庭的温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厨房的温度。

一个家,总是离不开会做饭的人。

会做饭的人,时刻关心着家人的健康。

季节的更替,饮食的调配,都牵挂在他们心间。

买菜、洗菜、切菜、做菜,把对家人的温柔融入饮食里。

再繁重的劳作,也都甘之如饴。


第三种品质,是对生活充满热情。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连吃饭都懒得应付的人,早已丢掉了生活的热情。

一个人,只有学会做饭,才有独立生活的底气;

一个家,只有开火做饭,才有人间烟火气。

假如你对生活感到疲倦,不如清早去趟菜市场。

看着新鲜的果蔬摆满货架,卖菜的摊贩忙碌穿梭,你会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唯有认真对待一日三餐,才能不负一年四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鬼谷子: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认清自己
苏轼:有一种成熟,叫不为难自己
流传千古的仁爱故事
人生苦短,面对压力我们如何平衡?(讲苏东坡如何应对生活的不如意)
苏轼:活得有趣,比什么都重要!
苏轼:最好的人生,能讲究,也能将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