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概论(三)

21.60说《内经》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A.《内经》理论的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言圣人预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见其安不忘危也。"
B."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22.61"法于阴阳"
A.",取法也......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故知道者,必法则于天地。"
B.""~是取法、效法、遵从的意思。
C.阴阳~是指四季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
D.法于阴阳~就是遵循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来进行摄生调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养身防病的作用。
E.强调法于阴阳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四时”......都是养生的原则。

21.62和于术数
A.“和,调也~可引申为适当地运用。
B.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即古代调摄身体的一些方法。
C.“阴平阳秘”;“七损八益”;“长生久视和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都是古代的养生方法,都可以称为术数。

21.63食饮有节
A.“谷为之食,水为之饮。”~其实是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食物。
B.所谓的食饮有节~是指饮食要有一定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必须严格地控制进食的数量;在进食的时间上,也要有一定的规律;在进食的质量上,必须五味调和,不能偏食某一性味的食物,以防脏气偏颇。
C.“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D.“食饮有节~是指在食量、食时、食质上要有一定的规律。

21.64起居有常
A.起~活动;
B.~息止。
C.“起居者,动止之纲纪,故修养者谨而行之。
D.起居有常~就是作息要有一定的规律。古人提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E.《内经》认为,卫气的运行与人之作息有一定的关系~白天(人作)卫气运行于体表,起着卫外的作用,夜晚(人息)卫气运行内脏,起着温煦的作用。倘若起居失节,那么卫气的运行必逆乱,因而失去卫外和温煦的作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招受邪气的侵袭而致病。
F.“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G.“起居不节,则神气外浮,无复中存,邪乃易入矣

21.65不妄作劳
A.“用力谓之作,过作谓之劳。
B.“作劳”~劳作
C.~乱也。
D.不妄劳作~不要劳作过度,即不要过度劳累的意思。
E.古人认为适当地劳动能够促使人体气血的周流,增强人体防邪抗病的能力。
F.“劳则耗气五劳所伤”~过度的劳动,容易耗损人体的正气。
G.而过逸又可以引起气血流行迟缓,甚而形成气滞血瘀。

21.67说《内经》养生学说的主要特点
A.建立在天人相应思想基础之上~
<1>首先强调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
<2>在养生时着重调摄精神情志: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和喜怒”......
B.保养正气为其基本原则。
C.《内经》养生学说的主要特点一一
顺自然、调情志、养精神、保正气。
......

61.68说饮食调养
A.食养在治病过程中的作用~扶正气、祛邪气。
B.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病邪的作用,常导致脏腑精气不足,功能活动减弱,生命力不旺盛,这就更易为邪气所侵。
C.善治病者,能根据身体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调配饮食,健脾运胃纳,胃气渐旺,气血逐渐充盛,实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守,病安从来。
D.正盛则邪却~由于五脏气盛,余邪常可不治而自退。

21.69说用药治病的法度
A.“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1>.所谓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是指药性的峻缓及其程度而言。
<2>.大毒者,其药性峻猛,常毒稍次之,二者其祛邪力强,见效快,但易伤正。
<3>.药性较平和者为小毒,平和者为无毒之品,其祛邪力均弱,见效慢而不易伤正。
B.“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C.“病重者宜大,病轻者宜小,无毒者宜多,有毒者宜少,皆常制之约也。
D.“药性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去病有六分、七分、八分、九分之约者。
E.“大毒之性烈......小毒之性和,......常毒之性,减大毒之性一等,加小毒性一等。

1.70说《内经》治疗学的原则
A.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顺其病位病势,引导邪气而使之外出。
B.对人体上中下部位病变的治法~"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1>越之~此处即吐法;
<2>引而竭之~即疏导通利,使邪尽去;
<3>泻之于内~消导于中也。
C.“此不在高,不在下,故不可越,并不可竭,但当泻之于内,消其坚满是也。"
......

21.71说治疗疾病的基本要求
A.“必辨阴阳"~辨别阴阳:凡诊治疾病,一定要首先辨别其属阴属阳,阴阳不分,举手便错。
B.“前后相应”~掌握标本:注意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分析并掌握何者为先病(),何者为后病(),以及其二者之间的联系。
C.“逆从得使”~正确施行逆从治法:在明确疾病的阴阳、标本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治法,或逆治或从治。
D.“标本相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针对具体病变,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标本同治的法则。
E.“标本相逆”~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谓治其标,或治其本,先后顺序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的。
<1>“刺者,或取于标,或取于本,互相移易。
<2>“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21.72说《内经》的标本
A.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一
<1>标者~末也。
<2>本者~原也。
<3>表示两种事物的主与从;
<4>两种事物的因与果;
<5>两种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等关系。
B.标本的含意一一
<1>运气标本~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为本,三阴三阳六位为标。
<2>生理标本~内脏为本,体表为标;脏腑为本,经络为标。
<3>病理标本~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机为本,证候为标;病因为本,病证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4>经脉标本~经脉所起为本,经脉所过为标。
<5>医患标本~病人为本,医生为标。
C.病有标本一一
<1>“标者病之后生,本者病之先成,此乃病体之不同也。
<2>“标,末也。本,原也。犹树木之有根枝也。......病之先受者为本,病之后变者为标。生于本者,言受病之原根。生于标者,言目前之多变也。

1.73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A.“”~指阴阳逆从标本之理。
B.“”~即许多疾病。
C.“言一标本逆从,而知百病之害”~说明掌握阴阳逆从标本的重要性。
<1>因为从疾病来看,尽管病证有千千万万,但总不外阴阳两类;
<2>其发病和变化虽然错综复杂,但总不出标本两者的范围;
<3>其治疗法则,也不外乎逆治从治两种。
D.只要掌握了阴阳、标本、逆从之理,就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正确施治。
E.“凡刺之方,必别阴阳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21.74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的治则
A.主要强调了治中满的必要性和保胃气的重要性。
B.因为中满一症,主要病变在脾胃(或它脏病变影响了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海和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正常与否,关系人的生命活动。
C.若不急治,以消中满,就会导致水浆不入,药食不纳,后天化源竭绝,出现不良后果。
D.“诸病皆先治本,而惟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胃者藏府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藏府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
E.《内经》中重视脾胃中气的思想,是后世李东垣倡《脾胃论》,张仲景之保胃气治疗原则的理论基础。

21.75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A.意谓凡是出现二便不通利的,当先治二便不利之标,二便通利的,则治其本病。
B.启示我们在临床上要重视二便的通利与否,并灵活运用标本缓急的治则。
<1>凡大小便通利,对实证而言,说明邪有出路;
<2>对虚证而言,说明胃肠及肾、膀胱的功能正常,故当遵循治病求本的原则施治。
C.若二便不利,则表示肾脏气化失司,六腑传化无权,脏腑失调,邪无出路,证情危急,虽为标病,亦当先治。否则不仅本病难治,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21.76说治则与治法
A.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1>在整体观念指导下;
<2>以四诊收集的材料为依据;
<3>运用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病证所制定的不同治疗原则。
B.治则的内容~
<1>因时因人因地制宜;
<2>正治反治;
<3>扶正祛邪;
<4>寒者热之;
<5>热者寒之;
......
C.治法~在治则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所采用的具体治疗方法。
D.治法由治则所规定,是在治则指导下确立的具体治疗方法。
<1>‘’实则泻之‘’的治则指导了解表法、涌吐法、消导法、攻下法等治法的制定;
<2>“虚则补之的治则又指导了益气法、滋阴法、温阳法、补血法等治法的确立。
……

21.77说治疗法则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
A.“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要用温热法治疗。
<1>表寒证治以辛温解表法;
<2>里寒证用温阳祛寒法治疗。
……
B.“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要用寒凉法治疗。
<1>表热证治以辛凉解表法;
<2>里热证宜用苦寒清热法。
……
C.“坚者削之~指体内有坚硬积块癥瘕、积聚之类,宜用具有克伐推荡、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削之。……
D.“客者除之~指对病邪侵入人体的病证,要用祛除邪气的方法治疗。
<1>外邪客于表则治以解表发汗法;
<2>病邪客于里则治以攻里通下法;
……
E.“结者散之~指气、血、痰、火等郁结的病证,宜用消散的方法治疗。
<1>气滞者治以行气导滞;
<2>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法等。
……
F.“留者攻之~即痰、血、食及大便等留滞不去的病证。
<1>用攻逐泻下的方法治疗;
<2>若燥屎结于肠道,宜以承气汤类泻下通便之类。
……

分享:

21.78劳者温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等治疗法则
A.“劳者温之”~
<1>对各种虚劳气怯病证,宜用温补法治疗;
<2>虚劳内伤,正气不足所致的身热汗出,渴喜热饮,少气懒言,脉象虚大等,用甘温除热法治疗;
……
B.“燥者濡之”~
<1>指对体内津液不足所致的干燥病证,要用生津润燥法治疗;
<2>阴虚肺燥的干咳,用滋阴润肺止咳法治疗;
<3>肠燥便秘,宜用润肠通便法;
……
C.“急者缓之”~指肢体拘急强直一类病证,宜用舒展柔养,缓急解痉法治疗……
D.“散者收之”~
<1>指精气耗散,失于固摄和约束的病证;
<2>如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之类,要用收敛固涩法治疗;
……
E.“损者温之”~
<1>损,指阴阳气血等虚损的病证。
<2>损者温之,即虚损怯弱之病,宜治以补益法,而不是单纯的温补法。
……

分享:

21.79上之下之开之发之
A.“上之”~指病邪在人体上部,治以涌吐法使之上越。
<1>如膈上痰诞证,用瓜蒂散治疗;
<2>“其在上者,因而越之
B.“下之”~指病邪在人体下部,治以攻下法使之下夺。
<1>如阳明腑实证治以大承气汤;
<2>太阳蓄水治以十枣汤;
<3>“其在下者,引而竭之
C.“开之~即对病邪郁遏致气机不宣的病证,用开泄法以宣通里闭。
<1>如邪在少阳未解,实热郁结阳明者,用大柴胡汤以开通里闭;
……
D.“发之”~指对六淫病邪客表之证,用发散法治疗。
<1>如风寒客表治以麻黄汤类;
<2>若麻疹不透治以升麻葛根汤……
<3>“其在表者,汗而发之”……

21.80说正治、反治
A.正治~即逆疾病征象而治。
<1>正治法适用于病势较轻、病情较单纯、疾病征象与其病机相符的病证。
<2>寒病表现为寒象,热病表现为热象,宜用正治法治疗;
<3>“微者逆之
B.反治~即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1>治疗时所选用的药物之性与疾病的某些证候(假象)一致,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又称为从治
<2>反治法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较复杂、且疾病征象与其病机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3>如真寒假热证、真热假寒证等,就宜用反治法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_第三节 治则_中医世家
第一节《内经》时代的疫病(外感病)学说(三)
《黄帝内经》治疗学理论体系研究
主题:治则 | 医源世界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治病必求于本”,谈谈中医临证治疗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