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病表里寒热虚实

太阳病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而有阴阳之分。若脉浮发热而恶寒的,则为病发于太阳,叫做阳证。若脉沉,无热而恶寒的,为病发于少阴,则叫阴证。

1. 太阳病表里证

(1) 太阳病表证: 六经为病,只有太阳病能当表证的提纲,这是与太阳的生理特点分不开的。太阳经上连于风府,为诸阳主气,故它总六经而统营卫,为一身之外藩,所以,太阳主表。另外,六经各有经、腑之分,凡经受邪,而与腑比较,则因经在外而有表证的含义。

《伤寒例》说:“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论》第1条的“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证候,皆说明了邪伤太阳经表,太阳经气不利而发病的特点。

(2) 太阳病里证: 太阳之腑为膀胱,而居于下焦之里。若太阳在经之邪不解,邪气随经入腑,由表及里,则有蓄水和蓄血的病变。我们将它叫做太阳病的里(腑)证。

太阳蓄水证: 以脉浮,微热,消渴引饮,小便不利为主证,甚或见饮水则吐的,则叫做“水逆”。

太阳蓄血证: 太阳病,脉微而沉,反映了表邪入里。而有少腹硬满,精神发狂;或少腹急结,精神如狂,然小便自利,故知为热与血结,而与水无关。

2. 太阳病寒热证

(1) 太阳病寒证: 太阳主表,然表病而有寒热之分,不可不察。如《伤寒论》第3条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条以恶寒、体痛、脉紧反映出表寒为病的特点,故可称为太阳病的表寒证。

(2) 太阳病热证: 有寒必有热,此乃相对而生之故。然太阳病表热证,不外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感受温热邪气,如《伤寒论》第6条的“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因温热之邪尚在太阳,未全入里,故叫太阳病表热证。一是由于风寒束表,日久不解,则寒郁化热,而脉由紧变缓,身由疼变重,身无汗而精神烦躁者,也可称为太阳病表热证。此外尚有27条的“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也属于太阳病表热证的一种。

3. 太阳病虚实

(1) 太阳病表虚证: 太阳病为表证,若表证汗出的,则叫表虚证。如《伤寒论》第12条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是说太阳病表邪的虚证。

(2) 太阳病表实证: 太阳病表证,若无汗而喘的,则叫表实证。如《伤寒论》第35条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是说的太阳表邪的实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太阳篇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太阳篇总结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编辑
伤寒论译释 | 经方图书馆 - 经方医学论坛(黄煌经方沙龙) - Powered by P...
(1)郭生白伤寒六经求真第四编第一章少阳病概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