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志明老——表里双解法在风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风温是感受风热之邪而引起的新感温病。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风温初起,邪在肺卫,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口渴、脉浮数等症。其治法以辛凉宣泄以驱邪外出,即“在卫汗之可也”之意。吴鞠通制有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平剂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但是,风温初期的治疗并不那么简单,尤其对于发病急、病情重的某些风温病,有时难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因此,如何控制风温早期病势,遏制其传变,以提高风温的治愈率,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个人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风温早期多表现为肺卫症状,但有不少是属于卫气表里同病。这是由于风热为阳邪,不仅起病急,且传变快,虽然邪中肺卫,但很快就出现里热的症状。尤其是就诊病人往往已经发病数日,表邪多有入里化热之势,因此,这时欲控制病情,须用表里双解之法;若单纯以透表法治之,药不达病所,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在风温早期,注意分析是否有表邪入里化热之势,而及时地使用表里双解法,在风温早期的治疗中,有着更实际的意义。兹举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张某,男,40岁,1978年10月初诊。主诉:发热两天。体温高达40℃,恶寒,头痛,咳嗽,胸闷,恶心,纳差,小便黄,脉浮数,苔黄腻,病后自服解热镇痛西药和中药一付,而热未退。辨证为风温束表,兼入里化热之势,处方如下:荆芥穗9克,薄荷9克,防风12克,半夏9克,藿香9克,连翘12克,栀子9克,黄芩9克,滑石15克,甘草6克,服上药一剂而热退身凉。此为解表清里之法,以荆芥穗、防风、连翘辛凉解表,栀子、黄芩、滑石清里泻热,半夏、藿香和胃化痰,虽高烧40℃,予以表里双解、内外分消,热邪得以迅速驱除。

例二:王某,女,52岁,1980年9月初诊。主诉:发热恶寒7天。体温在38~39℃之间,身痛,口干苦,纳差,大便干,脉浮弦,舌苔黄燥。发热恶寒为风热束表,口苦、便干、苔黄是热入阳明,宜表里双解。处方:荆芥穗9克,薄荷6克,连翘12克,防风9克,甘草6克,石膏18克,黄芩9克,大黄3克,服上药两剂热退。本方以荆芥穗、连翘、薄荷、防风辛凉解表,黄芩、石膏清气分热,大黄攻下泻热,为解表攻里并施也。

上两例在初诊时表现为表里同病,前者以解表与清里并用,后者解表与清热攻下同施,由于切中病机,故仅一、二剂便愈。若仅按照辛凉宣透之法施治,可能取效慢,甚至不能控制病情。

表里双解一法是为表里同病而设,而风温病虽然初起表现为肺卫症状,但由于其发病急、传变迅速,不少病人在初诊时就可见表里同病的症状,此时只有表里同治,方能及时抓住病机,而有效地截断病情发展。临证体会,在温病初期,只要有入里化热之势,即便是里证初显而不重,就应酌情采用表里双解法;否则,若等到里证完全具备,再施清里之法,则疗效差而取效慢矣!表里双解法用于温病初期,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刘河间创双解散治疗热病初起,即是以荆芥、防风配大黄、滑石,表里双解;清·杨栗山创升降散,以蝉衣配大黄,内外分解;民国张锡纯创清解汤用于“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酸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是以薄荷、蝉蜕配石膏而用,为我们在温病初期使用表里双解法提供了经验。

温病早期应用表里双解法,关键在于用药得当与否,只要分清表里轻重主次,权衡表里药物的比例而后用之,即无太过不及之弊。还应注意,若里证不甚严重,则不宜过用寒凉之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解读)
《时方歌括·泄可去闭》第四讲:防风通圣散
『常用方剂』表里双解剂>解表攻里>防风通圣散
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看温病表里双解法运用
防风通圣丸和黄连上清片
千古名方「防风通圣丸」一方治百病,为什么能用于新冠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