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验案】王昆文:西医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9种病,中医该如何治疗

   
患者某男,45岁,2022年5月23日来我处看中医。
   病史简述:患者因反复头晕一个多月,分别于今年三月和四月在我市某医院住院两天和四天。做过多项检查(甲功.肝功.肾功.ct.脑电图.血液及二便等),治疗则以灯盏花注射液等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调节心境,调节神经功能及请康复科协调治疗等。后在其《出院证明》上共写有九种被诊断的病名,即:后循环缺血;睡眠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浅表性胃炎;巴雷特食管?直结肠炎;脂肪肝;左肺多发结节;其它病毒性疾病的特殊筛查。出院时情况:头晕缓解,偶感心慌不适,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
   5月23日来我处就诊时主诉:走路足软,腰膝痠,不能久坐,或有心慌,心烦不安,祛冷,打呵欠,睡眠差,多梦,口味淡且口干苦。我视其舌质略淡紫,满布白腻苔,诊脉濡而乏力。自诉在发病之初是从耳鸣开始,至今已有几个月。曾服过多种中药.西药,并自购六味地黄丸.阿胶等药,在家里放着未曾服。患者面色稍暗红而深,心中忐忑焦虑,因为病情苦恼而不能正常上班工作。

    中医的认识分析:以上西医诊断的病名达九种之多,中医当以何者为依据?当如何着手治疗?首先,中医不应以西医的这些病名作为诊治依据,最多仅是可以了解一下作为参考即可。中医还是要从自己的一套中医理论来辩证,来对病情作具体的分析,要运用中医思维。

    就从本病例,可以这样来认识:

   患者正值壮年,从其骨骼及体型上看,并不虚弱而略显壮实。但其脉象却比较偏弱,似濡,即形盛而脉弱,有些矛盾。再结合其有足软.心慌.心烦不安.祛冷和打呵欠等症状看,皆为正气不足之象。虽然西医已诊断出九种病名,但究竟该以何种病为主,什么才是他患这些病的主因或根本,是把这九种病分别治疗还是合而治之,还是应有主次之分?对此,西医没有说明,而中医则不管他有多少种疾病,也不管他有多少症状表现,最关键的核心还是要抓住它的病因病机。到底如何抓?那就要从各种症状中去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如从本例的舌象来看,明显地就有问题——至少是有湿邪阻滞于体内,使阳气不能宣通而呈虚象。当初其耳鸣,也应是由于湿阻所致,即所谓湿阻耳鸣。关于此,有医生曾有过论述。(参阅《四川中医》1983年第3期第35页“湿阻耳鸣治例”)鉴于湿邪致病的特点就是粘滞缠绵,难以尽消除。古代医家有言:“湿则伤肾,肾不养肝,肝自生风。“又言:“风非湿与热凝聚而生者也?”据清代医家邹润安先生在其《本经序疏要》中所说,此病症可归属在“中风脚弱”范畴。他提出相对应的治法是“行湿以去热,通血以导气”。

于是我参照此治疗原则对此患者试拟出如下处方——

法半夏25  云苓25  紫苏梗20  陈皮15  芦根30  石菖蒲12  枯芩20  柴胡15  神曲25  蝉衣10  远志10  泡参30  合欢皮30  夏枯草30  磁石30  珍珠母30  紫丹参25  鸡血藤30  生姜(三片,自加)  一剂


两日后,即5月25日复诊:自诉今日走路稍有力,勉强能戴上口罩(前日戴上口罩则很不舒适)。我诊其脉象由前日的濡而稍转沉弦。仍然睡眠差及耳鸣.自汗等。我仍从行湿化痰和血及安神开窍法着手治之,拟方——
云苓25  法半夏25  紫苏梗20  陈皮15  柴胡15  枯芩20  芦根30  石菖蒲15  远志12  鸡血藤30  紫丹参25  神曲30  磁石30  蝉衣15  珍珠母30  夏枯草35 竹茹20  合欢皮30  桑叶30  生姜(三片,自加)  一剂


   
5月27日三诊:自诉睡眠及精神稍转好,今早醒来还有点赖床。不像原先四五点钟就醒了,必须马上起床但又觉得头有些沉闷而不清爽。其妻子说,听见他睡眠时打鼾。目前舌苔白腻稍化减而略转黄,自觉口甘甜。诊脉觉得比四日前初诊时略有力。
分析:此病虽较复杂,迁延日久,约有半年,自诉服中药、西药不少,心中焦躁不安,神已乱矣,身体貌似虚弱,(就是在他坐着时也低着头)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风、湿、痰、热蕴久,阻滞全身气血流通,阳气失于宣达。故治疗必须用流通之药,宣痹除湿开窍,佐祛痰活血。今服中药二剂,已见转机,故当步前法击鼓再进。
拟方:照转前方一剂。
   因目前仅诊3次,欲知病情变化及疗效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按语:正如今日我在为他第三次诊治时所说,对于中医而言,您那张《出院证明》上写的九种病名,都不如我看一下您的舌苔更有价值。因为我看一下您的舌苔,就知道您患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湿邪太重,而且可以肯定),尽管不是全部原因。就凭这一点,就有了治病的抓手,就有了办法。
笔者通过此病例,不过是意欲说明中医学的特色,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中医有其科学性的一面,但它不是科学,而是属于人文学科,是文化。中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毋庸置疑,可谓“道经千载益光辉”。
二、中医学没有也不会把自己陷入复杂的技术、机械与组织系统中,而是用象思维进行归纳、揣测和推理。因而,中医的经验有时是意会性的,不可以完全描述的,个体化的。故不可能完全传承下来。合格的名中医不可能成批量的产生和培养出来。
三、中医学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性、相互关联性、非实体性、模糊性、仁义性、效法自然性、执简馭繁的简约性、自我检测与自我调和性,以及重视人的感觉和七情。
四、病无常形,治无常法,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唯变所适。故中医提倡知常达变,随证施治。一切以证为依据,唯证是辨,辨中求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讲植物神经紊乱,病根这样恢复!
植物神经紊乱吃什么药好?
中医怎么看植物神经紊乱
每日一方|甘麦饮,应对更年期潮热多汗
​西医的植物神经紊乱在中医称之为郁病,中医是如何辨证论治郁病的呢?
中西医学的看法: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万病之源”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