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已入伏,小孩“暑热症”怎么办?


导读:今天学习婴幼儿“夏季热”的中医治疗经验。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引起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多见,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气温愈高,发热愈重,秋凉之后,症状多能自行消退。

有的患儿可连续发病数年,而次年发病的症状一般较上一年为轻,病程也较短。本病预后多为良好。

古代医籍中无此病名记载。近代徐小圃通过对本病的长期临床观察,提出上实下虚是其主要病机,创温下清上汤治疗本病。

据其发病季节和证候特征,于20世纪50年代初正式使用夏季热这一病名。本病西医学称暑热症。

 一 

宋鞠舫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

宋鞠舫先生认为本病病因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松柔,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夏令断乳,或因病后气阴亏耗,适值夏令炎暑,以致阳热偏亢,灼伤肺阳,故见口渴多饮,少汗多尿,治当以清热养阴生津为主。

处方常以白薇、南沙参、川石斛、银柴胡、炙前胡、黄芩、谷麦芽、生甘草为基本方。

如热久舌红绛,加四梗汤(藿香梗、佩兰梗、青蒿梗、荷梗)合成生脉散;

纳食呆滞,加枳实或枳壳、山楂、白术;若遇感冒咳嗽,加银花、连翘、浙贝母、苦杏仁;脾虚泄泻,加煨葛根、山楂、焦白术、枳壳。

 (江汉才.宋鞠舫老大夫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方.浙江中医杂志,196478):197

 二 

曹济民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

曹济民先生按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小儿夏季热进行分证治疗:

①胃热偏盛证:治以清暑益气。

常用方药是人参白虎汤加西瓜翠衣,荷梗,淡竹叶之类。

口渴脉虚者,用人参白虎汤加生脉散;热久不退,烦躁不安者,人参白虎汤加板蓝根,黄连;兼夜间多啼者,再加蝉蜕、夏枯草。

②脾湿偏盛证:治以清暑化湿。

常用方药是和脾片,并以藿香、青蒿煎汤代茶。呕吐加姜汁、竹茹;病程长有阳虚者,用钱氏白术散。

③中气不足证:治以补中益气。

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津枯烦躁者,去升、柴。加附子、干姜、磁石;此证亦可用蚕茧、红枣煎汤代茶。

④上盛下虚证:治以清上温下。

常用人参白虎汤合金匮肾气丸,兼服红枣蚕茧汤。不可因暑热之名,执用寒凉,当舍时令而从证,桂附在所必用。

结果60例小儿夏季热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5~6天。

(曹济民.小儿夏季热证治体会.江苏中医,1962,(7):16

 
 三 

马莲湘小儿夏季热治验

马莲湘先生认为,小儿夏季热是体质虚弱的幼儿不能适应炎夏气候所致的疾病。以持久性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至秋后自愈为其特点。

须与中暑、消渴、湿温、暑温相鉴别,尤应与疰夏严格区分,应采取综合治疗和护理,除对流空气,物理降温,补充营养,禁食油腻辛辣,饮用清暑之剂外,药物治疗应以清暑益气,养胃生津为主。

初起,宜甘淡清暑,用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无汗者,加大豆黄卷、石膏、天花粉;烦躁不宁者,加龙齿、茯苓、磁石;便溏者,加白术、扁豆花、焦曲、麦芽;小便频数清长者,加益智、覆盆子、桑螵蛸;肾阳虚,加附、桂。

若热伤气分,可用竹叶石膏汤或人参白虎汤治疗。

久热不退,邪入阴分,可用清骨散加糯稻根、石斛、麦冬。

后期气阴大伤,可用玉泉丸,生脉保元汤。从实践中观察也有无须给药,只需增加营养,改善环境,减少温热刺激,即可自愈的病例。

(林国龙.对小儿夏季热的初探.江苏中医,1965723 

 四 

池绳业小儿夏季热治验

池绳业先生对本病治疗根据清暑益气、养胃生津原则,每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合《伤寒论》竹叶石膏汤随症加减,效果满意。

作者的经验是:遣方用药忌用苦寒攻伐,以免重伤元气;又忌辛燥温补,以免耗津助热。

常以甘淡微寒之沙参易西洋参补阴清肺,使气复津生而清燥解渴。更佐蝉蜕甘寒,开宣肺窍。

合用竹叶石膏汤,取淡竹叶、石膏辛凉甘寒,清散里热;麦冬滋养气阴;粳米、甘草益胃和中;弃半夏之辛散温燥;仍以南沙参代人参补益肺气;用生地黄养阴清热,滋液制火而不伤脾胃。

这样,胃阴充足,津液自能上承,气液恢复,则诸症自除。

(池绳业.小儿夏季热治验.浙江中医杂志,196696):242

 五 

戴会喜漫谈小儿夏季热的证治

戴会喜先生认为小儿夏季热,类似中医学里的瘅疟。本证以发热持续不退,日日如是为其主要特征。同时随着外界炎热气候以及早晚阴阳之气的交替而有起伏。

治则先宜白虎,专清阳明独盛之热,以保肺金;或疏散方中稍加润药以祛火势;继以甘寒大养阴液。

可用生地黄、麦冬、连翘、淡竹叶、南沙参、梨汁、参叶等。

下列几条治疗夏季热经验方:

①鲜荷叶、苦瓜叶、丝瓜叶、南瓜叶各2片(3岁小儿1天量)。连服7~10天。脱乳小儿每剂必须加入鲜精肉30g同炖。

②2~6岁小儿每次用苍耳子3粒,杂于饮食内服食。每天3次,连服3~4天。

③杨梅膏:4岁小儿每天30g,分2次开水冲服。

④生地黄、麦冬、北沙参各6g,连翘4.5g,淡竹叶、参叶各1.5g,煨石膏6g,梨汁1匙,甘蔗汁1匙。以上是1~2岁小儿1日量。一般4~6剂可愈。

戴会喜.漫谈小儿夏季热的证治.中医杂志,1963,(6):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方剂学祛暑益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小课堂第三讲-祛暑剂
内经临床精要 (病证)8.1.7.热病(两感于寒与暑病)
方剂学——香薷散、清暑益气汤
卫生职称考试-中药学-祛暑剂
暑热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