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热引起的上吐下泻,用连朴饮这个方子,方解

原创 李知行 中医李知行

有一本叫《诸病源候论》的中医专著,成书于隋代,作者叫巢元方。是中国现存最早论述以内科为各科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看题目也很直白,专门论述各种病的原因。

里面有这么一段论述关于霍乱的论述“其乱在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则心腹绞痛。其有先心痛者,则先吐;先腹痛者,则先利;心腹并痛者,则吐利俱发。挟风而实者,身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者,但吐利、心腹刺痛而已。”

今天来谈一下上吐下泻的问题,也就是中医说的霍乱。

引起霍乱的原因总体来说有五种,有因湿热,有因寒湿,有因虚寒,有因食滞,有因时疫。时疫如前三年的新冠,有些人中招的时候就会出现上吐下泻。寒湿引起的上吐下泻,前面有介绍过藿香正气水。而湿热引起的上吐下泻,藿香正气水并不合适。

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就是典型的湿热表现。

那么湿热引起的上吐下泻要用什么呢?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连朴饮,一个来自《霍乱论》的方子。

连朴饮:厚朴6g、黄连3g、石菖蒲3g、法半夏3g、香豉9g、焦栀子9g、新鲜芦根60g。

湿热交蒸,郁遏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胃失和降就会气逆上吐,脾失升清就会气陷下泻。

所以关键是抓住湿热二字,而不是盲目的止吐止泻。湿热一清,脾胃一和,症状就解除了。

方名连朴饮,顾名思义黄连、厚朴唱主角。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的苦是脍炙人口的,正因为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专入脾胃中焦,湿热可以一锅端。

厚朴苦辛温,而且味辛散,擅长行气燥湿,是消除胃腹胀满的好手。气行湿才不会停滞。

两者合用,一个清解壅滞在中焦的湿热,另一个理顺气机。

栀子苦寒,能通利三焦,助黄连清热,且能引湿热入三焦水道排出体外。

半夏辛温而燥,是化痰要药,湿热郁蒸,最易炼液成痰,且半夏还能降逆和胃止呕。

石菖蒲生于湿地,化湿浊的能力极强,味辛香而走窜,芳香醒脾,可解湿阻中焦的脘腹胀满。

淡豆豉和栀子是经方中的栀子豉汤,原文“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吐、泻、心烦都是其治疗的适应症。

芦根虽然用量极大,因霍乱引起的上吐下泻最容易耗损津液,芦根能清透肺胃气分之实热,并能养胃生津,止渴除烦。

《回春录新诠》中记载过一个极其简单的医案。

段尧卿之太夫人,年过七十。患霍乱转筋,因为上吐下泻伤津引起小腿抽筋疼痛,严重的牵扯到腹部。王孟英自制连朴饮,喝了三次病就好了。

最后再提醒一句,寒湿霍乱,连朴饮是不适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敲黑板!治湿热困脾的方子,我说给你,除湿、清热、健脾,都管了
敲黑板!治湿热困脾的方子,我说给你,除湿、清热、健脾,都管了|黄连|柴胡|配伍|陈皮
当了一次兽医!
上蒸下煮的季节易遭霍乱,一个妙方止吐止泻堪比藿香正气
连 朴 饮
《方剂学》学习笔记26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