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肾着至真武——从鉴别到传变

原创 淼叔医道 淼叔在线
学生:同样是怕冷,肾着汤证和真武汤证如何鉴别?
 
淼师:肾着汤证本质上不是寒证,而是阻滞阳气之后,因人而异的出现一些阳气不足诸象。这些寒象都是单一存在的,不能形成足以确诊寒证的证据链条。从“脉色症”三参的整体观看,就有种似寒非寒的感觉。从方证的角度思考,肾着汤证没有少阴寒证的一系列症状规律。而真武汤证能够发现一系列少阴寒证的症状规律。理论上说起来复杂,治起来其实相对于理论要简单。咱们为了驾驭这些简单的用法,才把理论建设的相对庞大。
 

用一个简单的说法,真武汤其实就是肾着汤证基础上,又得了一个四逆汤证。手脚凉这个问题,真武汤证和四逆汤证更常见,其他证也能见到。而且四逆汤证也有手脚不凉的情况,或者脚凉手不凉的情况。

 

真到临床治证反倒简单了。如果有痰饮、没化热就可以用肾着汤,寒饮就可以用真武汤。而少阴湿热,症状规律上就明显不同,自然就不能用这两个方子了。这些判断没有难点,然而寒饮阻滞之后,确实有可能再次淤出热、淤出燥。遇见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判断错误,这就对诊断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这个问题恰恰体现出温病学的价值所在。温病的核心思想是“通”。之所以淤出热,是因为不通。表里通,就会一致的现出寒象、热象。表里不通,就会里寒外热、外热里寒。再比如,肾是寒的,心是热的,心肾交通顺畅,心火就能下来温暖肾寒。于是肾不会显现为寒,心也不会显现为热。显现出心热肾寒,一定是不通。

 

确实有迹象表明,温病派是由寒凉派、滋阴派、脾土派、攻下派整合诞生而来的,但是这几个流派的背后的核心还是“通畅”。并不是单单用寒凉药、滋阴药,就算温病派了。通畅的使用寒凉药,才不至于寒凉滞脏。

 

肾着汤证,如果没阻滞阳气,就不会表现出一系列寒象,只会表现出一系列水饮之象。但是这些邪气一定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阻滞不畅。这就像某地受灾,虽然国家有物资、有人力,但是因为路不通,不恢复通畅,也没法救灾。

 

于是咱们学温病,并不是完全的照搬,成为温病派的一员。而是取其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前提是得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不足依靠的还是咱们的方法论。重点多品一品传变,既要体会邪气盛的传遍,也要体会正气弱的传变。还要同时体会正和邪在不同脏腑之间相互的影响。只有深刻领悟“病位、病性、虚实、正邪”之后,才能领悟“传变”。所以“传变”是中医最难学的。

 

还以肾着汤为例,演示一下咱们的方法论。方中的干姜虽然属于温热药,但是其温热之力不足以温少阴之寒,于是主要取其散性。所以肾着汤这套攻水的方法就是,当运化不足引起困滞时,用温性的干姜散开,再配上白术燥湿、茯苓利水。以方测证,肾着汤证引起水饮的原因就是——运化的散力不足、燥力不足、利水力不足,引起水饮停留。本质上此证是气分病,恢复的气机的运转就能治好。但如果已经形成有形的病理产物(积水),单靠肾着汤恢复气化功能,有形水邪能否自行化掉,那就因人而异了。

 

梳理一下此证病情演变思路:一开始脾的运转力、燥力、利水力不足,造成气化不利、水饮停留。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逐渐形成有形积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于是继续往下传变。水邪走到哪个脏腑就犯哪个脏腑。犯脾胃就影响饮食,犯肺就咳嗽,犯心肺就心慌、心悸、头晕,犯肝脾就会恶心。邪气犯脏腑的规律,一定是犯相对正气不足的脏腑。复杂的病都是经过数道传变形成的。治疗这样的病就得恢复整个链条,而且因为正气的不足以支持全面的恢复,常常只能先从某一环节入手。

 

比如肾着汤证继续发展,已经形成有形的水饮停留。当前一步是否处理有形,就成了你需要揣摩的问题。如果这个人年轻体壮,有形积累又很重,加入攻有形水邪的方法,效果肯定好。如果有形积累还不是很重,只要恢复气化功能,有形问题很有可能自行恢复,那就不用加攻邪的方法。而如果患者年老体衰,就得注意权衡攻邪和扶正的力度和节奏。所以同样水邪停留,攻邪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只要梳理出传变的规律,遇到具体问题就能得出相应的方案和应对各种变化的预案。反之,如果没有这种传变的思路,遇到复杂的病,就会感觉按下葫芦起来瓢。更无法判断症状变化揭示的病情进退情况。

 

治这种水饮病,排邪过程中,势必会或尿多、或拉稀。但是患者很有可能之前就有这些症状,找你就是为了治这些症状。但是吃了你的药之后,尿多、拉稀更明显了。这些加重的症状是治好了?还是治坏了?需要有判断依据。排邪过程中,正气不过分损夺,就是正治。反之,则是误治。

 

有的人排邪时,不单是尿多、拉稀,还可能是吐,或者犯皮肤病。治这种皮肤病,就想到了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那些套路。于是通过肾着汤的思考,就能联想到很多东西,这些条文就都被你串联起来了。多做这样的思维训练,临床遇见了其中的某个问题,就能想得起来,用起来就放心。

 

学习过程就像是练习格斗。成为格斗大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不同的人切磋。被摔倒一万次,自然知道如何避免被摔;被打一万拳,自然知道如何防守拳法。再练习一些格斗技巧、体能力量,格斗能力自然就练出来了。但问题是咱们学医的没法这么练,不能通过不断的误治积累经验。于是咱们只能在脑中不断演练试错,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临床能力。这是给咱们留的唯一的路,也是实践可行的路,我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反复推演、反复思考才是学习的重点。学习绝对不可能是我把重要的知识告诉大家,大家就会了。只有通过反复,才是填补理论和实践的壕沟。开始建立联系、区别、对比······的时候,肯定是越想越复杂。这个加法的过程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只要推演的足够多了,一定会再做减法,凝练成能力的。这个过程可以比作:需要反复去A、B、C、D四个地方。开始并不知道这四个地点在哪,就得反复通过不同的路,逐渐锁定它们。这些路有通的,有不通的,有长的,有短的,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困难······这些路都走一遍,最终才能发现那条最近的路。能够发现这条最近的路,一定是因为走过冤枉路。如果没有走过那些多余的冤枉路,对捷径就不会真正理解。这就像胡老(胡希恕)把“六经、八纲、方证”这些非常近的路指给咱们,咱们直接用,却常常用不好。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冤枉路走的也不冤枉。

 

加法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能发现某些核心的规律。落实到诊断上就是能够判断各种症状代表各种病机的概率。几种症状组合之下,就能初步判断病情。比如少阴寒证会有以下表现:

 

高概率怕冷饮——少阴寒,太阴肯定也扛不住。太阴扛不住,肯定不敢吃凉东西。
 
高概率遇寒加重——既然是寒证,肯定遇寒加重,且恢复热量很缓慢。

 

在这些前提之下,再出现“但欲寐、脉微细、四逆、下利······”这些症状,才可以确诊为少阴寒证。而且脉沉、下利这些症状对应少阴证的概率并不高。靠单项信息高概率对应病位、病性的情况其实很少,所以只有多项合参,才能做出有把握的诊断。

 
学生:肾着汤明明治的是太阴,为何以“肾”命名?

淼师:是的,肾着汤证是太阴病,并非少阴病。这就是咱们提出“六经所犯脏腑的思维模型”的用意所在。太阴功能受损,可以影响到肾主水的功能。这显然和少阴犯肾的病机完全不同。同时延伸品味一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的理念。即使病至少阴,也得通过恢复太阴功能,来逐步恢复少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医论精华《​第一部分病因病机》
《庸胜堂中医》怪病多痰,痰饮形成的原因,致病特点,治疗方药讲解
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二(赵绍琴)
无忧山论医集之二:温病略解
《经方》作者群张增峰之“六经脉法新论”
论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