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人的智慧发明

一年有四个季节,细分的话,有二十四的节气,这也是古人的发明,每个节气都有每个节气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道吧,每个节气对应什么时间,如何养生,养生重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人是非常聪明了,他们也有自己的记时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二十四节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古代粮食的保存和生产技术落后,完全是看天吃饭,天气好,雨水充足就能遇上个丰收年,若是干旱、暴雨,这一年都得饿肚子了。为了计算季节的变化,帮助农事活动,智慧的老祖宗发明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者5日,其实春季开始的节气叫做立春。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4月20日前后,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日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短的一天。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寒冷的时候。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你知多少?
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转载]“二十四节气”古画欣赏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二十四节气隶书
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二十四节气介绍——2017年1月1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