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的性味功效以及方剂中的配伍作用

茶在民间传说中起源于神农氏,有“《本经》言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之说流传,实则已有学者考证并无任何版本《神农本草经》载有茶的记录,推断此言可能源于陆羽的《茶经》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但他并没说茶曾载于《神农本草经》。是后代文人在《格致镜原》一书中杜撰了此说法,后多有医者文人引述《本经》记载了茶的功效,以讹传讹。与此语一同流传的还有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其实茶并不解药性,茶有着其独特的性味功效,在此笔者就谈一谈茶的药性及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

此处仅先以传统入药的绿茶详细论述,其余类别茶叶功效略有不同,文末附有简述。

【四气五味】

纵观多种本草著述,医家、养生家普遍认同茶味苦、甘,性微寒,无毒

中药理论中,药物味甘能补、能和、能缓,苦能泄、能燥、能坚,茶是补泻兼施的药品,能提神、耐老、坚齿,又能清热、解毒,体现其味苦、的两种特性。此外,本草医家均认同茶性,因为茶的炮制加工方式不同,比如唐时饮茶多会炙烤茶饼,后世茶叶不同程度发酵烘烤而有红茶、黑茶等区别,其性也有寒、凉、温、平之区别,传统原始绿茶性寒多能在其清热、除烦、解毒的功效中体现出来。

药性升降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认为“茶苦、甘微寒手、足厥阴杨时泰解释为:夫足厥阴,乃由阴中达阳以上升者。手厥阴包络,又由阳中育阴以下降者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茶在作用于人体时,是可升可降的。后明清诸多医家也多持此可升清,可降火之说。李时珍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

茶之清头目(诸多本草皆载,名方川芎茶调散已可作证),醒昏睡,能清神(《本草从新》),可涌吐(《备急千金要方》);

茶之“降”诸多医家皆认为茶之功在其苦降,以李时珍所论述为代表“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火消痰”(《本经逢原》等),“下气消食”(《汤液本草》等)、利二便(《本草便读》等)方面,比较而言,确实以降为主,但不是纯降,而是降中有升。这大概跟茶性苦寒,但古代推崇茶以清明春季采摘者佳,与此种好茶得春生之气有关。如果是夏秋采摘的大叶老茶劣茶,其升清效果就十分不明显,比如乌龙茶、普洱茶其清利头目、醒神效果明显较绿茶差许多。

茶这种可升可降,擅治阴阳格拒,王好古在《阴证略例》中将附子、硫黄与茶同用,既治阴盛格阳、烦躁不饮水,又治伏阳在内、汤水不下、无脉,与上文入手、足厥阴经阴中达阳以上升,阳中育阴以下降之意正合。这种用药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或许可用于寒热错杂、上下格拒、虚中夹实等难治之症。

归经

在归经方面,茶的归经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元代王好古的《汤液本草》认为,茶入手、足厥阴经,其他各代医家对于其归经差异较大,五脏六腑皆有归入,笔者结合诸家论述个人倾向于绿茶主归心包、肝、胃膀胱、大肠,因为王好古《汤液本草》多源于其老师张元素之教授,张元素正是药物归经理论的创始者,来源上也比较可信。而且绿茶之功效最为显著在于醒神除烦、清热去痰、下气消食、通利二便,这些功效主要就是归心包、肝、胃、膀胱、大肠经。历代医家对茶归经的认识差异大,可能由于茶的炮制方法多样,入药品种较多,且在历代被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伤科等,医家各有不同的临床经验所致。

【功效与方剂中配伍作用】

茶的功效大体可总结为六种清利头目、醒神祛眠、清热去痰、除烦止渴、下气消食、通利二便。由于茶叶经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形成了不同品种的茶叶,其功效也有一定差异,下面简述一下具体的功效运用。

1、清利头目

广为熟知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该方即是作散剂,饭后以清茶调服,取其苦寒降火以清上之性,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诸风药之过于温燥与升散

历代茶与川芎的配伍之方颇多川芎为治头痛之要药,禀天地至清之气,又苦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故能有效的清利头目。如《东垣试效方》之清空膏,治疗风湿热头痛,上壅损目及脑痛不止,原方为细末,每服二钱,纳茶少许,汤调如膏,少用白汤送下。还有许多方剂都载有治疗头目疾病,用茶入药或茶汤调服的。

2、清热解毒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而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

《本草纲目拾遗》称雨前茶清六经火”。

《台海使槎录》载“水沙连茶在深山性极寒,疗热症最效”:《本经逢原》载:“凡茶皆能降火

《医学心悟》中载治疗干霍乱的四陈汤,陈皮、陈香橼、陈枳壳、陈茶叶等分为末,毎服三钱,开水点服,治疗干霍乱证,症见欲吐不能吐,欲泻不能泻,变在须臾顷刻间,俗名搅肠痧。方中茶叶即起清热解毒,化痰下气之功。

《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茶叶捣烂外敷治疗疮疡肿毒、湿烂脚丫。

茶还可以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治疗痢疾,杨士瀛曰︰姜茶治痢。姜助阳,茶助阴,并能消暑、解酒食毒。且一寒一热,调平阴阳,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生姜细切,与真茶等分,新水浓煎服之。苏东坡以此治文潞公有效(《汤液本草》)。平时肠胃虚弱不能耐受绿茶的朋友,就可以用生姜20g熬水浸泡绿茶3g加适量红糖饮用,有消痞除胀满的效果,也能提神而不用担心茶叶之性寒致泻,

3、醒神祛眠

茶提神的效果,毋庸赘述。此处说一下茶叶提神的中医原理。

《本草经疏》:“茗,令人少睡者,盖心藏神,神昏则多睡,清心经之热,则神常自惺寂,故不寐也。

4、除烦解渴

茶能成为日常的饮料,因其有良好的除烦解渴功能,如《本经逢原》载消食止渴,无出其右,合醋治伤暑泄利;《本草再新》载治肝胆之浮热,泻肺胃之虚火,生津止渴。夏季最为解渴的饮料,非茶莫属,比西瓜还更能解渴除烦。

5、下气消食

《本草纲目拾遗》对各种茶品的消食功能作了详细描述,称雨前茶“以其味甘益土,消而不峻,以其得先春之气,消宿食,下气去噫气”;而安化茶能“下膈气,消滞,去寒”:武夷茶“最消食下气”;松萝茶更“专于化食,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除痰'普洱茶则能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普洱茶性温“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故赵学敏称普洱茶“能治百病”。《本草从新》《药性通考》《本草害利》等均载茶“下气消食”。《本草求真》载:茶“凡一切食积不化,……服之皆能有效。”

因此茶还可以解腻消脂,尤其普洱茶及黑乌龙茶解油腻消食效果最强。《药性通考》载“多饮消脂,最能去油”。其功效之卓著常见于历代医书,如《本草纲目》记载“一人好烧鹅炙煿,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痈疽,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每夜必啜凉茶一碗,乃知茶能解炙煿之毒也。”故草原人民,平日食肉奶较多,必以茶入奶同煮饮而解肉食之积滞。

《老老恒言》主张饭后饮茶,曰“茶能解渴,亦能致渴。荡涤精液居耳,…惟饭后饮之,可解肥浓。”广东人喜食肥甘,故吃饭也常有饮茶的习惯。

此外茶是否能用于解酒,要根据茶的类型而言,清代医家赵学敏言普洱茶可解酒,但历史上其他《本草》多有记载不可饮酒后饮绿茶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因为酒以其性凉而伤脾肾,绿茶同样性寒而伤阳,普洱茶因为充分发酵,其性较为温燥,反可一定程度消解酒湿,有一定的解酒效果。

6、通利二便

茶能利大小二便,

《本草求真》载“茶,二便不利,……服之皆能有效”《本草从新》载:“茶利大小便”:《本草害利》载“茶,利小便。”

茶利大便主要是通过其苦寒泻肠胃之积热而达到的效果,胃肠积热便秘,生嚼绿茶5-10g,即可有效清肠胃之积热以达到通便效果,其利小便的功效也是十分明显的。

【饮茶注意】

李时珍曾详细在书中记载过度和不适当饮茶的危害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   

茶并非人人皆宜,尤其脾胃虚损,脾肾阳虚者,尽量少饮茶,茶之荡涤体内郁热垢腻的通利之性,较易损耗人体之气,故建议少饮茶,如要饮用,可选取较为温和的嫩芽红茶。

《本草经疏》:“凡茶之种类极多,方宜大异,要皆以味甘不涩,气芬如兰,摘于夏前者为良。夫茶能涤肠胃一切垢腻,宁非木中清贵之品哉?昔人多以苦寒不利脾胃,及多食发黄消瘦之说,此皆语其粗恶苦涩,品类最下者言之耳。 

绿茶需选取夏前,清明前最佳,嫩芽为茶,气味芳香者,《本草蒙筌》言“茶茗,江淮闽浙俱有,蒙山中顶独佳”蒙顶甘露、碧螺春、龙井、竹叶青皆是绿茶中之上品茶种。尽量少饮用生普洱、苦丁茶等较为苦涩的大叶老叶绿茶。

茶不适合空腹饮用以及茶宜热饮,不宜冷饮。

不同品种茶的区别

以下是笔者自己总结的各种茶的简单药性,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绿茶

性味归经:苦、甘,性,入心包,肝、胃、膀胱、大肠经

功效偏重:清热解毒、除烦止渴、清利头目

禁忌:脾胃虚寒慎饮,空腹勿饮。 

茉莉花茶

性味归经:苦、辛、甘 ,性 入心包,脾,胃,肝,膀胱、大肠经

功效偏重清热利湿,除烦止渴,辟秽和中,理气开郁

禁忌:精亏血少,津液不足者慎饮。

红茶

性味归经:甘、苦、性,入脾、胃、心包、肝经

功效偏重温胃散寒,消食化积,提神醒脑

禁忌:内有燥、火者,素体阴虚者慎饮。

普洱茶

性味归经:苦、涩、甘,性,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偏重:解腻消食,逐痰下气,刮肠致泄

禁忌:气虚血弱之虚人慎饮。 

乌龙茶

性味归经:甘、苦、涩,性平,入脾、胃、心包、肝、大肠经

功效偏重:解腻消食,生津润燥。

禁忌:黑乌龙茶、深度烘焙者不适合肠胃虚弱人饮用。

顺应四时饮茶

中医强调顺应天时,因人制宜,辨证论治。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或同一地方不同时节,种出来的茶有不一样的养生功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饮用《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饮花茶长精神

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处于舒张,发散之际。经过隆冬,人们久居室内,必然会积聚郁热于体内。在中医五行中,春属木,与肝脏相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积聚的郁热疏泄不及,容易造成精神情志的变化,特别是抑郁症的患者在这个季节容易患病。花茶,多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香而不浮,具有理气、开郁、祛秽之功,有助于散发体内郁积之寒气,促进人体阳气之生发,缓解春困。

夏饮绿茶好清凉

夏日炎热,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津液耗损,体力消耗多。睡眠质量也会随之下降,特别是中午睡觉起来后还常常觉得犯困。这时以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给人以清凉之感,使人神清气爽。

秋饮青茶可润燥

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秋风萧瑟花木凋零,气候干燥。在五脏中与肺相应,而肺为清肃之脏,喜润而恶燥。所以秋季容易出现鼻腔、咽喉、呼吸等肺部疾患。青茶即我们平时所指的乌龙茶,其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醇厚,其性不寒不热,温热适中,具有濡养肌肤、利咽润喉之功效。

冬饮红茶暖心田

寒冬之时,万物生机闭藏,人的机体生理活动处于抑制状态。养生之道,贵乎“御寒保暖”。冬天在五脏中对应肾,所以说冬天也是养肾最好的季节,若肾阳不足,则气化、推动和固摄作用失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由此可知,抵御外界寒冷阴气,保暖是维持肾阴阳平和的根本。红茶性温,属于半发酵茶,性质微温,具有温脾暖胃,解腻消食等功效,很适合冬天饮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竟有这些功效,清代医家如是说
郎中笔记:茶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禁忌
饮茶宝典:什么体质喝什么茶
六大茶叶,各有养生特长
【健康】夏天不同体质喝什么茶好?一张表告诉你!
【健康】什么体质喝什么茶,一张表告诉你,太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