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士德: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  痛

【定义】

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部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统称。胁痛是以一侧胁肋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胁痛之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亦有“胁下痛”、“心胁痛”、“季胁痛”等。西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等病,表现以胁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病治疗。

【诊断要点】

凡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即可诊断。或参考B超、CT检在,有肝脾肿大或胆囊病变者。

【历代医家诊治概况】

《黄帝内经》始创胁痛病名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与寒、热、瘀等因素有关。《难经》在此基础上指出与人的情志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理论的产生,打破了外因致病的局限性,对后世关于本病的治疗打下了基础。张仲景承《内经》、《难经》之说,提出治胁痛的具体措施,制大黄附子汤、小柴胡汤,完善了该病的中药治疗。晋代葛洪创立胁痛的综合疗法,除内服法,还提出了用熨法和灸法治疗本病。至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把胁痛的发病脏腑主要责之肝胆,分为肝实热、肝虚寒,以清肝利胆,温经散寒之法治疗胁痛,并附方十余首。宋元时期,在胁痛的病因上进一步重视七情因素,治疗上丹溪提出“木火盛,宜以辛散之,以苦泻之,当归龙荟丸、泻青丸主之;死血,宜以破血为主,润血为佐,复元活血、当归导痰等主之;痰,宜以去痰行气,二陈汤加南星、青皮、香附、青黛等主之。”明代《景岳全书》丰富了胁痛理、法、方、药诸方面的内容,首先将胁痛分为内伤、外感两大类,并将内伤胁痛的发病机理归纳为郁结伤肝、肝火内郁、肝肾阴亏、痰饮停伏、外伤血瘀等,治疗上列四十余首从疏肝理气、清肝利胆、温化痰饮、活血化淤、健脾和胃、养血柔肝等方面入手的方剂。清代对胁痛的病因重申“外伤风冷”,并补充了湿热郁火的内容,治以伐肝泻火为要,并筛选方剂十首,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病案】

案(一)王××,女,46岁。

初诊:1997年9月21日

劳累后胁痛,至今已半年,平日心悸,胸闷,眠差,血压偏低,10.64/6.65 kPa (80/50 mmHg),近一周胁痛加剧,自觉周身乏力,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四肢怕冷。面色㿠白,体形较瘦弱,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诊断:胁痛(气血两虚)。

治则:益气养血,疏肝通络。

处方:炙黄芪30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白芍20克  生地黄30克  柴胡10克

枳实10克  桂枝10克  生龙牡各20克

陈皮10克  郁金10克  炙甘草10克

黄连10克  生阿胶(烊化)10克

鸡子黄(冲)1个。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1997年9月28日

胁痛缓解,眠可,心悸、胸闷减轻,仍觉周身无力,纳差,胸胁肩背时有窜痛,四肢酸软,怕冷,面色稍好转。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上方去枳实、炙甘草,加川芎、延胡索。

处方:炙黄芪30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白芍20克  川芎10克  生地黄30克

柴胡10克  郁金10克  陈皮10克

桂枝10克  生龙牡各20克  延胡索10克

乌药10克  黄连10克

生阿胶(烊化)10克  鸡子黄(冲)1个。

十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1997年10月7日

胸胁肩背窜痛缓解,纳差、食后脘腹胀闷不适、四肢怕

冷好转,眠可,自觉全身有气力,但活动或劳累后胁部偶有

隐痛。B超检查未见异常。面色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

微弱,肝区无压痛。上方去郁金、陈皮、桂枝、生龙牡、黄

连、生阿胶、鸡子黄,加熟地黄、香橼皮、焦三仙、香附、

桃仁、红花。

处方:炙黄芪30克  党参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白芍20克  生熟地黄各20克

柴胡10克  延胡索10克  香橼皮10克

焦三仙各10克  枳实10克  乌药10克

香附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效可续服。

四诊:1997年10月22日

服上药十四剂,胁痛消失,饮食恢复,周身有力,无酸软不适。舌淡红,脉微弦。诸证消失,可停药。

案(二)张××,女,30岁。

初诊:1998年9月l3日

1996年患黄疸性肝炎,已愈。现劳累后两胁胀痛,目赤痛,口干口苦,展起恶心,全身无力,纳差。B超提示肝小叶血管瘤。肝功正常。面色萎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诊断:胁痛(肝胆湿热)。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止痛。

处方:柴胡10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茵陈蒿30克  郁金10克  青皮10克

木香10克  生山栀子10克  青黛(包)6克

赤白芍各15克  延胡索10克  金钱草10克

厚朴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二诊:1998年10月30日

两胁胀痛明显好转,口干口苦缓解,仍纳差,大便干,全身无力。上方去青皮、生山栀子、青黛、赤白芍、厚朴,加夏枯草、龙胆草、焦三仙、莱菔子、枳实、砂仁、炙黄芪、炒白术、炒山药。

处方:柴胡10克  黄芩10克  半夏10克

茵陈蒿30克  金钱草20克  夏枯草20克

龙胆草20克  焦三仙各10克  莱菔子10克

郁金10克  延胡索10克  枳实i0克

木香10克  砂仁6克  炙黄芪30克

炒白术10克  炒山药2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1998年11月7日

胁痛消失,口干口苦、大便干缓解,饮食正常。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微数。考虑患者曾患肝小叶血管瘤,上方去黄芩、半夏、茵陈蒿、夏枯草、龙胆草、莱菔子、枳实、木香、砂仁,加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香附、枳壳。

处方:炙黄芪30克  炒白术10克  炒山药20克

柴胡10克  郁金10克  延胡索10克

金钱草30克  焦三仙各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  枳壳10克

1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如病情稳定,即可停药。

【分析】

历代医家治胁痛多遵“不通则痛”之理,以通法为主要治法,殊不知临床诊之,不独于此。本病案(一)为气血虚,肝胆之脉失其所养而不荣则痛的病例。肝主藏血,主筋脉,为罢极之本,其特点是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肝血不足,则血虚无以载气,血虚无以濡经脉,往往是形成肝气郁滞,肝脉挛急疼痛的重要病因。程士德教授治此以虚为主,以瘀为辅进行立方处药,以芪参重用补气行气,四物汤合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养血,佐以疏肝理气活血之品,气血得补,气以行瘀,血以荣脉,无虚无瘀,肝脉通达,胁乃肝脉之所布,故自可痛止。就胁痛的病位而言,不离肝,胆肝多郁,胆多热,肝胆湿热为胁痛的重要病机。案(二)即属此。程士德教授治此型胁痛虽多用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之品,如龙胆草,生山栀,青黛,金钱草,黄芩,茵陈,夏枯草等,然念念不忘保养脾胃之气,遵见肝之病,乃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另一因利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二中焦乃气机之枢,重在调和,中焦郁滞,湿热由生;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肝脉得养,诸痛皆消,故始终佐以炙黄芪、炒山药、炒白术、焦三仙、木香、砂仁等,实为程士德教授治肝病之妙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话临床】程士德:胁痛的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张子琳 秦伯未 刘绍武 [ 郝大夫的博客] 郝大夫的博客
一个方子——柴胡郁金汤,疏肝利胆,胆囊炎,胆结石一网打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效验良方
四逆散治验举隅
二十五、胁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