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中山奉安萃影
userphoto

2023.03.17 内蒙古

关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希望自己能安葬在南京紫金山。南京政府正式成立奉安委员会,专门负责孙中山遗体的迁移与安葬。但由于时局动荡,工期延误,奉安大典的日程也是一改再改。蒋冯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宣布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灵柩由西山碧云寺,迁葬南京紫金山。

孙中山葬礼时,载着孙中山遗像的马车。

北京病逝

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不幸的是,孙中山途经天津时病情加重,到北京后就一病不起,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铁狮子胡同行辕。临终前,孙中山不忘国事,留下《国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对相伴十年的夫人宋庆龄,孙中山尤为放心不下,还留下一份《家事遗嘱》。

孙中山国事遗嘱


孙中山逝世当天,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外发布讣告,并决定在铁狮子胡同行辕组织治丧办公处,“推定于右任为主任,下分四股,股长为孔庸之、汪精卫、李烈钧、宋子文四人,此外股员甚多,总计在三百人左右,治丧处事务,即由该处处理”。

灵枢置于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期间,有众多团体和个人前往吊唁。图为北京中央公园门前,三彩牌楼一座,上缀“天下为公”四字,另有“人群进化,世界大同”一联。


3月15日,孙中山遗体在协和医院施行防腐手术后举行了小殓,尸检病理结果证实,孙中山为胆囊腺癌伴有胆囊管梗阻,直接扩展到肝及横膈。最后,定论孙中山逝世的罪魁祸首为:原发胆囊腺癌。治丧处决定19日上午11时灵柩由协和医院礼堂移至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公祭。

灵枢安置社稷坛灵堂正中,上悬环绕花圈的孙中山遗像及“有志竟成”的横匾,两旁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联,棺上盖以青天白日旗,四周围以铜栏杆,灵堂内外摆满了各界送来的花圈、花篮。


3月19日移灵到中央公园社稷坛后,3月24日举行公祭,4月2日移灵到西山碧云寺暂厝(中国传统文化里,把灵柩没有正式安葬之前,存放的地方叫做厝)。

移灵前孙中山亲属在社稷坛大殿灵堂合影留念,以示哀悼。右起:孔祥熙、宋子文、孙科、戴恩赛(孙中山之婿)、宋庆龄、孙治平(孙科长子)、孔令仪(孔祥熙长女)、孙治强(孙科次子)、宋美龄、宋蔼龄。


孙中山在北京因病逝世后,因南京中山陵还未开工建设,其时北京犹为北洋军阀所盘据,治丧委员会决定,将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暂厝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待南京中山陵竣工后再举行奉安大典。

碧云寺灵堂

4月2日,孙中山的灵柩由中央公园经长安街、西单,出西直门移往西山碧云寺暂厝。北京再一次出现倾城而出的盛况。送殡的行列长达四五里,几十万人守候在路边为他送行。当灵柩到达“公理战胜”大牌楼时,全体来宾脱帽行礼。灵柩出园之前,内务部命令前门司炮者鸣礼炮 33 响示敬。殡列行进浩浩荡荡,城中礼炮哀鸣,一派肃穆,3架飞机,在空中护送。群众哀送灵车,他们沿途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中山主义万岁”“国民革命万岁”等口号。

灵枢过西长安街时的场景,原先载灵枢的马车上放置了孙中山的大幅遗像,四周绕以政府赠送的花圈。


为国父送行的人群
葬礼之后,孙中山灵柩被移往中央公园社稷坛大殿(今中山公园中山堂),闻讯而来的各个团体、学校以及中外送殡的人士已逐渐前往。从协和医院到中央公园,一路上全站满了人。这万人空巷的场面,真是北京空前未见的景象。4月24日起,中央公园举行公祭,前往吊唁者络绎不绝。

孙中山葬礼大门

西山谒陵

碧云寺成为了人们祭奠孙中山的重要场所,谒灵遂成为纪念孙中山的重要仪式。

装载灵枢的汽车抵达西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前的场景,可见台阶上准备装载灵柩的木箱,箱之底端有铁轮四个,可用青绳拖运。

国民党内部不同派别利用谒灵仪式为各自的政治目的服务。为表示自己是真正的总理信徒,1928年7月6日,蒋、桂、阎、冯四系联合北伐奉系取得胜利后,决定在北平举行四总司令祭灵盛典,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都到北平参加盛典,祭告孙中山北伐成功,蒋介石为主祭。

孙中山与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合影

奉安大典

1927年春,蒋介石在南京定都,国民政府,即由国民党中常委决定,在南京东郊紫金山(一名钟山)南麓动工营造中山陵,以为国民党故总理孙中山安葬之所。

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南京紫金山举行了孙中山陵墓奠基典礼,宋庆龄、孙科、邓泽如、杨杏佛等各界人士数千人参加了典礼。图为孙中山先生陵墓奠基碑。

1929年5月18日早上7点20分,宋庆龄在孙科夫人陈淑英的搀扶下,登上碧云寺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瞻仰孙中山先生暂厝碧云寺四年之久的灵柩。

便于移棕上火车准备的安灵车。该车系木质,长一丈,宽五尺四寸,四面绘青天白日徽,外罩蓝绸,白绸里,左右四铜轮,外镶橡皮,以防震动。

灵柩在30多万人的护送下,从香山抬往前门车站。灵柩每经过一地,民众均自动脱帽,俯首肃立,各工厂汽笛每10分钟长鸣一次致哀。为了纪念奉安迎榇活动,颐和园门口的树林里特意竖立起一座180厘米高的方柱型奉安纪念碑。途中两次鸣礼炮101响。


1929年,孙中山灵柩奉安大典。

下午3时15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被运上迎榇专列。下午5点整,灵车在全市工厂的汽笛声及礼炮声中徐徐开启。送灵的官员、各界代表立正默哀,向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告别。北平的奉安迎榇活动正式结束。孙中山就这样离开了北京。


在孙科、宋庆龄、吴铁城、林森等人的护送下,孙中山灵棕在1929年5月28日上午安抵浦口车站。图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在浦口车站恭候灵车。

奉安大典时,被国民党党旗和宣传标语装饰的西山碧云寺。

孙中山的灵榜从北平西郊碧云寺启程,沿途经过北平、天津、河北、山东、安徽,到达江苏南京,行程达上千公里,沿途采用了不同的运输方式:第一路段是从北平西山的碧云寺至前门的火车站,采用人力抬。


奉安大典全程使用北京日升杠房的杠夫抬移灵核,在北京用64人大杠,南京另外派有42人抬移直至最后安葬。图为浦口车站,杠夫们开始抬移灵棕的场景,全体杠夫着装统一,穿印有国民党党徽的服装,带蓝布棉帽。


第二路段由北平前门火车站至长江北岸的浦口,采用火车。第三路段自浦口过长江,采用海军威胜军舰。第四路段自下关中山码头至中央党部,尔后再至中山陵,采用汽车奉移与迎亲过程中,党政官员及各界民众均齐集沿途所经各站,设祭致奠,规模宏大而隆重。各地民众都怀着崇敬和诚的心情迎接。


1929年7月孙中山灵柩运往南京紫金山下葬,民国政府举行国葬,这两幅照片即为离京前所摄。因系国葬,所以灵堂(今中山公园中山堂)外悬挂国民党党旗和民国国旗 (即“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北洋政府时国旗为“五色旗”),棺罩上也有国民党党徽。

1929年6月1日9时30分,由孔祥熙、吴铁城、郑洪年等率领杠夫10人将灵棕从灵车上降下,移上弼舆。图为9时45分灵棕起杠场景。


从孙中山1925年病逝、1928年北京西山谒陵,到1929年南京奉安大典,孙中山逝世葬礼全部完成,而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权力结构中也逐步走上权力的高峰,并对时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山陵孙中山遗体为何要深埋地下
中山先生安葬前后之谜——访孙中山先生贴身卫士范良
孙中山葬礼:108杠夫抬棺,民国唯一国葬之隆重史无前例
实拍1925年孙中山葬礼全过程(图集)
孙中山之死
孙中山灵柩奉安南京全记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