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慎终追远话清明

清明节

清明节日系统是由清明、上巳、寒食、社日等若干个子系统有机组合而形成的,每个子系统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些节日的历史奠定了其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独特功能,整体地作用于清明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

先秦至魏晋——清明节开端


先秦时期,古代先民在不同季节要用不同的树木钻火,逐渐形成换季改火的礼俗,旧火换新火,要实行禁火,该时段要吃冷食。节日文化现象需要传说来阐释,逐渐演化出介子推的故事,加速了寒食禁火习俗的传播。上巳节起源于古代春季以临水拔楔为主要内容的招魂辟邪活动,它形成于春秋末期。社日是古代春秋二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社日的春祭最后融入清明节日系统,成为系统中承担祭祀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周礼》
司懂,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疾。

唐宋——文化大融合


盛唐文化兼容并包、大气磅礴。上已节、社日的娱乐狂欢功能凸显;寒食节得到了官方的正统认可;而清明节亦完成了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作为正式的节日进入官方节日系统,同时后来居上,逐步完成了对寒食节、上巳节和社日等节日的整合,并作为一个正式的大型系统性节日登上中华民族的节日文化舞台。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是寒食、清明与上巳三者融合为一体的有力佐证。

《寒食日即事》

唐 · 韩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明清——系统且多样


元明清时期,上已拔楔活动驱灾辟邪的原始意义逐渐淡化;寒食节由于纪念的人物离人们越来越远,其节日纪念意义渐渐被遗忘;社日节随着巫术氛围的进一步散去,渐渐在中原地区难见踪影,而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则继续保留了相当长的时间。随着各个民俗节日向着清明节的向心性活动,清明节日系统正式确立并巩固成形,并成为一个系统性与多样性统一的节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 ·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节的活动

扫墓


清明在北京是扫墓的日子。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这时候,人们还会为即将到来的多雨炎热做出种种准备,比如疏浚沟渠,将缸刷干净换上新水,搭设凉棚等。

清后期外国人绘清明扫墓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同祭黄帝陵。前排:右3为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右7为国民党中央代表张继,右8为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


踏青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悲伤的祭奠先人亡灵的节日,也是一个欢快地踏青郊游的节日,唐宋时期就是如此。清明节期间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状况特别适合春游踏青,选择清明节作为春游的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根据长期经验自然做出的选择,符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是人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活动,但清明春游的习俗在清代以后逐渐衰落。

清宫廷画家绘《雍正皇帝十二月令行乐图》之二月踏青图


放风筝


清明时节,惠风和畅,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北京的风筝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著名的有两家:“北城黑锅底,南城大沙燕”。前者是指在地安门火神庙外摆摊卖风筝的金家,在风筝上用黑烟子作画,飞在天上像一块黑锅底;后者是指琉璃厂的哈记风筝店,专做瘦长的沙燕型风筝。旧时,每逢春季,京城的胡同里空场上,都有大人、孩子争放各式风筝。


北京放风筝的人


在城南游艺园南墙外有一片空场,比现在的天安门广场还大,叫“四面钟”空场,能同时容纳200-300人放风筝。每到风筝季节,京城男女老少带着买来的金氏黑锅底风筝、哈氏沙燕风筝,马氏国画风筝,还有娃娃李、蝴蝶赵、老虎柯(皆因所裂风筝形著名)等人的风筝,以及各式自制的风筝,赶到“四面钟”放飞。一时, 五彩缤纷、奇形异状、大小不一的风筝,迎着熙阳,驾着春风在碧蓝的天空上下浮动,左右摇摆,栩栩如生,焉初春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1906-1910年,广州观看放风筝的人群

                  


荡秋千


秋千历史悠久,最早叫千秋。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先后服侍过慈禧、隆裕和端康的妈妈张玉春在玩秋千。

荡秋千的人群

插柳


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条做成柳圈戴在头上表达对介子推的纪念,此俗后来传入民间。柳树生命力顽强,民间认为柳树具有驱邪的功能,常在清明前后插柳。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真正体现中国天人合一观念。

清明节俗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亲近自然、珍重生命。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凸显了鲜明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康体健身特色,具有对人的身心进行综合性调试的价值功用,以致清明节俗传承千年,至今不辍。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 美篇
节气 | 天津人的清明节原来是这样过的…
今日清明
一年一清明,何来不问候
张建军||草木萌动正清明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慎终追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