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诗词大会》新环节:千人千问 同场共振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 第五集

3月27日(本周六)播出

    CCTV- 1 —— 20:00 档

 CCTV-10 —— 21:52 

如果让你用诗词给绥德石狮子取名字,
你有什么好主意?
如果要给一幅记录了抗疫感人瞬间的苏绣作品配上诗词,
你又会想到什么?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设置了一个新环节——“助力千人团”。

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一千人组成“云中千人团”,他们结合自己的职业、地域、生活环境以及当下社会热点,通过视频实时连线,向场上选手提问,请选手用合适的诗词名句或诗词中的元素来回答。


这一季第一期节目中,广州的李耀鹏一家四代人正围坐桌前,揉搓面团,不一会儿,一个个浑圆金黄的煎堆便在热油锅里翻腾起来。正当人们忍不住咽口水时,李耀鹏提出这样一个请求:“请结合煎堆的形象,用一句诗来描绘千家万户的团圆生活。”


煎堆手艺传承人李耀鹏正是“云中千人团”的一员,他抛出问题后,一位选手给出了苏轼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另一位选手则说了王阳明的名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选手给出的诗句都与团圆有关,在他们阐明诗句涵义和自己作出选择的理由之后,“云中千人团”通过投票,决定胜负。


“助力千人团”是《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所做的一个崭新尝试,作为一个全新环节,“助力千人团”的出现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一千人汇集在一起,组成“云中千人团”,与场上选手共同答题,感受节目的“脉搏和心跳”。

在这里,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助力千人团不是考问诗词的相关知识,而是为选手和观众营造了在当下生活中灵活运用诗词的空间,就看谁用得巧妙。

“助力千人团不仅使《中国诗词大会》进一步走出演播厅,走向大众,更在“云中”为诗词与当下生活架起了一座桥,用诗词绘制出新时代绚丽多彩的画卷。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继续秉持“诗入寻常百姓家”的理念,诗词的日常性,诗词与当代人、当代生活的关联被更大程度地强化了。作为一档总台制作的普及诗词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有它的文化使命。

简言之,诗词,应该能够为当代人所用,传递新时代的声音,呈现社会发展的面貌。

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诗词并不是供案头研究的对象,而是电视观众乐于接受、欣赏和分享的传统文化的菁华。如何更好地让诗词与当下生活接榫,如何激发起诗词意蕴与当代人深层情感的共振,如何让诗词最大限度地为当代人所用,这些始终是主创团队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助力千人团的创设,体现了《中国诗词大会》主创团队对于诗词与当下生活关系的理解。概括而言,其内容涵盖了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把握时代脉搏,通过普通人聚焦社会关切。

重庆奉节县的果农易守财,种植脐橙,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摆脱贫困。他面对满树金灿灿的橙子,请《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结合古诗词,给自家果园起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位选手根据杜甫诗句“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起名“三寸金”,另一位选手想起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起名“君须记”。杜甫诗句形容的是奉节果园中的橘子,苏轼诗句则写到了“橙黄橘绿”,可以说两个答案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而透过果农洋溢的笑容,枝头沉甸甸的果实,观众能真切感受到的是当地人成功脱贫,走上发展之路的喜悦。

2020年,全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国农村从此走上乡村振兴之路。《中国诗词大会》将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成果具体落实在奉节一个平凡的果农身上,并借用古人的诗句和诗意,彰显了这一胜利的伟大意义。

“助力千人团中,远在云南昭通山村支教的侯长亮,希望选手用一句诗词勉励山村中的孩子们刻苦学习,观众见到的是孩子们的蓬勃朝气和教师的一腔热忱;三沙市邮政员工姜宗授请选手给三沙风景配上诗句,制作一张诗意明信片……这些都是出现在“助力千人团环节的请求和问题,“脱贫”“支教”“三沙”……《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桥梁,让这些“热词”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凸显了国家的发展和无数普通人的倾力奉献。


其次,关注热点话题,以诗词彰显精神力量。

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一幕让人记忆犹新。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在护送87岁高龄的王欣老人去做CT途中,特意停下来让老人欣赏了久违的夕阳美景。这张照片经媒体刊载,感动了无数人。来自“云中千人团”的苏绣工艺传承人薛金娣,花了大工夫,把它绣成了一幅苏绣作品,请选手配上一联合适的诗句。选手给出的是刘禹锡的名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和张孝祥的诗句“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著名滑冰运动员、奥运冠军杨扬请选手用诗句为正在刻苦训练,备战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员加油,选手给出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毛泽东的词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虽然抗疫、冬奥会之类的社会热点与诗词未必有直接关联,但从这些诗句以及选手的阐释中,人们感受到一种面对困难挑战的乐观和拼搏精神,感受到诗词所蕴蓄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力量的鼓舞。


再次,致敬祖国卫士,凸显家国情怀。

“助力千人团中,有一位民警备受关注,他就是中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派出所——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普玛江唐派出所副所长洛桑曲扎,他代表那些坚守在海拔5373米“生命禁区”的同事们,请选手挑选适合春节张贴在宿舍的诗句,选手以毛泽东的词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相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那些身处高原苦寒地带的祖国卫士,不是正像那不惧风雪,凌寒盛开的梅花么?

类似的还有来自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唐明辉,常年驻守在漠河“北极哨所”,他请选手用诗词为日常巡逻乘坐的雪地摩托起一个名字,一位选手根据“飞起玉龙三百万”起名“玉龙”,另一位选手则从苏轼诗句“应似飞鸿踏雪泥”中获得灵感,形象地将其命名为“飞鸿踏”。

透过这些诗意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身处祖国边境的公安民警们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的身影和一心保家卫国、勇担重任的情怀。


作为一档以诗词为主体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迄今已经走过六个年头。每一季节目,通过形式多样的题目和嘉宾的点评解说,令观众获得了诗词的知识,体验了诗词的美感和趣味,选手们的经历和丰富的生活场景,让观众感受到,有诗词相伴的人生是多么美好。

在第六季节目中,“云中千人团”发出的“千人千问”,让诗词与我们贴得更近,诗词,不仅能给凡俗庸常的生活带来诗意的惊喜,更能传递新时代的声音,映现千万普通人的精神追求,这也许就是广大观众喜爱诗词,深爱每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原因吧。

让诗词驱散生活的坚冰、温暖回家的旅人。3月20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四期CCTV-1 20:00档、CCTV-10 21:52 如约播出!


(作者: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高1米8,高颜值,00后美少女!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样子吧
为什么是《中国诗词大会》?
《2023中国诗词大会》:共赴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中国诗词大会作文800字
点赞,中国诗词大会
【五花通讯】泛游诗海 含英咀华——景远八年级“诗词大会”圆满结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