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腾来帮忙:为您解答病理报告的困惑...


Haalthy导读

看了后台以及网上一些病友的留言,发现许多患者或是家属在疾病检查初期对于如何看懂病理报告都觉得很是困惑,报告中的许多专业名词对于从未接触过相关领域的新手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随着当前大家健康预防意识的增强,在日常的体检中,除了一些常规检查项目,对于癌症方面的检查也愈发重视,那么,检查之后面对检查结果,如何去理解明白它的内容含义就显得极为重要。


鉴于此,我们本次就来为大家做一下常见病理报告方面的解答。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当肺内出现小结节而接受活检或肺内肿块手术切除后,医生会对怀疑的病灶取样,在显微镜下由专业病理医生进行研究判断。而医生会根据这份病理诊断来确定治疗方案。


很多病人发现肺癌时已是晚期,已经不能手术,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获得病理诊断,才可以依据诊断结果进行后续治疗,否则所有的治疗都是盲目无依据的。因为没有病理诊断,任何临床诊断都不能作为最终诊断。


而其他的一些检查,如CT、MRI等,即使在影像上发现有肿块、病灶,只是有助于医生发现、判断病情,或在治疗过程中跟踪治疗效果,都不能最终判断病变的性质、类型,确诊还要依靠病理诊断。




大标本与小标本


一般来说,病理诊断中的大标本是指手术切除后获取的标本,小标本则是指通过支气管镜、腔镜、胃镜或穿刺获取的活检标本。此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活检取材获取的标本也称为小标本。


病理分型


肺癌的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约20%的肺癌患者为小细胞肺癌,其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以联合放疗和手术为辅。约80%的肺癌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有以下五种类型:


鳞癌

男性占大多数,年龄多在50岁以上,与吸烟关系密切,鳞癌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鳞癌的分化程度不一,但一般生长较为缓慢。鳞癌的病程较长,较晚发生转移,且通常首先经淋巴道转移,到晚期才发生血道转移。手术切除率较高,对放射及化学疗法的敏感度不及未分化癌。


腺癌

在女性中较常见,发病年龄亦较小,与吸烟无密切关系,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呈球形肿块,靠近胸膜。一般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癌肿生长较缓慢,但有的病例较早即发生血道转移,较常在呈现脑转移症状后才发现肺部原发癌肿。


腺鳞癌

多发于男性,根据WHO新分类,肿瘤必须含有至少10%的腺癌或鳞癌成分时才能诊断为腺鳞癌。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位于外周并伴有中央瘢痕形成,周围型多于中央型。提示起源于较小支气管的肺腺鳞癌(周围型)更易向腺癌方向分化, 而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的肺腺鳞癌(中央型)更容易向鳞癌方向分化。


大细胞癌

好发于男性重度吸烟者,多为周围型,大细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肉瘤样癌

男性易感,吸烟者易感,诊断多为老年男性,特征是快速生长、侵袭、复发与转移。是高度侵袭性肿瘤,复发率高,无论诊断早晚,或转移与否,预后都很差。


肿瘤分期


肿瘤分期是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肿瘤在体内的扩散程度来描述恶性肿瘤的严重程度。当前,对大多数恶性肿瘤,TNM分期是最为通用的分期系统。


T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


N指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N、M分期除参考病理结论,更要结合全身影像结果。


M指远处转移情况无远处转移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用M1表示。


T、N、M分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总分期,即I期、II期、III期、IV期,I期的肿瘤通常是相对早期的肿瘤,有着相对较好的预后。分期越高,意味着肿瘤进展程度越高。其中,T、N、M中数字越高,表示疾病范围越大或者疾病的扩散越广。


肿瘤分化


在病理报告中,分化程度代表相应的恶性程度,同样对于癌症治疗的预后判定也非常重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指肿瘤细胞接近于正常细胞的程度。分化程度越高,表明肿瘤细胞越接近正常细胞,其恶性程度越低,通常有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大分类。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病理诊断中一种常用的检测手段。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送检的标本进行切片、染色,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以此来确定组织细胞内的抗原,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免疫组化对于病理诊断中肿瘤的鉴别诊断、肺癌类型的判断,甚至对肺癌后续治疗都十分重要。免疫组化检测是患者最早接触到的检测方法,一般病理检查时就会用上,严格来说免疫组化不能检测基因信息,但是它却可以指导靶向药使用,因为基因的变异会使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产生变化,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蛋白质的异常变化就能得知相关基因可能产生变异。


比如通过Ventana免疫组化检测发现癌细胞表面有大量ALK融合蛋白即可判断存在ALK基因融合,适合应用ALK靶向药。但是由于免疫组化无法真正检测到基因信息,对于具体基因突变位点是无法知晓的,这限制了免疫组化的应用,不过免疫组化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适合作为基因融合或扩增的初筛检测方法。


免疫组化中常见的两个分子分型是EGFR、ALK,若出现EGFR(+),不能说明有EGFR基因突变,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


根据最新版《中国EGFR与ALK阳性NSCLC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病理诊断为肺腺癌、含有腺癌成分、具有腺癌分化或不能分型的NSCLC患者进行EGFR 基因突变检测,不吸烟或活检标本诊断的鳞癌患者也应进行检测。而一旦检测出基因突变阳性,将可能会有相应疗效不错的靶向药物可以使用。“﹢”、“﹣”在鉴别诊断当中都有临床意义,并不能说“﹢”就是好,“﹣”就是不好。


 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


类癌是一类特殊的肿瘤。它们是从弥漫分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发生出来的。这些细胞并不组成实际的器官例如肾上腺或甲状腺。相反,它们分散在整个身体例如肺、胃和肠的器官中。肺部的典型类癌和吸烟无关。它们往往长得很慢,很少扩散到肺外。


不典型类癌长的要快一些,某种程度上更容易扩散到其他器官。它们比典型类癌少见得多。它的一些特性:有丝分裂(描述肿瘤生长速度的一个指标)、坏死(肿瘤区域内细胞死亡)。


肿瘤体积大小


若切除整个肿瘤,会目测它的大小;若肿瘤很小,会在显微镜下衡量。诊断报告里通常是肿瘤面积最大的区域,称之为肿瘤最大直径。一般来说,肿瘤越小预后更好。


报告中的特殊术语


P63、CK5/6和TTF-1:用来明确是鳞癌还是腺癌


CK7、CK20、CDX2、GCDFP、乳腺珠蛋白、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伴TTF-1或PE-10:有时用来确定肺部的癌症是原发(原发性肺癌)或是从其他地方扩散到肺部的(转移性肺癌),不是必要检测。


CD56、嗜铬素或突触素:有时用于确认是否是小细胞肺癌,也有助于诊断类癌或者非典型类癌


D2-40、CD34:是用于确认血管或淋巴管、脉管癌细胞浸润的特殊检测指标。不是必要检测。




以上内容只是简单讲解,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到广大病友解决疑惑,在拿到诊断报告后,如病理较为疑难当地医院不能明确,或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当前的结论,可以去找专业资深的病理医生会诊,请他们给出专业的意见。在此,也希望大家能够明白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在病理报告尚未出来前,不要怕等待结果会耽误治疗,这也是对您自己负责任。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不懂肺癌病理诊断报告?一文理清!
免疫组化指标分不清,肺癌病理报告不会看?一文轻松搞定!
原发性肺癌的诊断和分型
肺腺癌国际多学科病理分类:概要
PD-1单抗单药治疗双原发癌,局部晚期肺鳞癌肿瘤疗效PR,肝细胞癌肿瘤疗效评估pCR
科学抗癌第一步,Vv带你看懂病理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