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护写在大地上的文明!江苏200个地名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地名,是张继夜听钟声的姑苏城,是王安石泊船观景的瓜洲……地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12月8日,江苏省民政厅联合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方志办等部门,发布江苏省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200个熠熠生辉的地名入选。

建立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筑牢保护根基
江苏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以古城、古镇、古村落三类地名为评定范围,评选出了金陵、建康、姑苏、沛县等50个古城地名,淳溪、梅里、枫桥等79个古镇地名,前杨柳村、花神庙、草堰等71个古村落地名。
以南京市为例,古村落地名中,能仁里、七家湾、花神庙、黄龙岘都是本地人十分熟悉的地方。人们走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名字耳熟能详,有的还住在以此命名的小区里。地名,成为人们可知可感的历史文化“活化石”。
2021年年底,江苏省民政厅联合六部门制定《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以古城、古镇、古村落三类地名为评定范围,开展全省首批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各地共评出市级地名文化遗产448个、县级地名文化遗产819个,并从中评选出200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完善地名信息数据库,努力做到不漏一个地名文化遗产,打牢地名保护活化使用的根基。
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赵庭朴表示,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是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江苏开展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有助于彰显城市个性,更好地保护地名文化,提升城乡文化辨识度,凝聚居民认同感和向心力。
据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孙燕介绍,此次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发布后,各地将开展系列宣传保护行动,通过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设立地名文化遗产碑牌、拍摄微视频等形式,不断提升地名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地名文化遗产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

采取数字化手段

全方位建立地名文化保护机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传唱千年,记录下南京秦淮河畔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变化,也为老地名文化传承留下宝贵财富。
对具有重要传承保护价值的历史地名,江苏省正在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数据库。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均已建立本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共收录历史地名1.3万多条。结合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各地积极为历史地名设立碑牌,全省已为古镇、古村、古街巷、历史文化街区等立牌2000多块,包括“乌衣巷”“青果巷”“山塘街”“西津渡”等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的老地名,用浓缩的笔墨向人们展示老地名的位置、文化内涵、历史遗存等信息。
“何似姑苏诗太守,吟咏相继有三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送刘郎中赴任苏州》中吟唱的“姑苏”,如今以古城地名身份与苏州居民相伴。湖熟此次也作为省级古城地名入选,湖熟文化距今已有4000年至5000年历史,是宁镇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文明的代表。
据介绍,目前,江苏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防止大拆大建,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江苏通过保护老地名的物质空间载体,进而实现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支撑。

活化使用地名

用好世代相传的宝藏
“活化使用是最好的保护方式,评定地名文化遗产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好地名这一世代相传的宝藏,并放大遗产的现代价值,是弘扬地名文化的又一道考题。” 赵庭朴表示。
为了用好、用活地名文化,江苏省各地结合城市“软更新”行动重启老地名,活化运用了一批社会影响大、历史文化内涵深、传承价值高的老地名。结合道路、桥梁新建和改扩建,南京等地深挖当地的地理、历史和人文,就地启用了“大胜关”“黄天荡”等老地名。镇江市在原址或就近恢复使用“孟家湾”“三里岗”等一批曾经消失的老地名,让老地名实体空间“活”起来。常州、淮安等地将“重启”老地名超前置入规划阶段,从源头把好关,在新生地名中优先考虑复活使用老地名。近两年,全省共活化使用老地名800多个。
同时,江苏省还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为地名的世代相传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之际,省民政厅牵头五部门开展了征集宣传全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活动,今年又征集宣传了第二批100个红色地名,不断提升全社会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今年民政部确定70个县(市、区)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江苏有南京市江宁区、溧阳市、苏州市吴中区和淮安市淮安区入选。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优秀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将随着地名文化的传播得以进一步推广。
此次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的古镇地名十二圩,地处仪征东南,南滨长江,北枕仪扬运河,从古老的地名中人们能感知到历史真味。近几年,当地深挖十二圩历史价值,恢复并建设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7个微博物馆,激活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据悉,明年江苏还将陆续启动其他类别地名文化遗产评定,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和数据库。同时,省民政厅将会同文旅部门,将符合条件的地名文化遗产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民政部门将常态化更新国家地名信息库和省区划地名信息系统数据,打造区划地名“云”博物馆;推进各地实现“互联网+地名”等服务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多样化的标准地名信息服务,让地名文化这块“活化石”焕发出时代光彩。


END


来源:2022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报》(记者:周冉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东认定18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看看都有谁
宁海县发布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吴江1个古城5个古镇地名上榜
省级榜单,入选全市最多!就在你身边!
【书圣故里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香山”“舟山”入选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