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味药,治“齿痕舌 白腻苔”!《伤寒论》中的小技巧,今天说给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齿痕舌、白腻苔、口中黏的问题。

前几天,我在后台浏览读者留言的时候,就看到有人问我这个问题。

这位朋友说,自从2021年入冬以来,她就感觉到手脚比往年怕冷,大便总是不成形,无论用热水袋暖肚子,还是用艾条灸肚脐,都无法改变便溏拉稀的现象。有些时候,肚子里还隐隐作痛。

另外,这位朋友还观察过自己的舌头。总的来看,舌边有明显的齿痕,舌苔白,嘴巴里头有点黏,吃东西没啥味道。

我了解到这些以后,简单回复了一下。我说,考虑脾阳不足,寒湿中阻。干姜、白术泡水代茶饮。

这么说,还是有点含糊。现在,我要仔细地跟你唠唠。

话要从头说起。

我们从前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说人体这五脏啊,也分阴阳。心肺为阳,肝肾为阴。脾呢,就是阴中之至阴。也就是说,脾是五脏中,阴性最强的一个。

正所谓“同气相求”。因为脾为阴中之至阴,那一些属阴的邪气就特别爱找它。这里就包括寒邪和湿邪。

故而,如果一个人,脾阳不足,那么他就会非常明显地出现脾阳不足,阴寒内生的状态。同时,当一个人脾虚,运化失常,湿邪内积的时候,湿邪也天然地困阻于脾。

所以,对脾阳虚弱的人来说,就容易形成一个局面,就是脾阳不足、寒湿困阻。脾阳不足会导致寒湿困阻。寒湿困阻,也会加剧脾阳不足。

这个时候的人,会有啥表现呢?前面我提到的这位读者朋友,就是典型代表。

因为有湿,所以口中黏、苔腻。

因为脾阳不足,阴寒内生,所以舌苔白,四肢不温,特别怕冷。

脾阳不足,运化不及,寒湿下注肠间,所以就反复拉稀便溏,无法很好改善。

因为寒邪凝滞气血,不通则痛,所以患者腹痛绵绵。

因为舌头得不到阳气的滋养,所以它就胖大,为牙齿压迫,故而出现齿痕。

这些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尤其是一些先天体质偏寒的女性,以及年老体弱的人,在当下这个季节,容易受此困扰。其中,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口中发黏,这些现象是比较典型,容易被发现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一要温脾阳,二要散寒湿。中医人临床会用很多办法来实现这个诉求。今天在这里,我就给你说一个老百姓自己能用的办法,这就是干姜配白术。

取干姜6克,白术10克,两味药放在暖水瓶里,倒入刚烧开的沸水,闷泡15分钟后饮用。一天之内反复加热水,直至味儿淡。味道,肯定是不怎么样,但也不至于难以下咽。所以说,就不要加什么调味品了。

这个小办法,其实源于中医里面的药对。所谓药对,是中药和方剂之间的桥梁。两味药放一起,叫药对,或者是对药。三味药放一起的,有的人称作角药。

干姜配白术,就是对药。这对组合源于《伤寒论》里头的理中汤。其中的白术,苦温燥湿,可以应对湿邪困脾的问题。如果把湿邪比喻成脾身上的“垃圾”,那白术就好比一块搓澡巾,帮助脾把湿气“搓掉”。

其中的干姜,能温中散寒,解决脾阳不足,寒邪内生的局面。如果说阳气不足的脾,仿佛被冰块冻着了,那干姜就是一团火,可以把寒邪散掉,将冰块化掉。

所以说,干姜配合白术,对脾阳不足、寒湿困阻的人来说就特别适合。

这两味药,按道理,都是水煎服的。干姜常用量是3到10克,白术常用量是6到12克。我们为了用着方便,直接取它们来泡水代茶饮,也可以。

当然,任何办法的应用,前提都是准确辨证。干姜配白术,性味偏于温燥。没有脾阳不足、寒湿困脾问题的人,就不能用。比如说吧,有的人,舌苔偏黄腻,或者舌头偏红。这个情况下,即便齿痕舌再明显,舌头看上去再大,也需要另想办法。总之,我们不能看到齿痕舌,就想到脾虚有湿、有寒。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论》中的小方子,专治你的“齿痕舌”!
把大枣也打成粉,和其它三味药(白术、干姜、鸡内金)混合在一起,放在冰箱保存。
两味药,治“齿痕舌 白腻苔”,《伤寒论》中的小技巧
【脾湿“齿痕舌”的看家方子,仅需四味药】...
肾着汤治腰疼
饭前吃一物,排出体内10年湿气!健康又漂亮,神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