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哲学是讨论自然社会最一般的学问

阴阳学说的哲学起源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

日地运作,道法自然

推演:日光相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上 外 左 天 昼 春 夏 温 热 干 轻 清 明
阴:下 内 右 地 夜 秋 冬 寒 凉 湿 重 浊 暗

【坐北朝南 左阳右阴 阳清阴浊】

阳:化气   上升   运动   兴奋   亢进
阴:成形   下降   禁止   抑制   衰退

【功能属阳,物质属阴。中医重功能,轻结构。崇阳抑阴】

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属性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太极图


爻:错综复杂的意思

《周易》(连山,归藏失传)

《易经》:《易经》《易传》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阴阳就是两仪
阳爻:太阳/少阴
阴爻:少阳/太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

阴阳平衡(儒家的中庸之道

利用药物阴阳之偏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失衡

中医的平衡指动态平衡(相对平衡,太极图的s曲线)

2,阴阳的互跟互用制约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春天——夏天【阳长阴消】       夏天——秋天【阴长阳消】
左归丸补肾阴
右归丸补肾阳

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阴阳互用

某些范畴的阴阳具有相互滋生,促进与助长的关系

阴阳消长

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阴阳转化

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他相反的方向转化

阳主动,阴主静

阴阳自和

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与趋势

阴阳平衡

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大体维持着消长动态平衡

阴阳交感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处在和谐状态中,会产生万物。

地气上为云

天气下为雨

阴阳互藏

交感的动力与根源

互根互用的基础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转化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消长                          阴阳的自和和平衡

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转化,量变转化为质变

交感 互藏

自和——动态

失眠:

肾阳虚+心火旺【肉桂,黄连——交泰丸】

肾阴虚+心火旺【知柏地黄丸,龙骨,牡蛎】

1,感觉  2,血【面,舌,脉】 3,水

实热证:怕热( 39度 壮热);面色(全红);舌象(绛红,黄苔);脉(数,洪)

虚热证:怕热( 37度 低热):面色(颧红,五心烦热):舌象(少苔,无苔,裂纹舌);脉(细,数)

裂纹舌:后天病理因素

实寒证:恶寒( 穿衣取暖不减);面色(白-青-紫);舌象(白-青-紫);脉(迟,紧),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虚寒证:畏寒( 穿衣取暖可减):面色(白-青-紫);舌象(白-青-紫);脉(迟,紧,无力),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畏寒:全身  局部

实寒证:驱寒

虚寒证:温阳

实热证:清热清火

虚热证:滋阴降火

诊断:病位+病性【虚实,寒热】

【用药】以偏纠偏

四气 :寒热温凉

五味

辛(散,行);

甘(补益,治虚症);

酸(消食,生津,收敛);

苦(清火,燥湿,泄);

咸(入肾,水里河里产的);

淡(淡渗利湿);

【辛甘淡:阳药;酸苦咸涩:阴药】

归经

升降浮沉

毒性

化湿:芳香化湿,燥湿,淡渗利湿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阳:上  体表  背  腑  四肢外侧

阴:下  体内  腹  脏  四肢内侧

阳:三阳经  督脉  气  皮毛

阴:三阴经  任脉  血  筋骨

小周天 / 大周天

腑:阳

脏:阴

心肺(阳);肝脾肾(阴)

病因(邪)——人体(正)

阴阳偏盛

阳多了——【阳盛】:阳盛则阴衰

阳盛则热:实热证——口干,小便黄短,大便干,发热(恶热),面红,舌红,苔黄,脉数(快)

阴盛则寒:实寒证——恶寒/畏寒,局部冷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迟(缓),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阴阳偏衰

虚寒症:畏寒,局部冷感,面色白,舌淡,苔白,脉迟,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寒相+虚相)

虚热症:低热,五心烦热,潮热,颧红,面色潮红,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小)数(快),口干,小便短,大便干

阳虚也会导致阴虚,阴阳两虚(病的后期)

四诊(望闻问切)

症候的分类:

阴:里证  寒证  虚证

阳:表证  热证  实证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阴中求阳——以补阳为主,略加补阴药

阳中求阴

药物性能


升浮:病位在上,病势在下                                     

沉降:病位在下,病势向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学说的应用:掌握中医诊治的神韵
中医学说之阴阳的相互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03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4c1090c1dd3383c4bb4cd2e7
中医阴阳
中医阴阳学说(转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