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支笔胜十万师,蒋介石曾是他的助手

编者按:

他是一位得到孙中山表彰,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是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第一功臣。孙中山先生常说“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他是光复南京、二次革命安徽讨袁的重要人物,与宋教仁、陈其美并列为民国三烈士。


第一次听说范鸿仙其人,是去南京的中山陵,看到范鸿仙墓。范鸿仙?国葬于中山陵?怎么从没听说过?汗颜之余,就去翻阅教科书,却未见只字片语,英烈的鲜血,己被滚滚尘埃所湮没。

关于辛亥英雄,人多知宋教仁、陈其美,却不知和他们齐名的范鸿仙。笔者一直到09年读《碧血共和——范鸿仙传》,感受英雄风华,这位当年的风云人物,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

范鸿仙,名光启,笔名孤鸿、哀鸿。安徽合肥人。

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

范鸿仙生于合肥北乡杏店村一户自耕农家庭,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弱冠即以文章博雅名闻乡里。20岁的时候就被安徽寿州咸丰状元、光绪帝师傅孙家鼐聘请他当家庭教师教授侄孙,可见名声之盛。

在乡人的心里,他是个怪异的人,但是关于他的一件怪事,倒也可以见他思想的开放,为人的真性情。

范鸿仙从小是定了娃娃亲的,两家走动频繁,说是青梅竹马倒也恰当,但有一次他发现,自己小小的未婚妻在裹小脚,几次劝说不听后,他就跑到对方家里对着未来的丈人、丈母娘厉色说:“你们要是再给她裹脚,我就退亲。”

1906年,范鸿仙在东京同盟会《民报》刊载文章《刚德之学说》,后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时年24岁。国学大师刘文典在《范鸿仙先生行状》中称,范鸿仙因此文“亦大为海内外鸿儒所推敬”。

但真正把范鸿仙推到辛亥革命浪潮中去的,是1908年,他来到上海创办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很重要地位的《安徽白话报》,16岁的胡适在报上练兵白话文章,后来成了中国白话文运动的领袖。

同年9月,范鸿仙又应于右任之邀,为《神州日报》撰稿。之后一发不可收,协同于右任创办清末民初著名的“三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著文章就是为了唤醒民众,为人民发声。”

范鸿仙的杂文短评,针砭时弊,抨击清政府,声讨列强侵略,揭露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孙中山曾称赞:“范君一支神笔,胜十万师。”

文武全才,光复南京第一功臣

他虽然是一介文人,他深知仅仅靠舆论宣传是不能推翻清王朝的。辛亥武昌起义之前,他就参与谋划了安庆马炮营起义、广州庚戌新军起义以及黄花岗起义等。

武昌起义后又领导了光复南京的运动,北伐时招募成立'铁血军’,他亲任总司令,屡建功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范鸿仙看到革命在南方轰轰烈烈,自武汉到广东,却难及北方,于是独身去南京策动清军将领徐绍桢起义,并光复南京。

当时,范鸿仙受同盟会中部总会派遣,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来南京,反复做清军将领徐绍桢的工作。


范鸿仙被刺杀后的遗照

在范鸿仙的努力下,徐绍桢决心起义。范鸿仙还积极为徐绍桢准备枪支弹药,三日之内制成炸弹1200颗,购手枪300支。

但徐绍桢没有等到范鸿仙为他们筹措的武器弹药全部运到,就提前起义。但初战失利,退守镇江。

因为徐绍桢为自己所说服,不能隔岸观火,于是,范鸿仙努力下组成江浙联军。11月24日,江浙联军向南京发起总攻,经过八昼夜激战,终于在12月2日光复南京。

之后,联军诸将为争夺南京都督,剑拔弩张,火拼在即,范鸿仙与宋教仁一日遍走各军协调,稳定了局面,避免重蹈太平天国内讧之覆辙。

南京的光复与稳定,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有直接的关系。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抢先确定了共和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礼堂举行了宣誓就职仪式。之后在授奖南京光复400百余名有功人员中,范鸿仙名列第一。

力主北伐,他在安徽创建“铁血军”

为巩固和保卫新政权,范鸿仙亲赴江淮招募壮士组建“铁血军”,亲任总司令,力主北伐。

袁当了总统,通令各省军队改编。南北统一既定,就要服从大局,范鸿仙于是带头交出兵权。这是一个唯武力可以称雄,人人皆求拥兵自重的时代,许多独立省虽则无意北伐,却人人抓住兵权不放松。

相比之下,范鸿仙毫不犹豫自释兵权,裁军不哗,刘文典在《故陆军上将范烈士墓表》中称,“前所未有也”。


(中山陵的范鸿仙墓道

袁世凯上台后,收买革命党人,暗杀宋教仁,解散内阁,共和己名存实亡。范鸿仙再度挺身而出,在《民立报》上写文章公开声明“与恶政府不共戴天”,这一时期,他的36则时评,有32则是针对袁世凯的。

范鸿仙亲赴安徽策动军队武力讨袁,他呼吁革命党人再拿出黄花岗烈士精神来,舍天罡一殉捍卫共和。安徽讨袁运动,由1913年7月15日芜湖及正阳关二地同时起义,到8月29日,芜湖陷落终止。

龚振鹏的皖军第二旅由发起,支撑到最后,表现最为积极与持久,足证该旅具备了顽强的革命精神。而龚振鹏的皖军第二旅,改编于范鸿仙组建的铁血军第一、第二支队。

范鸿仙以一介书生,组成此一劲旅,名称虽易,仍能保持一贯的铁血精神实在很难。

在安徽讨袁过程中,范鸿仙虽不愿居赫赫之名义,拒绝担任安徽都督,然其策动与运筹,实居于关健地位。

独身闯敌营,刀下救出陈独秀

范鸿仙与陈独秀、胡适,都是安徽人。他们的交往,属君子之交,但非比寻常。

陈独秀比范鸿仙年长3岁。陈独秀出道比范鸿仙要早,且对范有着深刻的影响,范鸿仙对陈独秀,则怀有崇敬之心。范鸿仙比胡适大了整整十岁,对这后辈欣赏有加,可谓是忘年之交。

二次革命中,陈独秀获悉,龚振鹏从正阳关撤退回到芜湖后,性情大变,纵容部下“惨杀无度,每日枪杀民众不可胜数”。所以,独身来到龚的司令部,就厉声训责他:“按兵不动,有何居心?残民以逞,是何用意?”

龚振鹏脸色一下阴沉了下来,喝令部下:“给老子绑了!”史料记载,被五花大绑的陈独秀虽然气得脸色发白,但口气极硬:“要枪决,就快点!”

接到这个消息,范鸿仙急忙来到芜湖。见到龚振鹏,他不客气地训斥了龚一顿,要他“刀下留人,以反袁为重任。”


(蒋介石亲自撰写的范鸿仙碑文

龚是范鸿仙妻子的表弟,范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铁血军成立,龚率领一、二支队,后来改编,龚成为陆军第二旅旅长,皆因范的提携。范是龚的恩师,龚对范也一向言听计从。现在范鸿仙发话,龚岂敢违背。

陈独秀事后,从不在外人面前提及此事,只是在一篇文章中,说他的这段经历是:不祥之人在不祥之地遇到了不祥之事,亏祥瑞人救!

81年前他享受“国葬”待遇

鸿仙虽是书生,却一身虎胆,数次冲锋陷阵在前,1914年9月20日,范鸿仙前往上海发动起义,这个时候的蒋介石还是范鸿仙的助手。

因为对他的忌惮,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暗中进行刺杀,不幸身亡,遇害时年近32岁。

而据蒋介石之后曾言自己跟随范先生时间太短,但是学到的东西一辈子用不完。

在他死后,在替范鸿仙惋惜之余,章太炎还把泄愤的矛头指向了中华革命党的党魁孙中山:孙中山身为党魁应该自己冲锋陷阵,而不应该让一个个青年才俊去牺牲送死。

根据中山先生遗愿,隆重国葬范鸿仙于南京中山陵东侧。蒋介石亲自定下时间。

1935年11月23日,范鸿仙灵榇由上海运抵南京。上午11时,在下关火车站举行移灵典礼,下午移灵入城,暂厝第一公园烈士祠,并举行公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派代表吕超主祭。

1936年2月18日,在南京第一公园烈士祠举行隆重公祭典礼。亲往祭奠者,计有蒋介石、于右任、冯玉祥、戴季陶等国民党政要数百人。

2月19日,是为范鸿仙烈士举行隆重“国葬”的日子。南京太平路、中山东路、大行宫等处,都扎立了彩柏牌坊。上午9时,于右任宣布启灵,灵车从第一公园出发,历行两小时,至11时许,到达五棵松。12时30分,正式举行安葬典礼。


范鸿仙的孙女和家人

范鸿仙,这位得到孙中山嘉奖,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与宋教仁、陈其美,并称民国三烈士。

与他并肩战斗的于右任、宋教仁、潭人凤、陈其美、柏文尉等,大名都如雷贯耳。

他救过陈独秀的命,而蒋介石则是他在上海策动第三次革命时的助手。

虽然历史从来都是英雄史,但英雄的认定,会有天时、地利、人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种种因素。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暴发,国民党迁台,大陆迭次政治运动,其事迹就这样慢慢湮没,不为人所知了。

所幸,范鸿仙的事迹及血衣,都由台湾国民党党史会珍藏。

1996年,台湾民国史大师蒋永敬先生,研究出版了范鸿仙年谱。台湾近代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词典,也为范鸿仙立了传。

为国为民族的一代英雄,是绝不会被历史的洪流淹没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范鸿仙:一支笔胜十万师
刘文典:民国第一狂人,讥讽蒋介石是封建军阀,入狱后全身而退
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揭不开锅,临终前叮嘱潘兰珍:不可动那2万元
中山先生安葬前后之谜——访孙中山先生贴身卫士范良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建党伟业》观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