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学基础丨中医最基本的思路——辨证论治

导读

中医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养生正道”公众号一直想给各位读者朋友呈现的,也是其中靠谱正规的养生知识。不过有道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公众号好像从来都是给大家介绍“成品”,而少了“原浆”。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和精气血津液等理论为生理病理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内容虽然基础,但不可或缺。公众号将在“0基础开始学中医”合集中,分期给大家介绍正规的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分析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独特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辨证论治


是机体发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本质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比较准确地揭示了疾病本质,可以作为治疗疾病的依据。证一般是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症状和体征是人体发病所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包括患者自身的异常感觉和医生所诊察到的异常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疼痛和患者面色赤、舌色红、脉数等,皆属症的概念。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例如患者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辨证为表寒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辨证与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治疗疾病的具体措施。辨证的准确与否决定治疗的效果,而论治的效果又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如辨证为表寒证则确定解表散寒的治法,选择相应方药治之。

中医学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也注重辨病论治。病,即疾病,指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病理变化的总过程。其代表了疾病过程的根本矛盾,具有一定的发病、演变规律。所谓辨病论治,是指确立疾病的诊断后,根据疾病确立治则治法。如治疗疟疾用青蒿、治疗痢疾用黄连等为辨病论治。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的辨析,以确定证为目的,进而对证进行治疗;辨病是对病的辨析,以确定病为目的,进而对病进行治疗。

正确运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原则,关键在于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要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因此,临床治疗有“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不同。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表现的证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治法。如感冒常见表寒证和表热证两种证型,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表热证则用辛凉解表法。再如麻疹,可分初、中、后三期:初期病邪在表,疹出未透,治宜发表透疹;中期肺热壅盛,则宜泻肺清热;后期余热未尽,肺胃阴伤,治疗则须养阴清热。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表现的证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如惊悸、怔忡、不寐、崩漏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就都可以用健脾养心的方法来治疗。此外,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之外,有时也可针对患者的症状,采取一些及时减轻患者痛苦的对症治疗方法,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对症治疗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养生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辨证论治的内涵
“辨证论治”的由来
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诊疗模式
“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的优势 —— “辨证论治”的诞生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顺势学习周:中医学、顺势医学与康氏信息医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