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分享:治甲亢,名家轻书一方,气阴双补,恰到好处,写出来供你参考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治甲亢的事情。

闲言少叙吧,下面这个医案故事,我觉得应该对你有帮助。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才26岁,是一个农民。初诊时间,为1981年8月27日。

从大概半年前开始,她就发现自己颈部变粗了,同时愈发容易心悸,特别爱出汗,食量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不过,虽然她很能吃,但是四肢乏力,明显没有以前那么勤快了。

面对这种情况,患者选择投中医治疗。医家是谁呢?是当时山东的老一辈中医临床家,袁正瑶先生。

刻诊,患者脉象弦而缓滞,舌质淡,苔薄白,面色萎黄。

了解到这些以后,袁老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炒枣仁15克,薏苡仁15克,珍珠母30克,丝瓜络9克,橘络9克,鸡内金9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昆布9克,通草9克,夏枯草9克,贝母10克,海藻15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4剂以后,心悸心慌之感大大减轻,变粗的颈部见消明显,出汗也少了很多。

这时候,原方不变,再投5剂,情况进一步改善,颈部回缩明显。患者自己按方买药再服,两个月后,甲状腺完全恢复正常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袁正瑶先生的相关医案著作中,曾将其收录。

这里头的道理,我简单和你说一说。

总体说,这个患者的辨证,属于气阴两虚,痰浊凝滞。

这也是相当多甲亢患者,共同的病因病机。

首先说,此患有气虚的表现。比如说,他平时心悸、四肢乏力。显然,这是气不足,身体鼓舞不起来。心气虚,则心悸。脾气虚,不主肌肉,所以四肢乏力。气不生血,气血不足,则面容无华、萎黄。

其次,她有阴虚的表现,比如说多汗、容易饥饿、小便微黄。多汗,意味着伤津,常常引发阴虚。阴虚生热,所以患者消谷善饥,变得能吃。虚火从小便而出,所以尿黄。

你看,气阴两虚的问题,是容易看出来的。

那么,患者脖子粗大呢?西医讲,这是甲亢。中医认为,这是痰凝。痰浊凝结于颈部,形成了所谓瘿病。什么是瘿病?就是甲状腺疾病。甲亢,中医对应的名是气瘿。

总之,化痰理气,是改善患者甲状腺肿大的必由之路。

再有,就是患者的脉象,把问题也说得明白。脉象弦而滞缓。脉弦,说明有痰浊凝结于内。弦脉,可以主痰湿。弦脉略有缓滞,这说明患者气虚,正气不足。

这么一看,我们就明白了,患者的治疗思路,就是化痰散结,益气养阴。

我们看当时袁正瑶前辈的配伍——

黄芪10克,太子参10克,炒枣仁15克,薏苡仁15克,珍珠母30克,丝瓜络9克,橘络9克,鸡内金9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昆布9克,通草9克,夏枯草9克,贝母10克,海藻15克,水煎400毫升分2次温服。

这里头,你别看药多,其实就是在遵循上头的思路。

其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同时,太子参还可以生津。你看,气阴双补的意图,很明显。方中的玄参,也有启肾水而滋阴的作用。

接下来,开始化痰散结。薏苡仁利水除湿,丝瓜络和橘络,通络化痰,还能消肿。贝母,可以消痰清热。鸡内金、牡蛎和玄参,用于软坚散结。海藻和昆布,软坚散结,消痰利水。夏枯草,清肝火而散结。通草利水,有利于痰湿的排出。

酸枣仁和珍珠母,用于安神定惊,促进睡眠,改善精神状态。牡蛎和黄芪搭配,还可以起到敛汗的作用。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还是容易理解的。

文老师个人感觉,袁正瑶前辈的这张配伍,还是非常全面的。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养心安神,清热去火,在其中有了非常充分地体现,是同类治法的代表方之一。

而在甲亢患者里头,证属气阴两虚、痰浊凝滞的人,还是不少的。对这类人而言,上方确有可以师法之处。我们拿来做参考,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其中的牡蛎、珍珠母等药材,要先煎。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和你聊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给甲亢患者的小方子,化解乏力多汗、心烦手抖,略表心意
一张治甲亢的方子!补肝 消痰,化解脖子粗、眼睛突,仔细说给你
治甲亢方〔组成〕 太子参,生牡蛎(各30...
邓氏温胆汤
邓氏温胆汤(摘录)
邓老应用温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