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觉”比“自律”更有境界

作者:米娜,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纵观识事(ID:Mina-01018)

本文已获授权

《老子》开篇有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一些人对“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不理解,为什么“上德不德”才是“有德”,而“下德不失德”却没有德呢?

这里就要引出“自觉”和“自律”这两个概念才能理解这句话,自觉的“德”是一种本能的德,不需要别人去要求,也不需要法律去规定。拥有“上德”的人心中没有“德”的概念,所作所为完全出自本心,是一种自发行为,没有“德”的动机,是一种“无为”的德。

按白话文翻译:“拥有上德的人,行为是自觉的,心中没有“德”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德”。拥有“下德”的人,行为是被道德标准促使的,心中有“德”概念,行为是自律的,不希望缺失德,其实这是“无德”。拥有上德的人,行为是自觉的,没有动机,是一种无动机的自觉行为。拥有上仁的人,行为是自律的,没有私心,是一种没有私心的自律行为。拥有上义的人,行为是自律的,有私心,是一种有私心的自律行为。拥有上礼的人,行为是靠礼法条文规范的,这些条文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遵守,因此强制推行实施。所以失道之后才会有德,失德之后才会有仁,失仁之后才会有义,失义之后才会有礼,“礼”这个东西,是诚信不足的产物,是天下大乱的开始。”

由上可知,老子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状态,分别是:道、上德、上仁、上义、上礼。这五种社会状态是依次递减,当人类社会处于“礼”的状态,那么就是天下大乱的开始。

“道”的状态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就像鸟儿在天上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行,马儿在大地自在地奔跑,完全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无需人为去干涉。

'失道”之后是一种自觉的状态,如同“上德”,这种行为接近“道”,可是并不是自然的状态,而是人一种自觉的行为,无需别人去教导,也无需自律,处于一种本心的行为。

“失德”之后是一种自律的状态,如同“上仁”。这种行为有动机有目的,可是这种目的是没有私心,是为他人着想,是出于公德心。

“失仁”之后是一种相对自律的状态,如同“上义”,这种行为有动机有对象,比如“讲义气”,这种“义气”是有特定对象的,别人对你讲“信义”,你也对对方讲“信义”,这种“上义”适用范围很窄。

“失义”之后是一种管制状态,如同“法治”,把人们需要遵守的“礼”用法律条文规定下来,强制让人们去遵守,这种既没有“自觉”,也没有“自律”,需要礼法去管束的社会,迟早要天下大乱的,因此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觉”比“自律”的境界更高,“自律”比“礼法”境界更高,当一个社会需要法律去管束的时候,就是天下大乱的开始。

《道德经》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讲述了世间真理。人们在强调“自律”的同时,更应该强调“自觉”,自觉的“德”才是“上德”,上德才接近道,得道的社会才是幸福美好的社会。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锋札记】持公心守规矩是立身之本 ——成语簠簋不饰为何被指代官员不廉洁
轻轻松松读《荀子》(17)
“道法自然”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有德然后君子
有感于“道德仁义礼”
刘姓历史人物 l 刘伶中国酒文化缔造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